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庭都护府 B.宣政院
英桥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试卷 C.西域都护府 D.北庭都元帅府和宣慰司
11.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发行清明上河图国画邮票一套,《清明上河图》作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历史试题 的镇馆之宝,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无穷奥妙,同时契合了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
40 美好”的智慧主题。由此可知《清明上河图》( )第Ⅰ卷(选择题 分)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1.西周初年,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封武王弟康叔于卫,封殷商后代微子于宋。这反映的古代
政治制度是( )
A.宗法制 B. 分封制 C.郡县制 D. 行省制
2.春秋时期,某一学派思想观念的核心是“仁”,这一学派主张“克己复礼”,“为政以德”。该学
派是( )
A.道家 B. 阴阳家 C. 儒家 D. 墨家
3.秦统一不仅体现在“尽并兼天下诸侯”,还体现在君主与地方政治联结层面。这一“联结层面” A. 属于山水画派风格 B.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是指( ) C.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D.表现了文人的个性
A.三公制开始确立 B.郡县制全面推行 12.宋朝儒学复兴,其中程朱理学一派对后世影响最大。下列不属于这一学派代表人物的是( )
C. 度量衡实现统一 D.驰道连接了各地 A. 程颢 B.朱熹 C.王守仁 D. 程颐
4.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其中为削弱诸侯王势力, 13.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其中,为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提供技术保证的发
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政治措施是( ) 明是( )
A.颁布“推恩令” B.派张骞出使西域 A. 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C. 设置中朝 D.推行均输平准 14.《宋史》云:“艺祖(太祖)革命,首用文吏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
5.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多次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其中两晋时期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 ) 子孙相承。”由此反映出宋朝治国的特点是( )
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内地 A. 无为而治 B.设置南、北面官
C. 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 C.崇文抑武 D.强化君主专制
6.唐朝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是 15.有学者称赞某个历史人物的作为:“廓清了东西方海上交通道路,沟通了东西方经济贸易和文
( ) 化交流,完成了中国对外交往从陆路向海路的重大转折”,“增进了当时中国对国外的了解”,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 宦官专权 D.朋党之争 “在中外文明交流史上谱写了崭新的篇章”。他赞扬的应是( )
7.依据“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的史实,你可以 A. 玄奘 B.郑和 C. 戚继光 D.林则徐
研究的主题是( ) 16.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
A.科举制的形成与发展 B.军事制度的历史沿革 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内阁出现在
C. 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 D.土地制度的不断完善 ( )
8.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一位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因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 A. 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他是( ) 17.清政府鉴于边疆地区与中原之间、边疆各地区之间历史文化传统均有较大差异,因此采取“修
A.贾思勰 B. 裴秀 C.孙思邈 D. 祖冲之 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政策。这反映出清朝治理边疆的基本政策是( )
9.宋太祖赵匡胤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知州,设诸路转运司总理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 A. 因地制宜 B.招抚授官 C. 扩大贸易 D.军事控制
军。其目的是( ) 18.清代的奏折制度,由于写折官员与皇帝是单线联系,皇帝就可以从中施展权术,使不同等级、
A.加强中央集权 B. 削弱宰相权力 C.缓解边境压力 D. 解决财政危机 不同部门的官员进行复杂而秘密的互相监督;皇帝或进行“私人”感情笼络,或挑拨离间令臣
10.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为加强对 下互相猜疑,使得官员们“涕泪如雨,肺肝感振”,反复表白“唯知有皇上,不知其他”,这反
西域的管辖,元朝设立的军政机构有( ) 映了( )
第 1页
A.清代君臣关系和睦 B.中央行政效率提高 114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命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把原
C. 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D.内阁实际权力下降 军事组织的猛安谋克同地域性组织村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原军事组织变革为地方行政组织。诸猛
19.乾隆二干二年,清政府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还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 安和谋克的职能是管理军务、训练武艺、劝课农桑、征收赋税、宣导风化、捕除盗贼和平理狱讼。
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据此推断,清政府推行的政策是( ) 1145年,金熙宗又创屯田之制。“凡女真、契丹之人,皆自本部徙居中州,与百姓杂处,计其户口
A.重商主义 B. 闭关自守 C.宗藩外交 D. 对外开放 授以官田,使自播种,春秋量给衣马。若遇出军,始给其钱米”,即“计口授地”和自种的制度。
20.从明朝后期起,利玛窦等欧洲天主教传教士与明朝一些士大夫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等西 ——摘编自余蔚《完颜亮迁都燕京与金朝的北境危机——金代迁都所涉之政治地理问题》
方科技书籍。这说明( ) (1)根据材料,概括猛安谋克制的主要特点。(4分)
A.统治者决心变革落后的社会现状 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2)根据材料,归纳猛安谋克制的主要历史作用。(6分)
C. 传统的伦理道德标准被彻底否定 D.西方科技知识在一定范围内传播
第Ⅱ卷(主观题 60 分)
二、填空题(20 分) 32.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正是宋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让许多后世的文人知识分子或多或少都
21、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__________;在选官上确立以 有某种“梦回宋朝”的情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北宋税收发展变化情况简表
2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在行政上由中央派____________担任地方长官知州,同时设___________ 时间 赋税总额 农业税 商业税
负责监督。 宋太宗至道三年
约 3559万贯 2321万贯 1238万贯
23、理学认为 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准则,在人生观上提出“ ”。 (公元 997年)
24、北宋沈括所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载许多科技成果,元代郭守敬发明多种天文观 宋真宗天禧五年
约 5698万贯 2762万贯 2936万贯
测仪器,编定新的历法《_________________》。 (公元 1021年)
25、.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了 ,明成祖设立 。 宋神宗熙宁十年
约 7070万贯 2162万贯 4911万贯
26、1517年,鞑靼首领 与明朝订立和约,接受明朝册封。在东北:设_______________, (公元 1077年)
对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整理自贾大泉《宋代赋税结构初探》
材料二
27、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________________,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_________________;1727
在宋代,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土地买卖、典当
年派遣________________代表朝廷和达赖班禅处理西藏政务; 也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
也比前代松弛。与此同时,瓦肆、勾栏等场所的兴起为市民阶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生活。
28、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鼎盛局面,史称 。
——摘编自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29、王守仁核心的理论为 。陆王新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税收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社会生活出现的新气象(6分)
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 色彩。
30、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古代戏曲的最高成就_____________。
三、非选择题(40 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第 2页
33.(10分)明清两朝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新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等,南至南海的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材料一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一
君而已矣。”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初制度创新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创新的制度,分析其影响。(6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分)
材料二 (3)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国家疆域奠定的重要意义。(4分)
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助他起草敕令,部分
则由于它是一种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之际这位思想家并概括其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
分析产生这些思想的时代背景。(7分)
(2)概括材料二军机处设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制集权的发展趋势。(3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
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
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
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
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
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
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努力。近代中
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清朝的统治疆域西跨葱岭,西北到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
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
第 3页高一期中历史试题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A C A A D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D C B D A C B D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
(1)特点:猛安谋克集行政、军事、生产和治安于一身,既是军事组织,又是行政机构;寓兵于农,兵农合一。(4分)
(2)作用:军事上:组织严密规范,有利于军队的有效管理;政治上:安定地方,稳定统治;经济上:开垦荒地,发展生产,增加粮食,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6分)
【解析】
第(1)问的“特点”要主要答出两个方面,一个是双重性质的角度,另一个是从兵农关系上回答。第(2)问的“作用”要注意回答的多个角度,分别从军事、政治、经济三个角度进行归纳。
22.【答案】
10分
(1)变化:赋税总额不断增加;商业税收不断增加;商业税收逐渐超过农业税收。(任答2点,共2分)
原因:商品经济(商业)的繁荣发展。(2分)
(2)新气象: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门第观念淡化;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社会生活(娱乐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任答3点,每点2分,共6分)
【解析】
(1)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表格数据纵向分析可知,赋税总额不断增加;商业税收不断增加;据材料表格数据横向分析可知,商业税收逐渐超过农业税收。第二小问原因,据所学宋代的经济可知,商品经济(商业)的繁荣发展。
(2)据材料二“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可知,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门第观念淡化;由材料二“对于百姓迁移、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松弛”可知,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从材料二“瓦肆、勾栏等场所的兴起为市民阶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生活”可知,社会生活(娱乐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23.【答案】
(1)黄宗羲。(1分,写错字不得分)
主张: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工商皆本。(2分)
背景:社会激烈动荡;君主专制强化;商品经济繁荣;出现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4分,若答出重农抑商也给分)
(2)原因:起草敕令的需要;巩固皇权;提高效率。(2分)
趋势:专制集权不断加强。(1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思想家,根据所学可知,《明夷待访录》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政治著作。第二小问主张,根据材料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黄宗羲认为天下之大害是君主,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根据材料一“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可知,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第三小问背景,根据所学可知,明末清初时期,社会激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为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出现新的经济因素。
(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助他起草敕令”可知,起草敕令的需要;据材料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可知,军机处设立的目的是巩固皇权;据材料“部分则由于它是一种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可知,军机处上传下达,提高效率。第二小问趋势,根据所学可知,专制集权的发展趋势是专制集权不断加强。
1.(1)史实:确立三省六部制;改行州县两级制。(2分)
三省六部制影响:三省相互牵制,完善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中枢机构分工合作,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4分)
州县两级制影响: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4分)
(2)意义:稳定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推动中国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4分,任意2点)
【详解】(1)措施:根据材料一“秦王朝在国家治理形式上采取中央集权模式”“强化了国家统一的政治形态和文化意识”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实行皇帝制度、郡县制度和统一文字。
(2)史实:根据材料二“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可得出,确立三省六部制;根据材料二“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可得出,改行州县两级制。根据材料二“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并结合所学可知,三省六部制的影响是:三省相互牵制,完善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中枢机构分工合作,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结合所学可知,州县两级制的影响是: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3)意义:根据材料三“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努力”可得出,稳定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根据材料三“近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可得出,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根据材料三“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可得出,推动中国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