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3.3 《自己之歌(节选)》同步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3.3 《自己之歌(节选)》同步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5 15:4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己之歌(节选)》同步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橙子(chéng) 宜人(yí) 凝望(níng) 鹪鹩(liáo)
B.啮草(shì) 藤蔓(wàn) 罅隙(xià) 规律(lǜ)
C.渺小(miǎo) 柠檬(níng) 装饰(shì) 石像(xiàng)
D.黑莓(méi) 瞬间(shùn) 书籍(jí) 畏怯(qiè)
二、课内鉴赏
2.这首诗的标题为“自己之歌”,诗人是如何紧紧围绕“自己”构思和凸显“自己”的?
3.《草叶集》问世后,评论家们议论纷纷,毁誉参半,争论的焦点就是其中的《自己之歌》。虽然当时美国文坛的领袖爱默生独具慧眼,读完诗集以后赞赏有加,并写信给惠特曼,称赞“它是美国出版过的最出色的,富有才智和智慧的诗篇”,但是,它的独特风格还是受到了绝大多数作家和批评家的猛烈抨击,请结合课文,谈一谈为什么。
4.《自己之歌》(节选):诗中的“我”究竟怎样解释?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刈禾女之歌
辛笛
大城外是山
山外是我的家
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
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
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
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
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
在雨里生长
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
我想告诉给妹妹们
我是原野上的主人
风吹过镰刀下
也吹过我的头巾
在麦浪里
我看不见自己
蓝的天空有白云
是一队队飞腾的鸟
你听风与云
在我的镰刀之下
奔骤而来
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
在苏格兰高原
5.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刈禾女愉悦的心情。
D.“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
6.诗歌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自己之歌(节选)
惠特曼[注]
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
我所讲的一切,将对你们也一样适合,
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
我邀了我的灵魂同我一道闲游,
我俯首下视,悠闲地观察一片夏天的草叶。
我的舌,我的血液中的每个原子,都是由这泥土,这空气构成,
我在这里生长,我的父母在这里生长,他们的父母也同样在这里生长,
我现在是三十七岁了,身体完全健康,
希望继续不停地唱下去直到死亡。
教条和学派且暂时搁开,
退后一步,满足于现在它们所已给我的一切,但绝不能把它们全遗忘,
不论是善是恶,我将随意之所及,
毫无顾忌,以一种原始的活力述说自然。
(有删改)
[注]惠特曼曾在美国各地流浪,与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结交朋友,并开始诗歌创作。
7.惠特曼创造了一种空前自由的诗体,借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试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8.诗歌以《自己之歌》为名,分析此处“自己”的多重内涵。
(三)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惠特曼访问记①
埃德蒙·戈斯
①在早年和中年的岁月里,惠特曼默默无闻,门前冷落。年老以后,倒是有些朝拜者相当频繁地带着香袋和手杖,设法前来表示崇拜。有关他在这些场合的仪表谈吐的几种报道已经发表过了,如果我再来添上一篇,我的理由想必是,下面记叙的这次访问不是抱着礼俗性的态度进行的。据我所知,其他一切采访惠特曼的报道都出自追随者的手笔,他们纷纷怀着敬仰和倾倒的态度来到圣地,而我的这篇献辞——只能是献辞——是格外真诚的。
②1884年的冬天,我在波士顿,意外接到惠特曼寄来的一封便笺,要我在离开美国之前去见他一面。我最初的反应是谢绝他的邀请,但出于好奇心和礼貌,就回信说我会去。我提到以上这些,只是想突出这位老人特有的魔力,那不是对于一个追随者,而是对于一个倔强固执的无信仰者的魔力。
③1885年1月3日清晨我渡过了宽阔的特拉华河,在一个简陋而看上去无人落户的村庄,我被送上了岸,那种阴森可怕是只有隆冬季节的美国小镇才会显现出来的典型丑陋。无人可以问路,正打算回去时,我发现自己就在米克尔大街328号的门口,一块小铜牌上刻着“沃·惠特曼”,我敲着这个冷清的二层楼经济公寓的大门,一个神色忧愁的女人开了门;还没等我开口,只见一个高大的身影正摇摇晃晃地走下楼来,随之传来欢快的声音:“是我的朋友吗?”一下子,我也不知是由于什么磁性般的魅力,所有拘泥小节的文人矜持都荡然消失了,只有一种心满意足的感觉。
④在楼梯上寒暄了一番后,主人拄着拐杖带着我走进一楼的起居室。那是一个大房间,擦得干干净净的地板上没有铺地毯,一张小床架,屋子中间有个带通烟管的圆形小火炉,一把椅子——这就是全部的家具。四面墙壁和火炉上方糊着的墙纸,已经有色斑和一块块污渍了,就像在工人棚户里看到的那样。房里没有挂画,只有满是杂物的木栓和架子。到处放着大大小小的箱子,一堆堆东西,山一般高的报纸东一堆,西一垛;整个房间,还有老人本人,都是再干净不过的了,干净得仿佛尘垢永远都不会再落上去。特别是惠特曼,穿的是一身粗灰呢的套服,衬衣领口拉开着,灰发和白花花的胡须飘飘荡荡的,仿佛是为了清洁当真漂白过的;全身上下沙白得一尘不染,有如一张松木台子因反复擦洗而变旧了。
⑤惠特曼在一张椅子里坐了下来,安详地微笑着。我理清了一个箱子上的报纸,坐在他的对面。他的谈话像他的作品一样,散发着原始的力量,毫无交谈中常见的修饰或刺激。他提到他的贫困,这是显而易见的,还有半身不遂,它们成了压垮他的两大重负;他似乎对于两者都习以为常了,几乎不在意。我记得当时我想挪动一下箱子,因为阳光已从不挂窗帘的大窗户倾泻进来;惠特曼便说到有人曾答应送他窗帘,但他对此并不热心,他觉得窗帘会“挡住阳光”。而阳光和空气正是他所要的一切;一个冬季他都是耐心地坐在那儿,等待夏日的空气和阳光,原来一到夏季,他又可以一瘸一拐地走出去,全身沉浸在他熟悉的“坎登市僻静处”的一条浅溪里晒晒太阳。
⑥惠特曼宽敞的双人房里空空荡荡的,只有两件物品透出些许艺术气氛。一件是北美印第安人的花布制品,它激发了他的灵感。另一件是幅画像;一叶扁舟上有位相貌堂堂的青年,荡着双桨。我问他这幅画像的由来,他谈了几件值得一提的事情。他首先说明这是他的一位至友,来自加拿大的职业桨手,著名的运动员。接着他又说,这些人是他最喜欢的人,在露天活动的运动员;他们是最朴素、最亲切的人,生活在阳光和空气中,非得学会保持身体干净、精神抖擞;还说他的心灵偏向这些人,而他们也莫名其妙地为他所吸引,因此就在他人生最低潮时,在世人狠狠谩骂耻笑他的时候,正是这些春风得意的体操运动员或赛跑运动员,这些幸运的人看中了他,待他很友好,“眼下呢,”他接着说,“我只等待春天到来,拄着我的家伙瘸瘸拐拐走进树林,那时我可以成天坐在一班干活的伐木工人边上,我就十分开心,因为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和砍下来的木材香味混合起来了,它进入我的血液,我再也不觉得又老又病了。”我记得这些都是他的原话,在我和他度过的悠长且又愉快的那一天中,这些话比他所谈到的其他一切更加打动我。
⑦谈话结束,他用那沉静的音调说了声:“再会,我的朋友!”我走出公寓,再一次站在沉闷荒凉的米克尔大街上,这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对这位神采奕奕的老人的仰慕之情。
⑧一个无信仰者就这样前去会见了沃尔特·惠特曼,深深地被他吸引,却没有变成追随者。
(有删改)
(注)①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教师,代表作为《草叶集》。
9.第③段中,作者感到“心满意足”的原因是 。
10.第④段中对惠特曼起居室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1.第⑤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
12.第⑤段所写的“阳光”对刻画惠特曼的形象有什么用?
13.第⑥段中惠特曼说他最喜欢那些运动员,对其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人幸运、春风得意,曾与惠特曼荣辱与共。
B.这些人保持着身体和心灵的干净,充满了活力。
C.这些人曾给惠特曼以激励,帮他走出了最低潮。
D.这些人朴素亲切,心灵上与惠特曼有契合之处。
14.文章最后一段颇具匠心,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四、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水以柔软著称,却无坚不摧。这看似矛盾却可以理解。老子有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即是此理。最典型的是水滴石穿,以滴水之功,积月累年可洞穿硬石。用钢钎在硬如钢铁的巨石上打洞,必借水的滋润。钢铁在水汽中会不知不觉地慢慢腐蚀、消失,于是,我开始认识到柔弱的伟力,人生观和思维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慈母,她比严父柔弱,但对子女的影响却是永恒的,不会因时间的流逝变弱,更①______;又如羽毛,它是轻而又轻的事物,但“积羽”可以“沉舟”。可见,一个人的聪明天资固然重要,但对成功来说,②________。人与人的关系也是如此,采取温情平和、慈爱柔软的态度往往非常重要。一人若能做到此点,就几近于道。所以,我喜爱温和的阳光、款款的春风、绵绵的细雨、纯粹的婴孩儿、平淡的心境以及会心的微笑。
15.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引用 比喻 排比 B.通感 引用 排比
C.比喻 反复 引用 D.引用 对偶 通感
16.下列各句中的分号和“又如羽毛”之前的分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B.还有一种意见认为,爱国主义有四种特点:①时代性;②阶级性;③民族性;④包容性。
C.不管一个人如何伟大,也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因此,个人的见解总难免带有某种局限性。
D.他想把店铺撑下去;但是除了自己以外,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鞋子。他接了一份定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
17.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五、微写作
18.惠特曼在《自己之歌》的首句写到“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每个人都需要歌唱和赞美自己。请你写一段文字赞美和歌唱自己。文体不限,200字左右。
《自己之歌(节选)》同步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橙子(chéng) 宜人(yí) 凝望(níng) 鹪鹩(liáo)
B.啮草(shì) 藤蔓(wàn) 罅隙(xià) 规律(lǜ)
C.渺小(miǎo) 柠檬(níng) 装饰(shì) 石像(xiàng)
D.黑莓(méi) 瞬间(shùn) 书籍(jí) 畏怯(qiè)
【答案】B
【分析】B项,“啮草”中的“啮”应读“niè”。
二、课内鉴赏
2.这首诗的标题为“自己之歌”,诗人是如何紧紧围绕“自己”构思和凸显“自己”的?
【答案】①“自己”(诗歌中的“我”,下同)是诗歌抒情的主体,也是贯穿三个诗节的抒情线索。诗歌开篇即以“我相信”领起,统领整节内容,让所有意象与“自己”紧紧联系在一起;第二节在首行和尾行分别运用了“我”,围绕“自己”与自然的联系完成内容上的过渡;第三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各种意象及其各不相同的“逃跑”或“畏怯”,看似与“自己”脱离了关系,而实际上它们“逃跑”或“畏怯”的目的都是“反对我接近”,因而,诗歌的构思仍然是紧紧围绕“自己”展开的。“自己”,是作者构思诗歌的核心。
②这首诗以大量的意象烘托“自己”,充分显现出“自己”无比的自信、无拘无束的自由、强大的力量和澎湃的激情。在首节第五行,诗人以“我手掌上一个极小的关节”与工业时代轰鸣的“机器”对比,以“机器”的“渺小”衬托出“自己”的强大。第二节,诗人再一次以“自己”拥有了“远离”的自由,同时又具有“可以将任何东西召来”的力量,显示出“自己”的自信,使“自己”进一步得到凸显。第三节,诗人更是用了九个“徒然的”,衬托出“自己”的无所不能与无比强大,尾行又以“快速地跟随着”和“升到了绝岩上的罅隙中的巢穴”,使诗歌对“自己”的凸显和强调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分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构思特点的能力。
诗中的“我”包括作者自己,但又不仅仅指作者自己。比如诗歌首节中“我相信”中的“我”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即惠特曼本人,而“相信”的内容可以理解为惠特曼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理解和礼赞。但是诗中的“我”又不仅仅指作者自己。诗歌表面上好像在凸显诗人自己,实际上诗人在借用自己,表现一个大“我”,即改造大自然、开发新大陆、建设新大陆的美国广大劳动群众,歌颂的是19世纪美国的民主代表,张扬的是自由、开放的个性。那么,诗人是如何紧紧围绕“自己”构思和凸显“自己”的呢?
首先从行文构思的角度分析诗歌是围绕“自己”来构思。
诗人让“自己”成为抒情的主体,成为诗歌构思的核心。结构上成为抒情线索,让“自己”贯穿三个诗节。开篇即以“我相信”统领整节内容,让“自己”联系所有意象,接着在第二个诗节里围绕“自己”与自然的联系过渡,最后写各种意象及其各不相同的“逃跑”或“畏怯”,“反对我接近”。所以,这首诗仅仅围绕“自己”来构思。
然后从诗中意象是烘托“自己”的角度分析这首诗又是凸显“自己”的。
“我手掌上一个极小的关节可以使所有的机器都显得描写可怜”中的“我手掌上一个极小的关节”与工业时代轰鸣的“机器”对比,以“机器”的“渺小”衬托出“自己”的强大;以“自己”拥有了“远离”的自由,同时又具有“可以将任何东西召来”的力量,显现出“自己”无比的自信、无拘无束的自由和;“逃跑或畏怯是徒然的,火成岩喷出了千年的烈火来反对我接近是徒然的,爬虫退缩到它的灰质的硬壳下面去是徒然的,事物远离开我并显出各种不同的形状是徒然的,海洋停留在岩洞中,大的怪物偃卧在低处是徒然的,鹰雕背负着青天啊翔是徒然的,蝮蛇在藤蔓和木材中间溜过是徒然的,糜鹿居住在树林的深处是徒然的,尖嘴的海燕向北飘浮到拉布多是徒然的”,这九个“徒然的”,衬托出“自己”的无所不能与无比强大;以“快速地跟随着”和“升到了绝岩上的罅隙中的巢穴”,使诗歌对“自己”的凸显和强调“自己”澎湃的激情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3.《草叶集》问世后,评论家们议论纷纷,毁誉参半,争论的焦点就是其中的《自己之歌》。虽然当时美国文坛的领袖爱默生独具慧眼,读完诗集以后赞赏有加,并写信给惠特曼,称赞“它是美国出版过的最出色的,富有才智和智慧的诗篇”,但是,它的独特风格还是受到了绝大多数作家和批评家的猛烈抨击,请结合课文,谈一谈为什么。
【答案】观点一 《自己之歌》过于强调自我。《自己之歌》体现了诗人强烈的自信,惠特曼一方面决心要代表他的民族,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能被平等地对待,惠特曼的自信洋溢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在诗中,歌唱一个人的自我,强调自己的无所不能,包罗万象,这是一种对于自我的极端表现,注定从一开始就不能被当时的人们接受。
观点二 《自己之歌》打破了当时的诗歌形式。当时美国的文学主要跟随欧洲的文学潮流。然而,惠特曼是19世纪美国的激进派民主主义者,在艺术上表现出积极的追求和革新精神,在《自己之歌》里,惠特曼在借鉴欧洲传统诗史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多的创新,它打破了传统诗歌的形式,开创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新事物的出现,必会在开始时遭到一些人的批判,这也属于正常现象。
【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本题要求对《自己之歌》的独特风格进行评价,解答时首先亮明观点,然后结合作品内容、风格特点以及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和评价。结合“毁誉参半”的评价及争论的焦点问题,我们可以确立两个角度。从诗歌表现形式上上,可以抓住《自己之歌》写法上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打破了当时的诗歌形式等角度分析,在《自己之歌》里可以看到惠特曼的创新之处与欧洲传统诗史的融合。《自己之歌》是《草叶集》中最长的一首诗歌,这就无疑继承了欧洲叙事史诗的传统,但《自己之歌》是一首抒情诗史,它打破了传统诗歌的形式,开创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阅读这一诗篇,就像在欣赏一部美国式的《命运交响曲》。而新事物的出现,必会在开始时遭到一些人的批判。
从诗歌内容上,可以从《自己之歌》过于强调自我的角度分析,与19世纪许多浪漫派诗人一样,惠特曼也怀着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在诗歌创作中用第一人称“我”为主人公,抒发诗人个人的情感。《自己之歌》体现了诗人的强烈的自信,恐怕在惠特曼之前也没有哪个诗人像他那样感到如此自信,惠特曼一方面决心要代表他的民族,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能平等地对待自己,把自己当作一个“曼哈顿的儿子”。惠特曼的自信洋溢在字里行间。在诗中诗人的自画像体现了他的自信:我,现在37岁,一生下身体就十分健康,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这些都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自信,因此注定从一开始就不能被当时的人们接受。
4.《自己之歌》(节选):诗中的“我”究竟怎样解释?
【答案】这个“我”具有多重的意义。第一重意义是诗人自己,即惠特曼本人,他在诗中有种种自白,谈到自己的情况和经历,这是读者最先认出的。第二重意义是作为一个一般意义上的人,“我”可以代替各种各样的人发言、感受、行动,等等。第三重意义是在某些情况下“我”则是宇宙万物乃至宇宙本身,是一种泛神论生命力的人格化。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具体赏析,这首诗内涵深广,气象恢宏。诗歌开头“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表面上好似诗人仅在凸显自己,实际上诗人在借用“自己”二字,表现一个大“我”,即改造大自然、开放新大陆、建设新大陆的美国广大劳动群众,歌颂的是19世纪美国的民主代表,张扬的是自由、开放的个性。因而诗中的“自己”被赋予了两重性,一是具体的我,二是象征性的群体的“我”,“自己”是一个综合形象。诗人置身于劳动者之中,诗中的“自己”,也是美国式“新人”的形象。《自己之歌》的内容是一种内在的、捉摸不着的东西,他强调要以含蓄、迂回的暗示手法将读者带入主题或思想的氛围。此诗也正体现了这一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刈禾女之歌
辛笛
大城外是山
山外是我的家
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
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
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
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
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
在雨里生长
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
我想告诉给妹妹们
我是原野上的主人
风吹过镰刀下
也吹过我的头巾
在麦浪里
我看不见自己
蓝的天空有白云
是一队队飞腾的鸟
你听风与云
在我的镰刀之下
奔骤而来
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
在苏格兰高原
5.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刈禾女愉悦的心情。
D.“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
6.诗歌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
5.B
6.①文中主人公自述的语气抒情属于使用第一人称抒情,第一人称方便主观的心理描写。代入感强烈,易于抒情。②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③阅读时,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诗中的“我”,使诗歌的情境显得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现代诗歌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B项,“是静与动”说法错误。“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一句,“摇”和“生长”都是动词,这一句是从动的角度来写的,没有“静”。
故选B。
6.本题考查鉴赏现代诗歌写作视角的能力。
①文中主人公自述的语气抒情属于使用第一人称抒情。众所周知,作者不是刈禾女,更未必有过她的生活经验,诗歌是借刈禾女之口,抒发自己积蕴已久的对生机勃发的自然宇宙之热烈渴望,而使用第一人称,更方便主观的心理描写,使代入感强烈,易于抒情。②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那金黄色的麦穗,勤劳的女伴,朗照的阳光,闪亮的镰刀,鲜艳的头巾,蔚蓝的天空,飘浮的白云,这一系列明丽清新的意象群,都是我看到的,都能引起“我”内心的喜悦之情,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③阅读时,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诗中的“我”,读者会随着诗人的情感而发自意识深层产生对广阔清新生活本能的追求,使诗歌的情境显得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自己之歌(节选)
惠特曼[注]
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
我所讲的一切,将对你们也一样适合,
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
我邀了我的灵魂同我一道闲游,
我俯首下视,悠闲地观察一片夏天的草叶。
我的舌,我的血液中的每个原子,都是由这泥土,这空气构成,
我在这里生长,我的父母在这里生长,他们的父母也同样在这里生长,
我现在是三十七岁了,身体完全健康,
希望继续不停地唱下去直到死亡。
教条和学派且暂时搁开,
退后一步,满足于现在它们所已给我的一切,但绝不能把它们全遗忘,
不论是善是恶,我将随意之所及,
毫无顾忌,以一种原始的活力述说自然。
(有删改)
[注] 惠特曼曾在美国各地流浪,与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结交朋友,并开始诗歌创作。
7.惠特曼创造了一种空前自由的诗体,借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试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8.诗歌以《自己之歌》为名,分析此处“自己”的多重内涵。
【答案】
7.(1)人称上,以第一人称吟诵,情感奔放自由,自我意识强烈。(2)诗歌节奏明快,语言朴实,没有用规律的重音和韵脚,而是顺从讲话的语气和感情的自然起伏向前发展,气势磅礴,充满激情,展现了惠特曼诗歌豪放宏肆的风格和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
8.诗中的“自己”被赋予了多重内涵,一是具体的“我”,凸显自己;二是象征性的群体的“我”,是一个综合形象,即19世纪美国改造大自然、建设新大陆、张扬个性、自由开放的广大劳动群众代表;此外,诗人置身于劳动者之中,诗中的“自己”,也是美国式“新人”的形象。
【分析】
7.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应从用词、造句以及诗歌整体风格等角度进行分析。且题干已有明确的指向“借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故分析的落脚点应是感情的抒发。(1)由“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我所讲的一切……”可知,以第一人称吟诵,情感奔放自由,自我意识强烈;(2)本诗长短句结合,并没有严格的平仄韵脚,只是根据情感的起伏来安排语句,这样更有利于表达激情与气势,更好地展现了惠特曼诗歌豪放宏肆的风格和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
8.本题考查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解读能力。
《自己之歌》中的“自己”,首先当然是诗人本人,一个具体的个人。再往下读,会发现“自己”又代表了每一个人,因为“我所讲的一切,将对你们也一样适合,/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可见,“自己”又代表了一个“大我”,即每一个生命个体。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这个“自己”还代表上升时期美国的新生力量。
(三)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惠特曼访问记①
埃德蒙·戈斯
①在早年和中年的岁月里,惠特曼默默无闻,门前冷落。年老以后,倒是有些朝拜者相当频繁地带着香袋和手杖,设法前来表示崇拜。有关他在这些场合的仪表谈吐的几种报道已经发表过了,如果我再来添上一篇,我的理由想必是,下面记叙的这次访问不是抱着礼俗性的态度进行的。据我所知,其他一切采访惠特曼的报道都出自追随者的手笔,他们纷纷怀着敬仰和倾倒的态度来到圣地,而我的这篇献辞——只能是献辞——是格外真诚的。
②1884年的冬天,我在波士顿,意外接到惠特曼寄来的一封便笺,要我在离开美国之前去见他一面。我最初的反应是谢绝他的邀请,但出于好奇心和礼貌,就回信说我会去。我提到以上这些,只是想突出这位老人特有的魔力,那不是对于一个追随者,而是对于一个倔强固执的无信仰者的魔力。
③1885年1月3日清晨我渡过了宽阔的特拉华河,在一个简陋而看上去无人落户的村庄,我被送上了岸,那种阴森可怕是只有隆冬季节的美国小镇才会显现出来的典型丑陋。无人可以问路,正打算回去时,我发现自己就在米克尔大街328号的门口,一块小铜牌上刻着“沃·惠特曼”,我敲着这个冷清的二层楼经济公寓的大门,一个神色忧愁的女人开了门;还没等我开口,只见一个高大的身影正摇摇晃晃地走下楼来,随之传来欢快的声音:“是我的朋友吗?”一下子,我也不知是由于什么磁性般的魅力,所有拘泥小节的文人矜持都荡然消失了,只有一种心满意足的感觉。
④在楼梯上寒暄了一番后,主人拄着拐杖带着我走进一楼的起居室。那是一个大房间,擦得干干净净的地板上没有铺地毯,一张小床架,屋子中间有个带通烟管的圆形小火炉,一把椅子——这就是全部的家具。四面墙壁和火炉上方糊着的墙纸,已经有色斑和一块块污渍了,就像在工人棚户里看到的那样。房里没有挂画,只有满是杂物的木栓和架子。到处放着大大小小的箱子,一堆堆东西,山一般高的报纸东一堆,西一垛;整个房间,还有老人本人,都是再干净不过的了,干净得仿佛尘垢永远都不会再落上去。特别是惠特曼,穿的是一身粗灰呢的套服,衬衣领口拉开着,灰发和白花花的胡须飘飘荡荡的,仿佛是为了清洁当真漂白过的;全身上下沙白得一尘不染,有如一张松木台子因反复擦洗而变旧了。
⑤惠特曼在一张椅子里坐了下来,安详地微笑着。我理清了一个箱子上的报纸,坐在他的对面。他的谈话像他的作品一样,散发着原始的力量,毫无交谈中常见的修饰或刺激。他提到他的贫困,这是显而易见的,还有半身不遂,它们成了压垮他的两大重负;他似乎对于两者都习以为常了,几乎不在意。我记得当时我想挪动一下箱子,因为阳光已从不挂窗帘的大窗户倾泻进来;惠特曼便说到有人曾答应送他窗帘,但他对此并不热心,他觉得窗帘会“挡住阳光”。而阳光和空气正是他所要的一切;一个冬季他都是耐心地坐在那儿,等待夏日的空气和阳光,原来一到夏季,他又可以一瘸一拐地走出去,全身沉浸在他熟悉的“坎登市僻静处”的一条浅溪里晒晒太阳。
⑥惠特曼宽敞的双人房里空空荡荡的,只有两件物品透出些许艺术气氛。一件是北美印第安人的花布制品,它激发了他的灵感。另一件是幅画像;一叶扁舟上有位相貌堂堂的青年,荡着双桨。我问他这幅画像的由来,他谈了几件值得一提的事情。他首先说明这是他的一位至友,来自加拿大的职业桨手,著名的运动员。接着他又说,这些人是他最喜欢的人,在露天活动的运动员;他们是最朴素、最亲切的人,生活在阳光和空气中,非得学会保持身体干净、精神抖擞;还说他的心灵偏向这些人,而他们也莫名其妙地为他所吸引,因此就在他人生最低潮时,在世人狠狠谩骂耻笑他的时候,正是这些春风得意的体操运动员或赛跑运动员,这些幸运的人看中了他,待他很友好,“眼下呢,”他接着说,“我只等待春天到来,拄着我的家伙瘸瘸拐拐走进树林,那时我可以成天坐在一班干活的伐木工人边上,我就十分开心,因为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和砍下来的木材香味混合起来了,它进入我的血液,我再也不觉得又老又病了。”我记得这些都是他的原话,在我和他度过的悠长且又愉快的那一天中,这些话比他所谈到的其他一切更加打动我。
⑦谈话结束,他用那沉静的音调说了声:“再会,我的朋友!”我走出公寓,再一次站在沉闷荒凉的米克尔大街上,这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对这位神采奕奕的老人的仰慕之情。
⑧一个无信仰者就这样前去会见了沃尔特·惠特曼,深深地被他吸引,却没有变成追随者。
(有删改)
(注)①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教师,代表作为《草叶集》。
9.第③段中,作者感到“心满意足”的原因是 。
10.第④段中对惠特曼起居室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1.第⑤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
12.第⑤段所写的“阳光”对刻画惠特曼的形象有什么用?
13.第⑥段中惠特曼说他最喜欢那些运动员,对其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人幸运、春风得意,曾与惠特曼荣辱与共。
B.这些人保持着身体和心灵的干净,充满了活力。
C.这些人曾给惠特曼以激励,帮他走出了最低潮。
D.这些人朴素亲切,心灵上与惠特曼有契合之处。
14.文章最后一段颇具匠心,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答案】
9.惠特曼急切的迎接、亲切的称呼,那份热情真诚让“我”感到放松和愉悦。
10.刻画了起居室的简陋干净,反映出惠特曼生活的贫困,也暗示了他精神世界的纯净自然。
11.他的谈话和作品一样没有华美的语言、夸张的表达或新奇的内容,自然、质朴,充满力量。
12.温暖的阳光象征着生机和热情,文章通过描写惠特曼对阳光的需要和渴求,既写出了惠特曼年老体衰的身体状况,也表现了他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积极乐观的态度。
13.A
14.末段在结构上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再次表明“我”是“一个无信仰者”而又“深深地被他吸引”,进一步突出对惠特曼的崇敬。强调采访后“我”仍然“没有变成追随者”,说明自己对惠特曼真诚平等的态度,更以此突出惠特曼的真诚坦率,这与本文不刻意渲染惠特曼的文学成就而重点突出其人格魅力的写作意图是一致的。
【分析】
9.本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第二段提到我是一个“一个倔强固执的无信仰者”,我一开始是想“谢绝他的邀请”,而现在感到心满意足,是因为我站在惠特曼的门前:只见一个高大的身影正摇摇晃晃地走下楼来,随之传来欢快的声音:“是我的朋友吗?”惠特曼摇摇晃晃的急切地出来迎接我以及他欢快的声音让我感受到了他的热情真诚。惠特曼的行为,“热情真诚”。
10.本题考查的形象,析作品的内涵。题干问的是对“起居室的描写有什么作用”,首先要回答写出了起居室的什么特点,接下来深入挖掘这一特点体现了主人公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答题要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层到深层的顺序来组织答案。
11.本题考查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原始的力量”就是指充满自然的,本真的,质朴的力量;“毫无交谈中常见的修饰和刺激”就是不夸张,不以新奇的内容取胜。“他的谈话和他的作品一样”就是说他的作品和他本人都具有这样的特点。稍一整合,答案就出来了
1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阳光”的象征含义要答出来,还要结合惠特曼此时的身体实际情况和精神层面的需求这一深层含义。
13.本题考查合文中的信息。第六段“他们是最朴素、最亲切的人”,“他的心灵偏向这些人”这是D项的内容。“生活在阳光和空气中,非得学会保持身体干净、精神抖擞”这是B的内容。“在他人生最低潮时,在世人狠狠谩骂耻笑他的时候,正是这些春风得意的体操运动员或赛跑运动员,这些幸运的人看中了他,待他很友好”,这是C的内容。A不是因为这些人“幸运、春风得意”。
14.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本题分“结构”和“内容”两项进行评分,答案一定要注意条理性:文章第二段提到“我是一个‘一个倔强固执的无信仰者’”结尾重申,所以就可以概括出首尾照应或呼应开头。这样文章的结构就更严谨了。内容上,无信仰者的我尚且“深深地被他吸引”,依次来衬托惠特曼的魅力及我对他的崇敬。我“没有变成追随者”,可以参照第一段,追随者们是“纷纷怀着敬仰和倾倒的态度来到圣地,而我的这篇献辞——只能是献辞——是格外真诚的”。由此推知,我对惠特曼的态度是真诚而平等的。既然有前后呼应的作用,答题时一定不要把目光仅盯在最后一段,要意识到第二段有一些提示。
四、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水以柔软著称,却无坚不摧。这看似矛盾却可以理解。老子有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即是此理。最典型的是水滴石穿,以滴水之功,积月累年可洞穿硬石。用钢钎在硬如钢铁的巨石上打洞,必借水的滋润。钢铁在水汽中会不知不觉地慢慢腐蚀、消失,于是,我开始认识到柔弱的伟力,人生观和思维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慈母,她比严父柔弱,但对子女的影响却是永恒的,不会因时间的流逝变弱,更①______;又如羽毛,它是轻而又轻的事物,但“积羽”可以“沉舟”。可见,一个人的聪明天资固然重要,但对成功来说,②________。人与人的关系也是如此,采取温情平和、慈爱柔软的态度往往非常重要。一人若能做到此点,就几近于道。所以,我喜爱温和的阳光、款款的春风、绵绵的细雨、纯粹的婴孩儿、平淡的心境以及会心的微笑。
15.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引用 比喻 排比 B.通感 引用 排比
C.比喻 反复 引用 D.引用 对偶 通感
16.下列各句中的分号和“又如羽毛”之前的分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B.还有一种意见认为,爱国主义有四种特点:①时代性;②阶级性;③民族性;④包容性。
C.不管一个人如何伟大,也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因此,个人的见解总难免带有某种局限性。
D.他想把店铺撑下去;但是除了自己以外,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鞋子。他接了一份定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
17.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
15.A
16.A
17.①不会消亡 ②意志与恒心更重要
【分析】
1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老子有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硬如钢铁的巨石”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温和的阳光、款款的春风。绵绵的细雨,纯粹的婴孩儿、平淡的心境以及会心的微笑”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文中没有使用通感、反复、对偶的修辞手法。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项,“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中分号和“又如羽毛”之前的分号都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B项,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单句中冒号引出的并列短语用于分项列举,为了使分项的性质显得突出,也可以用分号分隔。
C项,表示因果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
D项,表示转折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
故选A。
17.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
①处,由前文的对子女的影响却是“永恒的”和横线前的“更”可知,所填语句应是对前文语意的进一步解释,故可填“不会消亡”之类的句子。
②处,根据前文“一个人的聪明天资固然重要,但……”可知,所填语句在语意上要与前文形成转折关系;再由前文的“水滴石穿”“积羽沉舟”可知,此处应填“意志与恒心更重要”之类的语句。
五、微写作
18.惠特曼在《自己之歌》的首句写到“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每个人都需要歌唱和赞美自己。请你写一段文字赞美和歌唱自己。文体不限,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
一首歌,唱出一首谱;一首谱,谱出歌的一生。一首歌,不管是华丽也好,庸俗也罢,它终究是一首歌,一首唱出自己的歌。我想为自己写一首与众不同的歌,用自己的指尖,在五线谱上画出分明的符号;用自己的脚尖,随着五线谱,旋转出独特的舞步。但是,我怕。我怕太分明的符号会引起众人异样的目光;我怕太独特的舞步,只剩我一人随着音乐落寞起舞。我想用自己的声音唱出自己谱的歌。优美的歌声随着旋律缭绕在人们的耳边,萦绕在人们的心头。独特的乐曲随着风飘散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个角落的人们都陶醉在乐曲里。
【分析】
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
题干要求“写一段文字赞美和歌唱自己”,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所要描写的内容,赞美自己,就要找到赞美点,无论是外貌、心灵、行为、感受,要找准想要赞美的内容,根据内容组织材料和语言。写作时,对赞美语言的把握要适度,用语不要过于浮夸,内容之间的联系要紧密,过渡要自然,要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比如:赞美自己,哪怕自己是大山里的一粒小砂,哪怕自己是大海中一滴微不足道的水珠,哪怕自己是密林中的一片绿叶,也要想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看到自己闪耀的一面;赞美自己,不要只是片面的看待事物,不要总是看自己的不足,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写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