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食
教材分析
《中国美食》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这套教材在编排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每个单元有一个单元主题,课文围绕主题选材。本单元的主题词为“传统文化”,而《中国美食》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以列举的方式呈现了11种常见的中国美食。其中7种菜肴名,每种包含着一种烹饪方法和采用的食材,每种菜肴均配有色彩鲜明的图片,图文并茂,让学生在认识菜名的同时又能了解制作方法,识字读词、理解字义,一举多得。在识字的过程中,同时引导学生感知中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是学习生字,感受中国文化的好文本。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区分、联系生活,认识“菠、茄、蘑、菇”等10个生字:通过观察结构、分析字形,学会写“烧、烤”2个字
2.通过联系旧知、查字典、游戏活动,认识“煎、烤、煮、爆、炖、烧”,了解“火字旁”和“四点底”之间的关系,理解烹任方法之间的区别。
3.通过情境游戏,能用“煎、煮、烤、烧、炖、爆”等烹任方式制作美食,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
4.感受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及杭州美食的特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归类区分、联系生活,认识“菠、茄、蘑、菇”等10个生字:通过观察结构、分析字形,学会写“烧、烤”2个字
2.通过联系旧知、查字典、游戏活动,认识“煎、烤、煮、爆、炖、烧”,了解“火字旁”和“四点底”之间的关系,理解烹任方法之间的区别。
难点:
1.通过情境游戏,能用“煎、煮、烤、烧、炖、爆”等烹任方式制作美食,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自主学习法。
3. 直观演示法。
4. 游戏法。
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聘厨师
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美食视频,引入课题。
导入语:同学们,看到这么多美食你有没有被美食诱惑,有句话叫”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与其去等待美食,不如自己去学习如何制作美食。现在有一个中华小才子的厨师招聘会,同学们你们想参加吗?如果想要尤为中华小厨师就要通过四关哦,分别是:1.识食材;2.记烹任;3.制菜肴;4.写菜谱。
(二)通关一:识食材
1.一读美食,读准字音。
2.二读美食,圈画食材。
3.三读美食,了解分类。
(三)通关二:记烹任
自主探究,圈画烹任方法
1.圈画烹饪方法,同桌交流。
2.全班反馈:煎 烧 烤 煮 爆 炖 拌 。
3.观察菜名,引导发现。
菜名=食材+做法
4.了解烹饪方法之间的区别。
有些烹饪方法比较常见如,拌,煮,烤,拌,煎,炖等。那么我只需针对容易混淆的“烧,爆”进行细一点的讲解区别即可。同时辅以动图及配对游戏巩固。
5.说一说发现(可以分成两组:火字旁和四点底)。
由于火字旁在居家微课里已经学习过了,所以一句话带过,重点以“煎”字为例讲解四点底的字理演变,引出形声字。
6.借助字典,完成课后习题第二题。
先让学生猜一猜字义,不会的再猜字典,最后总结出这些字都与火有关的结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培训孩子的思维能力。
教师总结火字旁和四点底的关系。
(四) 通关三:制菜肴
游戏:“打牌”游戏“我出你找”,做出自己的拿手好菜,巩固认识“煎 烧 烤 煮 爆 炖 拌 蒸 炸 炒”。
游戏规则:
A:我出煎(烹饪方法)。
B:我出豆腐(食材)。香煎豆腐。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巩固烹饪方法及食材并适当拓展常见食材,如黄瓜,萝卜,牛肉,白菜等等,同时让学生将不同的食材与不同的烹饪方法结合,变化出丰富多样的菜肴名,真正领悟到中国美食的博大精深。
(五)通关四:写菜谱
1.出示“烧、烤”:观察字形,左窄右宽,笔画穿插。
2.出示评价标准,自评。
评价标准:左窄右宽
左低右高
左右穿插
一个更比一个好
(六)制定菜谱,总结延伸
1.布置任务,感受饮食文化。
(1)用这些方法制作的美食有很多,在即将开始的美食节活动中,你们准备推荐哪些美食呢?我们来分小组合作完成吧!(课件出示活动小贴士)
(2)分小组按要求开展活动。
(3)交流展示。
2.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课件出示家乡美食的图片)
(1)欣赏美食,感受家乡的饮食文化。
(2)小结全文:烹饪方法的多样,造就了享誉世界的中国美食。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你的家乡还有哪些美食?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搜集资料了解一下。
作业
1. 选择一道最喜欢的菜肴,了解制作过程,制作一份制作说明书。
2. 制作一份思维导图,尽可能写出知道的烹饪方法及利用该方法制作出的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