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想】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命题者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句子倒装等)和含有关键性词语的句子给考生翻译,并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得分点。因此,在二轮复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找到句子得分点所在。 【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落实考纲“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要求,集中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得分点”意识,掌握翻译的方法技巧。 二、方法与过程 练习法、讨论法,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作好指导工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 2、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翻译时能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2)学会寻找句子的“得分点” 【教学难点】 如何寻找文言句子的“得分点” 一、导入新课 高考文言文翻译,我们应该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什么呢?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关注两个字——“信”“达”。“信”就是译文要准确无误,忠于原文。“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但是,同学们在文言文翻译上失分率仍然较高,为什么呢? 要学会寻找句子的得分点,这会提高我们该题的得分率。下面,请同学们遵循“得分点”的原则,试着翻译以下句子。 二、考前演练 多媒体展示练习题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寡人之于国也》) 翻译:河内(黄河以北)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去。 得分点:①实词: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②虚词:“则”“于”,分别译为“就”“到” ③古今异义词:“河东”,在文中指“黄河以东”,今义泛指河流,意义扩大。 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翻译:平民不怕死,怎么用死来威吓他。 得分点:①固定句式:“奈何”,相当于“怎么” ②虚词:“以”,用 ③实词:“惧”,威吓 “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 如:如今人为刀殂,我为鱼肉,何辞为? “孰与”或“与……孰”翻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如:吾孰与徐公美? 吾与徐公孰美? 3、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翻译:晋国,哪里有知足的啊? 得分点:①通假字:“厌”通“”,满足 ②特殊句式:宾语前置,有何厌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翻译: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他,都带着粮食,影子似地跟着他。 得分点:①名词作状语,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实词,赢, 5、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传》) 翻译:安闲文静寡言少语,不羡慕荣华利禄。 得分点:用双音节词替换单音节词。 三、方法总结:寻找“得分点” 1、重要实词、虚词 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翻译时首先要联系全文,特别要结合上下句语境仔细推敲。 2、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翻译时,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及词义。文言文也是按“主+状+谓+定+宾”(倒装句除外)的顺序排列,因此,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也现代汉语是相一致的。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因此,在针对词类活用的词时,可通过分析此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及所充当的成分来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辞它的义项。 3、特殊文言句式 掌握好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这四大类特殊文言句式,在翻译中要体现出它的特殊性。即,判断句一定要译成“……是……”或“……不是……”的格式。倒装句要将颠倒的理顺,使之符合现化汉语的表达习惯,被动句要译出被动的关系,而省略句要将省去的内容补全。 4、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 注:一个普通的文言词语,如果按其字面意义讲不通,按活用也讲不通,就可能是通假字,应该尝试按通假字的角度来解释。 5、固定句式 6、双音节词 在关注各得分点的同时,明确文言文翻译时要注意语言环境,文不离句,句不离段,善于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得分点的准确意思,翻译做到“雅”“信”“达” 四、课堂巩固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部分句子。 ……… 契丹之寇幽州也,周德威危急,宝与李存审从明宗击契丹于幽州西北,解围而还。胡柳之役,诸军逗挠,汴军登无石山,其势甚盛。庄宗望之,畏其不敌,且欲保营。宝进曰:“王深入敌境,偏师不利,王彦章骑军已入濮州,山下唯列步兵,向晚皆有归志,我尽锐击之,败走必矣。今若引退,必为所乘,我军未集,更闻贼胜,即不战而自溃也。凡决胜料势,决战料情,情势已得,断在不疑。今王之成败,在此一战,若不决胜,设使余众渡河,河朔非王有也,王其勉之!”庄宗闻之耸听,曰:“微公几失计。”即引骑大噪,奋槊登山,大败汴人。 ………… 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若引退,必为所乘,我军未集,更闻贼胜,即不战而自溃也。 (2)庄宗闻之耸听,曰:“微公几失计。” 【答案】:(1) 现在如果带兵后退,一定会被敌军追击,我方军队还没有集结,加上听说敌军胜势,就会不战而自己溃败。 (2) 庄宗听了很是震动,说:“如果没有您,几乎计谋错误。” 【解析】(1)引退:带兵后退; 乘:追逐,追击; 溃:乱或溃败; 为所:表被动。 (2)耸听:很震动; 微:没有; 失:错误 2、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周顗yǐ字伯仁,少有重名,神采透彻。司徒掾yuàn贲bì嵩sōng有清操见 ,叹曰:“汝颍固多奇士!自顷雅道陵迟,今复见周伯仁,将振起旧风,清我邦族矣。”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顗,顗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弱冠,袭父爵武城侯。中兴建,位至吏部尚书。顷之,以醉酒,复坐门生斫zhuó伤人。免官。太兴初,更拜太子少傅,尚书如故。 上疏让曰:“臣退自循省,学不能一经,智不效一官,止足良难,未能守分;遂恭显任,名位过量。”固辞不受,帝诏不许。 庾亮尝谓顗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对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帝宴群公,酒酣,从容曰:“今日名臣共集,何如尧舜时邪?”顗因醉厉声曰:“今虽同人主,何得复比圣世!”帝大怒,手诏付廷尉,将加戮,累日方赦之。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 (编自《晋书 列传第三十九》) (1)从第穆亦有美誉,欲陵折顗,顗陶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 (2)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 【答案】(1)(5分)堂弟周穆也有美好的声誉,想压倒周顗,周顗态度和悦,不与他计较,于是人们更加尊崇依附周顗。(译出大意给2分;“折”“校”“宗”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后来周顗因为醉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皇帝谅解他的情况,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译出大意给2分;“纠”“亮”“黜”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解析】(1)从:表示叔伯关系。折:压倒。校:动词,计较。宗:尊崇。 (2)为有司所纠:被动句。纠:检举。亮:通“谅”,谅解。黜:贬斥。 五、课后作业 1、完成专题训练。 2、对照“得分点”查漏补缺。 板书设计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直译为主,注重“信”“达” 重要实词、虚词;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 得分点 词类活用 特别关注 特殊文言句式 固定结构 单音节词——双音节词 附:【参考译文1】 契丹进犯幽州,周德威形势危急,阎宝与李存审跟随明宗在幽州西北攻打契丹军队,解周德威之围后回师。胡柳之战,各军曲行避敌,持观望态度,梁军登上无石山,军势强盛。庄宗望见,害怕自己军队不能与之对抗,想要退守。阎宝进言说:“大王深入敌境,主力军队之外的部分军队战事不利,王彦章的骑兵已经进入濮州,山下只有步兵陈列,天色将晚,士兵都有了归意,我们发动全部精锐部队攻打他们,他们一定会败退逃跑。现在如果引兵后退,一定会被敌军追击,我方军队尚未集结,加上听闻敌军胜势,就会不战而自己溃败。大凡作战,决定胜负,在于正确地估计形势,决定战斗,在于正确地了解敌情,形势和敌情都已经掌握了,决定就要下得果断。现在大王的成败,就在此一战,如果不能取胜,假如余下人马渡过黄河,黄河以北的地区就不归大王所有了,大王一定要努力迎战啊!”庄宗听了很是震动,说:“如果没有您,几乎计谋错误。”于是率领骑兵大声呼喝,挥动长矛登上无石山,大败梁军。 【参考译文2】 周顗字伯仁,年少时就有威重的名声,神采飞扬。司徒掾贲嵩有高尚的节操,见到周顗,赞叹说:“汝颍本来就多奇特的士子啊!”自顷雅以来道德衰落,现今又见到周伯仁了,他将振起古风,清平我们的邦族了。” 周顗的堂弟周穆也有美好的声誉,想压倒周顗,周顗态度和悦,不与他计较,于是人们更加尊崇依附周顗。二十岁的时候,周顗世袭了父亲的爵位武城侯。中兴建立,官位吏部尚书。不久,因为醉酒,又因为门生砍伤人而犯罪,被免除官职。太兴初年,又授职太子少傅,依旧担任尚书。周顗上疏辞让说:“我退而省察自身,学问不能通一经,才智不足授予一官,知止知足的确很难,不能安守本分,于是忝列显要的职位,名位超过气量。”坚决推辞不接受。皇帝下诏不允许。 庾亮曾经对周顗说:“诸人都把您比拟为乐广。” 周顗回答说:“怎能刻画无盐女,来唐突西施呢。”皇帝设宴款待群公,饮酒至酣畅时,舒缓地说道:“今天各位名臣共同集会,和尧舜时比怎么样呢?”周顗因醉酒厉声说道:“现在虽然您同尧舜一样是人主,但是怎么能比得了尧舜时的盛世呢。!”皇帝大怒,亲手写诏交给廷尉,将要杀害他,关押了多天才赦放他。后来周顗因为醉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皇帝谅解他的情况,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 学生课堂练习、讨论、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究,达到不用教师多讲,自己就能质疑、解疑的目的。同时锻炼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上做好指导工作 1、自愿上黑板翻译,其他同学在草稿纸上翻译,鼓励讨论。 2、讨论句子翻译是否正确,翻译者指明本句的得分点,其他同学或老师作补充。 3、学生对练习作出总结,归纳方法 4、课堂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