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联系已学的气候与河流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
3.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以及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
4.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确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2、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3、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三、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时空分布不均”、“兴建水利工程”、“节约用水”3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时空分布不均”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设计思路上,本条“标准”与土地资源的“标准”相同,所不同的是更突出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基本特点是:在时间分配上,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在空间分布上,地区分布极不均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同一时间,此地旱彼地涝;同一地区,此时旱彼时涝。这一切,对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及其带来的问题,成为我国土地整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时空分布不均”部分,结合“中国径流带分布”、“中国主要河流年径流量”2幅图,教材正文阐述了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了打通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掌握好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活动”要求结合我国气候和河流知识,解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并要求将径流带与地形区对应起来,以便于学生对径流带进行空间定位。
“兴建水利工程”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本条“标准”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这条“标准”教学要求的延续,以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所采取的措施。其中,修建水库是为了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为了调节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相对而言,水库建设在我国较为普遍,而对于缺水地区,跨流域调水尤为重要。所以,本条“标准”将学习重点设置在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上。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兴建水利工程”部分,教材侧重介绍了我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扼要介绍了“引黄济青”和“引大入秦”工程;采用“阅读”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南水北调”工程。因应“课标”的要求,在讲述兴建水库时,教材没有展开阐述。为了强化“课标”要求,引导学生认识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教材设计了一组相关“活动”。
“节约用水”可以看作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这条“标准”教学要求的延伸。因为从总体上来说,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较少的国家,并且许多地区用水比较紧张,因此需要合理利用并节约水资源。在各类资源中,水资源是学生每天都要用到的资源,因此,由学生调查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制订生活中的节水计划等,是培养学生树立节约资源意识并规范自己行为的一个可行途径。
在“节约用水”部分,教材正文讲述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以及倡导节约用水的必要性、紧迫性,并举例说明了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活动”部分设计了3个各有侧重的探究任务,以引导学生认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确立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学会分析水资源短缺原因及其缓解对策的方法。最后一个“活动”题,既是对本节知识的系统梳理,又渗透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原因—对策”分析方法。
本节内容可以看做是前一节“中国的土地资源”的姊妹篇,两者在编写思路上是一致的,按照“资源分布特点→利用中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的思路进行编排,侧重将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以训练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四、教学提纲
一、时空分布不均
1.地区分布
(1)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2)影响: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用水更加紧张
2.时间分配
(1)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影响:易产生旱涝灾害,给水资源合理开发带来困难
二、兴建水利工程
1.跨流域调水
(1)举例:南水北调
(2)作用:解决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衡
2.兴建水库
(1)举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2)作用:解决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衡和年际变化大
三、节约用水
1.我国水资源状况
(1)总量大,人均少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理想
(3)水资源污染和破坏
(4)地下水过度开采
(5)城市严重缺水
2.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1)节约用水,合理用水
(2)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3)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教学建议
本节的重点是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难点是分析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由于水资源的分布规律与气候要素中降水的分布规律具有相似性,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通过读图说出我国水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时空分布不均】
教学导入:
方案①:
资料导入:收集我国旱灾的相关资料,如我国西南地区近年来出现的连续干旱(左下图),给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损失和影响。可先让学生谈一谈看法,再顺势切入本节课题。
方案②:
漫画导入:出示右上图,请学生谈一谈漫画所表达的含义:水资源短缺、旱灾严重等,再顺势切入本节课题。
方案③:
谜语导入:出示谜面:“不洗倒干净,洗了不干净。不洗有人吃,洗了没人吃”,让学生猜一种物质。(谜底: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的水资源。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回顾我国的气候、河流知识,结合图3-20“中国径流带分布”、图3-21“中国主要河流年径流量”,归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课堂活动:
1.读图3-20“中国径流带分布”,回答问题:
(1)观察图中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2)熟悉我国的径流带:完成教材P74“活动”2。(答案见附2相关内容)
(3)观察图中径流带的划分,归纳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点拨及评价,并结合教材P73我国北部、南部的面积比例和径流量比例来说明,以深化学生的认知。
3.指导学生读图3-21“中国主要河流年径流量”,比较我国南方、北方河流的径流量差异,进一步理解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的特点。
4.归纳: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降水的地区分布具有相似性,需要注意的是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除与降水有关外,还与蒸发、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
5.要求学生分析我国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提示:从华北平原的降水量、蒸发量、生产生活用水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应紧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来阐述)
过渡:我国水资源具有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在时间分配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6.引导学生联系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规律,结合教材P47图2-41“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猜想进而归纳出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所具有的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不宜让学生通过看书来找出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联系旧知来学习新知,也不利于学生打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更不利于训练学生的猜想和推理能力)
7.提问:我国径流量年内季节分布不均和年际明显波动,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容易造成干旱或洪涝等灾害,给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带来许多困难)
8.解释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完成教材P74“活动”1。(答案见附2相关内容)
教学指导:
1.讲述时注意把握好丰水年和枯水年的概念。
丰水年:某年的年降水量或年河川径流量显著大于多年平均值(正常值)的年份则称某年为丰水年,通常将保证率大于25%年降水量或河川径流量的年份称为丰水年。
枯水年:一年的年降水量或河川径流量显著小于正常值或者多年平均值的年份。通常将保证率小于75%年降水量或河川径流量的年份称为枯水年。
2.解析图3-21“中国主要河流年径流量”。
教材安排图3-21,旨在引导学生结合河流知识,进一步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珠江、长江等南方河流的年径流量大,水资源丰富;黄河、海河、辽河、松花江等北方河流年径流量较小,水资源较少。河流年径流量主要取决于流域内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和流域面积的大小。长江、珠江流域内降水丰富,气候湿润,而且流域面积大,因此年径流量丰富。相对于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降水更为丰富,但由于流域面积小于长江,因此年径流量小于长江。黄河虽然流域面积较大,但主要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流域内的降水较少,蒸发较强,因此年径流量不大。海河、辽河流域面积不大,流域内的降水较少,蒸发较强,因此年径流量较小。松花江流域纬度较高,蒸发相对较弱,因此年径流量较大。淮河位于南、北方河流之间,年径流量具有过渡性质。
3.列表对比我国水资源的丰沛程度。
区域 径流带类型 对应的主要地形区 分界线
北方 缺水带 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一部分 少水带与平水带大致以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线;平水带与多水带大致以8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线
少水带 东北平原西部、内蒙古高原东部、青藏高原北部和西部、天山山脉
平水带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东部、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南方 多水带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脉
丰水带 浙闽丘陵、武夷山脉、海南岛、台湾岛
4.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而对于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年径流总量来说,降水量占据主导地位。可见,降水空间分布不均是导致水资源具有明显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可以从降水量和径流量去分析:
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原因分析
降水量 河流径流量
地区分布不均 东多西少 东部为季风区,降水多,西部为非季风区,降水少 河流数量东部多于西部,因此径流量东部多于西部
南多北少 按照季风进退规律,南方的雨季长于北方,降水南方多于北方 河流数量南部多于北部,因此径流量南部多于北部
时间分配不均 夏秋多、冬春少 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河流径流量也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年际变化大 由于不同年份夏季风的强弱不同,进退早晚不同,导致我国降水量有的年份偏多,有的年份偏少,使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也很大
【兴建水利工程】
教学导入:
方案①:
“活动”导入:先讨论教材P76“活动”1,再提问:水资源缺乏导致了这么严重的问题,我们应如何来解决缺水地区用水不足的问题?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方案②:
谈话导入:你了解家乡的哪些水利工程?说一说,这些水利工程有什么作用?家乡人民为什么要修建它们?
方案③:
视频(或图片)导入:观看小浪底、三峡等水利枢纽的视频(或图片),提问:修改这些水利枢纽,具有哪些效益?
方案④:
直接导入:我们了解了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及其对于我们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那么如何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呢?对,应该积极兴建水利工程。
教学过程:
1.阅读教材后,回答问题:
(1)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是什么?(跨流域调水)
(2)请用自己的话,解释跨流域调水。(意思不偏离“把水资源较丰富流域的水调至水资源紧缺的流域,以弥补缺水地区的用水不足”即可)
(3)你知道哪些跨流域调水工程?将你了解的情况介绍给同学。
(4)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兴修水库)
(5)为什么修建水库能够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
(6)你知道我国哪些著名的水利枢纽?这些水利枢纽有何综合效益?
小结:填写下表内容,整理所学知识。
空间分布 时间分配
特点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措施 跨流域调水 兴建水库
作用 把水资源较丰富流域的水调至水资源紧缺的流域,以弥补缺水地区的用水不足 调剂各季节的河流水量
举例 南水北调、引黄济青、引大入秦等 黄河小浪底、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等
2.读图3-24“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回答:
(1)南水北调工程调出哪个流域富余的水?调入到哪里?有几种调水方案?
(2)南水北调西线方案从哪几条河引水入黄河,解决什么地区的缺水问题?
(3)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优势是什么?(教材介绍中线方案时使用了“一直流向”这个词汇,从中国地形图上可以看出,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后,可顺地势流向华北)
(4)南水北调工程为什么优先选择东线方案?(地处平原地区,可以利用京杭运河输水,工程量小,难度小;东部地区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该工程有利于优先解决沿线地区的缺水问题)
教学指导:列表对比南水北调东、中、西线方案的优缺点。
方案 优点 缺点
东线 ①可利用京杭运河输水,工程量少,工期短;②可调水量大 ①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耗能大,运营费高;②经过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水质较差
中线 ①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②水源地水质好 需要挖输水渠道,工程量较大
西线 输水线路最短 地形复杂、起伏大,工程难度最大
【节约用水】
教学导入:
方案①:
过渡导入:兴建水利工程能调节水资源分配的地区差异和季节差异,但它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呢?(不能,如果出现连续枯水年,各地均无水可调)那缓解我国缺水问题还有哪些有效途径呢?
方案②:
视频导入:播放“节水公益广告:水是生命之源”的视频,提问:看了这段录像,大家有什么感想?学生回答后,教师:水是生命的源泉,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但是地球上可以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
方案③:
出示我国节水标志,介绍该标志的由来:为了更好地宣传“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我国节水办公室曾向全国公开征集国家节水标志。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收到1 000多份稿件。2001年3月22日,在第九届“世界水日”和第十四届“中国水周”到来之际,国家节水标志正式揭牌,由江西省井冈山师范学院康定平老师设计的这个标志成为国家节水标志。请同学们说一说我国节水标志的含义。
方案④:
教材“活动”导入:利用P77~78“活动”2的题干文字及玲玲、贝贝的对话导入。
方案⑤:
关键词导入:你了解“节水型社会”吗?请谈一谈对“节水型社会”的理解。学生发言后,教师:所谓“节水型社会”,是在城乡生活、生产全面实行节约用水,形成节水风气的社会。主要通过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宣传教育等措施实现。目的是利于城乡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的全面进步。
教学过程:
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说一说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状况。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水资源的状况:总量大,人均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够理想;一部分水资源受到污染和破坏;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大部分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有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
2.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有哪些有效途径呢?请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并发言,归纳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等。
过渡:大家说了这么多缓解缺水问题的措施,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上,我们能做什么?
课堂活动: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77~78“活动”。
1.设计一个节水标志,看谁最有创意?(课堂限时进行,说明设计的寓意,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
2.制定一个具体的家庭节水计划。(分小组合作开展,评出“金点子”小组)
3.分析华北地区缺水原因及缓解对策。(注意向学生渗透分析问题的思路:先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写出对应的措施)
附1:本节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的方法
1.分析资源短缺产生原因及缓解对策的一般思路
当人类社会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时,就会出现资源短缺问题,如我国华北平原的水资源短缺、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耕地减少、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减少等问题。分析资源短缺或减少这类问题的思路是:先找出问题→再分析原因→后提出措施。分析原因时,一般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着手;提出措施时,一般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下面,以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分析为例:
2.利用调查法研究地理问题
调查法是研究地理问题的常有方法之一,实施调查法可分为两大步骤:
准备过程:(1)确定调查内容。调查内容要根据研究目的来确定,包括“调查什么”、“调查内容的概念界定”、“调查内容从哪些方面入手”等;(2)选择调查对象。通常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形式;(3)选择调查方法。根据调查内容的不同,可选择观察、访问、问卷、测验、座谈等方法;(4)准备调查用品。调查之前,准备好书面材料、工具等。
实施过程:(1)进行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获得调查材料的基本途径之一;(2)整理调查材料、分析结果。对收集到的原始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可将数据转化成图表,使结果更加直观;(3)撰写调查报告。在认真分析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写出调查报告。
在调查方法中常用到问卷法,如:做一个家庭用水情况调查,可以设计下列内容:
你和你的家人 有 没有 评价
1.刷牙或淋浴中抹香皂时,有没有关上水龙头?
2.淘米、洗菜的水有没有用在别的地方?(浇花、冲厕所等)
3.有没有使用节水龙头或节水器具?
4.有没有经常用水解冻或冷却食物?
5.洗碗筷时有没有把水龙头关上?
6.水龙头有没有漏水?
7.有没有过量使用洗洁剂?
8.有没有把衣服储满洗衣机才洗?
9.上次你家缴付的水费是多少?
附2:本节活动目标及答案提示
P74活动:
【活动目标】结合已有知识,解释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通过两幅图像叠加,将我国径流带与地形区对应起来,引导学生打通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径流带进行空间定位,进而掌握好所学知识。
【答案提示】1.我国东部为季风区,降水多;西部为非季风区,降水少。按照季风进退规律,南方雨季长于北方,南方降水多于北方;南方河流的数量、径流量多于北方,东部多于西部。因而,形成了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我国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河流径流量也集中在夏秋季节。同时,由于不同年份夏季风的强弱不同,进退早晚不同,导致我国降水量有的年份偏多,有的年份偏少,使得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因而,形成了我国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2.塔里木盆地属缺水带,东北平原西部属少水带,华北平原属平水带,长江中下游平原属多水带,海南岛属丰水带。
P76活动:
【活动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建水利工程的重要意义。
【答案提示】1.经济发展:农作物缺水会减少产量、工厂缺水会导致停产等;社会生活:水资源缺乏导致居民饮用水紧张,影响正常生活,造成社会不稳定;生态环境:如西北地区缺水容易产生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尤其是华北地区缺水严重,不仅影响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还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对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不足、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控制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的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P77~78活动:
【活动目标】引导学生确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规范自己的行为,知道节约用水和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对本节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渗透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原因—对策”分析方法。
【答案提示】1.略。 2.略。 3.华北地区缺水的缓解对策:节约用水,减少水资源浪费;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合理开采地下水;控制耗水量大的工业发展;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