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 2.3跷跷板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 2.3跷跷板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25 18:0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比 轻 重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跷跷板》
教学目标
1.结合古人的生活智慧,初步认识直观感受“掂一掂”和工具测量 “称一称”两种比较轻重的方法。
2.在掂一掂的操作活动和沃特称一称的思考活动中,体会两个物体之间的轻重比较;在跷跷板的生活情境中,初步学习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
3.在各类生活情境中,巩固比轻重的方法,发展推理能力,深化总结比较这个单元的知识体系。
重难点
重点: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难点:通过等量代换推出两个物体的轻重。
教学过程
一、绘本开篇,情景交融
1. 创设情境
今天的天气很好,是个钓鱼的好日子,沃特和他的宠物小补丁来到海滩,准备出海钓鱼。出海前,沃特发现船限重。如果只去自己和小补丁,那就刚刚好,但不带物品可不行!看来,小补丁这次肯定不能去,那午餐、钓鱼工具、背包三样物品,可以带哪些呢?这可真是个难题!
2. 提出问题
1. 午餐、钓鱼工具、背包,分别与小补丁比,谁轻谁重?怎么比较?
2. 最多可以带哪几样?
设计意图:将数学绘本融入轻重的比较的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贴切的教学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课堂更鲜活!
二、做思融合,情由境生
(一)绘本穿插
——初步认识测量方法,初步学习最轻与最重的比较
1. 掂一掂
学生指出:可以掂一掂。
教师回应:是的,很久以前,人们靠双手提东西来比较两边的重量,也就是掂一掂。
操作活动:拿起身边的两样物体,一样放在右手,一样放在左手,试着掂一掂,说一说。
称一称
营造冲突:物品差不多重时,掂一掂就不准确了。
学生指出:可以称一称。
教师回应:是的,随着科学的发展,现在的我们一般用天平来称东西的质量。这往往比我们的感觉(掂一掂)更准更精确。
联想生活——跷跷板:游乐园里,狮子、老虎和豹子正愉快地玩着跷跷板。
问题串:①说一说,谁轻?谁重?
②谁最重,谁最轻?
③老虎最重,对不对?
设计意图:通过“掂一掂”的操作活动,认识“掂一掂”的轻重判断方法,直观体验物品的轻重;通过营造矛盾冲突——物品质量相近时,掂一掂已不能准确地比较轻重,由此引出天平称东西质量的解决办法,进而提升质疑的精神;通过创设跷跷板的生活情境,初步学习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初步发展推理能力。
(二)绘本导学
——巩固突破比较物体轻重的重点
创设情境:机智的沃特做了一个简易的天平,真的跟跷跷板很像!沃特兴奋地称啊称。
绘本解读(语言表达):
①小补丁比背包重(背包比小补丁轻)。
②掂一掂,发现午餐比小补丁轻得多。
③小补丁和钓鱼工具比,小补丁重,钓鱼工具轻。
小结追问:
①小结:背包、钓鱼工具、午餐,都比小补丁轻,带哪一样走都可以!
②追问:最多可以带几样呢?你们觉得沃特会怎么做?
绘本解读(语言表达):
①午餐、钓鱼工具、背包加起来比小补丁重。
②背包、钓鱼工具加起来和小补丁一样重。
设计意图:通过绘本导学引出比较轻重的课堂情境图,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及原理,掌握解决比轻重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合情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生活照应,助推发展
1. 百变天平
——增、减、换对天平平衡的影响
看,鸭妈妈正带着小鸭们愉快地游泳。
动态呈现:
(1)原始状态:1只鸭妈妈的重量等于几只小鸭的重量呢?
(2)减少1只:如果把其中的一只小鸭拿下去,哪边会比较重呢?
(3)增加1只:如果在3只小鸭的这边再加上1只小鸭,哪边会比较重呢?
(4)交换位置:如果把天平左右两边的物体交换位置,天平动不动,也就是天平保持平衡吗?
2. 再辩轻重
——“复合型的一对多”问题
同学们,海洋生物也比轻重呢?螃蟹、鱼、虾,谁最轻,谁最重呢?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3. 奇妙生活
——深化比较单元体系
奇妙现象:生活中还有一种奇妙的现象!皮球比铅球大,但皮球比铅球轻。
小结发现:大的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所以,在生活中,从不同的角度去比较,比较的角度不同,答案可能不一样哦!
设计意图:将比轻重的多样化题型融入生活情境中,在生活中解决问题,习得解题策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源于生活,最后用于生活。
四、鼓励小结,扎根课堂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轻重的比较,你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小结意在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回顾探索历程,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比轻重
增 减 换
教学亮点
1. 必要的信息技术手段能辅助教学。本课在探究“增、减、换对天平平衡影响”时,让学生经历“思——说——验”三步骤,在最后的“验”中,通过制作动画,让学生一目了然感知并验证猜想。此阶段后,发现孩子们在解决类似或者更有难度的问题时,基本能类比推理,是本节课的一个惊喜。
2.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入。教数学,不能仅停留在教知识上面,无论孩子多小,都应慢慢渗入数学思想方法,让孩子能力和思维有进一步的提升,教孩子会学习的本领。这是我一直秉持的理念。此课,我也是这样操作的,我尽可能遵循历史的轨迹,让孩子感知测量工具(天平)的由来、必要性、原理及应用。在活动中发展孩子推理能力及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