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信阳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5 18:24:21

文档简介

2022一2023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测试时间:75分钟卷面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有学者指出,周代分封将同一的精神及组织分布于各地,将许多异质的低度文化醇化于一高度文化总
体之中。该学者强调分封制

A.促进了政治文化整合
B.分化了地方政治势力
C.削弱了周王朝的统治
D.建立了新的文化体系

2.据《史记》记载统计,孟子作书七篇,老子著上下篇,慎到著十二论,庄周著书十余万言,荀子列数万言
而卒,等等。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阶级关系出现巨大变动
B.经济结构发生了转变

C.形成百家争鸣思想局面
D.奴隶主贵族丧失权力
3.有学者在评价秦朝确立的某一政治制度时说:(它)保持了与远古神祇圣哲强烈联想的称呼,恰当地象

征了一个人的成就。该制度
A具有家国不分的特点
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C.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D.促进了文化交流交融

4.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实行“焚书”。后又因儒生议论始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

于上,贪于权势至如此”,始皇发怒实行“坑儒”。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实行
A.维护了君主的绝对权威
B.确立了法家治国思想
C.造成了秦朝的直接灭亡
D.导致了社会矛盾激化
5.《史记》载:窦太后日:“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日:“请得与丞相议之。”丞相议之,亚夫日:“高皇
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
默然而止。这从根本上说明汉初
A.出现外戚干政
B.王国势力膨胀
C.君主专制加强
D.丞相位尊权重
6.鲁迅先生曾评价司马迁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的评价主要是基于《史记》
A.开创了我国编年体通史体例
B.是中国的第一部百科全书
C,兼具很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
D.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学追求
7.从秦代到明末1800多年中,被篡弑的君主共101人,其中三国4人,两晋(不含十六国)9人,南朝16
人,北朝19人,占比超过45%,而时间只有350多年。这折射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A.政治局面长期动荡
B.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C.国家治理秩序混乱
D.民族交融影响稳定
2022一2023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第1页共4页2022一2023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0
有实行,说明皇帝不能推翻丞相做出的决定,决断国家
答案
D
D
D
大政要先听丞相的意见,充分说明丞相的地位很高,故
题号
11
12131415
16
选D项。西汉初没有出现外戚干政现象,A项排除;B
D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反映了相权对皇权的
限制,C项错误
1.【答案】A
6.【答案】C
【解析】材料中“将同一的精神及组织分布于各地”“将许
【解析】从“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以推断出鲁迅
多异质的低度文化醇化于一高度文化总体之中”,体现
意在高度评价《史记兼具很高的史学与文学价值,故选
了以周政治文化为主体的政治文化的整合,A项正确:
C项:《史记》是纪传体不是编年体,A项排除:《史记内
材料反映了分封有利于削弱地方文化,是削弱地方势
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等,但不是百科全
力,不是分化地方势力,B项错误:材料强调了周政治文
书,排除B项:“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是汉赋,排
化对各地政治文化的主导地位,有利于加强统治,C项
除D项;D项是《史记》的史学价值,排除。
错误:材料强调以周王朝旧政治文化整合了各地政治文
7.【答案】A
化,不是建立新的文化体系,D项错误。
【解析】根据材料分析,秦代到明末漫长的1800多年被
2.【答案】C
篡弑的君主101人,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350多年44
【解析】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各家站在各
人占比超过45%,说明该时期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自的立场发表时局看法,著书立说,体现了社会在多元
文化的碰撞中,各派思想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政治局面动荡不稳,故选A项。B项不是材料主旨,排
除;C、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反映了当时思想领域呈现百家争鸣的景象,故C项正
确。A、B、D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8.【答案】D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汉族与内迁少数民族相互交
【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该制度是皇帝制度,突出皇
融,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北方地区,无法体现经济
帝的独尊地位,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故选C项。三
重心南移,排除A项;战乱是人口迁移的原因之一,排
公九卿制具有家国不分的特点,A项排除;B项是郡县
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经济发展出现农牧互补,排
制的作用,排除: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发展,D项
除C项。
排除。
9.【答案】(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若无龙舟水殿事,与禹论功不较多”,
【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焚书坑儒实际上是禁锢人民
“若”字表强调,说明诗人认识到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
思想,肃清不同言论,维护君主绝对权威和独裁体制,忽
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故选C项。ABD项
视原来六国文化差异,妄图以强权压制言论,导致社会
都在材料中有所表现,但不是诗人强调的意旨,排除。
矛盾激化,故选D项。A项中“维护了”表述错误,排除;
10.【答案】D
焚书坑儒是法家治国思想的表现,B项排除:导致了秦
【解析】根据材料中贞观年间,全国粮食、粮价、全国人
朝直接灭亡的是秦末农民起义,C项排除
口等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
5.【答案】D
展,故选D项。A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在
【解析】汉初既延续了秦的郡县制,又继承了周的分封
材料无法说明,排除:贞观年间处于初唐时期,盛世局
制,对地方的管理实行郡国并行制。材料窦太后要求封
面是在唐玄宗前期,C项排除
皇后兄王信为侯,景帝交由丞相讨论反对,景帝遵从没
11.【答案】A
2022一2023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