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有这样一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这部动画片感动了观众,仅一年时间,就使加拿大魁北克省多了150万棵树。这部作品就是《植树的男人》,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植树的牧羊人》。
导入
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战争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作者简介
慷慨( )
废墟( )
坍塌( )
琢磨( )
酬劳( )
水渠 ( )
干涸 ( )
溜达 ( )
山毛榉( )
kānɡ kǎi
xū
tān
zhuó mo
chóu
qú
hé
liū
jǔ
字词积累
慷慨:大方,不吝啬。
干涸:干枯,没有水。
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毛,地面上的植物,多指庄稼。
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1.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
交代一个好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2-20)
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我”与牧羊人的三次相见及高原上的变化。
第三部分(21)
赞颂了牧羊人的崇高精神,表达了“我”对他的崇敬之情。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文章讲述了一位牧羊人,在阿尔卑斯山高地牧羊,35年如一日地在那里种树,把一片不毛之地变成绿洲,变成富裕的村庄的故事。
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弄清文章的来龙去脉。
找到“我”与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时间、情形
以及高原的情况,完成表格。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1913 牧羊人孤独、 安静地生活。 周围是光秃
秃的废墟。
再见牧羊人 1920 牧羊人还活着, 身体还很硬朗。 当年种的一万棵
橡树已经长成一
片树林了。
最后一次相见 1945 那年,他已经 87岁了。 昔日的荒地如今
生机勃勃,成了
一片沃土
分析人物形象
①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牧羊人的住处收拾得很整齐,生活用具干干净净,仪表、穿戴也非常在意,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生活积极、细心认真、勤劳、执着的人。
②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
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牧羊人挑选橡子时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态度。
③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通过“我”和牧羊人的对话,交代了牧羊人种树并不是为了一己私利,突出了他是一个慷慨无私、不图回报、不慕荣利的好人。
④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颗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
坚持、顽强的毅力 、种树不易
⑤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森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大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付出的艰辛和努力。用勤劳和毅力改造大自然
认真仔细
积极向上
慷慨无私
不图回报
顽强执着
默默奉献
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含义?
在英文中,“牧羊人”还是基督耶酥的意思。文中的牧羊人日复一日的植树,终于使荒漠变成了绿洲,使上万人受惠,其行为宛如救世的基督。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饱含赞美之情。
《植树的男人》是作者让 乔诺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牧羊人”是基督耶酥的意思。文中的牧羊人日复一日的植树,终于使荒漠变成了绿洲,使上万人受惠,其行为宛如救世的基督。假如植树的牧羊人艾力泽 布菲能够成果评选为“最非凡、最难忘的人”的获奖者,请你就牧羊人性格特点中最打动你的地方,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几十年如一日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追求有生命的幸福生活。
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还不在于索取,只要满怀大爱、有坚持不懈的勇气和毅力,一定能够创造奇迹,获得幸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