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选择题
氧化铜中混有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现取 该混合氧化物用足量的氢气还原,得到 金属,则另一种金属氧化物是
A. B. C. D.
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均匀混合物分成两份,第一份 加热至完全反应后,得固体 ;第二份 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余固中二氧化锰占 。可得氧气质量是
A. B. C. D.
在 反应中, 与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和一定量的 ,若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则 和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A. B. C. D.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可能是单质
B. 的值为
C.若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则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D.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现有两包等质量的固体,其中 包是纯净的氯酸钾, 包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来制氧气,当完全反应后,能正确表示 、 两管中放出氧气的量(纵坐标)与加热时间(横坐标)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某同学误将少量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代表氧气
B. 时刻,氧气开始产生
C. 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
D.起催化作用的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已知 中,已知 跟 怡好完全反应生成 ,又知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则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B. C. D.
某同学取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体积()、二氧化锰的质量()与时间()关系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取生石灰()。现有 样品,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下列推断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生成 的质量是
B.剩余固体中 的质量是
C.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
D.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大于
在反应 中, 、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若 与 完全反应后,生成 。则此反应中, 与 的质量比为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现有碳酸钾和氯化钾的固体混合物 ,将 稀盐酸加入到固体混合物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 溶液。请计算:
(1) 反应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为 。
(2) 混合固体中碳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 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碳酸钙的方法制备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计算:
(1) 完全分解 碳酸钙,同时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各多少克?
(2) 氧化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 位小数)。
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 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将剩余固体冷却后称量为 。请计算:
(1) 生成氧气的质量;
(2) 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某发电厂改用燃烧清洁燃料发电,不仅一年节约燃煤 万吨,还大大减少了污染物 的排放。煤的平均含硫量约为 ,假设煤中的硫元素经燃烧后全部转化为 ,试计算该发电厂每年可减少排放 多少万吨?
提示:硫转化为二氧化硫的过程可表示为:,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最终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随着人类现代化程度迅速提高,温室气体()排放日益增加,为降低温室气体含量,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的“人造树叶”。假设每 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 并转化为乙醇(),对应化学方程式为 。请回答:
(1) 写出该研究的一点意义 。
(2) 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 ,则一升“人造树叶”一天吸收的 相当于多少棵树吸收的 。
(3) 升“人造树叶”工作一个月(按 天计)可得到乙醇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