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学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学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5 18:0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学 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唯物史观,补充重庆谈判的相关材料,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切实揭示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真正为中国人民争取光明前途的党。
2.运用史料说明蒋介石“国民大会”的非法性,“国民大会”是蒋介石搞独裁的护身符。
3.将国民政府政权的统治危机置于国共内战的大背景下去认识,理解第二条战线与国共军事斗争之间的内在联系。
4.解放战争,国民党军溃败,中国共产党取得最后胜利,通过对原因的综合分析,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发挥的核心作用。
重难点解析
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难点:重庆谈判时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分析新民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
探学新知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 重庆谈判
(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①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②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2)时间:1945年8-10月。
(3)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即《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全面进攻
(1)开始: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中共方针: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
(3)结果:1946年7-10月,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被粉碎。
2.重点进攻:(1)开始: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转战陕北: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3)结果:
①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②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经济危机: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财政经济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2.政治危机:(1)1946年11-12月,在内战声中,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
(2)会议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时间 1947年夏,全国土地会议召开
纲领 制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结果 各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2. 跃进大别山
(1)概况: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
(2)影响: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3.三大战役
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9-1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关键城市 锦州、沈阳等 徐州等 北平等
部队 东北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
结果 东北全境解放 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召开:1949年春,在河北西柏坡召开。
(2)内容: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3)意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5.北平和谈:1949年4月,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南京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行和乎该判。但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双方代表达成的《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6.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救军发起渡江战役,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7.胜败原因
(1)国民党: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
(2)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故能领导人民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深化探究
重庆谈判 北平谈判
不同点 背景 国民党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上占有较大优势,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与独裁的舆论压力,同时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故而进行谈判。 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国民党内部分裂,败局已定,不得不发出“求和”声明。
目的 国民党是为发动内战争取准备时间;共产党则是为了尽力争取国内和平,揭穿蒋介石假和谈的阴谋。 国民党是为争取喘息时间以继续进行内战;共产党则力图尽早结束内战,减少人民痛苦,并揭穿蒋介石假和谈的面目。
内容 焦点是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问题。 焦点是革命是否进行到底的问题。
结束 签订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但最终被国民党撕毁。 谈判代表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签。正,同法
相同点 两次和谈都是由国民党主动提出的;谈判结果都揭穿了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两次都由共产党提出谈判方案;都有美国插手;通过的和谈文件都被国民党破坏。
随堂训练
1.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表示要“在和平中进攻”,指示部队“绝对不要依靠谈判,绝对不要希望国民党发善心”,还要求尽快在上海等大城市办报、办杂志等,此外中国共产党还积极与柳亚子、张澜等民主人士进行沟通、交流,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与政策。毛泽东意在( )
A.强调充分利用时机的重要性 B.突出报刊在斗争中的重要性
C.提醒群众保持革命的警惕性 D.唤起大城市民众的革命热情
2.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强调:“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而在中国,为民主主义奋斗的时间还是长期的。”毛泽东旨在( )
A.为当时中国革命指明正确方向 B.说明抗日战争具有持久性特征
C.联合爱国人士反抗国民党统治 D.配合中国共产党进行重庆谈判
3.中共中央曾就某时期的土地政策发文:“如果我们能够解决了土地问题,就会大大推动全国人民走向国家民主化。但是如果我们不能遵守上述原则给运动以正确的指导……就要使贫农、雇农和我们党陷入孤立”。据此推断,该时期为(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
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B.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挑起内战
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D.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
5.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中央局明确指出:“实现耕者有其田,必须公平合理地分配土地及房屋、牲口、耕具和所有群众从地主手里拿过来的东西,包括“内瓤子,的金银元宝。”“原则是消灭地主、消灭赤贫、发展贫农,一定把果实分配给贫农。”这些举措( )
A.适应了解放战争的不断推进 B.促进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C.完善了“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 D.保障了民族战争胜利的需要
6.从1946年下半年到1947年年底,津、沪、穗(广州)等20多个大城市倒闭的工商企业有27000多家,到1949年,整个轻工业生产比全面抗战前减少了30%;重工业生产减少了70%;农业生产也面临着严重危机,耕地荒芜,产量骤减。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国统区经济的全面崩溃 B.日本侵华战争的持久化
C.国民党的恶性通胀政策 D.内战和国民政府的独裁
7.在太行山脚下最后一个中国革命农村指挥所,毛泽东提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思想。毛泽东在这所“指挥所”( )
A.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提出了稳固抗战总后方的方案
C.绘制了新中国的发展蓝图 D.开辟出了中国人民革命新道路
8.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说道:“由于中国经济的落后性,广大的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即使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在一个长时期内,他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这说明( )
A.中共大力扶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C.新民主主义政策实施有其必要性 D.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在和平中进攻”“尽快在上海等大城市办报、办杂志等”可知,毛泽东把报纸视为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高度重视报刊宣传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充分利用时机的重要性”,排除A项;材料强调报刊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并非提醒群众保持革命的警惕性,排除C项;在大城市办报、办杂志,在全国范围内发行,并非只是面向大城市民众宣传革命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而在中国,为民主主义奋斗的时间还是长期的。”,可以看出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指出中国的民主主义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为中国的民主革命指明了方向,A项正确;1945年4月,这一时期抗战即将取得胜利,而材料涉及的是民主革命,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国民党统治的态度,排除C项;此时抗战还未结束,还未进行重庆谈判,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如果我们能够解决了土地问题,就会大大推动全国人民走向国家民主化”“就要使贫农、雇农和我们党陷入孤立”可知,该时期为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中央推行土地改革,让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调动起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让人民解放军获得了亿万农民的支持,使中国共产党最终获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D项正确;国民革命的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A项;土地革命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与材料“推动全国人民走向国家民主化”不符,排除B项;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打倒日本侵略者,与材料“推动全国人民走向国家民主化”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可知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对解放区全面进攻导致重大失败,此次失误后,转为重点进攻,D项正确;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发生在解放战争之前,排除A项;“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挑起内战”,与“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不符,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全面进攻的失败,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A
解析:题干所示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的相关规定,这些举措适应了解放战争的不断推进,A项正确;B项中“国民革命”与解放战争的历史阶段不符,排除;C项“双减双交”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排除;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不是民族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从1946年下半年到1949年,中国的20多个大城市工商企业倒闭,轻工业、重工业和农业都出现危机,这种国民经济发展的困境主要是由于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和其独裁统治造成的,D项正确;国统区经济的全面崩溃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A项;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胜利,排除B项;国民党的恶性通胀政策是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C
解析:太行山脚下的西柏坡是最后一个中国革命农村指挥所,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在会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绘制了新中国的发展蓝图,C项正确;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发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A项排除;B项中的“抗战总后方”指的是陕甘宁边区的延安,B项排除;开辟出了中国人民革命新道路发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D项排除。故选C项。
8.答案:C
解析:材料中毛泽东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提出要认识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当下国情背景中存在的合理性,允许资本主义发展,以稳定国民经济,这说明了新民主主义政策实施有其必要性,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中国共产党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大力扶持”说法夸大化,排除A项;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与材料时间“1947年"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看法,并未体现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