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册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册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5 17:5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重大战役和抗战事迹如淞沪会战、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等内容的学习,认识抗战时期中国两个战场不同的战略战术及其地位的转化,理解持久战、游击战战略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2.通过揭示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联系,认识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
3.通过认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深刻理解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
教学重难点
重点:淞沪会战、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在抗战中的地位。
难点:理解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
课前准备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课前导读部分,导入本课。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于山西平型关一带隐蔽设伏。当日军辎重部队进入伏击圈时,八路军从不同方向全线开火。日军乱作一团,死伤惨重。八路军冲杀下去,同日军展开肉搏战。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八路军歼灭日军。这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第一场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新课讲授】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1.重大战役(防御阶段)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找出防御阶段中的重大战役。
材料:敌军战略本以黄河北岸为限,如不能逼其过河,则不能打破其战略。果尔,则其固守北岸之兵力绰绰有余,是其先侵华北之毒计乃得完成,此于我最大之不利。我欲打破其安占华北之战略,一则逼其军队不得不用于江南。二则欲其军队分略黄河南岸,使其兵力不敷分配,更不能使其集中兵力安驻华北。中倭之战必先打破其侵占华北之政策,而后乃可毁灭其侵略全华之野心。
——杨天石:《寻找真实的蒋介石》上册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将侵略的矛头指向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淞沪会战。
意义: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材料:平型关战斗胜利后,蒋介石致电八路军参谋处表示祝贺:贵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寒敌胆。特电致贺,续候捷音。
——《平型关战役文献资料汇编》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忻口会战:1937年9月,日军逼近山西太原。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寇,取得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历时近一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意义:平型关大捷是正面战场第一次胜利。
材料: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1万余人。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徐州会战:日军占领南京后,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1938年1至5月,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
意义: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材料一: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材料二: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敌强我弱,我有灭亡的危险。但敌尚有其他缺点,我尚有其他优点。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方反是,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所以我能最后胜利,避免灭亡,敌则将最后失败,而不能避免整个帝国主义制度的崩溃。
——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武汉会战:1938 年6月中旬,武汉会战开始,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10月下旬,武汉会战结束这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共击毙日军近四万人。
意义:这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2.战略相持阶段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找出相持阶段中的重大战役。
材料:1942年1月1日至4日,中国军队在长沙外围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战,日军伤亡很大,被迫北撤。中国军队全线反击,至15日,日军撤至新墙河以北地区,双方恢复原态势对峙。此次战役,毙伤日军5.69万人,中国军队取得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941年12月,发生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3.战略转移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和史料,概括:西迁运动的背景、目的、过程及意义。
材料:全面抗战开始后,高校内迁。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学。之后,因长沙连遭日机轰炸,学校又西迁昆明。1938年4月,学校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前后共存在了8年11个月,它“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保存了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人才。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背景:抗战时期的中国,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能力和技术水平,都远远落后于日本,难以抵挡日军深入国土。
目的:加强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过程: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
意义:这些壮举,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抗战胜利打下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1.敌后战场的开辟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找出敌后战场的开辟、战法、意义。
材料一:八路军、新四军建立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持久广泛的以游击战为主的战争,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
材料二:“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发生的:中国既不是小国,又不像苏联,是一个大而弱的国家。这一个大而弱的国家被另一个小而强的国家所攻击,但是这个大而弱的国家却处于进步的时代,全部问题就从这里发生了。”“于是中国抗日的游击战争,就从战术范围跑了出来向战略敲门,要求把游去战争的问题放在战略的观点上加以考察。”
——《毛泽东选集》第2 卷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开辟: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战法: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本。
意义:敌后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2.沦陷区的斗争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找出沦陷区抗战的相关内容。
材料:沦陷区党组织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开展广泛深入的抗日宣传,釆取多种方式启发群众民族意识,激励群众抗日热情;积极发动组织群众,同日本侵略者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举行武装暴动,直接打击日本侵略者;建立隐蔽战线,开展卓有成效的情报工作。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沦陷区抗战:
(1)积极开展抗日宣传。
(2)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怠工、罢工等斗争形式,破坏日军掠夺中国资源实行“以战养战”的部署。
(3)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的殖民统治秩序。
3.百团大战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教材,概括出百团大战的背景、时间、主要作战目标、影响。
材料一:聂(荣臻),贺(龙)、关(向应),刘(伯承)、邓(小平)并报军委:
正太战役我使用兵力约百个团,于20 日晚开始战斗。序战胜利已经取得。这次战役定名为“百团大战”。这是华北抗战以来积极主动大规模向敌进攻之空前战役,应加紧扩大宣传。此间,除有专电发重庆转蒋(介石)何(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陈诚)徐(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发西安转办公厅,并发延安外,每日还有战况及论文广播,希注意接收,以便统一扩大宣传。
彭左
——彭德怀、左权致八路军各参战兵团并上报中共中央军委的电文(1940年8月22日)
材料二: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
概况:1940 年下半年,八路军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
结果:摧毁大量敌人据点,缴获大批枪炮、物资,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意义: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中共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4.皖南事变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教材,概括:皖南事变的原因、概况、对策。
材料:1月17日,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声称将把叶挺交付“军法审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这一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惊醒和教育了对国民党抱有幻想的人们,孤立了自身。中国共产党的坚定立场和维护抗战大局的态度,赢得了多方面同情,扩大了群众影响,提高了政治地位。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原因:此时,国民党消极抗战,反攻倾向日益增长。
概况: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突袭围剿“新四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引发了中共和民主人士宋庆龄、何香凝等的抗议。
对策:一方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5.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知识,归纳概括抗日根据地建设的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归纳、总结。
(1)军事上: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2)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也实行民主选举。
(3)经济上,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同时开展大生产运动,建设成效显著。
三、东方主战场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知识,归纳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归纳、总结。
(1)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2)海外华侨在陈嘉庚等侨领的号召和领导下,捐款捐物,支援抗战。
(3)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2.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和史料,概括总结出: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中的贡献。
材料:此时的中国战场正将日军主力牢牢牵制在中国战场,因而日本“南进”计划不得不推迟执行。日本海军在偷袭珍珠港得手后,德国力促日本进军印度洋。但是,中国抗日战争愈战愈强,致使日本陆军根本腾不出手来,日德在中东会师的战略计划也成为泡影。到 1943 年11 月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开始战略反攻时,日本还有64%的陆军计 43 个师另24 个独立混成旅,和45%的航空兵计75个飞行中队被牵制在中国战场。
——摘编自刘庭华、彭玉龙:《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美、英在太平洋对日作战密切联系起来。
(2)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
(3)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子盟军以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
(4)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5)1942年初,以中、美、英、苏为首的26个参加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的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6)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英军,战绩名扬海外。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阅读史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开罗会议的时间及主要内容。
材料: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由中国、英国、美国在埃及开罗召开,商讨反攻日本的战略及战后国际局势的安排,制定盟军合作反攻缅甸的战略及援华方案,会后公布开罗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归还一切侵占的土地,塑造战后东亚的新局势。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时间: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通过《开罗宣言》
内容:决定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同年,通过谈判,中国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又与10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签订新约。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1.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问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原因:
(1)组织领导:国共合作,组成抗体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2)民众因素: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
(3)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战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
(4)国际因素:国际反法西斯阵营的形成,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美军进攻日本,加速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到来。
2.中共七大
【教师活动】PPT展示中共七大召开的图片,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找出七大召开的目的、内容、意义等内容。
材料一: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科学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抓住了当时时局的关键,着重提出了中国人民强烈希望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基本要求。
材料二:七大党章提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目前时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民主革命中的继续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七大的历史性贡献。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目的: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
(2)召开:1945年4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举行。
(3)内容:①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②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4)意义: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3.日本投降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同学们结合课本和史料内容,概括出日本投降的相关内容。
材料: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中英美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各方打击: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苏军进入中国东北,与中国人民一道,迅速消灭日本关东军;同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解放区战场展开全面反攻。
(2)日本投降: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3)台湾光复:10月25日,陈仪在台北代表中国政府庄严宣布台湾光复。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同学们结合课本和史料内容,总结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材料: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3)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课后总结
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空前,国共两党相互配合,分别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击日本侵略者。在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主战场,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8月,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转折。
板书设计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三、东方主战场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