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24.5 山坡羊·潼关怀古 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曲的体裁常识,理解诗歌的内容。
2.体会咏史诗表达的民本思想。
3.自主合作探究,师生互动交流。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了解散曲的特点,背诵默写全诗。
学法指导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唐代以诗闻名,宋代以词见长,而元代最有名的是曲。元曲中有很多著名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养浩的名篇《山坡羊·潼关怀古》。
二、作者简介(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代表作有《三事忠告》《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三、写作背景
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去赈济灾民。在赴陕途中,他目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救灾,终因操劳过度而殉职。《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他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所作。
四、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清字音,了解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
五、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具体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余学生轻声跟读。
2.全班齐读课文。
六、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明确:拟人修辞,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把华山拟人化。“聚”是“聚集”的意思,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
情感:“聚”“怒”两字透露了诗人极不平静的情绪。
突出潼关地势险要的特点。暗示潼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铺垫下文。
2.作者为什么“望西都,意踌躇” ?
明确:远望古都,诱发怀古情思,心内百感交集。“意踌躇”三字,写出作者心头忧郁的情感无以言表的状态。他望着这个曾经扮演过秦汉等朝无数历史故事的地方,这里曾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无数兴亡的业绩都已经过去了,那代表着盛世的宫阙都已化为尘土。宫阙的存废又代表了时代的变异,也是国家由盛到衰的真实写照。面对如今的荒凉顿生悲凉伤感之情。
简言之,曾经的辉煌,如今却是一片荒凉,使得他“望西都,意踌躇”。
3.“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写出了朝代由盛到衰的过程,暗含着无数悲戚的历史,使改朝换代的战争惨烈画面跃然纸上。
作者遥望古都长安,思绪万千,曾经的辉煌,如今却是一片荒凉,心中顿生悲凉哀泣之感。
4.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的意义?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作者对广大人民的痛苦境地寄予同情,发出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广大人民死活的谴责。(同情百姓,谴责封建统治者)
七、展示提升,拓展延伸
1.各组组长要组织本组组员组内合作交流,解决探究时的疑难,为展示做准备。小组可共同预设本组合作展示的内容和方式(讲解、表演、板书等)。
2.你对本节课的理解,可以进行升华拓展,以不同的形式展示。我们欢迎有创意的表达和精彩展示。
3.小组要开展展示竞赛,比一比哪个组与哪些同学表现最踊跃、最有创意。
八、本文主旨
《山坡羊·潼关怀古》通过描写潼关险要的地势,抒发了对历代王朝兴亡的感慨,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
九、文本特色
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
作者先描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地势,然后从万间宫阙化为废墟生发了感慨,最后发表议论,得出结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总结拓展
反映百姓的苦难,关注、同情百姓是我国历代知识分子的自觉行为,是我国诗歌散文的思想精华,是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我们学过的诗歌、散文中还有哪些名句反映了这个主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