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四首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诗四首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18 19:4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0诗四首
班级 姓名 时间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前两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学习《归园田居》
1、简介作者及背景:
2、诵读理解:
(1)朗读诗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字面意思。
(2)思考下列问题:
A、这首诗记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
B、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 干了多长时间
C、:第五句中“道”是指什么说的 即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
3、赏析诗歌的意境美。
(1)提问:陶诗平淡而又富于情趣,平淡不必多言,你认为“情趣”表现在什么地方?
想像“带月荷锄归”等的动人画面。
(2)提问: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提问: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欣赏陶渊明的另外两首诗: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 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学习《使至塞上》
1、简介边塞诗及作者: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
2、诵读理解:
朗读并理解字面意思。
(2)思考下列问题:
A、这首诗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B、“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是实写还是虚写?
3、品读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当堂练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①道狭草木长 ②燕然 ③腊酒浑
④鸡豚 ⑤荆门 ⑥仍怜故乡水
2.用原句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②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
③衣沾不足惜,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
3、陶渊明,名 ,字 ,号 , (朝 代)著名诗人。
5、王维, (朝代)著名的田园诗人;陈与义, (朝代)诗人。
6.下列诗句中加粗的词不表地名的一项是( )
A.属国过居延 B.萧关逢候骑
C.都护在燕然 D.都护在燕然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东晋时著名的诗人,世称“靖节先生”。
B.《渡荆门送别》是五言律诗,蕴涵了诗人对前程的展望和对故乡的眷恋。
C.《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是他出使边塞时所作。
D.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北宋著名诗人。《游山西村》选自《剑南诗稿》。
8.下列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晨兴理荒秽(野草) B.长河落日圆(长江)
C.江入大荒流(广阔无际的原野) D.拄杖无时夜叩门(随时)
(一)语段点将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请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及所押之韵。
押韵的字有:_______ _。 所押之韵为:____ ____。
2.从体裁来看,这首诗是________。从表达方式看,首联、尾联为________,颔联、颈联为________,作者是寓情于景。
3.请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征蓬出汉塞。( )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4.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属国过居延”和“都护在燕然”,形象写出了国势的强盛,充满着自豪感。
B.颈联两句抓住景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鲜明地勾勒出塞外高原上苍茫辽阔而又壮丽雄奇的景象。
C.“大漠孤烟直”就是说沙漠上没有一丝风,“长河落日圆”预示着一天的结束。
D.末尾两句写快达到目的地时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那种急于赶赴边关以及他对前方将士由衷敬佩的心情。
(二)迁移过关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后两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学习《渡荆门送别》
1、简介作者:李白,字 ,号 ,是 (朝代)最著名的 主义诗人。〖拓展〗:欧阳修六一居士,李清照易安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苏轼东坡居士。
2、朗读理解:
(1)朗读课文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字面意思。
(2)思考下列问题:
A、这是一首送别诗,谁在送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你最喜欢的是哪句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赏析: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放探究
1.李白诗《渡荆门送别》中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句转换角度,从故乡水有情写起,北宋柳永词《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句也有转换角度写的好处,试简要说明,说明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拓展:〖拓展〗朗读杜甫的《旅夜书怀》,找出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旅夜书怀 (唐)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二、学习《登岳阳楼》
1、简介作家作品:
陈与义, (朝代)诗人,字 ,号 ,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2、结合背景及课下注释理解诗义。
3、思考下列问题:
A、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往往是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诗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悲”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诗,回答诗后问题
渡荆门山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________________。
2.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渡远荆门外( )
A.通过 B.载运过河 C.渡口 D.渡船
(2)山随平野尽( )
A.全 B.完 C.死 D.用力完成
(3)仍怜故乡水( )
A.怜悯 B.怜惜 C.怜爱 D.怜恤
3.解释下列诗句画横线的词语。
(1)江入大荒流: (2)月下飞天镜:
(3)云生结海楼: (4)仍怜故乡水:
4.对诗的内容、写法理解不符合诗意的一项是 ( )
A.诗的一开头,就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此行的特点、途中已 经到达的地方以及将要前往的目的地,以至乘坐的交通工具。
B.诗的颔联景象雄阔,颈联景象瑰丽。“荆门外”的山川胜景,兼收笔底。尾联抒发诗人作别故土,惜别亲友的诚挚。
C.全诗以远游起笔,中间写途中所见景色,最后以惜别作结,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写景用语着字,也独具匠心。
D.诗中所写景物,既有远景又有近景,远景广阔而雄伟,近景明朗而秀丽,可见诗人很善于摄取自然景物到诗境中来。
三、拓展迁移
(一)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最后“王孙”句:《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这里反用其意,言山居特别恬适,隐者自可久留。王孙,此指王维。
1.用简洁的语句概括这首诗歌所描写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对上面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僵卧孤村却不“自哀”,是因为诗人“尚思为国戍轮台”。
B.诗中的“风吹雨”既是眼前情景的写照,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处境和命运。
C.诗人特别想要去戍“轮台”,说明他对“轮台”这一地方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D.诗人以梦境来表现自己的报国之心,于激越豪迈中透露出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2.诗歌首句中的“僵”字说明诗人什么样的晚年生活境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他的《示儿》诗也表达了这样的情感,你能默写出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当堂检测: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①道狭草木长 ②燕然 ③腊酒浑
④鸡豚 ⑤荆门 ⑥仍怜故乡水
2.解释加粗词。
①晨兴理荒秽: ②带月荷锄归:
③但使愿无违: ④长河落日圆:
⑤江入大荒流: ⑥云生结海楼:
⑦从今若许闲乘月: ⑧拄杖无时夜叩门:
3.填空。
①《归园田居》是陶渊明_____________时所写的诗。
②《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的作品,他与__________合称“王孟”,是唐代__________诗派的代表。
③《渡荆门送别》是唐代________主义大诗人________所作,人称他为“________”。
④《游山西村》是________代的爱国主义诗人________所作。
5、《归园田居》中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是 , 。
6、《使至塞上》中作者用比喻来暗写自己的遭遇并抒发情感的句子是:
, 。
7、《使至塞上》中作者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图的诗句是:
, 。
8、《渡荆门送别》中用拟人手法表达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