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17 动物笑谈
康拉德·劳伦兹
◆做一个发现者
【任务一】 发现趣事
1.默读课文,完成任务。(6分钟)
(1)快速默读,划分层次,用“_____”画出在内容和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三个句子。
(2)概括科学家和小鸭子之间的趣事;概括“大鹦鹉”可可的趣事。
●方法回顾和提示
第三单元:关注标题、文章开头和结尾、段落开头和结尾等关键语句。
第四单元:关注表明时间变化和空间转化的语句。
第五单元:关注首括句、尾括句和过渡句。
◆做一个发现者
【任务一】 发现趣事
2.默读成果交流。
(1)文章在内容和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三句话:
①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②有一段时间我正在做有关水鸭子的实验,想要解释存在我心中已久的疑问。
③另一次我差点儿被送进疯人院里,这得怪我养的那只黄冠大鹦鹉“可可”了。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段),总写“我”在研究动物时发生的趣事,领起下文。
第二部分(2-9段)写作者做有关水鸭子的科学实验。
第三部分(10-19段)写“我”收养鹦鹉“可可”期间发生的让人逗笑的事情。
◆做一个发现者
【任务一】 发现趣事
2.默读成果交流。
(2)概括科学家和小鸭子之间的趣事;概括“大鹦鹉”可可的趣事。
①科学家和小鸭子之前的趣事:“我”学母凫叫声带着小鸭子走。
②“大鹦鹉”可可的趣事:总喜欢岀来找“我”;听到我的叫声, 从高空上飞到“我”手臂上;爱“恶作剧”,把“我”父亲衣裤上的纽扣咬掉;把毛线缠在了树上。
◆做一个发现者
【任务一】 发现趣事
3.通过今天的默读,你有发现好的默读方法吗?
①关注开头段落和段首句,可以帮我们快速了解文章大意,也可以快速梳理文章结构。
②关注连接上下文的一些词语,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比如“因此”“于是”“另一次”“又有一次”“还有”等。
小结:叶圣陶说过,思路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优秀的阅读者总能不断发现和总结出好的阅读方法。
◆做一个发现者
【任务二】 发现笑点
1.请同学们自行设计一张摘记卡,如果有困难,可以借鉴 第16课《猫》“思考探究一”的表格,从动物或观察者角度,围绕 “笑点”,直接摘录或概括内容。
◆做一个发现者
【任务二】 发现笑点
2.请同学们自行设计一张摘记卡,如果有困难,可以借鉴 第16课《猫》“思考探究一”的表格,从动物或观察者角度,围绕 “笑点”,直接摘录或概括内容。
◆做一个发现者
【任务三】 发现精彩语句。
1. 结合课文旁批,品析文中的精彩语句,并学习做批注。
示例1:感想式批注,以阅读心得的方式呈现。
品析:“好把戏”是指可可调皮地把母亲的毛线有规则地缠在柠檬树上,作者把它当作捣乱的孩子一样,赞赏这只恶作剧的鹦鹉很有想象力与行动力,带有欣赏与喜爱的情感。
◆做一个发现者
【任务三】 发现精彩语句。
1. 结合课文旁批,品析文中的精彩语句,并学习做批注。
示例2:提问式批注,提岀问题,引发读者思考。
品析:作者以小鸭子因为“母亲”未及时发出声音,而尖声哭泣这个现象,既证实雏凫对母凫的叫声有本能反应,又赋予小凫以人的情感,像孩童般极度依恋母亲,流露岀作者对小鸭的挚爱和呵护之意。
◆做一个发现者
【任务三】 发现精彩语句。
1. 结合课文旁批,品析文中的精彩语句,并学习做批注。
示例3:赏析式批注,分析写作手法。
品析:“弯”“蹒跚”“抓”等词语,写出了父亲对“可可”的恶作剧的愤怒之情和他的可笑之状,令人忍俊不禁。
◆当一回“体验者”
【任务一】 转换视角
“换一个视角,也许就能看到截然不同的世界。”
1.文中除了“我”和动物们,还有不少“他人的目光”。请转换视角,用第一人称来表现“他人”眼中“我”的种种“怪现状” 。可以从神情、心理活动等角度刻画。
场景一:“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 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
场景二:“不过我到底还是叫了。我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
示例:一个男人在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后面跟着一 群小鸭子。他不时地回头看小鸭子,脸上露出得意的神情。小 鸭子倒是挺可爱的,但这个男人是疯了吗?难道他是一个痴呆症患者?
◆当一回“体验者”
【任务一】 转换视角
“换一个视角,也许就能看到截然不同的世界。”
1.文中除了“我”和动物们,还有不少“他人的目光”。请转换视角,用第一人称来表现“他人”眼中“我”的种种“怪现状” 。可以从神情、心理活动等角度刻画。
场景一:“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 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
场景二:“不过我到底还是叫了。我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
示例:突然,听到一声杀猪似的嚎叫,只见一个看上去还挺正常的男人用尽全身力气,向着天空发出“哦——啊”的叫声,他这是怎么了?所有人都用惊疑的目光看着他,胆子小的已经晕过去了。
◆当一回“体验者”
【任务一】 转换视角
“换一个视角,也许就能看到截然不同的世界。”
2.把体验转换成最真诚的语言。
科学家您好!读您的文章,我们真切感受到您对动 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 科学献身的精神。
我想对小动物说,你们遇到康拉德-劳伦兹先生真 是幸运!你们又聪明又可爱,而且还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也很喜 欢你们。
我想对观光客说,不要惊异于科学家的奇怪举动, 科学家为了研究付出了很多艰辛,我们要向科学家学习,在生活 中关爱动物,照顾动物。
◆当一回“体验者”
【任务二】 解密视角
小组交流讨论:作者为什么把“疯子”“杀猪式的嚎叫”“怪物”等语言用在自己身上,这不是在“自黑”吗?
作者从自己观察者的视角描写动物,将自己与动物放在同一个层面。“疯子”“杀猪式的嚎叫”“怪物”,是“我”在他人眼里的形象,作者用他人的视角写出了自己的“可笑”,而不是 动物的蠢笨可笑。
这是十分独特的写作视角,这一视角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动物的尊重和由衷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引发了阅读者的思考,我们人类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对待动物呢?
◆做一名“思考者”
1、走进作者。
作者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1944-1948年他作为战俘在苏联被关押期间写完了《所罗门王的指环》(1949年出版)这是一部最为人所称道的动物行为方面的科普著作,其他作品有《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
补充资料:
据我所知,没有哪个生物学家或博物学家能像他这样彻底地了解动物。为了做到这一点,他让研究对象在野生状态下完全自由地生存。虽然这样会为这份工作增添一些乐趣,但更多时候劳伦兹面临的是辛勤、尴尬且严酷的工作……有时可怜的劳伦兹被迫一连几个小时跪在地上,或者手脚并用地爬来爬去, 或者不时嘎嘎大叫,这样他才能充分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一群小鸭子“印记”中的父亲。
——朱利安·赫胥黎
◆小结
通过学习《动物笑谈》,我们一同领略了劳伦兹笔下动物们的可爱。同时,我们也感受到科学研究不全是为了实用,追求真理本身就充满了乐趣。透过课文风趣的文字,我们感受到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作者劳伦兹是一个严谨、富有爱心的科学家,他的字里行间包含对动物的喜爱和欣赏,体现出他对生命的极大尊重。我们要像作者一样热爱动物,敬畏生命,与自然友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