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共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共5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25 18:1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3.2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第三章
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1.结合实际案例,了解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依据、类型、级别,并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分析其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形成综合思维。
2. 通过观察与调查,了解身边、国内自然保护区的相关信息,并结合具体区域背景思考其存在的必要性,提升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
3.根据所学的知识,探究设立自然保护区如何维护生态安全,如何重视保护与开发协调的问题,树立人地协调观。
位于辽宁大连旅顺口区西北方的渤海中的蛇岛,距陆地最近处约 13 千米,面积仅 0.63 平方千米,无人定居。岛上植被繁盛,生活有近 2 万条单一品种的蝮蛇,称为黑眉蝮蛇。蛇岛地处东北亚候鸟迁徙的路径上,每年都有一些小型鸟类在此逗留,补充食物和能量。它们就成了岛上蝮蛇唯一的外来食源。1980 年,我国在此建立了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运用所学过的生物知识,说出蛇岛上的食物链构成。
2. 蛇岛上无人定居,为什么还要设立自然保护区来保护剧毒的黑眉蝮蛇呢?
2.黑眉蝮蛇是一种稀缺的毒蛇资源,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岛上缺乏淡水与食物来源,生存环境恶劣,设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减少外来的干扰,有利于加强管理,改善蝮蛇生存环境。
1.植物-昆虫-鸟雀-蝮蛇
探究:P93
一、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意义
1.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广义的自然保护区是指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种自然区域的总称,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还包括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地等各种保护地。
基础知识:
以下不属于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的是(  )
A.自然生态系统     
B.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
C.生态农业观光园    
D.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
C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保护植物“活化石”的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丹霞地貌的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热带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角度 内  容
生态系统 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动植物 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特殊价值 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自然遗迹 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
特殊区域 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
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
(2)设立标准:
(1)国家条例:依据国务院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
2.自然保护区的设立依据
基础知识:
保护区的鼻祖——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我国自1956年建立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自然保护区——广东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已经建成以自然保护区为骨干,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不同类型保护地在内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
自1956年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
保护区以来,我国至今已有2 700多个自然保护区。
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
B.是“天然实验室”,是开展生物学研究的基地
C.是“活的自然博物馆”,可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唯一措施
D
目前,我国建有各级自然保护区2740个,总面积大约147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3%,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有超过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以及大多数重要自然遗迹都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种群逐步得到恢复。
(3)设立现状:
(91页)
1969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明确了国家公园的基本特征为:
(1)区域内生态系统尚未由于人类的开垦、开采和拓居而遭到根本性的改变,区域内的动植物物种、景观和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科学、教育和娱乐的意义,或区域内含有一片广阔而优美的自然景观。
(2)政府权力机构已经采取措施以阻止或尽可能消除在该区域内的开垦、开采和拓居,并使其生态、自然景观和美学的特征得到充分展示。
(3)在一定条件下,允许以精神、教育、文化和娱乐为目的的参观旅游。美丽的山景、河景、湖景、海景,甚而人工水库建景,皆可大量规划保护,发展成美丽的国家公园,吸引各地人士前往欣赏旅游。
国 家 公 园
国家公园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和适度旅游开发为基本策略,通过较小范围的适度开发实现大范围的有效保护,既排除与保护目标相抵触的开发利用方式,达到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目的,又为公众提供旅游、科研、教育、娱乐的机会和场所,是一种能够合理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关系的行之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模式。
黄石国家公园,1872年正式命名为“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的国家公园”,197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是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
2. 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
我国于2017年9月出台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明确了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目前共设立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21年10月我国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分别是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国家公园
1.想一想,我国为什么要建立国家公园
2.查阅资料,说一说,我国的5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都有哪些独特之处?
试以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为例,探究其设立国家公园的意义和价值。
1.合理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有效开发利用资源,创造旅游、科研、教育、娱乐机会,实现共赢。
活动探究:P96
三江源国家公园,也是目前5个中国家公园中面积最大的一个,达12.31万平方千米。三江源还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显著以及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
(二).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级别
(1)三大类别
类别 内容
自然生态系统类保护区 主要保护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   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
野生生物类保护区 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
_________为保护对象
自然遗迹类保护区 主要保护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遗迹和______遗迹
非生物
自然生境
古生物
类 别 内  容 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类保护区 主要保护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
荒漠生态系统类型
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
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
野生生物类保护区 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保护对象 野生动物类型
野生植物类型
自然遗迹类保护区 主要保护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 地质遗迹类型
古生物遗迹类型
(二).自然保护区的三大类型和九个级别
(1)根据自然保护区内主要保护对象的不同,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一般分为三大类别九个类型。
生态系统:是一定区域内生物群落(包括生命系统)和其生存环境(包括非生命系统)的集合。
大熊猫、金丝猴、朱鹮、丹顶鹤、银杉、水杉、珙桐等
(2)不同分类与分级:
草甸
水域生态
海岸
植物
古生物遗迹
国家公园
国家
科研
保护区
国家
公园
管理区
资源管理保护区
(2)按照保护区的性质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
科研保护区、国家公园、管理区和资源管理保护区四类。
(三)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1.保护自然“本底”
2.储备物种
3.保护生物多样性
4.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
5.研学基地和旅游地
6.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典型案例】材料一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万公顷,是我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被誉为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基因库。2017年7月7日,我国青海可可西里已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可可西里这片“净土”将得到更好保护。
材料二 下图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位置简图。
(1)请简要说明可可西里原始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原因。
可可西里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在高寒、缺氧的条件下,人类无法定居,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极小,所以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
(2)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但却成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天堂,试分析其原因。
藏羚羊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的环境;保护区夏季水草丰富,食物充足;天敌较少;远离人类居住区,有大面积的无人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国家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3)请简述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众多冰川和湖泊的生态价值。
调节局地气候;为野生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空间;是水资源的重要储蓄地,为保护区内动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
可可西里的精灵藏羚羊
被誉为“高原精灵”的藏羚羊,由于通体厚绒、萌态可爱,备受人们喜爱。 藏羚羊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在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和食物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寻找满意的食物和抵挡酷寒,藏羚羊形成了集群迁徙的习性,而且其身体上生长有一层保暖性极好的绒毛。历史纪录中,藏羚羊的数量曾达到百万只之多,在20世纪最后20年遭遇大量偷猎并运出境外加工成沙图什披肩畅销国际市场,藏羚羊数量急剧下降,一度走向面临灭绝危险的边缘。多年来,西藏加大了对藏羚羊的保护,严厉打击非法捕杀藏羚羊犯罪活动,2016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将藏羚羊的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易危。但目前藏羚羊栖息地仍受到诸多威胁。
1、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藏羚羊栖息地可能受到的威胁有哪些?除严厉打击非法捕杀藏羚羊犯罪活动外,对于保护藏羚羊,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可能受到的威胁:公路、铁路建设伸进栖息地;开矿和石油勘探造成破坏;牧民围栏放牧将草地圈起;人口增长导致对栖息地的侵占;气候变化引起草场退化。(任何一点,答案合理也酌情给分)
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制宣传和执法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生态移民,减少对藏羚羊栖息地的人为干扰;加强国际合作,制止藏羚羊绒制品非法国际贸易活动;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
朱鹮
朱鹮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朱鹮栖息于海拔1 200~1 400 米疏林地带高大的树上,在附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地带觅食,主要以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为食,兼食昆虫。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64 年鸟类学家最后一次见到野生的朱鹮,直到 1981 年 5 月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了一群数量仅为 7 只的朱鹮种群,这一种群被认定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野生朱鹮种群。40 多年来,我国加强朱鹮救助研究,野外保护和人工繁育同步发展,朱鹮种群不断发展壮大,全球朱鹮种群数量发展到7000余只,其中陕西5000余只。
1993年人工孵化育雏获得成功
1995年人工饲养子一代个体成功繁殖
2000年人工饲养个体自然繁育成功
2004年野化放飞试验成功
1.简要分析朱鹮生存空间不断收缩的原因。
2.汉中朱鹮生存区域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朱鹮保护
仍然面临许多难题。想一想,朱鹮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3.你是否赞同在朱鹮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业?
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活动探究:P97-98
朱鹮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朱鹮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疏林地带高大的树上,在附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地带觅食,主要以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为食,兼食昆虫。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64年鸟类学家最后一次见到野生的朱鹮,直到1981年5月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了一群数量仅为7只的朱鹮种群,这一种群被认定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野生朱鹮种群。 2005年,我国汉中朱鹮生存区域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已经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Ⅰ级。 如今,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朱鹮自然保护区由朱鹮梨园、朱鹮生态园和现代农业观光园组成。朱鹮生态园是集科研、教学、观赏、保护为一体的野生朱鹮救护饲养繁育基地。游客可以随时见到人工繁殖的珍稀朱鹮。30多年来,我国加强朱鹮救助研究,野外保护和人工繁育同步发展,使朱鹮数量迅速增长,种群质量稳步提升,逐渐摆脱了濒危局面。朱鹮种群不断发展壮大,2017年底朱鹮数量已达2600余只。
1.简要分析朱鹮生存空间不断收缩的原因。
由于人类活动,适合朱鹮筑巢的高大乔木被砍伐,适合朱鹮觅食的湿地、水田被破坏或改造为旱地,宜居环境遭受破坏,导致朱鹮生存空间不断收缩。
朱鹮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朱鹮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疏林地带高大的树上,在附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地带觅食,主要以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为食,兼食昆虫。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64年鸟类学家最后一次见到野生的朱鹮,直到1981年5月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了一群数量仅为7只的朱鹮种群,这一种群被认定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野生朱鹮种群。 2005年,我国汉中朱鹮生存区域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已经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Ⅰ级。 如今,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朱鹮自然保护区由朱鹮梨园、朱鹮生态园和现代农业观光园组成。朱鹮生态园是集科研、教学、观赏、保护为一体的野生朱鹮救护饲养繁育基地。游客可以随时见到人工繁殖的珍稀朱鹮。30多年来,我国加强朱鹮救助研究,野外保护和人工繁育同步发展,使朱鹮数量迅速增长,种群质量稳步提升,逐渐摆脱了濒危局面。朱鹮种群不断发展壮大,2017年底朱鹮数量已达2600余只。
2.汉中朱鹮生存区域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朱鹮保护仍然面临许多难题。想一想,朱鹮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种群扩大要求更大的良好栖息环境,与保护地社区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
现存野外种群分布过于集中;
此外,近亲繁殖严重,雏鸟易发生夭折,幼鸟抵抗力弱。
朱鹮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朱鹮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疏林地带高大的树上,在附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地带觅食,主要以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为食,兼食昆虫。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64年鸟类学家最后一次见到野生的朱鹮,直到1981年5月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了一群数量仅为7只的朱鹮种群,这一种群被认定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野生朱鹮种群。 2005年,我国汉中朱鹮生存区域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已经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Ⅰ级。 如今,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朱鹮自然保护区由朱鹮梨园、朱鹮生态园和现代农业观光园组成。朱鹮生态园是集科研、教学、观赏、保护为一体的野生朱鹮救护饲养繁育基地。游客可以随时见到人工繁殖的珍稀朱鹮。30多年来,我国加强朱鹮救助研究,野外保护和人工繁育同步发展,使朱鹮数量迅速增长,种群质量稳步提升,逐渐摆脱了濒危局面。朱鹮种群不断发展壮大,2017年底朱鹮数量已达2600余只。
3.你是否赞同在朱鹮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业?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赞成。开展旅游业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协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加强游客对朱鹮的了解,提高人们保护朱鹮等濒危动物的意识。
不赞成。开展旅游业可能会破坏朱鹮现有的生存空间,大量游客进入不利于保护区的管理,可能造成比较多的污染,危及朱鹮的生存繁育。
1.自然保护区所提供的生态服务是无价的。它的受益人群通常分布在一个较大的区域范围内,它的收益需要在较长的时间里才能逐渐显现;而短期内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制约周边居民的开发活动和经济收入增长。选择一个自然保护区,通过资料查询或实地访问的形式,完成下列任务。
(2)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分类整理,并提出你的建议。
如果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影响,是否会有其他方面的补偿?
国家正在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目的就是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开发相关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活动(讨论):P99
以朱鹮保护区为例:朱鹤保护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占用当地居民的冬水田,与之相应发展起来的旅业带来大量游客,会对居民冬水田造成破坏。但是从长远来看,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环境稳定是有重要意义,依托朱鹮保护区发展起来的旅游业也能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整体经济条件。所以可以说得上是“多数人受益,少数人负担;后代人受益,当代人负担”。
有的人认为牺牲少部分人的利益造福大众与后代是有价值的,也有的人认为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协调两者的矛盾,对利益受损的群体提供经济上的补偿。
政府可以完善补偿机制,对利益受损群体提供补偿;提供经济激励机制,鼓励更多人参与到朱鹮保护中来;加强社区共管,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如果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影响,是否会有其他方面的补偿?
国家正在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目的就是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开发相关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改变生态效益“多数人受益,少数人负担”的旧机制,
逐步建立起“谁受益,谁负担”的新机制。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口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主要保护以鸻鹬类、雁鸭类、鹭类、鸥类和鹤类为代表性物种的迁徙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有记录的鸟类有 290 种,其中 39种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鸟类。
在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内,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核心区内禁止一切开发活动;缓冲区是在核心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的影响和干扰,区内只能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在保护的前提下,外围的实验区内允许开展动植物资源的驯化、繁殖和培养、生态环境监测、科普教育以及生态旅游等活动。
活动探究:P99-100
(1)说出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
(2)阐述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
(3)以崇明东滩鸟类保护区为例,议一议,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目的和意义分别有哪些?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口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主要保护以鸻鹬类、雁鸭类、鹭类、鸥类和鹤类为代表性物种的迁徙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有记录的鸟类有 290 种,其中 39种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鸟类。
在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内,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核心区内禁止一切开发活动;缓冲区是在核心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的影响和干扰,区内只能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在保护的前提下,外围的实验区内允许开展动植物资源的驯化、繁殖和培养、生态环境监测、科普教育以及生态旅游等活动。
(1)说出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保护区位于东经121°50'~122°05’,
北纬31°25‘~31°38’之间;
太平洋西岸,长江入海口的冲积岛(崇明岛)的最东端。
活动探究:P99-100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口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主要保护以鸻鹬类、雁鸭类、鹭类、鸥类和鹤类为代表性物种的迁徙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有记录的鸟类有 290 种,其中 39种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鸟类。
在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内,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核心区内禁止一切开发活动;缓冲区是在核心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的影响和干扰,区内只能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在保护的前提下,外围的实验区内允许开展动植物资源的驯化、繁殖和培养、生态环境监测、科普教育以及生态旅游等活动。
活动探究:P99-100
(2)阐述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
保护了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留下了天然“本底”;有利于保持长江入海口生态稳定;是迁徙鸟类的庇护所;是生态旅游与科学研究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口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主要保护以鸻鹬类、雁鸭类、鹭类、鸥类和鹤类为代表性物种的迁徙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有记录的鸟类有 290 种,其中 39种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鸟类。
在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内,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核心区内禁止一切开发活动;缓冲区是在核心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的影响和干扰,区内只能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在保护的前提下,外围的实验区内允许开展动植物资源的驯化、繁殖和培养、生态环境监测、科普教育以及生态旅游等活动。
活动探究:P99-100
(3)以崇明东滩鸟类保护区为例,议一议,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目的和意义分别有哪些?
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鸟类国际级自然保护区的多重功能和实施有效管理与评估,协调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意义在于通过对自然保护区内部区域设置的优化,促进了保护、增值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同时,合理的功能区区划可以更好地确保可更新资源的可持续存在、确保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库的发展以及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二、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1. 生态安全的概念:
基础知识:
2. 生态安全的特点:
整体性
局部生态环境的破坏,可能导致区域性的甚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不可逆性
当生态环境遭受的破坏超过了其自身修复能力时,往往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战略性
生态安全与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和国防安全同样重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指国家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者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
LOGO
关系
3.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构筑生态安全空间格局的关键节点,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现状
我国已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相对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
意义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确保生态系统安全稳定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基础知识: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总面积36.3万平方千米。三江源地区高寒缺氧,气候条件恶劣,近几年出现气候干旱、冰川退缩、雪线上移、湖泊消失、湿地消减、植被退化、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整个三江源地区生态类型最集中、生态功能最重要、生态体系最完整的区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涵盖多种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群,保护区总面积为15.23万平方千米,占三江源地区总面积的42%。下图为三江源地区示意图。
1.说出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
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
2.简述三江源地区湿地的生态价值。
涵养水源;补给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河水源;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存空间。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总面积36.3万平方千米。三江源地区高寒缺氧,气候条件恶劣,近几年出现气候干旱、冰川退缩、雪线上移、湖泊消失、湿地消减、植被退化、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整个三江源地区生态类型最集中、生态功能最重要、生态体系最完整的区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涵盖多种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群,保护区总面积为15.23万平方千米,占三江源地区总面积的42%。下图为三江源地区示意图。
3.判断三江源地区珍贵的野生动物,如藏羚羊,种群数量大量减少甚至灭绝的主要原因。
高强度捕猎;开发矿产,破坏植被;过度放牧、垦殖;城市、交通发展破坏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
4.简述遏制三江源地区环境持续恶化趋势的具体措施
可以是排放者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有利于节约资源,较少污染,保护环境 。
三江源地区凸显的生态问题小结:
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
在生物的原产地开展对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工作,称为就地保护。在动物园或繁殖中心开展濒危动物的繁殖保护工作,称为迁地或移地保护。由于胚胎移植、冷冻精液和克隆等新的繁殖技术的发展,动物的遗传物质可以脱离动物的身体进行保存,于是又有离体保护。
就地保护的主要方法是在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建立保护区或国家公园。栖息地丧失是目前物种灭绝和濒危的主要原因,建立保护区之后可对物种的状况进行监测和研究。
迁地保护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殖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迁地保护为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最后的生存机会。一般情况下,当物种的种群数量极低,或者物种原有生存环境被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破坏甚至不复存在时,迁地保护就成为保护物种的重要手段。  
(96页)
小结
1.当前,有不少专家认为:“华南虎在自然界已不存在可自我延续与恢复能力,人工繁育华南虎进行野化训练和放归自然,促进其种群复壮,是拯救华南虎的必然途径”。为此,在韶关市国家森林公园里建立了华南虎繁育研究中心,用以保护华南虎该措施属于(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迁地保护
C.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D.法制教育和管理
B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结合以上可知,在韶关市国家森林公园里建立华南虎繁育研究中心,保护华南虎,该措施属于迁地保护。]
2.下列关于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迁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B.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C.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等是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手段
D.对某些珍稀动物进行就地保护时还要进行迁地保护
A
B
1. 自然保护区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保护区的名称、位置、面积、主要保护对象、
生态学价值等内容。参考下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自然保护区,收集整理其
基本信息,阐述该保护区的功能、作用和意义。
功能:保护、科研、旅游、宣传教育等。
作用与意义价值: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江河源头生态系统,保护好高原湿地,为高原特有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有利于保护青藏高原原始地貌和世界“第三极”自然景观;有利于促进源头地区和中下游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活动探究:P101
2. 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种质是指生物体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它往往存在于特定品种之中。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全世界已建成各类种质资源库 500多座,收藏种质资源 180 多万份。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正是利用野生稻的雄性不育株,培育出籼型杂交稻,大面积提高了水稻产量,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但现在这些野生稻已难觅踪迹。2009 年,我国第一座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式投入运行。种质资源库可有效保存野生植物种子、植物离体材料、DNA、微生物菌株、动物种质资源等。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想一想,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应优先保存哪些种质资源?
(2)议一议,建立种质资源库对保障我国生态安全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应当优先保存濒临灭绝野生种质资源。
活动探究:P101-102
种质资源是生命延续和种族繁衍的保证,种质库为研究农作物的起源和进化、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
3.长江江豚俗称“江猪”,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体型较小。寿命约 20 年,自然繁殖率低,有“水中大熊猫”“长江生态活化石”之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喜单独活动,有时也三五成群。食物以鱼虾为主。长江江豚的眼睛退化,一般是靠声呐来进行捕食和探路。
长江江豚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人类活动的影响。据统计,现存于长江流域的江豚数量已经不足 1 000 只。2017 年 5 月 9 日,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从长江江豚种群特点和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长江江豚濒危的原因。
(2)在长江故道建立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的优势主要有哪些?
(3)为什么说建立不同级别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如国家及省、市级等,更有利于对长江江豚的保护?
(1)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小,又喜欢单独活动,自然繁育率低;同时遗传多样性小,难以适应环境变化,幼体成活率较低。
而长江流域人类活动频繁,过度的渔业活动、长江航运业的迅猛发展、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以及长江水环境污染破坏了江豚赖以生存的水域环境,造成长江江豚濒危。
活动探究:P97-98
长江江豚俗称“江猪”,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体型较小。寿命约 20 年,自然繁殖率低,有“水中大熊猫”“长江生态活化石”之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喜单独活动,有时也三五成群。食物以鱼虾为主。长江江豚的眼睛退化,一般是靠声呐来进行捕食和探路。
长江江豚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人类活动的影响。据统计,现存于长江流域的江豚数量已经不足 1 000 只。2017 年 5 月 9 日,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从长江江豚种群特点和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长江江豚濒危的原因。
(2)在长江故道建立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的优势主要有哪些?
(3)为什么说建立不同级别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如国家及省、市级等,更有利于对长江江豚的保护?
活动探究:P97-98
(2)长江故道保存了与长江相似的生态环境,无论是从水质还是水生生物条件都满足长江江豚的需要; 长江故道离现长江较近,迁地保护较为方便;
3.长江江豚俗称“江猪”,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体型较小。寿命约 20 年,自然繁殖率低,有“水中大熊猫”“长江生态活化石”之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喜单独活动,有时也三五成群。食物以鱼虾为主。长江江豚的眼睛退化,一般是靠声呐来进行捕食和探路。
长江江豚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人类活动的影响。据统计,现存于长江流域的江豚数量已经不足 1 000 只。2017 年 5 月 9 日,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从长江江豚种群特点和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长江江豚濒危的原因。
(2)在长江故道建立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的优势主要有哪些?
(3)为什么说建立不同级别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如国家及省、市级等,更有利于对长江江豚的保护?
活动探究:P97-98
(3)长江江豚分布于长江流域,具有移动性,在不同的范围出现的频率是不同的,不同级别的保护区更有利于加强管理。在江豚密集出现的区域,如果设置低级的保护区,存在范围小、较破碎化的特点,难以实现较好的保护效果,同时管理协调上存在困难,而高级别的保护区可以扩大保护范围,加强内部管理。而在江豚出现频率较低的局部区域,小级别的保护区更有利于管理,占用空间较小,有利于协调区域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3)为什么说建立不同级别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如国家及省、市级等,更有利于对长江江豚的保护?
(3)长江江豚分布于长江流域,具有移动性,在不同的范围出现的频率是不同的,不同级别的保护区更有利于加强管理。在江豚密集出现的区域,如果设置低级的保护区,存在范围小、较破碎化的特点,难以实现较好的保护效果,同时管理协调上存在困难,而高级别的保护区可以扩大保护范围,加强内部管理。而在江豚出现频率较低的局部区域,小级别的保护区更有利于管理,占用空间较小,有利于协调区域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小结: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1.衡量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的基本标志是
(  )
A.植物种类 B.物种数量
C.自然保护区面积 D.动物类型
B
运用拓展
2.下图是《无家可归的北极熊》,拯救北极
熊,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对煤炭进行脱硫处理
B.植树造林,保护草地
C.将北极熊迁至南极
D.设立北极自然保护区
B
李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李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回答3~4题。
3.李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D.内蒙古大草原
A
李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李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回答3~4题。
4.下面的四幅照片中,由李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B
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近年来,该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下图为我国黄河三角洲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的原因不可
能是(  )
A.中游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
B.渤海风浪强度增加
C.流域内兴修水利工程,拦蓄
大量泥沙
D.人类过度引水,使下游输水、
输沙量减少
B
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近年来,该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下图为我国黄河三角洲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6.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调节气候,增加空气湿度,减
小温差
B.净化水质,为城市提供水源
C.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物
多样性
D.涵养水源,大量削减土壤中
的盐碱量
C
1.自然遗迹不是自然保护区。 (  )
2.已经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不在设为自然保护区。 (  )
3.野生生物类保护区全部以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
保护对象。 (  )
4.自然保护区内可以发展旅游业。 (  )
5.迁地保护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  )
提示:1.× 广义的自然保护区是指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种自然区域的总称,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还包括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地等各种保护地。
2.× 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可设为自然保护区。
3.× 野生生物类保护区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保护对象。
4.√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目的地,可以发展生态旅游。
5.√ 迁地保护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是保护物种的重要手段。
随堂检测:
读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不便 B.地势高,气候寒凉
C.人口稀少 D.经济发达
2.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
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
的洪水
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 ④⑤⑥ B ①③⑤ C ①②③ D ②④⑥
B
D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表凋落物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凋落物的水土保持能力。随着西双版纳大量种植橡胶和茶树,原始森林面积萎缩,生态环境逐渐恶化,2020年3月,西双版纳保护区的一个野象群开始北迁,此次北迁共持续一年零三个月,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此事件也成为2021年10月11日在云南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聚焦的热点之一。下图示意2020年3月以来西双版纳野象群北迁路线图。
(1)说明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森林凋落物对土壤的作用。
【参考答案】覆盖地表,减少阳光直射,减少土壤温度日较差;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地表径流,减轻降水对表土的侵蚀;凋落物分解后为土壤提供有机质,补充土壤肥力。
【解析】根据材料“地表凋落物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凋落物的水土保持能力”可知,地表凋落物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首先凋落物覆盖地表,减少阳光直射,减少土壤温度日较差,调控土壤的温度条件;凋落物覆盖地表,可以让雨水渗入,但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的水分条件较好;地表凋落物覆盖,能够增加地表的粗糙度,减少地表径流,减轻降水对表土的侵蚀;凋落物分解后为土壤提供有机质,补充土壤肥力。凋落物能有效改良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形成良好性状的土壤。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表凋落物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凋落物的水土保持能力。随着西双版纳大量种植橡胶和茶树,原始森林面积萎缩,生态环境逐渐恶化,2020年3月一群亚洲象从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离家出走”,并于2021年8月返回适宜栖息地。此事件也成为2021年10月11日在云南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聚焦的热点之一。下图示意2020年3月以来西双版纳野象群北迁路线图。
2.关于此次亚洲象“离家出走”,
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
A.全球气候变暖使亚洲象北迁
B.保护区亚洲象繁殖速度较快
C.西双版纳植被茂密食物充足
D.人类活动破坏了大象栖息地
【解析】由材料“2020年3月一群亚洲象从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离家出走”,并于2021年8月返回适宜栖息地。”可知,此次亚洲象“离家出走”,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保护区亚洲象繁殖速度较快,象群数量过多,出现食物短缺,B正确;之后又返回了适宜栖息地,可知此次亚洲象的离家出走与全球变暖关系不大,A错误;西双版纳植被茂密,但象群数量多,食物出现不足,象群离家出走了,C错误。大象栖息地是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对大象栖息地影响小,D错误。故选B。
B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表凋落物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凋落物的水土保持能力。随着西双版纳大量种植橡胶和茶树,原始森林面积萎缩,生态环境逐渐恶化,2020年3月,西双版纳保护区的一个野象群开始北迁,此次北迁共持续一年零三个月,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此事件也成为2021年10月11日在云南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聚焦的热点之一。下图示意2020年3月以来西双版纳野象群北迁路线图。
(3)请你为恢复和保护西双版纳生态系统提出合理的建议。
【参考答案】严格控制毁林种胶种茶规模,保护原始森林;采育结合,及时更新造林;增加生态保护补贴;加强保护天然林的宣传与监管等。
【解析】根据材料“随着西双版纳大量种植橡胶和茶树,原始森林面积萎缩,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西双版纳生态系统退化主要是人为原因,因此要恢复和保护西双版纳生态系统应严格控制毁林种胶种茶规模,保护原始森林;采育结合,及时更新造林;增加生态保护补贴,保障农民的生存,鼓励农民开展多种经营,在控制橡胶和茶树生产规模基础上,增加农民的收入,有利于对天然林的保护;同时政府加强保护天然林的宣传与监管等,提高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