鲁教版(五四学制)化学 复习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单元测试(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学制)化学 复习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单元测试(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1-25 14:5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鲁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中考 复习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一、单选题
1.防疫期间常用酒精消毒,在消毒过程中我们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主要是因为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再分
2.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氢气球在高空膨胀——分子体积变大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D.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3.通过学习化学我们学会了从化学的视角认识水,下列对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冰中的水分子也在不断运动
C.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D.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操作中,蒸馏的净水程度最高
4.课本中用加入少Na2SO4的水进行电解水实验,从该实验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纯水的导电能力弱 B.负极产生气体的速率比正极快
C.常温下,水的pH=7 D.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5.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
C.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
D.②→③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分解
6.某净水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B.该装置能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C.硬水经过该装置后可转化为软水
D.自来水经过该装置后可得蒸馏水
7.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8.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没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
B.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有较多泡沫产生
C.矿泉水是纯净物
D.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为软水
9.在一定条件下,A、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宏观角度看,物质B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学式为NH3
B.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分子
C.若D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若D为氧化物NO2,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5:4
10.2016年1月,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研究开发了一套具有超强水处理净化能力的装置,下列关于水的净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物
C.硬水通过煮沸可降低硬度
D.蒸馏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
11.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2.现有20克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在加热的条件下,用足量的氢气还原后,生成1.8克水,则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32% B.60% C.92% D.80%
13.今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关于爱护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少,所以要节约用水
B.为了节约用水,提倡直接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C.生活污水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D.为了防止水体污染,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14.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b中得到H2
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
C.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
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
15.小李学习了水的有关知识后,自制了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净水器中的活性炭起吸附作用
B.该净水器可以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C.该净水器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D.该净水器可将自来水变为蒸馏水
二、填空题
1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___________。
17.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曾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请回答:
(1)下列水的净化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静置沉淀 B吸附沉淀 C蒸馏 D过滤
(2)我国淡水资源并不丰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污染日益严重,请你写出一条防治水污染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节约用水也是保护水资源的方法,请你写出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下面(1)~(5)事实后的横线内,选择填写有关分子基本特征的序号。
A 分子很小;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在不停运动;
D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1)湿衣服经晾晒一段时间后,会变干_______
(2)如图所示,用长颈漏斗小心地将硫酸铜溶液(蓝色)注入水的下面,可以看到明显的界面。静置几天后,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________;
(3)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液体积小于100mL_________;
(4)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均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____;
(5)25m3的石油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______。
19.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其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
(1)地下水是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实验结束,可加入___________比较水蒸馏前后的硬度变化。
(3)宇航员一部分生活用氧可通过电解水制得。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玻璃管___________(填“a”或“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4)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许多直饮水机,能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处理得到可直接饮用水,其处理水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吸附罐中固体颗粒的主要作用是吸附杂质,固体颗粒可选用___________,紫外线灯管照射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如图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用一句话谈谈你对该标志的理解或得到的启示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0.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图I中和图E中仪器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
(2)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
(3)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4)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②_____。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任写一点)。
21.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入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胶头滴管的用途是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这说明了___。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__。
(4)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具有挥发性。
四、计算题
22.有一个2克重的气球皮,问要使气球上升,至少要充入多少升氢气?(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89克/升,空气的密度为1.29克/升)
23.下图是实验室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管与电源负极相连,b管与电源正极相连。
(1)计算当a管产生0.2g气体时,b管产生的气体质量为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得出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A
4.C
5.C
6.B
7.D
8.B
9.D
10.B
11.C
12.C
13.C
14.C
15.A
16.原子
17. (1) C 工业上,应用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污水处理后排放或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合理答案即可) (2) 使用节水器具(用水后拧紧水龙头或用洗衣服水冲洗厕所等合理答案即可)
18.(1) C C B (2) D B
19.(1)混合物
(2) 防止暴沸 肥皂水
(3) b 氢元素和氧元素
(4) 活性炭 消毒杀菌
(5)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应节约用水
20.(1) 烧杯 试管 对比 (2) C中酚酞变红的快,B中酚酞变红的慢 (3)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有利于环境保护
21.(1)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酚酞溶液由右向左依次变红 (2) 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增加对比度,便于观察颜色的变化 (3) 两种试剂放反了 浓氨水
22.至少要充入1.67升氢气
23.(1) 1.6g 氢元素和氧元素 (2)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