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2班)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规范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于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再入大气层,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据此完成下面1-2题。
1.“天宫一号”成功发射时,伦敦时间(零时区)为( )
A.29日13时16分 B.29日14时16分
C.30日5时16分 D.30日13时16分
2.此时,地球公转速度( )
A.加快 B.减慢 C.最快 D.最慢
下左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①至④代表岩石年龄由新到老的不同岩层。下右图为岩石圏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3-5题。
3.该地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
C.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地壳运动
D.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4.左图中A处岩石的类型应为右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5.②为中生代中晚期沉积岩层,其中可能含有( )
A.象牙化石 B.古老两栖类化石
C.裸子植物化石 D.原始鱼类化石
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的作用。读图回答下列6-7题。
6.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 )
A.风化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7.图示现象在下列哪一地区表现最显著( )
A.三峡谷地 B.淮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皖南丘陵
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支流的一段河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8-9小题。
8.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河水流速和含沙量的差异是( )
A.①处流速慢、侵蚀为主,②处流速快、堆积为主
B.①处流速慢、堆积为主,②处流速快、侵蚀为主
C.①处流速快、侵蚀为主,②处流速慢、堆积为主
D.①处流速快、堆积为主,②处流速慢、侵蚀为主
9.图示聚落形成条件不包括( )
A.便于修筑港口,航运价值高 B.有利于泥沙的堆积、土壤的形成
C.水流较缓,便于取水 D.凸岸三面环水,古时可作防御之用
下面左图是“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0-11题。
10.图中气压带为( )
A.赤道低气压带
B.极地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11.下列判断和推论正确的是( )
A.气压带②盛行上升气流,多降水
B.风带③是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的
C.在风带③,风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
D.风带①的气流性质为寒冷干燥
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图)。据此完成下面12-13小题。
12.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 )
A.地形因素 B.居民点分布
C.气候因素 D.工业分布
13.现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
①节约通行时间②汽车性能的改善③科技水平的提高④为节省建设投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4.下列关于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形成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D.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
2018年7月11日,台风玛丽亚登陆我国福建省沿海。完成下面15-18小题。
15.台风玛丽亚属于上图中哪种天气系统( )
A.① B.②
C.③ D.④
16.台风玛丽亚登陆季节,北半球被大陆上的热
低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7.台风风向旋转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摩擦力 C.地转偏向力 D.以上都不对
18.台风玛丽亚登陆季节,我国福建( )
A.炎热干燥 B.温和多雨 C.盛行东北风 D.盛行东南风
19.读北半球某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图反应的北半球该季节( )
A处是低压中心 B.B处是高压中心
C.C处吹西北风 D.D处西南风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20-21题
20.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1.③处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下图是某一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22-23题。
22.图b处的气候特征是( )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23.由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下图为四个不同地点气温和降水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24-26小题。
24.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5.乙地和丙地降水季节分配不同,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不同 B.大气环流不同
C.下垫面不同 D.人类活动的不同
26.对丁地气候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受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
C.全年受西风控制 D.受东南季风与西北季风交替控制
2020年8月12日,京津冀地区受西太平洋副高外围偏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产生了一次区域性强降雨过程。据此完成下面27-28小题。
27.此次强降雨过程中影响该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
A. B.
C. D.
28.下图中能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温变化的是( )
A. B.
C. D.
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星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下图示意发源于太行山的拒马河的河流阶地。据此完成下面29-30小题。
29.图示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垂直下降、流水侵蚀 B.地壳垂直上升、流水侵蚀
C.地壳垂直下降、流水沉积 D.地壳垂直上升、流水沉积
30.早期人类活动都选在河流阶地,其主要原因是( )
A.交通便利 B.洪涝较少 C.土壤肥沃 D.气候湿润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计40分)
31.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1:图1为火山喷发示意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3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
材料2:2017年11月以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阿贡火山持续喷发,当地机场被迫临时关闭,印尼政府也对附近居民进行了疏散。
(1)火山喷发是地球________(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阿贡火山喷发到地表的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三大圈层中上地幔上部的________层。
(2)图2中,甲代表________岩,乙代表________岩,丙代表________岩,②代表________作用,③代表________作用,阿贡火山喷发后在附近新形成的岩石可能属于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
(3)图3中N处岩石类型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_。(甲、乙、丙、丁)甲、乙两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就地表形态而言乙处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
(4)丁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如果修建隧道,应该选在图3中________(甲、乙)处,请写出你的理由________。
3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写出左图中字母所示气压带名称:A____B____C
(2)左图中代表中纬西风带的序号是____,并说出北半球中纬西风带的风向____。
(3)读右图“亚洲某月风向示意图”,此图表示的是____月的____(冬、夏)季风。
(4)此时东亚吹____季风,形成的原因为 。
(5)此时,澳大利亚西北部吹____风,形成的的主要原因是____。6个月后,南亚吹
季风,其成因为 。
33.读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图1)和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P地的气候特点是( )
A.温和湿润 B.寒冷干燥 C.高温多雨 D.炎热干燥
(2)A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该气候的成因是____。
(3)B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该气候的成因是____。
(4)N地此时受____气压带控制,降水较____(多、少)。
(5)此时M地盛行____风,气候特征是____。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
(6)M、N两地纬度位置接近,但气候类型不同,主要原因是 。高二期中考试2班参考答案:
1.A 2.A
【分析】1.伦敦时间为零时区的区时,比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晚8个小时。由材料可知,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此时伦敦时间为29日13时16分。故选A。
2.地球在7月初到达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1月初到达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9月29日地球正由远日点向近日点移动,因此公转速度加快,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区时换算方法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注:①“+、-”号的选取同地方时的运算②若求出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上24小时,日期减一天。
3.A 4.D 5.C
【解析】3.该地先发生沉积作用,依次形成④③②①四个岩层;之后,地壳水平挤压使该地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之后,发生地壳垂直运动,使图示右侧褶皱形成断裂错位现象;最后发生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到岩石圈内部,在此过程中,岩浆通道附近区域受高温作用而变质。结合选项答案选A。
4.A 处的岩石属于变质岩,右图中乙为岩浆,丙为岩浆岩,甲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故答案选D项。
5.乙为中生代中晚期沉积岩层,其中可能含有裸子植物化石,C对。大象是哺乳动物,出现在新生代,中生代岩层中没有象牙化石,A错。古老两栖类化石、原始鱼类化石出现在古生代岩层中,B、D错。
6.A 7.C
【解析】6.由图可知,冰楔作用是水分在光照、温度的波动中,发生冻融作用,从而对岩石造成破坏,属于机械风化过程,故A项正确。
7.因为冰楔作用是水分在光照、温度的波动中,发生冻融作用,水分要经过反复冻结、融化,所以区域环境温度要长期在00C上下波动,昼夜温差较大。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冻融作用显著,所以C项正确。三峡谷地、淮北平原、皖南丘陵地区的昼夜温差相对较小,不易发生冻融作用,故ABD项错误。综合分析,C项正确。
8.C 9.A
【解析】8.读图可知,该处位于河流曲流处,①处为凹岸,受水流惯性影响,流速快,河流的携带能力强,侵蚀为主;②处位于凸岸,属于沉积岸,流速慢,流水携带泥沙能力弱,堆积作用为主,据此分析选C。
9.便于修筑港口,航运价值高是修筑港口的条件,不是聚落形成的条件。图示聚落位于凸岸,三面环水,可作防御之用;且该处水流较缓,便于取水;以堆积作用为主,容易淤积,不便于修筑港口,航运价值不高,选A。
【点睛】港口的形成和发展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去分析,自然条件主要包括陆域和水域,陆域主要影响筑港,地势平坦,利于港口设施的建设;而水域主要影响船舶的停靠,海域深,且风浪小,船舶停靠方便、安全;如风浪太大,会给停靠的船只带来危险。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经济腹地和依托城市,经济腹地范围广,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稠密,客货量流量大,港口发展快;城市为港口的建设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港口建设优良,吸引力大,利于港口的发展。
10.D 11.B
【解析】10.由图中风带的风向,可判断出图中气压带②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①风带为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③风带为东北信风带,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11.气压带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气候炎热干燥,排除A;风带③是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的东北信风带,B符合题意;在风带③,风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排除C;风带①的气流性质为温和湿润,排除D。故选B。
【点睛】副热带高气压简称副高,是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它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系统。
12.A 13.B
【解析】12.山地地区,地势崎岖不平,因此早期公路,“之”字形公路走向大致和等高线平行,降低了公路沿线的比降,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地形,A正确;与居民点分布、气候因素、工业分布关系小,BCD错误,故选A。
13.在山区兴建平直的高速公路需要挖隧建桥,工程难度大、投资多,④错误;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不采用“之”字形公路的主要原因,③正确;公路不采用“之”字形,公路变得平直,通行效率高,节约通行时间,①正确;汽车性能的改善与之无关,②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主要分为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地质构成、河湖、地形。
14.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两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在挤压力作用下,板块边缘地层隆起形成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5.A 16.B 17.C 18.D
【分析】15.台风属热带气旋,由于海海面温度较高,中心气流上升,形成低压中心,北半球气旋为逆时针辐合,A项正确,②是顺时针辐合,为南半球气旋。③是顺时针辐散,为北半球反气旋。④是逆时针辐散,为南半球反气旋。BCD项错误。故选A。
16.台风玛利亚登陆的季节为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此时北半球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的气压带应该是原本偏北的副热带高气压带,B项正确。副极地低气压带距离偏远,A项错误。赤道低气压带是低压,此时北移,形成热低压,C项错误。极地高气压带位于极地,不会被热低压切断,D项错误。故选B。
17.台风的形成主要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合地转偏向力有关。而风向的旋转则是主要是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摩擦力影响较小,ABD项错误,C项正确。故选C。
18.台风登陆的季节为夏季,我国福建地区位于东南沿海,盛行东南风,C项错误,D项正确。夏季大部分时间高温多雨,AB项错误。故选D。
【点睛】气旋方向判断:北半球近地面的气流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向低压中心辐合上升。即东部偏南风,南部偏西风,西部偏北风,北部偏东风。
19.C
【详解】读图可知,A位于亚欧大陆内部,此时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为高压中心,A 错误;B位于太平洋,中心气压值比四周低,为低压中心,B错误;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C位于亚欧大陆东部,盛行西北季风,C正确;D位于南亚,此时盛行东北季风,D错误。故选C。
20.C 21.A
【分析】20.风力大小主要取决于产生风的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在等压线分布示意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疏密。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③处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此风力最强,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1.读图可知,图中③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大致是由北指南,题干信息表明,图示区域为北半球近地面地区,在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水平气流相对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一个锐角,从而形成东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在不受摩擦力时(如高空大气),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顺着气压梯度力方向指向右,南半球指向左);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时(如低空大气),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顺着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22.A 23.C
【解析】22.由图中风向可知,该图为南半球俯视图。则b处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大约135°E的地方。根据地理坐标可知此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中部,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影响,降水少,气候炎热干燥。故选A。
23.温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A项错误;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B项错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由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而形成,C项正确;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D错误。故选C。
【点睛】气压带、风带所对应的气候特征主要从冷热、干湿两方面特征分析。由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24.C 25.B 26.C
【分析】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
24.仔细读图,注意图中气温曲线与不同月份降水的差异,结合世界气候的基本特征可知,甲地最冷月气温大于15℃,应该位于热带,各月降水量较多,即该地全年高温多雨,应该是热带雨林气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5.根据图中乙地和丙地两地的气温、降水差异可知,乙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丙地属于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大气环流是季风环流,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多;地中海气候的大气环流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即两种气候的大气环流形式不同,导致降水季节分配不同,B正确。纬度不同主要影响气温,A错误;两地降水季节分配不同不是下垫面与人类活动的影响,CD错误。故选B。
26.由图可知,丁地最冷月气温大于0℃,而且最热月气温低于20℃,且该地各月降水较多而且比较均匀,应该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位于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控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
27.B 28.A
【解析】27.根据题干可知,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题干中的天气系统是冷锋。A图示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是暖锋, A错误;B图示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是冷锋,B正确;B图示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是冷锋,B正确;C图示为北半球的气旋,C错误;D图示为北半球的反气旋,D错误。故选B。
28.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并推动暖气团移动;冷锋过境会产生降温、阴雨、大风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是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并推动冷气团移动;暖锋过境时容易产生连绵阴雨,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根据上题可知,该天气系统是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过境时气温下降,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A正确;B为暖锋过境;C为反气旋过境;D为气旋过境,根据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并推动暖气团移动;冷锋过境会产生降温、阴雨、大风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是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并推动冷气团移动;暖锋过境时容易产生连绵阴雨,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等压线数值内大外小为高压,从气流来说是反气旋;反气旋的气流为北顺南逆辐散,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从气流来说是气旋;气旋的气流为北逆南顺辐合,多阴雨天气。
29.B 30.C
【解析】29.由河流向下切侵蚀使河谷不断变深,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称为阶地,河流阶地是由河漫滩演变而来的,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流水侵蚀作用加强,河流下切侵蚀,形成阶地,因此图示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地壳垂直上升,流水侵蚀,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0.河谷地带交通并不便利,A错误;阶地洪涝较少,但不是早期人类活动选址的主要原因,B错误;早期人类活动常选在河流阶地,其主要原因是河流阶地是由河漫滩演变而来的,流水沉积物多,土壤肥沃,便于农业生产,C正确;河流阶地处的气候与周边相差不大,D错误。故选C。
【点睛】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上升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越高,形成越早。
31.(1) 内 软流
(2) 沉积 岩浆 变质 外力 重熔再生 乙
(3) 乙 向斜 背斜 山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脆弱易被侵蚀,成谷
(4) 断层 乙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 不易储水
【分析】本题以火山喷发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内力作用、岩石圈物质循环、地质构造及其应用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1)
根据所学可知,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阿贡火山喷发到地表的岩浆主要来自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2)
图2中,岩浆可以变成乙,因此乙为岩浆岩;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可以变成丙,所以丙为变质岩;因此甲代表沉积岩。②是变质岩变成沉积岩的作用,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③是岩浆岩变成岩浆的作用,为高温熔化或者重熔再生作用,阿贡火山喷发后在附近新形成的岩石为岩浆岩中的喷出岩,属于图2中的乙。
(3)
图3中N处岩石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后,上升冷凝形成的,属于岩浆岩,其类型对应于图2中的乙。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乙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就地表形态而言乙处是山谷,形成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从而形成山谷。
(4)
丁处岩层断裂且发生位移,因此属于断层;如果修建隧道,应该选在图3中背斜乙处,因为背斜为天然拱形,结构稳定,安全性好,且背斜不是储水构造,比较干燥,不易发生事故。
32.(1)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2) ②④ 西南风
(3) 1 冬
(4)西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5) 西北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移) ,西南季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北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季风环流,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1)
A位于赤道附近,表示赤道低气压带,B位于30°N附近,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
(2)
中纬西风带大致介于纬度30度与60度之间,图中表示中纬西风带的序号为②④。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北半球中纬西风带的风向为西南风。
(3)
读图可知,此时,南亚盛行东北风,表示北半球1月前后的冬季风,冬季陆地降温快,形成冷高压,推动气流从陆地向海洋运动,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4)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季,亚洲大陆降温快,气流下沉,在近地面形成冷高压,即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5)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北半球冬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来自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为西北风,此时澳大利亚西北部主要吹西北风,形成原因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南移。
33.(1)D
(2)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3) 热带沙漠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4) 副热带高压 少
(5) 东南 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差异
(6)大气环流不同
【分析】本题以大气环流示意图与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为情境,设置六道小题,考查气候类型与气候特点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P地位于北纬30°盛行下沉气流,被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炎热干燥,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
A地位于欧洲西部,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为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3)
B地位于北非,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交替控制,形成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
(4)
N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干燥降水较少。
(5)
M地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此时盛行东南风,夏季高温多雨,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6)
MN两地分别位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岸,纬度相同气候不同的原因是大气环流不同,M地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导致的季风气候,N地是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形成的地中海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