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月迹》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24《月迹》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5 15:4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语文上册-24《月迹》说课稿(部编版)
一、说教材
《月迹》是统编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散文,作者描写了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中秋之夜,一群孩子从中堂追到院子,追到河边,追寻月亮踪迹的过程中产生的有趣想象和独特情趣。全文描写细腻,语言动人,作者贾平凹先生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带我们领略了月亮之趣,自然之趣、儿童之趣。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指向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月迹》作为本单元的略读课文,是前面知识和方法策略的再复习再运用,担负举一反三的任务。结合学段目标以及单元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教学时应以“课文导学”为抓手,梳理月亮的足迹,从语言中体会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初步体会月亮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并为单元习作要求“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做好铺垫准备。
二、说教学目标
1. 借助作业本字词的语境运用,认识“袅、嫦”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悄、累”。
2. 通过作业本习题的比较讨论,正确归纳课文内容,感情朗读描写“月亮”的语句,体会童心童趣,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3. 运用作业本摘抄的批注练习,围绕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感受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归纳课文内容,体会童心童趣,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围绕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感受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教学难点:正确归纳课文内容;围绕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感受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四、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感悟、圈画批注、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读质疑,学生间互相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时,要紧扣本单元的重点,在前几篇课文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找到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关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六、说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升上天空,清澈的月光洒满大地,让人产生无限情思遐想。我们曾经读过许多描写月亮的诗句,唱过许多与月相关的歌曲,有的是纯粹歌颂月的美好和纯洁,有的是借天上明月表达心中的情感和思绪。现在我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与月相关的诗文。(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月相关的散文贾平凹的《月迹》,看看你能体会到哪些东西。(板书课题 作者)
(二)、认识作者
贾平凹,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著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小说集《商州》《白夜》《浮躁》《废都》等。作品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丽自然。
(三)、字词检查
(四)、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月之迹
1.解题(月:月亮;迹:踪迹、痕迹、轨迹)
2. 整体感知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时间:中秋的夜里
人物:奶奶、我和弟弟妹妹
事情:盼月——寻月——议月
文章重点:寻月亮
3.师: 月亮在哪些地方留下了它的踪迹?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语段吗?请你在阅读过程中圈点勾画。
生浏览课文,生说。
——明确:月亮的踪迹:镜中、院中、杯中、河里、眼中
【引导学生关注边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以说,孩子们追寻月亮的踪迹就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板书:月亮的踪迹 线索)
(五)、 品析文章语言,欣赏月之美
先续写一段话,然后摘抄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对比品味作者是如何把月亮描写得可见可感、生动形象的。
续写的语句 课文的语句
“月亮进来了!”
我们看时,
学生练笔,成果展示,与课文比较写法
课文片段示例:
(1)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
(2)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3)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
生展示成果,师相机板书(板书:童趣 想象力 拟人化 叠词、儿化)重点评论两处
师:在这些孩子的眼中,月亮竟是这样的美。当然,“月的美”不止这几处,它的好需要我们细细去品读。
(六)、品味作者情怀,感受心之迹
1.师: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情绪一直是一样的吗?他们的心理情绪有过怎样的变化?
明确:“不满足”——“高兴”——“失望”—— “高兴”——“羡慕、嫉妒、争执”—— “越发觉得奇了”——“都觉得满足了”
2.在奶奶的引导下,孩子们对月亮有了怎样全新的认识,让我们来读一读。
( 1)“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生读这一句,品情感,品含义
(引导:情感:喜爱、高兴、激动、惊讶、感叹……
理解句子的含义,抓句中的关键词,理解其深层含义。本段的关键句是“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其中关键词是“愿意(什么)”“它”)
(2)“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一个人的。
……
生读,思考回答
(引导:理解句子的含义,抓句中的关键词,理解其深层含义。本句的关键词是“是我所要的”“是个好”)
——明确:月亮象征着渴望、希望,月亮象征着美好。孩子们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好的过程。
——这种所有是不是我们某个个人所单独拥有的呢?
——不是。是我们大家都拥有的。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一个人的。
(3)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生读,思考回答
(引导:理解句子的含义,抓句中的关键词,理解其深层含义。本句的关键词是“印章”)
——明确:印章,盖在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上以证明东西为自己所有的图章。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表明天空是我们的。原来不仅月亮是我们的,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中的一切,都是我们的。
师: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月的踪迹的变化,更看到了孩子们的心的踪迹的变化。这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情感线索。(板书:孩子的心迹 情感线索)
(七)、理解文章主旨
说一说
读到这里,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想要表达什么,这篇文章给我们什么启示,你是不是已经明白了呢?
生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启发我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八)、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
七、说板书设计
24月迹
贾平凹 景物
寻找 动态描写
家里——院子——院外 静态描写
八、说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把握。在品读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所蕴含的感情让学生来理解整个句子的内容,从而达到对整个段落的理解。
2.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从而达到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希望下次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