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在哀牢山深处,在人迹罕至的茂密树林里,一片美丽的梨花掩映着一座小草房,它的主人是谁?它见证了怎样的一个美丽的故事?
驿路梨花
彭荆风.
学习目标
01
02
03
04
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把握故事梗概,理清文章结构。
体会本文构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
学习文章层层设悬、巧用插叙的写作技巧。
学习文中人物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培养助人为乐的精神。
知人论世
01.
初读课文
02.
精读课文
03.
研读课文
04.
目录
知人 论世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Maecenas porttitor congue massa. Fusce posuere, magna sed pulvinar ultricies, purus lectus malesuada libero, sit amet commodo magna eros quis urna.
01
彭荆风,江西萍乡人。当代著名作家。靠自学成为作家。解放前只读过初中两年就因家贫失学,进报社当学徒、校对、记者、副刊编辑,还办过文学团体“牧野文艺社”。1949年6月在南昌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进入云南边疆,1955年由边疆连队调到昆明军区任创作员。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等。还有系列散文,中短篇小说,电影文学等。
作者介绍
1977年5月,彭荆风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的号召。一个下午,他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cháo)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他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想起了曾经见过的那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游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人。
背景链接
初读 课文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Maecenas porttitor congue massa. Fusce posuere, magna sed pulvinar ultricies, purus lectus malesuada libero, sit amet commodo magna eros quis urna.
02
驿路 陡峭 撵
麂子 简陋 修葺
恍惚 寨子 竹篾
yì
qiào
niǎn
jǐ
lòu
qì
huǎnɡ hū
zhài
miè
驿路:文中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恍惚:不真切,不清楚。
香气四溢: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
第一部分(1——8):写“我们”深山行走,在树林中发现茅屋。
第二部分(9——12):写我们投宿小茅屋,猜测小茅屋的主人。
第三部分(13——27):写瑶族老人述说小茅屋的主人是梨花。
第四部分(28——36):写哈尼小姑娘讲述小茅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37):引用诗句点题。
理清脉络
跳读课文,在书上圈出原文依据,用简洁的语言填完下列表格。
“我”和老余
修葺小茅屋
第二天早上
瑶族老人
送粮食
前一天晚上
梨花妹妹
照料小茅屋
姐姐出嫁后至今
(解放军)
盖小茅屋
十多年前
(梨花)
照料小茅屋
解放军盖小茅屋后 —— 出嫁前
精读 课文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Maecenas porttitor congue massa. Fusce posuere, magna sed pulvinar ultricies, purus lectus malesuada libero, sit amet commodo magna eros quis urna.
03
文章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设置了两次误会、三次悬念,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误会
“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主人时,他说不是。(13-14段)
“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30-32段)
悬念
我们赶路正焦急时,发现了小茅屋,里面却没人没灯,于是发出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7-8段)
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老人不是。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12-14段)
梨花妹妹讲述是解放军盖了小茅屋。解放军为什么盖小茅屋呢 (29-32段)
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为什么说小茅屋的修建者和照料者都是主人?
本文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不断传递、不断发扬的运动过程加以展示,展现了雷锋精神经久不衰的生机和世代相传的过程。而建造、照料小茅屋的行动,正是雷锋精神的具体体现,所以建造者和照料者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文章多次出现“梨花”,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四次描写梨花的语句,并对其进行分析。
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树林,给暮色中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我”和老余,带去了“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2、“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实写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营造了美的意境。
3、“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文章多次出现“梨花”,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四次描写梨花的语句,并对其进行分析。
虚实映衬,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为全文营造一种景和人融合的意境,也表达了作者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照应文题的同时,产生了第二个误会,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
文章多次出现“梨花”,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四次描写梨花的语句,并对其进行分析。
4、“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与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花美人更美。“处处开”展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升华了文章主题。再次点题,题文相映,首尾呼应,使作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研读 课文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Maecenas porttitor congue massa. Fusce posuere, magna sed pulvinar ultricies, purus lectus malesuada libero, sit amet commodo magna eros quis urna.
01
标题:“梨花”一语双关,既是自然界的梨花,也是梨花姑娘,还是雷锋精神的象征。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达到了和谐的统一,自然而深刻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意思。
课文为什么用“驿路梨花”作标题?并引用陆游的诗句结尾?
结尾:“驿路梨花处处开”,作者在这里以花喻人,喻示雷锋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在祖国大地处处开放,照应题目和开头,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文章以梨花为线索,用以物喻人的形式,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曲折情节中,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纯朴民风,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
主旨小结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
3.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刘方平《春怨》)
4.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阵子·春景》)
5.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诗句拓展
感谢支持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Maecenas porttitor congue massa. Fusce posuere, magna sed pulvinar ultricies, purus lectus malesuada libero, sit amet commodo magna eros quis u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