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把你认为的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6分)
1.(2021五上·通榆期末)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看到镜子里的自己 B.雨后彩虹 C.手影游戏
【答案】C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 当月亮,地球和太阳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就会发生日食。我们看到的是月亮的影子,原理相同的是手影游戏。
2.(2022五上·长兴期中)快速旋转涂有( )三种颜色的彩色轮(右图),可以看到白色圆盘。
A.红、黄、蓝 B.黄、绿、红 C.红、绿、蓝 D.蓝、黄、绿
【答案】C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白光是混合光红橙黄绿蓝靛紫,能组合成白光。三色也能组合成白光,是因为红绿蓝三色混合的频率跟红橙黄绿蓝靛紫混合的频率一样,所以就是白光了。
3.(2022五上·长兴期中)在地震模拟实验中,向内挤压泥土时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出现断裂 B.向上隆起 C.水平分离 D.向下塌陷
【答案】B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在地震模拟实验中,向内挤压泥土时会出现断裂、向下塌陷、水平分离的现象,不会出现向上隆起的现象。所以此题选B。
4.(2022五上·长兴期中)下列岩石都属于岩浆岩的是( ).
A.玄武岩、浮石、花岗岩 B.砾岩、砂岩、页岩
C.大理石、板岩、玄武岩 D.砾岩、花岗岩、大理石
【答案】A
【知识点】岩石的用途
【解析】【分析】 岩浆岩代表性岩石有花岗岩和玄武岩,沉积岩代表性岩石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砾岩,变质岩代表性岩石有大理岩、板岩、片麻岩、石英岩。所以此题选择A选项。
5.(2022五上·长兴期中)内蒙古大草原很宽广,一望无际,它所处的地形属于( )。
A.平原 B.盆地 C.高原 D.丘陵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形是指地形表面的形态,简称地形,又称地貌,通常用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来描述。内蒙古大草原很宽广,一望无际,它所处的地形属于平原。所以此题选A。
6.(2022五上·长兴期中)地形图上的不同颜色主要表示( )。
A.地势的高低 B.气温的高低 C.植被的多少 D.雨水的多少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形图上面的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绿色是平原;再深一些的掠色和褐色表示高原和更高的山地;而白色则代表终年积雪的雪峰。所以此题选A。
7.(2022五上·长兴期中)如图:镜面反射时,向下移动手电筒改变光的射入角度,反射光的位置会( )。
A.向上偏移 B.保持不变 C.向下偏移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入射角都说的是光线与物体表面的夹角。由此可知,将手电筒下移,反射光的位置会下移。所以此题选C。
8.(2022五上·长兴期中)下列关于光的传播,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太阳伞遮阳的原理是透明物体可以阻碍光的传播
B.古代窗户贴窗户纸,现代改装玻璃后屋内更明亮了,因为玻璃的透光性更好
C.凿壁偷光是因为古代墙壁比较薄,光可以穿过墙壁
D.光可以穿过一切物体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A、用太阳伞遮阳的原理是不透明物体可以阻碍光的传播,将太阳光反射掉一部分,起到防晒作用。A错误。
B、窗户安装玻璃,是因为玻璃有良好的透光性。B正确。
C、匡衡将墙壁凿穿一个小孔,因为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错误。
D、光不可以穿过墙体等物体。D错误。
故答案为:B。
9.(2022五上·长兴期中)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去地心旅游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你将依次穿过的是( )。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幔-地核-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地核-地幔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地核、地幔、地壳。要从地球表面通向地心,那需要先经过地壳,再经过地幔,最后到达地核。所以此题选C。
10.(2022五上·长兴期中)下列场景中,属于是沿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游戏中的“手影”
B.勺子在水处"折断”
C.山峦在水中的“倒影”
D.彩虹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A、手影游戏运用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A正确。
B、勺子在水处“折断”运用的是光的折射原理。B错误。
C、水面是一个平面镜,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实际上是景物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错误。
D、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运用的是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D错误。
故答案为:A
11.(2022五上·长兴期中)“猴子捞月”说的是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水里了,于是设法把它捞上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中的月亮是光源 B.天上的月亮是光源
C.水中的月亮属于光的反射 D.水中的月亮属于光的折射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A、水中出现月亮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水面的作用相当于平面镜,A错误
B、月亮自身不能发光,反射的太阳的光,月亮不是光源,B错误。
CD、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C正确,D错误。
12.(2022五上·长兴期中)火山喷发时,岩浆( )沿着地光岩层裂缝冲出地面。
A.靠自己的力量
B.靠地球内部的挤压上升
C.靠地球的引力作用
【答案】B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时岩浆是靠地球内部的压力而沿着的壳岩层裂缝冲出地面的。在火山喷发的孕育阶段,由于气体出溶和震群的发生,上覆岩石裂隙化程度增高,压力降低而岩浆体内气体出溶量不断增加,岩浆体积逐渐膨胀,密度减小,内压力增大,当内压力大大超过外部压力时,在上覆岩石的裂隙密度带发生气体的猛烈爆炸,使岩石破碎,并打开火山喷发的通道,首先将碎块喷出,相继而来的就是岩浆的喷发。所以此题选择B选项。
13.(2022五上·长兴期中)( )是流水冲击和携带着碎石、泥沙和动植物的遗体,把它们带到平缓的地方,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形成的。因此在此岩层中常常有化石存在。
A.岩浆岩 B.沉积岩 C.火成岩 D.变质岩
【答案】B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沉积岩是在水中形成的,是流水携带碎石、泥沙、动植物遗体,并把他们平缓的地方沉积下来,逐渐形成的岩石。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都属于沉积岩。所以此题选择B。
14.(2022五上·长兴期中)地下管疲乏中的水往往十分浑浊,用激光笔照射浑浊的水,可以看到水中有一条笔直的光传播路径。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光能够穿透水
B.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C.水中的杂质被照亮了
D.光在传播中没有遇到杂质的阻碍
【答案】D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当水清澈时,光是直线传播,不会向四周散射。当水浑浊时,光在水中的传播被微小颗粒阻挡发生反射,于是散射光进入人的眼睛,人们观察到了光束的传播路径。所以此题选D。
15.(2022五上·长兴期中)小明在西藏旅游时,导游告诉他们: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化石,这说明( )。
A.这里曾经是海洋地形,后来地壳运动上升为陆地
B.远古人类曾把贝壳带上高原
C.高山的山体中本身就会长出贝壳的化石
D.贝壳这样的生物原来是生活在高原上的,后来才到水中
【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在西藏发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类化石,这说明当地曾经可能是一片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运动形成了现在的地貌,海洋动物的化石就为我们提供了证据。所以此题选A。
16.(2022五上·长兴期中)激光笔的光线斜射入水中,我们可看到的现象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激光笔射出的光线透过空气进去水中有反射和折射的现象。 由于空气和水的折射率不同,激光在空气和水的交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垂直入射时,由于反射光原路返回,较难观察到反射光,且折射光传播方向不变。所以此题选D。
17.(2022五上·长兴期中)关于地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的地震是人为造成的
B.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核圈层
C.目前人们已可精确预测地震的发生
D.地球内部运动都有可能导致地震
【答案】D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导致的结果,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中,地幔、地核不会发生地震。人们目前还不能够精准预测地震的发生。所以此题选D。
18.(2022五上·长兴期中)在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时,我们用( )模拟地壳。
A.诉番茄酱 B.土豆泥 C.酒精灯 D.沙子
【答案】B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在进行“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时,我们用番茄酱代表岩浆,土豆泥做地壳,酒精灯加热表示地球内部热能的力量。自然界的火山喷发是释放地球内部能量的一种活动。所以此题选B。
二、判断随。(把你认为正确的打上“√”,错误的打上"×",每小题2分,共20分)
19.(2022五上·长兴期中)水中 子的“折断"现象主要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在介质接触面的地方会发生折射。水中 子的“折断"现象主要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所以此题说法正确。
20.(2022五上·长兴期中)河水流速越急,泥沙的沉积越多。(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形成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所以河水的流动速度越快,泥沙越不容易沉积。此题说法错误。
21.(2022五上·长兴期中)我们能看到书本上的字,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射到书本上。(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我们能够看到书本上的字,是因为字反射的光线射入了人的眼睛,并不是眼睛发出的光射到书本上。所以此题说法错误。
22.(2022五上·长兴期中)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反光能力强,使教室更加明亮。(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白色对光的吸收少,反射大。把教室的墙壁粉刷成白色,使教室更加明亮,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所以此题说法正确。
23.(2022五上·长兴期中)光能透过透明的物体,也能部分透过较薄的物体。(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能透过透明的物体,也能部分透过较薄的物体。比如光能够透过白纸、玻璃。所以此题说法正确。
24.(2022五上·长兴期中)浮石通常是地震过程中形成的岩石。(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浮石是一种浅色火山岩石,由高度水泡的粗糙纹理火山玻璃组成,可能含有或不含晶体。它非常多孔,具有泡沫外观。所以此题说法错误。
25.(2022六上·韶关期末)震级的数字越大,表示地震强度越大,破坏性也就越大。(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震级的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地震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每相差2级,其能量就相差1000倍。
26.(2022五上·长兴期中)火山喷发对人类有坏处也有益处。(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会伤及很多人,毁灭沿途的城市;火山爆发带来的热量会加速温室效应;爆发产生的二氧化硫会使酸雨增多;火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对环境污染严重。但同时火山喷发也可以给人类带来营养物质丰富的火山灰,可以带来新的土壤。所以题目说法正确。
27.(2022五上·长兴期中)我们在做模拟风沙对岩石的影响时,打磨岩石的方向是竖直的。(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岩石变化是各种自然力量综合的结果,例如温度变化、水结冰、植物、酸等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在做“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时,砂纸打磨岩石的方向是平行方向。所以此题说法错误。
28.(2022五上·长兴期中)地球内部运动引发的地形变化都比较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较为典型的运动就是地壳运动,比如板块运动、大陆漂移等,这些运动有的表现明显,但有的表现不明显。题意错误。
三、连线、看图题。(6分+4分+5分,共15分)
29.(2022五上·长兴期中)将下列地形特征和形成原因连起来.
弯曲的岩层 水流减慢,泥沙沉积
长白山天池 地震
敦煌的雅丹地貌 火山喷发形成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风的作用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雨水冲刷
长江中游多曲流 水流的侵蚀作用
【答案】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风对地貌的影响;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弯曲的岩石是由地震形成的,地震和火山喷发能够快速改变地形;
长白山的天池是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的;
敦煌的雅丹地貌是由于风的侵蚀形成的;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由于雨水冲刷形成的;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由水流减慢、泥沙沉积形成的;
常见中游的曲流是由于水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30.(2022五上·长兴期中)模拟地震的成因实验。
两半拼接的小盒
陆地
小盒上的泥
地球的两个板块
拉开或挤压
岩层的运动
岩层弯曲是由于岩层之间相互 形成的。
【答案】挤压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岩石由于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
31.(2022五上·长兴期中)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请将图上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山地 平原 盆地 丘陵 高原
【答案】①;②;③;④;⑤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盆地是低于周围山地相对凹下的地表形态。山地海拔高度不超过500米,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地势起伏,坡度和缓,称之为丘陵。平原是地势低平坦荡、面积辽阔广大的陆地.根据平原的高度,把海拔0-200米的称为低平原,平原是地势低平坦荡、面积辽阔广大的陆地。山地的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险峻。
四、实验分析题。(共29分
32.(2022五上·长兴期中)小明在阅读资料后,搭建了一个河流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方向
(1)该枢型中,位置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根据该模型进行实验,水流速度最慢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根据该模型进行实验,水流速度最快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该模型中的②位置左侧属于 岸,右侧是 岸。(填“凹"或“凸”)
【答案】(1)D
(2)D
(3)A
(4)凸;凹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河流在不同河段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特征不同,上游河段落差大,水流急,流水下切侵蚀为主,河床呈现“V”型谷,两岸地形崎岖;中游河段地形平坦,水流速度变缓,流水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宽阔;下游河段地势低,水流缓慢,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常形成宽阔的平原、河口三角洲。
(1)地势最低的是 ④ ;
(2)水流最慢的是 ④ ;
(3)水流最快的是 ① ;
(4)在弯道内,凹岸侵蚀,凸岸沉积。
33.(2022五上·长兴期中)如图是一个潜望镜。
(1)潜望镜中的两块镜片是( )镜,在图中画出这两块镜片的位置。
(2)两块镜片的放置的角度应与水平位置保持( )。
A.30° B.45° C.60° D.90°
(3)请画出光线的传播路线。
(4)我们能通过潜望镜看到物体是因为( )
A.物体会发光 B.物体总是会被看见.
C.物体反射光到我们的眼睛 D.眼睛发光可以看到物体
(5)用潜望镜观察物体没有利用( )。
A.光的折射原理 B.光的反射原理
C.光的直线传播 D.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1)
(2)B
(3)
(4)C
(5)A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路图;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
(1)潜望镜的两块平面镜是放在两个拐角处,与拐角成45度夹角。
(2)要使两块镜片反射的光与镜管平行,需要两块镜片放在与夹角45度的地方。
(3)光线通过镜面反射,与管子平行。
(4)我们能通过潜望镜看到物体是因为光通过两次镜面反射,让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
(5)潜望镜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34.(2022五上·长兴期中)为了探究太阳光的颜色,小科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
(1)图中a所指的实验材料名称是( )。
A.三面镜 B.平面镜 C.三棱镜 D.三角镜
(2)小科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从上往下颜色依次是( )。
A.红、黄、橙、绿、蓝、靛、紫 B.红、橙、绿、黄、蓝、靛、紫
C.紫、靛、蓝绿、黄、橙、红 D.红、橙、黄、绿、蓝、靛、紫
(3)该实验现象说明( )
A.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太阳光会反射
C.太阳光是透明的 D.太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组成的
(4)图中a对太阳光起的作用是( )。
A.分散光线 B.形成高温 C.放大图像 D.会聚光乡
【答案】(1)C
(2)D
(3)D
(4)A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
(1)由进出a物体的光线可知,光发生了折射,所以得知这是一个三棱镜。
(2)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从上到下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3)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4)在光的色散实验中,三棱镜是起到分散光的作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把你认为的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6分)
1.(2021五上·通榆期末)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看到镜子里的自己 B.雨后彩虹 C.手影游戏
2.(2022五上·长兴期中)快速旋转涂有( )三种颜色的彩色轮(右图),可以看到白色圆盘。
A.红、黄、蓝 B.黄、绿、红 C.红、绿、蓝 D.蓝、黄、绿
3.(2022五上·长兴期中)在地震模拟实验中,向内挤压泥土时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出现断裂 B.向上隆起 C.水平分离 D.向下塌陷
4.(2022五上·长兴期中)下列岩石都属于岩浆岩的是( ).
A.玄武岩、浮石、花岗岩 B.砾岩、砂岩、页岩
C.大理石、板岩、玄武岩 D.砾岩、花岗岩、大理石
5.(2022五上·长兴期中)内蒙古大草原很宽广,一望无际,它所处的地形属于( )。
A.平原 B.盆地 C.高原 D.丘陵
6.(2022五上·长兴期中)地形图上的不同颜色主要表示( )。
A.地势的高低 B.气温的高低 C.植被的多少 D.雨水的多少
7.(2022五上·长兴期中)如图:镜面反射时,向下移动手电筒改变光的射入角度,反射光的位置会( )。
A.向上偏移 B.保持不变 C.向下偏移
8.(2022五上·长兴期中)下列关于光的传播,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太阳伞遮阳的原理是透明物体可以阻碍光的传播
B.古代窗户贴窗户纸,现代改装玻璃后屋内更明亮了,因为玻璃的透光性更好
C.凿壁偷光是因为古代墙壁比较薄,光可以穿过墙壁
D.光可以穿过一切物体
9.(2022五上·长兴期中)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去地心旅游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你将依次穿过的是( )。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幔-地核-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地核-地幔
10.(2022五上·长兴期中)下列场景中,属于是沿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游戏中的“手影”
B.勺子在水处"折断”
C.山峦在水中的“倒影”
D.彩虹
11.(2022五上·长兴期中)“猴子捞月”说的是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水里了,于是设法把它捞上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中的月亮是光源 B.天上的月亮是光源
C.水中的月亮属于光的反射 D.水中的月亮属于光的折射
12.(2022五上·长兴期中)火山喷发时,岩浆( )沿着地光岩层裂缝冲出地面。
A.靠自己的力量
B.靠地球内部的挤压上升
C.靠地球的引力作用
13.(2022五上·长兴期中)( )是流水冲击和携带着碎石、泥沙和动植物的遗体,把它们带到平缓的地方,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形成的。因此在此岩层中常常有化石存在。
A.岩浆岩 B.沉积岩 C.火成岩 D.变质岩
14.(2022五上·长兴期中)地下管疲乏中的水往往十分浑浊,用激光笔照射浑浊的水,可以看到水中有一条笔直的光传播路径。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光能够穿透水
B.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C.水中的杂质被照亮了
D.光在传播中没有遇到杂质的阻碍
15.(2022五上·长兴期中)小明在西藏旅游时,导游告诉他们: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化石,这说明( )。
A.这里曾经是海洋地形,后来地壳运动上升为陆地
B.远古人类曾把贝壳带上高原
C.高山的山体中本身就会长出贝壳的化石
D.贝壳这样的生物原来是生活在高原上的,后来才到水中
16.(2022五上·长兴期中)激光笔的光线斜射入水中,我们可看到的现象是( )。
A. B.
C. D.
17.(2022五上·长兴期中)关于地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的地震是人为造成的
B.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核圈层
C.目前人们已可精确预测地震的发生
D.地球内部运动都有可能导致地震
18.(2022五上·长兴期中)在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时,我们用( )模拟地壳。
A.诉番茄酱 B.土豆泥 C.酒精灯 D.沙子
二、判断随。(把你认为正确的打上“√”,错误的打上"×",每小题2分,共20分)
19.(2022五上·长兴期中)水中 子的“折断"现象主要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 )
20.(2022五上·长兴期中)河水流速越急,泥沙的沉积越多。( )
21.(2022五上·长兴期中)我们能看到书本上的字,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射到书本上。( )
22.(2022五上·长兴期中)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反光能力强,使教室更加明亮。( )
23.(2022五上·长兴期中)光能透过透明的物体,也能部分透过较薄的物体。( )
24.(2022五上·长兴期中)浮石通常是地震过程中形成的岩石。( )
25.(2022六上·韶关期末)震级的数字越大,表示地震强度越大,破坏性也就越大。( )
26.(2022五上·长兴期中)火山喷发对人类有坏处也有益处。( )
27.(2022五上·长兴期中)我们在做模拟风沙对岩石的影响时,打磨岩石的方向是竖直的。( )
28.(2022五上·长兴期中)地球内部运动引发的地形变化都比较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 )
三、连线、看图题。(6分+4分+5分,共15分)
29.(2022五上·长兴期中)将下列地形特征和形成原因连起来.
弯曲的岩层 水流减慢,泥沙沉积
长白山天池 地震
敦煌的雅丹地貌 火山喷发形成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风的作用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雨水冲刷
长江中游多曲流 水流的侵蚀作用
30.(2022五上·长兴期中)模拟地震的成因实验。
两半拼接的小盒
陆地
小盒上的泥
地球的两个板块
拉开或挤压
岩层的运动
岩层弯曲是由于岩层之间相互 形成的。
31.(2022五上·长兴期中)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请将图上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山地 平原 盆地 丘陵 高原
四、实验分析题。(共29分
32.(2022五上·长兴期中)小明在阅读资料后,搭建了一个河流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方向
(1)该枢型中,位置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根据该模型进行实验,水流速度最慢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根据该模型进行实验,水流速度最快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该模型中的②位置左侧属于 岸,右侧是 岸。(填“凹"或“凸”)
33.(2022五上·长兴期中)如图是一个潜望镜。
(1)潜望镜中的两块镜片是( )镜,在图中画出这两块镜片的位置。
(2)两块镜片的放置的角度应与水平位置保持( )。
A.30° B.45° C.60° D.90°
(3)请画出光线的传播路线。
(4)我们能通过潜望镜看到物体是因为( )
A.物体会发光 B.物体总是会被看见.
C.物体反射光到我们的眼睛 D.眼睛发光可以看到物体
(5)用潜望镜观察物体没有利用( )。
A.光的折射原理 B.光的反射原理
C.光的直线传播 D.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34.(2022五上·长兴期中)为了探究太阳光的颜色,小科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
(1)图中a所指的实验材料名称是( )。
A.三面镜 B.平面镜 C.三棱镜 D.三角镜
(2)小科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从上往下颜色依次是( )。
A.红、黄、橙、绿、蓝、靛、紫 B.红、橙、绿、黄、蓝、靛、紫
C.紫、靛、蓝绿、黄、橙、红 D.红、橙、黄、绿、蓝、靛、紫
(3)该实验现象说明( )
A.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太阳光会反射
C.太阳光是透明的 D.太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组成的
(4)图中a对太阳光起的作用是( )。
A.分散光线 B.形成高温 C.放大图像 D.会聚光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 当月亮,地球和太阳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就会发生日食。我们看到的是月亮的影子,原理相同的是手影游戏。
2.【答案】C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白光是混合光红橙黄绿蓝靛紫,能组合成白光。三色也能组合成白光,是因为红绿蓝三色混合的频率跟红橙黄绿蓝靛紫混合的频率一样,所以就是白光了。
3.【答案】B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在地震模拟实验中,向内挤压泥土时会出现断裂、向下塌陷、水平分离的现象,不会出现向上隆起的现象。所以此题选B。
4.【答案】A
【知识点】岩石的用途
【解析】【分析】 岩浆岩代表性岩石有花岗岩和玄武岩,沉积岩代表性岩石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砾岩,变质岩代表性岩石有大理岩、板岩、片麻岩、石英岩。所以此题选择A选项。
5.【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形是指地形表面的形态,简称地形,又称地貌,通常用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来描述。内蒙古大草原很宽广,一望无际,它所处的地形属于平原。所以此题选A。
6.【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形图上面的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绿色是平原;再深一些的掠色和褐色表示高原和更高的山地;而白色则代表终年积雪的雪峰。所以此题选A。
7.【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入射角都说的是光线与物体表面的夹角。由此可知,将手电筒下移,反射光的位置会下移。所以此题选C。
8.【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A、用太阳伞遮阳的原理是不透明物体可以阻碍光的传播,将太阳光反射掉一部分,起到防晒作用。A错误。
B、窗户安装玻璃,是因为玻璃有良好的透光性。B正确。
C、匡衡将墙壁凿穿一个小孔,因为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错误。
D、光不可以穿过墙体等物体。D错误。
故答案为:B。
9.【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地核、地幔、地壳。要从地球表面通向地心,那需要先经过地壳,再经过地幔,最后到达地核。所以此题选C。
10.【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A、手影游戏运用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A正确。
B、勺子在水处“折断”运用的是光的折射原理。B错误。
C、水面是一个平面镜,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实际上是景物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错误。
D、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运用的是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D错误。
故答案为:A
11.【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A、水中出现月亮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水面的作用相当于平面镜,A错误
B、月亮自身不能发光,反射的太阳的光,月亮不是光源,B错误。
CD、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C正确,D错误。
12.【答案】B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时岩浆是靠地球内部的压力而沿着的壳岩层裂缝冲出地面的。在火山喷发的孕育阶段,由于气体出溶和震群的发生,上覆岩石裂隙化程度增高,压力降低而岩浆体内气体出溶量不断增加,岩浆体积逐渐膨胀,密度减小,内压力增大,当内压力大大超过外部压力时,在上覆岩石的裂隙密度带发生气体的猛烈爆炸,使岩石破碎,并打开火山喷发的通道,首先将碎块喷出,相继而来的就是岩浆的喷发。所以此题选择B选项。
13.【答案】B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沉积岩是在水中形成的,是流水携带碎石、泥沙、动植物遗体,并把他们平缓的地方沉积下来,逐渐形成的岩石。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都属于沉积岩。所以此题选择B。
14.【答案】D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当水清澈时,光是直线传播,不会向四周散射。当水浑浊时,光在水中的传播被微小颗粒阻挡发生反射,于是散射光进入人的眼睛,人们观察到了光束的传播路径。所以此题选D。
15.【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在西藏发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类化石,这说明当地曾经可能是一片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运动形成了现在的地貌,海洋动物的化石就为我们提供了证据。所以此题选A。
16.【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激光笔射出的光线透过空气进去水中有反射和折射的现象。 由于空气和水的折射率不同,激光在空气和水的交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垂直入射时,由于反射光原路返回,较难观察到反射光,且折射光传播方向不变。所以此题选D。
17.【答案】D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导致的结果,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中,地幔、地核不会发生地震。人们目前还不能够精准预测地震的发生。所以此题选D。
18.【答案】B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在进行“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时,我们用番茄酱代表岩浆,土豆泥做地壳,酒精灯加热表示地球内部热能的力量。自然界的火山喷发是释放地球内部能量的一种活动。所以此题选B。
19.【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在介质接触面的地方会发生折射。水中 子的“折断"现象主要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所以此题说法正确。
20.【答案】(1)错误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形成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所以河水的流动速度越快,泥沙越不容易沉积。此题说法错误。
21.【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我们能够看到书本上的字,是因为字反射的光线射入了人的眼睛,并不是眼睛发出的光射到书本上。所以此题说法错误。
22.【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白色对光的吸收少,反射大。把教室的墙壁粉刷成白色,使教室更加明亮,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所以此题说法正确。
23.【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能透过透明的物体,也能部分透过较薄的物体。比如光能够透过白纸、玻璃。所以此题说法正确。
24.【答案】(1)错误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浮石是一种浅色火山岩石,由高度水泡的粗糙纹理火山玻璃组成,可能含有或不含晶体。它非常多孔,具有泡沫外观。所以此题说法错误。
25.【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震级的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地震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每相差2级,其能量就相差1000倍。
26.【答案】(1)正确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会伤及很多人,毁灭沿途的城市;火山爆发带来的热量会加速温室效应;爆发产生的二氧化硫会使酸雨增多;火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对环境污染严重。但同时火山喷发也可以给人类带来营养物质丰富的火山灰,可以带来新的土壤。所以题目说法正确。
27.【答案】(1)错误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岩石变化是各种自然力量综合的结果,例如温度变化、水结冰、植物、酸等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在做“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时,砂纸打磨岩石的方向是平行方向。所以此题说法错误。
28.【答案】(1)错误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较为典型的运动就是地壳运动,比如板块运动、大陆漂移等,这些运动有的表现明显,但有的表现不明显。题意错误。
29.【答案】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风对地貌的影响;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弯曲的岩石是由地震形成的,地震和火山喷发能够快速改变地形;
长白山的天池是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的;
敦煌的雅丹地貌是由于风的侵蚀形成的;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由于雨水冲刷形成的;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由水流减慢、泥沙沉积形成的;
常见中游的曲流是由于水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30.【答案】挤压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岩石由于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
31.【答案】①;②;③;④;⑤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盆地是低于周围山地相对凹下的地表形态。山地海拔高度不超过500米,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地势起伏,坡度和缓,称之为丘陵。平原是地势低平坦荡、面积辽阔广大的陆地.根据平原的高度,把海拔0-200米的称为低平原,平原是地势低平坦荡、面积辽阔广大的陆地。山地的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险峻。
32.【答案】(1)D
(2)D
(3)A
(4)凸;凹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河流在不同河段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特征不同,上游河段落差大,水流急,流水下切侵蚀为主,河床呈现“V”型谷,两岸地形崎岖;中游河段地形平坦,水流速度变缓,流水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宽阔;下游河段地势低,水流缓慢,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常形成宽阔的平原、河口三角洲。
(1)地势最低的是 ④ ;
(2)水流最慢的是 ④ ;
(3)水流最快的是 ① ;
(4)在弯道内,凹岸侵蚀,凸岸沉积。
33.【答案】(1)
(2)B
(3)
(4)C
(5)A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路图;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
(1)潜望镜的两块平面镜是放在两个拐角处,与拐角成45度夹角。
(2)要使两块镜片反射的光与镜管平行,需要两块镜片放在与夹角45度的地方。
(3)光线通过镜面反射,与管子平行。
(4)我们能通过潜望镜看到物体是因为光通过两次镜面反射,让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
(5)潜望镜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34.【答案】(1)C
(2)D
(3)D
(4)A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
(1)由进出a物体的光线可知,光发生了折射,所以得知这是一个三棱镜。
(2)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从上到下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3)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4)在光的色散实验中,三棱镜是起到分散光的作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