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张PPT)
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总令人荡气回肠。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阅读《三国演义》,那精妙绝伦的智慧、那叱咤风云的场面总叫人心驰神往。尤其是其中的英雄关羽,他千里走单骑、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挂帅封金等传奇故事至今仍令我们津津乐道。那么,现代生活中有没有如此的英雄豪杰?
新课导入
有!请看著名作家刘绍棠的反映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边农村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的小说《蒲柳人家》。它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泼辣大胆、刚直不阿的 “一丈青大娘”形象,并把她与《水浒》中武艺高强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相提并论;还塑造了一个长得像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爷爷形象。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
(节选)刘绍棠
1.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2.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3.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4.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核心素养
文题解析
“蒲柳人家”指用蒲草和柳树枝搭起房屋的人家。
文题意思:
这里代指普通贫苦农家。题目运用借代的手法,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和写作对象。
作者简介
刘绍棠(1836-1997),通县(今北京通州区)人,作家。代表作有《蒲柳人家》《京门脸子》《运河的桨声》《蛾眉》等。他是继孙梨之后“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他将“荷花淀派”的柔媚、清丽与“燕赵文化”的阳刚、劲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建立了独具风采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
预习交流
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全篇小说共分12节,但这个主线故事只占不到2节的篇幅,其余10节随意分枝,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由此可以看出,作品的重心在于放笔为古运河边的民俗风情和父老乡亲画像,为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立碑。
《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文章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人物众多,但主线情节并不复杂。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
相关介绍
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这两节浓笔重彩描写的正是书中三个主要人物:六岁男孩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作者正是通过这样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了整个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几个世代栖息于北运河边的农民的性格和命运。奶奶一
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则是小说
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作者以高超
的艺术表现手法。运用语言、动作
、外号等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他们
的音容笑貌、喜怒悲乐,使人读来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朗读课文
自读课文·动手标记
1.结合文下注释,利用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
2.熟悉文章内容,抓住主要人物,概括各节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一丈青大娘
何大学问
何满子
整体感知
人物清点
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
纤夫和船老板
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
何满子的父亲、母亲、书铺掌柜(姥爷)老秀才
在通州潞河中学念书的周檎……
还涉及到哪几个人物?
引出何满子的故事
引出奶奶一丈青大娘的故事
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
引出爷爷何大学问的故事
解释何满子被栓的原因
何满子盼救星
情节发展
自然环境是七月天。
“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社会环境是抗日战争前。
从文中的“那一年是1936年”“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可以看出来。
环境描写
本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分别是怎样的?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
第1部分
(1—14)
第2部分
(15—35)
以何满子为线索,引出了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等传奇人物,写出了一丈青大娘对孙子的疼爱。
塑造何大学问这一人物形象,并通过何大学问之口,简略得知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
划分层次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调皮、惹事的何满子惹恼了奶奶,奶奶到刚从外面赶马回来的爷爷面前告了状,爷爷这趟赶马险些丢了命,一怒之下,就把何满子拴在葡萄架下,何满子盼望望日莲姑姑来救他。
读文章,说说开头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1)
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做?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爷爷外出被扣,坐了牢,还险些扔了命,把满腔怒火发泄到何满子身上。(31—33)
内容解读
结识何满子
找出文中描写何满子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一说何满子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外貌描写,刻画了一个天真无邪、充满稚气的顽皮孩子的形象。
①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一交立夏就光屁股”,对此有同学说:真不文明!你是怎么看的?
真实地写出了那个时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小朋友的特点,极富乡土特色和生活气息。
②人配衣裳马配鞍,何满子穿上这条花红肚兜,一定会在小伙伴们中间出人头地。可是,何满子一天也不穿。
怕热,怕被取笑,爱面子。
③何满子却隐匿在柳棵子地里,深藏到芦苇丛中,潜伏在青纱帐内的豆棵下,跟奶奶捉迷藏,暗暗发笑。等到天黑回家去,奶奶抄起顶门杠子,要敲碎何满子的光葫芦头;何满子一动不动,眼皮眨也不眨。
动作描写生动、形象、有趣,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何满子的顽皮。
④何满子也真是聪慧灵秀,脑瓜儿记性好,爱听故事,过耳不忘;好问个字儿,过目不忘。何大学问在孙子面前假充圣人,把他的那些唱本传授给孙子;何满子就像春蚕贪吃桑叶,一册唱本不够他几天念的。
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何满子的聪慧灵秀,记性好。
⑤老秀才整天板着一张阴沉沉的长脸,何满子抬头一看,只觉得头上压着一朵乌云,叫人喘不过气。老秀才又酸气冲天,开口诗云子曰,闭口之乎者也,何满子只觉得枯燥乏味,更加闷闷不乐。他本是个整天跑野马的孩子,从早到晚关在家里,难受得屁股下如坐针毡,身上像芒刺在背。念着书,一听见篱笆外柳树梢上莺啼燕啭,就想嘬着嘴唇学鸟叫,念书跑了调儿;一听见门外过往行船的纤歌声,心里就七上八下,想跑出去看一看,念书走了神儿。
动作、心理描写,比喻修辞,形象地表现了何满子爱玩好动、学习不专心。
⑥何大学问一走,何满子就像野马摘了笼头;天不亮,头顶着星星,脚膛着露水,从家里溜出去,逃开了学。
比喻修辞,把何满子比作摘了笼头的野马,形象地写出了何满子挣脱束缚后的轻松自在。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何满子的机灵、贪玩。
⑦何满子吱吱喳喳欢迎爷爷。
语言描写,写出了何满子的活泼、乖巧。
⑨原来爷爷坐了牢,还险些扔了命,何满子心疼起爷爷来了。他正想进屋把爷爷哄得开了心……
心理描写,写出了何满子的懂事、乖巧。
⑧何满子对爷爷心怀不满,拿白眼珠儿翻瞪爷爷,闷坐在窗根下,小嘴噘得能挂个油瓶儿。
心理、神态、动作描写,夸张修辞,生动地写出了何满子对爷爷的不满。
说一说:何满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整个故事。
“一丈青大娘”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泼辣大胆、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所以得名。
写一丈青大娘“一双大脚”有什么文化内涵?单单是表现她脚大吗?
旧时封建礼法要求女子裹脚,而不裹脚者,一般是有反叛精神,不受封建礼法约束的人。这和她“一丈青”的外号是一致的。
认识一丈青大娘
跳读课文第一部分,整理一丈青大娘的三个生活片断。
①给何满子做红兜肚;
②力敌北运河上的纤夫(大闹运河滩);
③何满子与奶奶捉迷藏。
一丈青大娘
找出文中描写一丈青大娘的文字,有感情地读一读,说一说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①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夸张
比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丈青大娘骂人水平高,刻画出一丈青大娘泼辣的性格。
②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船打门口路过,也正是歇晌时分。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荫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便断喝一声:“站住!”
“断喝”表现了一丈青大娘泼辣的性格特点。
③一丈青大娘见他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声:“都给我穿上裤子!”有个年轻不知好歹的纤夫,白瞪了一丈青大娘一眼,没好气地说:“一大把岁数儿,什么没见过;不爱看合上眼,掉过脸去!”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
“挽”“一阵风”“冲”“戳”等词语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豪气。
④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抢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呼哨而上;只听咔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充分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
⑤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她还会扎针、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妙手回春;全村三十岁以下的人,都是她那一双粗大的手给接来了人间。
表现了一丈青大娘勤劳能干、善良热情的性格特点。
一丈青大娘
⑥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这段话用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说明了何满子在奶奶一丈青大娘心目中的地位,突出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的形象,用词活泼、简洁、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
⑦何满子在奶奶身边长大,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奶奶八样不放心,怕让狗咬了,怕让鹰抓了,怕掉在土井子
里,怕给拍花子的拐走。老人家提心吊胆,就像丢了魂儿,出来进去团团转,扯着一条亮堂嗓门儿,村前村后,河滩野地,喊哑了嗓子……等到天黑回家去,奶奶抄起顶门杠子,要敲碎何满子的光葫芦头;何满子一动不动,眼皮眨也不眨,奶奶只得把顶门杠子一扔,叫了声:“小祖宗儿!”回到屋里给孙子做好吃的去了。不是煮鸡蛋,就是烙白面饼。
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有趣,表现了一丈青大娘对孙子的疼爱。
夸张
排比
“一丈青大娘”是个什么样的人?
溺爱孙儿、口苦心甜
胆大泼辣、刚直不阿
热情豪爽、淳厚朴实
一丈青大娘
何大学问
为什么叫爷爷“何大学问”?
☆在这个小村,数他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19)
☆他这个人非常富有想象力,编起故事来,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19)
认识何大学问
何大学问的经历——
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
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
改了行,给牲口贩子赶马。
跳读课文第二部分,整理何大学问的三个生活片断。
①路遇文庙烧高香;
②请老秀才教何满子认字;
③赶马差点丧命。
何大学问
找出文中描写何大学问的文字,有感情地读一读,说一说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①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外貌描写,突出了人物的高大强壮。
②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所以在哪一个地主家都待不长。
侠肝义胆、爱打抱不平、好说大话。
③这一来,他的架子大了,不三顾茅庐,他是不出山的;至于脚钱多少,倒在其次,要的就是刘皇叔那样的礼贤下士。
爱面子、爱摆架子。
④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侠肝义胆、仗义疏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
⑤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
何大学问在学习上的认真劲儿和不耻下问的态度。
⑥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人们看见,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
而且,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本来,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他这一作揖,一烧香,只吓得麻雀满天飞叫,野兔望影而逃。
穿长衫扮斯文
虔诚地拜文庙
好戴高帽,讲排场,摆阔气,扮斯文。
⑦何大学问惊喜过望,就想求个名师指点。正巧他在赶马路上,在一座骡马大店里,遇见一位前清的老秀才,在这座骡马大店里当账房先生,写一手魏碑好字;店里生意冷清,掌柜的打算辞退这个穷儒。何大学问脑瓜子一热,
就礼聘这位老秀才到他家教专馆,讲定教一
个字给一个铜板。
慷慨大方、疼爱孙子、对孙子期望高。
说一说:何大学问疼爱孙子还表现在哪里?
何大学问也不是不疼爱孙子。他每趟赶马回来,一心盼家,最大的盼头就是享受天伦之乐。他满脸胡茬,就像根根松针,最喜欢磨蹭孙子的脸蛋儿,逗得孙子吱儿喳乱叫,笑成一团儿,打成一团儿。而且,每趟回来,都要给孙子带回一捎马子吃食。
与孙子同享天伦之乐,给孙子带吃食。
⑧“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先在东三省立了个小宣统的满洲国,又在口外立了个德王的蒙疆政府,往后没有殷汝耕的公文护照,不许出口一步。这一趟,蒙疆军把我跟掌柜的扣住,硬说我们是共产党,不过是为了没收那几百匹马。掌柜的在牢房里上吊了,他们看我是个榨不出油水的穷光蛋,白吃他们的狱粮不上算,才把我放了。”
语言描写,何大学问的话揭露了当时的政府鱼肉百姓、搜刮百姓的恶行,也把小说的时代背景清晰地呈现出来。同时也表现了何大学问的爱国热情。
何大学问是个什么样的人?
侠胆义肝,仗义疏财,慷慨豁达,但是他也好说大话,喜欢戴高帽儿,爱讲排场,摆阔气。
何大学问
1.在文中的三个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示例一:
我最喜欢一丈青大娘。她拥有农家人多情重义、豪放开朗的个性。“一双大脚”也是淳朴的农家人的特有象征,虽然大大咧咧,却有一颗善良的心,她用长满老茧的妙手,为人们解决疑难杂症,成了真正的“布衣大夫”。她质朴踏实,开朗热情,是农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合作探究
示例二:
我最喜欢的是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他年轻时闹过义和团,会耍拳脚,耍大刀,打得一手好鞭花,人生阅历非常丰富,而且为敢朋友“两肋插刀”,富有同情心,所以我最喜欢他。
示例三:
我最喜欢何满子,他是个名副其实的野小子,在他身上我发现了许多现在我已寻觅不到的东西,那就是“童心”。或许何满子太调皮了一点儿,但他是快乐的、自由的、不受约束的,他的童年没有留下遗憾。纵然他是个调皮的捣蛋鬼,他仍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看见爷爷受了气,很沮丧,就希望自己能使爷爷开心,可见他是多么有爱心。如今的孙子孙女们被爷爷奶奶宠得找不着北,说归说,骂归骂,根本就不在乎,而何满子却懂得孝顺爷爷,这是非常难得的。
2.《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那么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从人物形象来说, 从奶奶“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的“一副关公相貌”,乃至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②小说不但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古北口等正是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写作形式。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这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另外,小说的结构得《水浒传》神韵,即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人物串联在一起。
1.语言独具特色。
(1)本文大量使用口语和俗语,凝练、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例如,“手握着擀面杖要梆他”“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2)借鉴传统小说和评书的语言,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例如,“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3)大量使用比喻,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4)大量使用短句,整齐简练,读来干脆利落。例如,“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写作特色
2.采用倒叙手法,中间多用插叙。
本文采用倒叙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中伏大晌午”时的故事。先交代何满子被拴,设置悬念,然后一步步解开悬念。中间用插叙表现人物,突出重点,使行文自然流畅。例如,为了照应一丈青大娘“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下文中插叙了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一事,突出了她泼辣刚直、爱打抱不平的性格特点。又如,为了表现一丈青大娘疼爱孙子,插叙有关何满子父母的情况,通过婆媳间的矛盾,再现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
3.运用多种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1)从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方面对人物作多角度描写。例如,“他有生以来头一回失去自由,心里委屈而又憋闷,两眼直呆呆,双手懒洋洋,一点儿也没有写字的兴致”。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来表现。例如,何大学问本是个粗人,得了外号后,却当真做起了“学问人”。
(3)对人物的行为进行艺术性的夸张。例如,“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
如果一丈青大娘一家人生活在今天的社会,
他们会生活得怎么样?
如果何满子生活在现代,那么他在班上一定很淘气,但学习成绩一定不差,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玩中学吧!因为何满子是一个虽然顽皮却有天赋的人。
一丈青大娘与邻里之间可能会相处得很好,也可能会相处得很差,这要看她遇到的是什么样的邻居。因为一丈青大娘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所以也许有的邻居明白她的个性,有的不明白。
何大学问和一丈青大娘一样,要看碰到什么样的人,他对朋友可以“两肋插刀”,而对他瞧不起的人会不屑一顾。
拓展延伸
这是一篇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小说。它就像一幅风俗画,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
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和世态
人情。赞扬了淳厚朴实的劳动人
民热情正直的感情,以及那种肝
胆相照、扶危济困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本课小结
A.几百匹野马,在他那一杆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温驯的绵羊。
B.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C.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D.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C
【解析】C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1.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随堂练习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的能力,结合语境分析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即可。
“抡圆了”“扇过去”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捯气”“呻吟”,从侧面表现了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体会下列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3.阅读“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选文第1段中的第1句的作用是什么?
(2)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那么他是不是真有大学问?(用原文回答)
可从没进过学堂一天,斗大的字认不得三筐,而且只会念不会写。
(3)自从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由此说明了什么?
看书念书、不耻下问、咬文嚼字、拜祭文庙、自我反思、为孙请师。这表现出他对文明进步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渴求知识而不得的贫苦百姓的心声。
(4)选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充满乡土气息。
承上启下
作业布置
“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搭救何满子;但是,何满子望眼欲穿,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这个“救命星”是谁呢?后文写的是什么事?
欲知后事如何,
请课下看《蒲柳人家》全书。
蒲柳人家
(节选)
一丈青大娘:嗓门大 人泼辣 热心肠
何满子:很天真 极顽皮 奇聪明
何大学问:讲排场 摆阔气 重情义
板书设计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 《蒲柳人家》同步检测
(满分:70分 时间: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7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9分)
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呼哨而上;只听咔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zhàn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度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纤夫( ) zhàn( )裂 驾驭(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2分)
(3)“不依不饶”中“饶”的意思是( )(2分)
A.丰富;多 B.没有代价地增添 C.饶恕;宽容 D.表示让步
(4)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描写,照应前文“_________”一词。(2分)
2.下列语句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明天在新街口活动,你是坐地铁去,还是坐公共汽车去?
B.写研究性文章和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C.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D.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文学如泉,越品越见______;文学如茶,越品越知______;文学如酒,越品越感______;在文学的熏陶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份雅致;少了一份世故,多了一份纯真。
A.清冽 幽香 醇厚 B.清冽 醇厚 幽香 C.醇厚 清冽 幽香 D.醇厚 幽香 清冽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怕灵感中断,他一连三天,足不出户,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部电影的剧本。
B.主治医生妙手回春,护士精心照顾,使前不久遭遇车祸导致三处骨折的年近七旬的陈大爷,已经能够下地行走了。
C.他本是个整天跑野马的孩子,从早到晚关在家里,难受得屁股下如坐针毡。身上像芒刺在背。
D.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5.下列病句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完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根本任务”后面加“的必然要求”)
B.读者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的思想感情丰富细腻。(去掉“的原因”)
C.一年一度的《中国诗词大会》是许多观众的期待,据统计,6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收视超过约30亿人次。(在“30亿”后面加“多”)
D.个别地方疫苗接种工作中出现简单化,甚至“一刀切”的情况,强制要求全员接种,对此必须予以坚决纠正。(将“予以”和“坚决”互换位置)
6.下列对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运用夸张的修辞,写出了天气的炎热)
B.何大学问一走,何满子就像野马摘了笼头。(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何满子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
C.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运用排比和夸张的修辞,表现出一丈青大娘勇猛无比的特点)
D.奶奶八样不放心,怕让狗咬了,怕让鹰抓了,怕掉在土井子里,怕给拍花子的拐走。(运用排比的修辞,表现出一丈青大娘对何满子的百般疼爱)
7.下面语句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何满子六岁,剔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是外貌描写。
B.“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是动作描写。
C.“我差一点儿扔了这把老骨头,你还咒我!”是语言描写。
D.“自己已经老迈年高,砸碎了骨头也榨不出几两油来;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是语言描写。
8.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所以说,种善得福,所以根本的解决途径在于努力行善爱惜身体,这才是永久的保富之法。
②反之,如果他本来就体质好,却当成有着重大疾病一样的爱惜身体,他必定会益寿延年。
③我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④眼前光景很好不代表以后很好,原因多半是因为人无远虑。
⑤一个家庭即使富贵至极,他终究挡不住只消福不种福。
⑥比如一个人身体很健康,但若他过度消耗,不注意养生,那大病总有一天会找到他。
A.⑤⑥②①③④ B.③④⑤⑥②① C.③④②⑤⑥① D.⑤⑥①④③②
9.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塑造了梁山108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的三个女性形象是: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
B.“自个儿跳跶了大半辈子,已经年过花甲”,其中的“花甲”指人七十岁。
C.“三顾茅庐”典出诸葛亮的《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蒲柳人家》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边农村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的小说。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蒲柳人家》主要描写了几个普通农家人的多情重义,体现了中国农民的淳朴善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B.本文主要写了三个人物,其中何满子是线索人物。
C.本文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采用了插叙的方式,使内容丰富,主线简约。
D.《蒲柳人家》语言古朴典雅,句式整散结合,参差错落,读起来节奏鲜明。
11.《蒲柳人家》中的一丈青大娘和下图漫画中的老奶奶一样,事事为孙子着想。仔细观察这幅漫画,体会奶奶对孙子的关爱,完成下面题目。(7分)
(1)这幅漫画的含义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漫画中的孩子,你将会怎样对“奶奶”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3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5分)
窑变
①鲁山花瓷是瓷中名品,百闻难得一见,因此,市场上算稀罕物,可是,他的店里,有时也做着鲁山花瓷的生意。
②他开一爿(pán)店,在一弯水边,上写铺名:名瓷之家。各种瓷器,琳琅满目。客人来寻,踏过石桥,转过一道竹林,沿一道逼仄的门进去,眼前一亮,面前柜上摆着罐、杯、壶、瓠(hù)等,有的天青色,有的白如银子。还有一种瓷,胎质厚实朴重,黑色质地上流淌着白斑蓝彩,泛着幽幽蓝光,让人眩晕。
③这,就是闻名的鲁山花瓷。
④买家只许看,选准了,他才拿出瓷器让对方细看。在他这买瓷的,尤其是鲁山花瓷的,一般都信任他。因为,他是鲁山花瓷的权威。一尊鲁山花瓷拿来,不要放大镜,他用手一摸,鼻子一嗅,嗯,宋代的,绝对宋代的,瞧这质地,这手感。一查,果然是宋代的。也因此,他的那家店,人来人往,生意很好。
⑤当然,有时买主一个电话,他也会乐呵呵地送货上门,仅限于本市。以他的说法,不为挣钱,只为交友,志同道合嘛。
⑥有人出三万元钱,想买他这个罐。那天,是个细雨天,天青色的烟雨无边无沿地下着。他用纸盒随手装了个小小的鲁山花瓷罐,提着,走了出去。
⑦由于路近,他没有打车,走过小巷,出了竹林。这时,一辆三轮车冲了出来,他躲闪不及,手一松,纸盒落地,“哐”的一声全碎了。
⑧三轮司机傻了眼,跳下来道:“没事吧,大哥?”他火了:“没事?瞧我这罐。”三轮司机说:“不就一个罐吗?多少钱!”
⑨就在这时,买主打来电话,说三万元已备好,罐怎么还没送来?他将电话让司机听了。三轮司机顿时结结巴巴道:“三——三万元啊?”他眼一翻:“现在知道不是你家腌菜罐子了吧?”三轮司机呆了一会,一咬牙:“我赔!”他哼了一声:“民工吧,你有钱吗?算了算了,就当我募捐了,做了善事。”说着,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
⑩回到家,他拿了另一件鲁山花瓷罐,四耳的,黑底白釉,装入一个纸盒子,去了买主那儿。三万元钱也就到了手里。
这样的生意,他一天会做几起。所以,撞碎鲁山花瓷的事,他也就慢慢忘了。
一个冬日的早晨,他刚开门,一个人影戳在眼前。抬眼一望,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民工司机。司机吸溜着鼻子,显然站了一会儿了。看见开门,司机连忙把手上紧紧裹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索索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
司机交了钱,嘘了口气,好像多大一个心事了了。他张张嘴,想说什么,可又没说出来。直看着那民工骑上三轮车,嘟嘟嘟地走了。一直消失在晨雾中,消失在他视线的尽头。
他拿着钱仍呆呆地站在那儿,心中有股烈焰在燃烧,在蒸腾,在激流澎湃,以至于他虚汗淋漓。因为,只有他知道自己卖出去的鲁山花瓷里,有个别是赝品,是自己手制的。
那天,民工撞碎的就是一尊赝品。 他当时之所以没让赔,一则赝品不值钱。再则怕闹开了,被行家发现,看出其中的猫腻。
鲁山花瓷,是高温下的一种美丽的窑变。
他没想到,一个民工司机,竟让自己心中发生了剧烈的窑变,也如鲁山花瓷一样,放射着一片洁净的蓝色。当天,他找到民工退还了钱。以后,他的“名瓷之家”中,再也没有赝品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的民工司机言行一致,说“赔”就赔,是一个讲信用,有担当的人。
B.联系标题“窑变”,可以看出,这篇小说重点刻画的人物是卖鲁山花瓷的“他”。
C.第⑨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同情农民工的人。
D.从第 自然段画横线句可以揣摩出“他”此刻的内心是既震撼又愧疚的。
2.请在横线上补全小说情节。(3分)
出门送赝罐 →①________ → 换罐去交易→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 自然段划波浪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看见开门,司机连忙把手上紧紧裹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索索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
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以“窑变”为题,有何妙处?(6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
鱼菱风景(节选)
刘绍棠
①这两年,杨家老少六口人中有四口,就像直上青云的风筝,又像一帆风顺的行船,在鱼菱村富得拔了尖儿。他们看准了城里人吃菜紧张,中央书记处和市委都为首都的蔬菜供应问题着急,便打定主意在鲜鱼水菜上下功夫。他们跟大队管委会订下合同,包下几片池塘养鱼栽藕,自留地上种葱、姜、蒜和辣椒,家里大养猪、羊、鸡、鸭,京津路畔搭两间豆棚卖大碗茶,自由市场上鼓捣小生意;每日都有活钱进门,虽不是雪片飞来,却也是细水长流,一年到头就是个不小的数目。而且,大河涨水小河满,鱼菱村生产大队这两年的工值,也是直线上升;年关分红,杨家的几个劳力更分到一大笔现款,鼓囊囊的装满了腰包回家来。
②京郊的农民常见大世面,开口吐字,京腔京韵,衣、食、住、行,紧追城里人,眼下,虽不能迎头赶上,可也不是望尘莫及。住房上,这两年,京郊农村只差没有高楼大厦,要看三合院和四合院,早已把北京城里的一般住户比了下去。
③杨家在鱼菱村富得拔了尖儿,财大气粗,就想跟城里人比个高低上下;于是,大兴土木,先在“住”字上抢个上风。
④这十间大房,高高坐落在鱼菱村北口,一下京津公路,站在运河桥头,远看真像一座拔地而起的青山。一色的扁砖到底,房上游龙起脊,铺盖鱼鳞红瓦,又都是一溜坐北朝南,全长九丈九,一丈五尺五的柁头,屋内相高一丈,三尺顶棚,格局十分高大壮观。四面虽是泥坯土墙,却是麦芋熟泥挂面,手工又细,平整明光,就像四大块水晶玻璃,镶嵌这座青堂瓦舍的四框。杨家跑马占圈,南北院墙十丈长,整个院落占地三亩开外,等于多得两份六口人的自留地。老头子迷信,偷偷找了个七老八十、运河滩上硕果仅存的阴阳先生看风水;阴阳先生投其所好,赌定砌起一座飞檐走领的花门楼,杨家的后辈儿郎,必出文官武将。走进院去,又有一道半人高的矮墙,隔断内外两院,外院满是猪圈、羊栏、鸡窝、鸭舍、柴火垛,内院只留一条羊肠小道,两旁是两座菜园,黄瓜、豆角、茄子、萝卜、芹菜、西红柿,五光十色,琳琅满目。每座菜园都有一支自来水管子,几朵莲蓬头,浇园像下小雨;鱼菱村家家户户吃自来水,队里免费安装,只收工钱,杨家一口气安装了六处,大占便宜。一亩园十亩田,这两座小菜园的一年收入,足够翻盖旧房的花费。新房的费用,来自其他的生财之道。
⑤十间大瓦房的格局也出奇:正中两间,左右两侧四间一套。正中两间高出左右两侧一头,住的是一家之主的老两口,古色古香,正像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的佛龛,凌驾于小辈之上,才显出尊卑长幼之分。老两口子的这两间高堂,上窗是雕花窗棂,糊高粱纸,贴红喜字,下窗倒是整幅玻璃,却不挂花花草草的塑料窗帘,而是纸帘倒卷,古朴雅致;屋里,方炕苇席,墙柜、春凳、八仙桌,一色的老式家具。但是,左右两侧的四间一套,可就是京城风味,现代化的模样儿了。这两套住房的前脸,十三层砖以上,双层开合的玻璃窗,上下都钉起草绿窗纱,流通新鲜空气,室内明光亮堂,还不进蚊子,后山墙一张双人床,不打土炕,头上白灰吊顶,不是粉连纸糊棚,脚下是溜光的水泥地面,不是方砖墁地。左侧一套住的是主人的儿子,右侧一套住的是主人的女儿。儿子已经成了家,满堂的大立柜、梳妆台、酒柜、沙发、折叠桌椅,虽然是自制土产,可全是北京家具公司的最新样式,乡下人手巧,尺寸上不差分毫。女儿还待字闺中,正在一件一件地筹办嫁妆,所以右侧一套虽不是满堂光彩,却也并非四壁皆空。
1.根据选文内容,简要概括杨家人的性格特征。(6分)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的画线句子。(3分)
3.本文属于小说的开头部分,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杨家的十间大房,有什么作用 (4分)
4.说说这篇小说表现了刘绍棠的作品怎样的语言风格。(5分)
答案与部分解析
一、
1.(1)qiàn 绽 yù (2)摆度船 摆渡船 (3)C (4)侧面 不依不饶
2. D
3. A
4. D【解析】D.有误。“天伦之乐”指骨肉亲情的乐趣,不宜用于家庭之外,不合语境。
5.C 【解析】应该去掉“约”。
6. C【解析】C.本句并没有运用排比的修辞,而是比喻(把纤夫比作元宵)和夸张。故选C。
7. D【解析】D是心理描写。
8.B
9. B 【解析】“花甲”指人六十岁。
10.D
11.(1)这幅漫画反映了生活中长辈溺爱孩子的普遍现象,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漫画中的奶奶疼爱自己的孙子是正确的,但过于疼爱就等于溺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示例:奶奶,请不要给我撑伞,军训能锻炼我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对我以后的发展帮助很大,天气虽然热,但我能坚持住,请您相信我。
二、
(一)
1.C
2.①赝罐被打碎 ②民工(司机)送赔款 ③主动退赔款(内心起“窑变”)
3.动作描写,“抖抖索索” “捏”表现出民工司机非常珍惜他的血汗钱,每一张钱都来之不易 ,同时也表现了民工司机敢于担当、诚信朴实、善良的高贵品质 。
4.一语双关, “窑变”表面上指瓷器土胚在窑中经过数次高温烧烤后,最终形成美丽鲁山花瓷的过程,“窑变”的深层含义是指“他”在民工司机敢于担当、讲诚信的美德的影响下得到净化后发生变化的过程。暗示了小说的主题:人无完人,但在外界真善美的感召下,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得到心灵的净化,改正自身缺点。
(二)
1.①头脑灵活。承包池塘养鱼栽藕,种菜养殖,多种经营。②财大气粗。大兴土木,在鱼菱村北口建了十间大房。③迷信。老头子偷偷找阴阳先生看风水。④爱占小便宜。吃自来水,队里免费安装,只收工钱,杨家一口气安装了六处。(答出三点即给满分。)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致富的杨家比作“直上青云的风筝”“一帆风顺的行船”,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杨家“富得拔了尖儿”。
3.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暗示杨家人的性格特征,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4.语言平实,富有乡土气息;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富有文采、节奏感和趣味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 蒲柳人家(节选)
核心素养:
1.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2.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3.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4.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一、新课导入
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总令人荡气回肠。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阅读《三国演义》,那精妙绝伦的智慧、那叱咤风云的场面总叫人心驰神往。尤其是其中的英雄关羽,他千里走单骑、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挂帅封金等传奇故事至今仍令我们津津乐道。那么,现代生活中有没有如此的英雄豪杰?有!请看著名作家刘绍棠的反映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边农村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的小说《蒲柳人家》。它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泼辣大胆、刚直不阿的 “一丈青大娘”形象,并把她与《水浒》中武艺高强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相提并论;还塑造了一个长得像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爷爷形象。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
二、预习交流
1.阅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1)字音。
擀(gǎn) 剜(wān) 腌臜(ā zɑ) 烟囱(cōnɡ) 捯气(dáo) 呼哨(hū) 咔吧(kā)
嘬(zuō) 荣膺(yīng) 戏谑(xuè) 驾驭(yù) 腻歪(nì) 呱呱坠地(gū) 如坐针毡(zhān)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形容完成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荣膺】光荣地接受或承当。
【望眼欲穿】快把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咬文嚼字】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
【如坐针毡】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形容心神不宁。
【芒刺在背】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坐立不安。
【隐匿】隐藏、躲起来。
【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2.作者链接。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擅长乡土文学的创作,作品反映农村的浓郁历史和风土人情,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自称作品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作品有短篇小说《青枝绿叶》《中秋节》;中篇小说《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二等奖);长篇小说《春草》《京门脸子》等。
3.背景链接。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人物众多,但主线情节并不复杂。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全篇小说共分12节,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表现了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
4.文题解析。
“蒲柳人家”指用蒲草和柳树枝搭起房屋的人家。这里代指普通贫苦农家。题目运用借代的手法,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和写作对象。
三、自读课文
1.结合文下注释,利用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
2.熟悉文章内容,抓住主要人物,概括各节内容。
四、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主要人物?还涉及到哪些人物?
明确:何满子、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
还涉及到的人物: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纤夫和船老板、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何满子的父亲、母亲、书铺掌柜(姥爷)老秀才、在通州潞河中学念书的周檎……
2.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明确: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引出何满子的故事→引出奶奶一丈青大娘的故事→引出爷爷何大学问的故事→解释何满子被栓的原因→何满子盼救星
3.本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分别是怎样的?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
明确:自然环境是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社会环境是抗日战争前。从文中的“那一年是1936年”“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可以看出来。
4.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以何满子为线索,引出了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等传奇人物,写出了一丈青大娘对孙子的疼爱。
第二部分:塑造何大学问这一人物形象,并通过何大学问之口,简略得知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调皮、惹事的何满子惹恼了奶奶,奶奶到刚从外面赶马回来的爷爷面前告了状,爷爷这趟赶马险些丢了命,一怒之下,就把何满子拴在葡萄架下,何满子盼望望日莲姑姑来救他。
五、内容解读
(一)结识何满子
1.读文章,说说文章开头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1)
2.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爷爷外出被扣,坐了牢,还险些扔了命,把满腔怒火发泄到何满子身上。(31—33)
3.找出文中描写何满子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一说何满子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①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明确:外貌描写,刻画了一个天真无邪、充满稚气的顽皮孩子的形象。
讨论:“一交立夏就光屁股”,对此有同学说:真不文明!你是怎么看的?
明确:真实地写出了那个时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小朋友的特点,极富乡土特色和生活气息。
②人配衣裳马配鞍,何满子穿上这条花红肚兜,一定会在小伙伴们中间出人头地。可是,何满子一天也不穿。
明确:怕热,怕被取笑,爱面子。
③何满子却隐匿在柳棵子地里,深藏到芦苇丛中,潜伏在青纱帐内的豆棵下,跟奶奶捉迷藏,暗暗发笑。等到天黑回家去,奶奶抄起顶门杠子,要敲碎何满子的光葫芦头;何满子一动不动,眼皮眨也不眨。
明确:动作描写生动、形象、有趣,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何满子的顽皮。
④何满子也真是聪慧灵秀,脑瓜儿记性好,爱听故事,过耳不忘;好问个字儿,过目不忘。何大学问在孙子面前假充圣人,把他的那些唱本传授给孙子;何满子就像春蚕贪吃桑叶,一册唱本不够他几天念的。
明确: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何满子的聪慧灵秀,记性好。
⑤老秀才整天板着一张阴沉沉的长脸,何满子抬头一看,只觉得头上压着一朵乌云,叫人喘不过气。老秀才又酸气冲天,开口诗云子曰,闭口之乎者也,何满子只觉得枯燥乏味,更加闷闷不乐。他本是个整天跑野马的孩子,从早到晚关在家里,难受得屁股下如坐针毡,身上像芒刺在背。念着书,一听见篱笆外柳树梢上莺啼燕啭,就想嘬着嘴唇学鸟叫,念书跑了调儿;一听见门外过往行船的纤歌声,心里就七上八下,想跑出去看一看,念书走了神儿。
明确:动作、心理描写,比喻修辞,形象地表现了何满子爱玩好动、学习不专心。
⑥何大学问一走,何满子就像野马摘了笼头;天不亮,头顶着星星,脚膛着露水,从家里溜出去,逃开了学。
明确:比喻修辞,把何满子比作摘了笼头的野马,形象地写出了何满子挣脱束缚后的轻松自在。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何满子的机灵、贪玩。
⑦何满子吱吱喳喳欢迎爷爷。
明确:语言描写,写出了何满子的活泼、乖巧。
⑧何满子对爷爷心怀不满,拿白眼珠儿翻瞪爷爷,闷坐在窗根下,小嘴噘得能挂个油瓶儿。
明确:心理、神态、动作描写,夸张修辞,生动地写出了何满子对爷爷的不满。
⑨原来爷爷坐了牢,还险些扔了命,何满子心疼起爷爷来了。他正想进屋把爷爷哄得开了心……
明确:心理描写,写出了何满子的懂事、乖巧。
4.何满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作者通过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整个故事。
(二)认识一丈青大娘
1.“一丈青大娘”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明确: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泼辣大胆、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所以得名。
2.写一丈青大娘“一双大脚”有什么文化内涵?单单是表现她脚大吗?
明确:旧时封建礼法要求女子裹脚,而不裹脚者,一般是有反叛精神,不受封建礼法约束的人。这和她“一丈青”的外号是一致的。
3.跳读课文第一部分,整理一丈青大娘的三个生活片断。
明确:①给何满子做红兜肚;②力敌北运河上的纤夫(大闹运河滩);③何满子与奶奶捉迷藏。
4.找出文中描写一丈青大娘的文字,有感情地读一读,说一说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①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夸张)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比喻)
明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丈青大娘骂人水平高,刻画出一丈青大娘泼辣的性格。
②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船打门口路过,也正是歇晌时分。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荫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便断喝一声:“站住!”
明确:“断喝”表现了一丈青大娘泼辣的性格特点。
③一丈青大娘见他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声:“都给我穿上裤子!”有个年轻不知好歹的纤夫,白瞪了一丈青大娘一眼,没好气地说:“一大把岁数儿,什么没见过;不爱看合上眼,掉过脸去!”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
明确:“挽”“一阵风”“冲”“戳”等词语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豪气。
④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抢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呼哨而上;只听咔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明确:充分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
⑤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她还会扎针、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妙手回春;全村三十岁以下的人,都是她那一双粗大的手给接来了人间。
明确:表现了一丈青大娘勤劳能干、善良热情的性格特点。
⑥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明确:这段话用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说明了何满子在奶奶一丈青大娘心目中的地位,突出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的形象,用词活泼、简洁、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
⑦何满子在奶奶身边长大,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夸张)……奶奶八样不放心,怕让狗咬了,怕让鹰抓了,怕掉在土井子里,怕给拍花子的拐走。(排比)老人家提心吊胆,就像丢了魂儿,出来进去团团转,扯着一条亮堂嗓门儿,村前村后,河滩野地,喊哑了嗓子……等到天黑回家去,奶奶抄起顶门杠子,要敲碎何满子的光葫芦头;何满子一动不动,眼皮眨也不眨,奶奶只得把顶门杠子一扔,叫了声:“小祖宗儿!”回到屋里给孙子做好吃的去了。不是煮鸡蛋,就是烙白面饼。
明确: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有趣,表现了一丈青大娘对孙子的疼爱。
5.“一丈青大娘”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溺爱孙儿、口苦心甜、胆大泼辣、刚直不阿、热情豪爽、淳厚朴实
(三)认识何大学问
1.为什么叫爷爷“何大学问”?
明确:☆在这个小村,数他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19)
☆他这个人非常富有想象力,编起故事来,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19)
2.跳读课文第二部分,整理何大学问的三个生活片断。
明确:①路遇文庙烧高香;②请老秀才教何满子认字;③赶马差点丧命。
3.找出文中描写何大学问的文字,有感情地读一读,说一说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①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明确:外貌描写,突出了人物的高大强壮。
②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所以在哪一个地主家都待不长。
明确:侠肝义胆、爱打抱不平、好说大话。
③这一来,他的架子大了,不三顾茅庐,他是不出山的;至于脚钱多少,倒在其次,要的就是刘皇叔那样的礼贤下士。
明确:爱面子、爱摆架子。
④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明确:侠肝义胆、仗义疏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
⑤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
明确:何大学问在学习上的认真劲儿和不耻下问的态度。
⑥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人们看见,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穿长衫扮斯文)
而且,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本来,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他这一作揖,一烧香,只吓得麻雀满天飞叫,野兔望影而逃。(虔诚地拜文庙)
明确:好戴高帽,讲排场,摆阔气,扮斯文。
⑦何大学问惊喜过望,就想求个名师指点。正巧他在赶马路上,在一座骡马大店里,遇见一位前清的老秀才,在这座骡马大店里当账房先生,写一手魏碑好字;店里生意冷清,掌柜的打算辞退这个穷儒。何大学问脑瓜子一热,就礼聘这位老秀才到他家教专馆,讲定教一个字给一个铜板。
明确:慷慨大方、疼爱孙子、对孙子期望高。
4.说一说:何大学问疼爱孙子还表现在哪里?
何大学问也不是不疼爱孙子。他每趟赶马回来,一心盼家,最大的盼头就是享受天伦之乐。他满脸胡茬,就像根根松针,最喜欢磨蹭孙子的脸蛋儿,逗得孙子吱儿喳乱叫,笑成一团儿,打成一团儿。而且,每趟回来,都要给孙子带回一捎马子吃食。
明确:与孙子同享天伦之乐,给孙子带吃食。
⑧“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先在东三省立了个小宣统的满洲国,又在口外立了个德王的蒙疆政府,往后没有殷汝耕的公文护照,不许出口一步。这一趟,蒙疆军把我跟掌柜的扣住,硬说我们是共产党,不过是为了没收那几百匹马。掌柜的在牢房里上吊了,他们看我是个榨不出油水的穷光蛋,白吃他们的狱粮不上算,才把我放了。”
明确:语言描写,何大学问的话揭露了当时的政府鱼肉百姓、搜刮百姓的恶行,也把小说的时代背景清晰地呈现出来。同时也表现了何大学问的爱国热情。
5.何大学问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侠胆义肝,仗义疏财,慷慨豁达,但是他也好说大话,喜欢戴高帽儿,爱讲排场,摆阔气。
六、合作探究
1.在文中的三个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示例一:
我最喜欢一丈青大娘。她拥有农家人多情重义、豪放开朗的个性。“一双大脚”也是淳朴的农家人的特有象征,虽然大大咧咧,却有一颗善良的心,她用长满老茧的妙手,为人们解决疑难杂症,成了真正的“布衣大夫”。她质朴踏实,开朗热情,是农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示例二:
我最喜欢的是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他年轻时闹过义和团,会耍拳脚,耍大刀,打得一手好鞭花,人生阅历非常丰富,而且为敢朋友“两肋插刀”,富有同情心,所以我最喜欢他。
示例三:
我最喜欢何满子,他是个名副其实的野小子,在他身上我发现了许多现在我已寻觅不到的东西,那就是“童心”。或许何满子太调皮了一点儿,但他是快乐的、自由的、不受约束的,他的童年没有留下遗憾。纵然他是个调皮的捣蛋鬼,他仍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看见爷爷受了气,很沮丧,就希望自己能使爷爷开心,可见他是多么有爱心。如今的孙子孙女们被爷爷奶奶宠得找不着北,说归说,骂归骂,根本就不在乎,而何满子却懂得孝顺爷爷,这是非常难得的。
2.《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那么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①从人物形象来说, 从奶奶“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的“一副关公相貌”,乃至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②小说不但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古北口等正是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写作形式。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这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另外,小说的结构得《水浒传》神韵,即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人物串联在一起。
七、写作特色
1.语言独具特色。
(1)本文大量使用口语和俗语,凝练、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例如,“手握着擀面杖要梆他”“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2)借鉴传统小说和评书的语言,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例如,“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3)大量使用比喻,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4)大量使用短句,整齐简练,读来干脆利落。例如,“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2.采用倒叙手法,中间多用插叙。
本文采用倒叙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中伏大晌午”时的故事。先交代何满子被拴,设置悬念,然后一步步解开悬念。中间用插叙表现人物,突出重点,使行文自然流畅。例如,为了照应一丈青大娘“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下文中插叙了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一事,突出了她泼辣刚直、爱打抱不平的性格特点。又如,为了表现一丈青大娘疼爱孙子,插叙有关何满子父母的情况,通过婆媳间的矛盾,再现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
3.运用多种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1)从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方面对人物作多角度描写。例如,“他有生以来头一回失去自由,心里委屈而又憋闷,两眼直呆呆,双手懒洋洋,一点儿也没有写字的兴致”。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来表现。例如,何大学问本是个粗人,得了外号后,却当真做起了“学问人”。
(3)对人物的行为进行艺术性的夸张。例如,“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
八、拓展延伸
想象一下,像一丈青大娘他们这样的一家人生活在今天的社会,他们会生活得怎么样?并且说一说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推测?
【交流】
生甲:如果何满子生活在现代,那么他在班上一定很淘气,但学习成绩一定不差,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玩中学吧!因为何满子是一个虽很顽皮却有天赋的人,所以我这样想。
生乙:一丈青大娘与邻里之间可能会相处得很好,也可能会相处得很差,这要看她遇到的是什么样的邻居。因为一丈青大娘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所以也许有的邻居明白她的个性,有的也许不明白。
生丙:何大学问和一丈青大娘一样,要看碰到什么样的人,他对朋友可以“两肋插刀”,而对他瞧不起的人是不屑一顾的,看不起他的人也许会成为他的敌人。
九、课堂小结
同学们,正是丰富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水乡风情,孕育了刘绍棠高度独创的乡土文学。“我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刘绍棠语),这满怀的率真之情,恰是我们解读乡土创作情感的一把钥匙。透过小说的渲染,我们洞察人物,更能观照那曾经鲜活演绎着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乃至将来,生活的底色都是鲜亮的,文艺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用心去品读。
十、随堂练习
1.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C )
A.几百匹野马,在他那一杆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温驯的绵羊。
B.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C.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D.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解析】C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体会下列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抡圆了”“扇过去”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捯气”“呻吟”,从侧面表现了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的能力,结合语境分析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即可。
3.阅读“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选文第1段中的第1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上启下
(2)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那么他是不是真有大学问?(用原文回答)
可从没进过学堂一天,斗大的字认不得三筐,而且只会念不会写。
(3)自从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由此说明了什么?
看书念书、不耻下问、咬文嚼字、拜祭文庙、自我反思、为孙请师。这表现出他对文明进步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渴求知识而不得的贫苦百姓的心声。
(4)选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充满乡土气息。
十一、作业布置
“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搭救何满子;但是,何满子望眼欲穿,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这个“救命星”是谁呢?后文写的是什么事?
欲知后事如何,请课下看《蒲柳人家》全书。
板书设计:
民间口语俗语: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
说唱艺术 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 《水浒》
叫得山响 《三国演义》
大闹运河滩 《说岳全传》
传奇色彩
威震古北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蒲柳人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2.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3.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4.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学习重难点:
1.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语言,揣摩语言运用的巧妙。
2.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的主题。
学法指导:
1.通读课文,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情节发展的过程。
2.圈点勾画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描写,用自己的话总结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细细品味作品中大量的口语和俗语,感受浓厚的乡土气息。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上个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
所谓乡土小说是指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当代作家刘绍棠深受孙犁作品熏染,擅长乡土文学的创作。其作品反映农村的浓郁历史和风土人情,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自称作品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蒲柳人家》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边农村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的小说。
2.蒲柳。
指水杨,一种入秋就凋零的树木,这里以蒲柳人家代指普通贫苦农家,标题采用借代手法,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和内容。
二、预习任务
1.了解乡土文学及作者相关情况。
2.通读课文,扫除字词句障碍,然后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梳理本文的情节发展过程。
(2)小说中主要写了三个人物,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本文多处采用倒叙及插叙手法,请你勾画出来。
(4)试着说一说本文的乡土气息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预习检测
1.《蒲柳人家》是我国 (时代)作家 (姓名)的中篇小说代表作。“蒲柳人家”在作品中代指 。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晌午( ) 驾驭( ) 坍塌( ) 烟囱( )
gǎn( )面杖 戏xuè( ) yán( )席 荣yīng( )
3.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腌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伦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
(4)__________: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
4.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丈青大娘为什么要同一帮纤夫打架?由此可见她有着怎样的性格?
(2)何满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3)“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5.判断下面语句对人物的描写方法。
(1)何满子六岁,剔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 )
(2)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 )
(3)“我差一点儿扔了这把老骨头,你还咒我!”( )
(4)自己已经老迈年高,砸碎了骨头也榨不出几两油来;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 )
6.品读下列两组句子,看看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第一组:
A.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B.一丈青大娘的脸色瞬间阴云密布,只见她轻舒猿臂,手起掌落,可怜那年轻的纤夫像被击中的鸟,一头倒在沙滩上,痛苦的呻吟着。
第二组:
A.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B.在一丈青大娘的心中,何满子就是唯一的无价之宝。
【课中导读】
一、整体感知
1.本文是什么文体?
明确:
2.文章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还涉及到哪几个人物?
明确:
3.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主要人物?还涉及到哪些人物?
明确:
还涉及到的人物:
4.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明确:
5.环境描写:本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分别是怎样的?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
明确:自然环境是:
社会环境是:
6.归纳文章层次结构。(文中标记)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
7.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
二、内容解读
1.读文章,说说文章开头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
2.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
三、人物形象
(一)人物分析---何满子
1.找出对人物的外貌描写,读一读。
2.“一交立夏就光屁股”,对此有同学说:真不文明!你是怎么看的?
明确:
3.找出文中体现何满子性格特征的句子。(圈点勾画批注)
4.何满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
(二)人物分析---一丈青大娘
1.“一丈青大娘”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明确:
2.写一丈青大娘“一双大脚”有什么文化内涵?单单是表现她脚大吗?
明确:
3.跳读课文第一部分,整理一丈青大娘的三个生活片断。
明确:
4.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塑造一丈青大娘?写出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圈点勾画批注)
(三)人物分析---何大学问
1.为什么叫爷爷“何大学问”?
明确:
2.跳读课文第二部分,整理何大学问的三个生活片断。
明确:
3.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何大学问?他有什么性格特点?(圈点勾画批注)
4.片段赏析。
阅读“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选文第1段中的第1句的作是什么?
明确:
(2)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那么他是不是真有大学问?(用原文回答)
明确:
(3)自从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由此说明了什么?
明确:
(4)选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
5.人物形象小结。
一丈青大娘:
何大学问:
何满子(线索人物):
运河人民:
6.何满子、一丈青、何大学问这三个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四、语言品析
仔细品味下面几段文字,体会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如词语和句式的选用、修辞方法和语言风格等),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语段加以体会。
1.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明确:
2.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明确:
3.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明确:
4.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明确:
五、写作特色
1.语言独具特色。
(1)本文大量使用______和______,凝练、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例如,“手握着擀面杖要梆他”“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2)借鉴_____小说和______的语言,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例如,“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3)大量使用______,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4)大量使用______,整齐简练,读来干脆利落。例如,“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2.采用倒叙手法,中间多用插叙。
本文采用倒叙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中伏大晌午”时的故事。先交代何满子被拴,设置悬念,然后一步步解开悬念。中间用插叙表现人物,突出重点,使行文自然流畅。例如,为了照应一丈青大娘“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下文中插叙了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一事,突出了她泼辣刚直、爱打抱不平的性格特点。又如,为了表现一丈青大娘疼爱孙子,插叙有关何满子父母的情况,通过婆媳间的矛盾,再现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
3.运用多种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1)从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方面对人物作多角度描写。例如,“他有生以来头一回失去自由,心里委屈而又憋闷,两眼直呆呆,双手懒洋洋,一点儿也没有写字的兴致”。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来表现。例如,何大学问本是个粗人,得了外号后,却当真做起了“学问人”。
(3)对人物的行为进行艺术性的夸张。例如,“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
六、拓展延伸
想象一下,像一丈青大娘他们这样的一家人生活在今天的社会,他们会生活得怎么样?并且说一说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推测?
七、随堂练习
1.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几百匹野马,在他那一杆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温驯的绵羊。
B.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C.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D.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2.体会下列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3.阅读“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选文第1段中的第1句的作用是什么?
(2)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那么他是不是真有大学问?(用原文回答)
(3)自从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由此说明了什么?
(4)选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课后导练】
阅读小说《蒲柳人家》节选,回答问题。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她家坐落在北运河岸上,门口外就是大河。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船打门口路过,也正是歇晌时分。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阴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 上,便断喝一声:“站住!”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顶水又逆风,还没有歇脚打尖,个顶个窝着一肚子饿火。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断喝,他们只当耳旁风。一丈青大娘见他 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声:“都给我穿上裤子!”有个年轻不知好歹的纤夫,白瞪了一丈青大娘一眼,没好气地说:“一大把岁数儿,什么没见过;不爱看合上眼,掉过脸去!”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臢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那个不知好歹的年轻纤夫,是个生楞儿,用手一推一丈青大娘,说:“好狗不挡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篷,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唿哨而上;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绽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
2.体会分析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句的妙处。
( 1)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2)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篷,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阅读链接】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3.这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作者)创作的古典文学名著 《水浒》,用一句话概括这段选文的内容。
4.一丈青大娘和鲁达两个人物性格特点中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5.《蒲柳人家》的创作借鉴了《水浒》等传统 小说的表现手法,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中国气派。结合这两段选文,从描写人物的方法和语言风格两个方面说说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蒲柳人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2.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3.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4.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学习重难点:
1.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语言,揣摩语言运用的巧妙。
2.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的主题。
学法指导:
1.通读课文,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情节发展的过程。
2.圈点勾画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描写,用自己的话总结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细细品味作品中大量的口语和俗语,感受浓厚的乡土气息。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上个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
所谓乡土小说是指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当代作家刘绍棠深受孙犁作品熏染,擅长乡土文学的创作。其作品反映农村的浓郁历史和风土人情,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自称作品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蒲柳人家》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边农村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的小说。
2.蒲柳。
指水杨,一种入秋就凋零的树木,这里以蒲柳人家代指普通贫苦农家,标题采用借代手法,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和内容。
二、预习任务
1.了解乡土文学及作者相关情况。
2.通读课文,扫除字词句障碍,然后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梳理本文的情节发展过程。
(2)小说中主要写了三个人物,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本文多处采用倒叙及插叙手法,请你勾画出来。
(4)试着说一说本文的乡土气息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预习检测
1.《蒲柳人家》是我国 (时代)作家 (姓名)的中篇小说代表作。“蒲柳人家”在作品中代指 。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晌午( ) 驾驭( ) 坍塌( ) 烟囱( )
gǎn( )面杖 戏xuè( ) yán( )席 荣yīng( )
3.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腌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伦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
(4)__________: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
4.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丈青大娘为什么要同一帮纤夫打架?由此可见她有着怎样的性格?
因为这帮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一丈青大娘不允许他们“腌賸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她有着不怕天,不畏地,爱管闲事,敢于打抱不平的刚直泼辣的性格。
(2)何满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整个故事。
(3)“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继承了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对偶,多用四字句,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5.判断下面语句对人物的描写方法。
(1)何满子六岁,剔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 )
(2)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 )
(3)“我差一点儿扔了这把老骨头,你还咒我!”( )
(4)自己已经老迈年高,砸碎了骨头也榨不出几两油来;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 )
答案:(1)外貌 (2)动作 (3)语言 (4)心理
6.品读下列两组句子,看看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第一组:
A.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B.一丈青大娘的脸色瞬间阴云密布,只见她轻舒猿臂,手起掌落,可怜那年轻的纤夫像被击中的鸟,一头倒在沙滩上,痛苦的呻吟着。
明确:A.动词用得生动传神。
第二组:
A.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B.在一丈青大娘的心中,何满子就是唯一的无价之宝。
明确:A.用了口语和俗语,突出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
【课中导读】
一、整体感知
1.本文是什么文体?
明确:小说(中篇小说节选)原文共12节,课文节选的是第1、2节。
2.文章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还涉及到哪几个人物?
明确:1936年
3.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主要人物?还涉及到哪些人物?
明确:何满子、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
还涉及到的人物: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纤夫和船老板、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何满子的父亲、母亲、书铺掌柜(姥爷)老秀才、在通州潞河中学念书的周檎……
4.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明确: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引出何满子的故事→引出奶奶一丈青大娘的故事→引出爷爷何大学问的故事→解释何满子被栓的原因→何满子盼救星
5.环境描写:本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分别是怎样的?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
明确:自然环境是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社会环境是抗日战争前。从文中的“那一年是1936年”“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可以看出来。
6.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以何满子为线索,引出了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等传奇人物,写出了一丈青大娘对孙子的疼爱。
第二部分:塑造何大学问这一人物形象,并通过何大学问之口,简略得知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调皮、惹事的何满子惹恼了奶奶,奶奶到刚从外面赶马回来的爷爷面前告了状,爷爷这趟赶马险些丢了命,一怒之下,就把何满子拴在葡萄架下,何满子盼望望日莲姑姑来救他。
7.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篇小说以六岁小孩何满子为线索展开情节,透过一幅幅风俗画,热情地赞颂了那些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热诚正直的感情,以及那种肝胆相照、扶危济困、赤诚相见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二、内容解读
1.读文章,说说文章开头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1)
2.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爷爷外出被扣,坐了牢,还险些扔了命,把满腔怒火发泄到何满子身上。(31—33)
三、人物形象
(一)人物分析---何满子
1.找出对人物的外貌描写,读一读。
明确: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2.“一交立夏就光屁股”,对此有同学说:真不文明!你是怎么看的?
明确:真实地写出了那个时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小朋友的特点,极富乡土特色和生活气息。
3.找出文中体现何满子性格特征的句子。
明确:☆何满子整天在运河滩上野跑,(4)→贪玩
☆何满子不穿花红兜肚,(5)→倔强
☆何满子却隐匿在柳棵子地里,深藏到芦苇丛中,潜伏在青纱帐内的豆棵下,跟奶奶捉迷藏,暗暗发笑。(12)→顽皮、可爱
☆何满子也真是聪慧灵秀,脑瓜儿记性好,爱听故事,过耳不忘;好问个字儿,过目不忘。(22)→聪慧灵秀
☆念着书,一听见篱笆外柳树梢上莺啼燕啭,就想嘬着嘴唇学鸟叫,念书跑了调儿;一听见门外过往行船的纤歌声,心里就七上八下,想跑出去看一看,念书走了神儿。
何大学问一走,何满子就像野马摘了笼头;天不亮,头顶着星星,脚蹚着露水,从家里溜出去,逃开了学。(23—24)→贪玩、淘气
☆原来爷爷坐了牢,还险些扔了命,何满子心疼起爷爷来了。→孝顺
4.何满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作者通过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整个故事。
(二)人物分析---一丈青大娘
1.“一丈青大娘”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明确: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泼辣大胆、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所以得名。
2.写一丈青大娘“一双大脚”有什么文化内涵?单单是表现她脚大吗?
明确:旧时封建礼法要求女子裹脚,而不裹脚者,一般是有反叛精神,不受封建礼法约束的人。这和她“一丈青”的外号是一致的。
3.跳读课文第一部分,整理一丈青大娘的三个生活片断。
明确:①给何满子做红兜肚;②力敌北运河上的纤夫(大闹运河滩);③何满子与奶奶捉迷藏。
4.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塑造一丈青大娘?写出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
☆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全村三十岁以下的人,都是她那一双粗大的手给接来了人间。→身强力壮,勤劳能干
语言描写:
☆“站住!”“都给我穿上裤子!”“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7)
☆“小祖宗儿!”(12)→泼辣大胆,爱打抱不平,溺爱孙儿,口苦心甜
动作描写: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脾气火爆,干脆利落
(三)人物分析---何大学问
1.为什么叫爷爷“何大学问”?
明确:☆在这个小村,数他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19)
☆他这个人非常富有想象力,编起故事来,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19)
2.跳读课文第二部分,整理何大学问的三个生活片断。
明确:①路遇文庙烧高香;②请老秀才教何满子认字;③赶马差点丧命。
3.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何大学问?他有什么性格特点?
明确:外貌描写:
爷爷:“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突出了何大学问高大壮实、精神抖擞的特点。
细节描写:何大学问的经历—(第17段)
☆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
☆以后,他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会摆弄牲口,打一手好鞭花。
☆于是,他就改了行,给牲口贩子赶马;→身手不凡,见识广博
动作描写: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18)
☆他又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19)
☆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20)→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好戴高帽,渴求知识。
语言描写:
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白吃他们的狱粮不上算,才把我放了。→一个爱国的朴实农民
4.片段赏析。
阅读“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选文第1段中的第1句的作是什么?
明确:承上启下。
(2)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那么他是不是真有大学问?(用原文回答)
明确:可从没进过学堂一天,斗大的字认不得三筐,而且只会念不会写。
(3)自从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由此说明了什么?
明确:看书念书、不耻下问、咬文嚼字、拜祭文庙、自我反思、为孙请师。这表现出他对文明进步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渴求知识而不得的贫苦百姓的心声。
(4)选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充满乡土气息。
5.人物形象小结。
一丈青大娘:泼辣大胆、刚直不阿、性格豪爽、口苦心甜、热情正直、淳厚朴实。
何大学问: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好戴高帽。
何满子(线索人物):机灵顽皮、纯真稚气。
运河人民:扶危济困、赤诚相见。
6.何满子、一丈青、何大学问这三个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交流点拨】
生甲:我喜欢一丈青,因为她拥有农家人的多情重义、豪放率真的个性,“一双大脚”也是纯朴的农家人的特有象征,虽然有点大大咧咧,但却有一颗善良的心,她用长满老茧的“妙手”,为人们解决疑难杂症,成了真正的“布衣大夫”。她的质朴踏实、开朗热情成为农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对孙子更是呵护备至,百般迁就。
生乙:我最喜欢的是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他年轻时闹过义和团,会耍拳脚,耍大刀,打得一手好鞭花,人生阅历非常丰富,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谁都敢得罪,也不缺乏同情心,所以我最喜欢他。
生丙:我最喜欢何满子,他是个名副其实的野小子,在他身上我发现了许多现在我已寻觅不到的东西,那就是“童心”。或许何满子太调皮了一点儿,但他是快乐的、自由的、不受约束的,他的童年没有留下遗憾。纵然他是个调皮的捣蛋鬼,他仍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看见爷爷受了气,很沮丧,就希望自己能使爷爷开心,可见他是多么有爱心。如今的孙子孙女们被爷爷奶奶宠得找不着北,说归说,骂归骂,根本就不在乎,而何满子却懂得孝顺爷爷,这是非常难得的。
四、语言品析
仔细品味下面几段文字,体会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如词语和句式的选用、修辞方法和语言风格等),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语段加以体会。
1.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明确:这段话中的动词用得非常生动传神,“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捯气”“呻吟”,则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明确:这段话以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说明何满子在奶奶一丈青大娘心目中的地位,突现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的形象,用词活泼简洁,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
3.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明确:这句话继承了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多用四字句,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4.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明确:这段话中,“名讳”等是书面语,“叫得山响”等是民间口语,二者的有机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五、写作特色
1.语言独具特色。
(1)本文大量使用口语和俗语,凝练、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例如,“手握着擀面杖要梆他”“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2)借鉴传统小说和评书的语言,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例如,“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3)大量使用比喻,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4)大量使用短句,整齐简练,读来干脆利落。例如,“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2.采用倒叙手法,中间多用插叙。
本文采用倒叙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中伏大晌午”时的故事。先交代何满子被拴,设置悬念,然后一步步解开悬念。中间用插叙表现人物,突出重点,使行文自然流畅。例如,为了照应一丈青大娘“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下文中插叙了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一事,突出了她泼辣刚直、爱打抱不平的性格特点。又如,为了表现一丈青大娘疼爱孙子,插叙有关何满子父母的情况,通过婆媳间的矛盾,再现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
3.运用多种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1)从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方面对人物作多角度描写。例如,“他有生以来头一回失去自由,心里委屈而又憋闷,两眼直呆呆,双手懒洋洋,一点儿也没有写字的兴致”。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来表现。例如,何大学问本是个粗人,得了外号后,却当真做起了“学问人”。
(3)对人物的行为进行艺术性的夸张。例如,“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
六、拓展延伸
想象一下,像一丈青大娘他们这样的一家人生活在今天的社会,他们会生活得怎么样?并且说一说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推测?
【交流】
生甲:如果何满子生活在现代,那么他在班上一定很淘气,但学习成绩一定不差,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玩中学吧!因为何满子是一个虽很顽皮却有天赋的人,所以我这样想。
生乙:一丈青大娘与邻里之间可能会相处得很好,也可能会相处得很差,这要看她遇到的是什么样的邻居。因为一丈青大娘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所以也许有的邻居明白她的个性,有的也许不明白。
生丙:何大学问和一丈青大娘一样,要看碰到什么样的人,他对朋友可以“两肋插刀”,而对他瞧不起的人是不屑一顾的,看不起他的人也许会成为他的敌人。
七、随堂练习
1.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C )
A.几百匹野马,在他那一杆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温驯的绵羊。
B.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C.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D.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解析】C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体会下列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抡圆了”“扇过去”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捯气”“呻吟”,从侧面表现了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的能力,结合语境分析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即可。
3.阅读“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选文第1段中的第1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上启下
(2)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那么他是不是真有大学问?(用原文回答)
可从没进过学堂一天,斗大的字认不得三筐,而且只会念不会写。
(3)自从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由此说明了什么?
看书念书、不耻下问、咬文嚼字、拜祭文庙、自我反思、为孙请师。这表现出他对文明进步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渴求知识而不得的贫苦百姓的心声。
(4)选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充满乡土气息。
【课后导练】
阅读小说《蒲柳人家》节选,回答问题。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她家坐落在北运河岸上,门口外就是大河。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船打门口路过,也正是歇晌时分。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阴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 上,便断喝一声:“站住!”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顶水又逆风,还没有歇脚打尖,个顶个窝着一肚子饿火。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断喝,他们只当耳旁风。一丈青大娘见他 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声:“都给我穿上裤子!”有个年轻不知好歹的纤夫,白瞪了一丈青大娘一眼,没好气地说:“一大把岁数儿,什么没见过;不爱看合上眼,掉过脸去!”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臢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那个不知好歹的年轻纤夫,是个生楞儿,用手一推一丈青大娘,说:“好狗不挡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篷,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唿哨而上;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绽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
2.体会分析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句的妙处。
( 1)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2)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篷,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阅读链接】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3.这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作者)创作的古典文学名著 《水浒》,用一句话概括这段选文的内容。
4.一丈青大娘和鲁达两个人物性格特点中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5.《蒲柳人家》的创作借鉴了《水浒》等传统 小说的表现手法,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中国气派。结合这两段选文,从描写人物的方法和语言风格两个方面说说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
答案:
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
(1)口语化的表述中加入书面语,诙谐幽默。
这段话中的动词用得非常生动传神,“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气”“呻吟”,则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施耐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都爱打抱不平、嫉恶如仇、侠肝义胆、有正义感的特点。
共同点①描写刻画人物时都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引人入胜。②语言风格以口语为主,结合书面语,给小说增添了诙谐幽默的色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