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王愿坚
《党费》
自学导图
注:
绿色方框内的信息,是第一遍阅读需要在文章旁边做的批注;红色方框内的信息,是第二遍阅读需要思考旁批的内容。
1.解 题
教师补充
党费是党员向党组织交纳的用于党的事业和党的活动的经费。交纳党费是党员对党组织应尽的义务,是党员关心党的事业的一种表现。它不仅可以为党组织提供活动经费,给党组织以经济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按照党章规定,党员向党组织交纳党费,是党员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
表层含义
故事背景
2.
教师补充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北上长征,国民党调遣重兵进攻“围剿”闽粤赣苏区。军事上,采用“驻剿”和分进合击的战术;政治上,实行移民并村,断绝群众资助红军的粮食来源,欲置红军于死地。在敌人的残酷“围剿”下,我党在苏区的革命工作遇到极大困难。《党费》描绘的就是1934年秋天,游击队开展敌后战争时,一位女共产党员缴党费的故事。
自主学习任务单
第一次阅读(时长20分钟)
(情节)梳理内容,分层概括情节。
(人物)小说中共产党员黄新是个怎样的人 小说是如何成功地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
(环境)找出典型的环境描写,并分析其手法和作用
第二次阅读(时长15分钟)
(情节)1.关键情节的作用
(情节)2.结构技巧 “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艺术技巧)1.本文有多处前后照应的细节描写,说说它对展开故事情节有什么作用?
(艺术技巧)2.探究对小说中黄新从女儿手中夺下一根腌豆角这一细节描写,有人认为真实生动,使黄新这一人物形象更加感人;有人则认为不够真实,影响了黄新形象的丰满性。你赞成哪一种观点 简要说说理由。
(主旨)1.明晰主旨
(主旨)2.文章以“党费”为题是什么意思?
自主学习任务单
(1)小说中黄新带领群众择菜叶子的情节有何作用?(13段)
(2)小说中如果删去有关黄新孩子的内容好不好?为什么?
第一次阅读:1.梳理内容,分层概括情节
第二次阅读:2.关键情节的作用
第二次阅读:3.结构技巧
01
Part One
自主学习
情节分析
1.情节结构
引子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第2-5段)交代斗争环境,引出主要事件。
被逼上山,斗争形势严峻。
(第6-29段)初到八里坳——听红歌;初次接头;初识黄新;想缴党费。
(第30-55段)再到八里坳——为红军腌咸菜,掩护通知;交待党费;嘱托孩子;被敌人带走。
(第56-60段) 安全回山里:带孩子及党费回到山里;魏政委登记。
(第1段) 由“我”缴党费引出回忆。
(1)小说中黄新带领群众择菜叶子的情节有何作用?
2.关键情节的作用
(2)小说中如果删去有关黄新孩子的内容好不好?为什么?
(1)小说中黄新带领群众择菜叶子的情节有何作用?
明确:作者着意描绘择菜叶子的细节,通过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地下党员的机警和对革命的热情。这一细节描写,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2.关键情节的作用
(2)小说中如果删去有关黄新孩子的内容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
原因:①社会环境:小说中写黄新的孩子蘸盐水、抓腌豆角等事,表现了在敌人封锁以后,农村群众生活的困苦。②人物方面:黄新为了缴党费,不给孩子吃咸菜,通过对比映衬,侧面表现了黄新对党的忠诚。③主旨方面:黄新认为饿了自己的孩子,吃饱了共产党,就能够救更多的孩子,“我”认为苦着自己也不能苦着孩子,都体现了共产党人真心为民的宗旨。
2.关键情节的作用
3.结构技巧
(1)有人认为“我”是线索,有人说“咸菜”是线索,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这篇小说的结构有何特点?
(3)文章标题《党费》,从文章内容看应该是黄新同志的,却是用“我”第一人称来叙述,为什么?
(1)有人认为“我”是线索,有人说“咸菜”是线索,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我”在小说中起到线索的作用。小说以“我”缴党费引出回忆,以“我”的见闻构成小说的素材,从“我”的角度叙述故事。“我”是连缀小说材料的线索。
观点二:“咸菜”在小说中起到了线索作用:开头写黄新整理腌好的咸菜,中间她托付“我”将咸菜带上山,最后“我”将咸菜交给魏政委。小说围绕咸菜展开故事情节。
3.结构技巧
(2)这篇小说的结构有何特点?
明确: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回忆讲述式写法,紧紧围绕缴党费这一典型事件,截取生活和人物性格发展的一个横断面,着重描写“我”和黄新的两次会面。全篇结构严谨,没有冗笔,情节发展曲折变化,人物和事件有着严密的内在联系。
3.结构技巧
(3)文章标题《党费》,从文章内容看应该是黄新同志的,却是用“我”第一人称来叙述,为什么?
变式训练
明确:①艺术效果: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贴近读者,使故事真实可感。开篇用我缴党费为引子,采用倒叙的方式引出故事,激发读者兴趣。
②故事情节:用第一人称叙述,以我的视角描写了与黄新的两次见面,串起了故事,又大大压缩了作品的篇幅,突出典型的场景、细节,凸显人物形象。
③人物形象:最后通过第一人称“我”为媒介,把自己对黄新的感情融入其中,加深了对黄新的认识。
人物形象分析
02
Part Two
自主学习
第一遍阅读:小说中共产党员黄新是个怎样的人 小说是如何成功地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
小说中共产党员黄新是个怎样的人 小说是如何成功地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
①通过借政委的介绍进行侧面描写,交代了黄新作为农村骨干、“扩红”时送丈夫参加红军的媳妇、长征后的军属这段生活史、成长史。
侧面描写
小说的主人公——黄新
“一跟党断了联系,就跟断了线的风筝似的,真不是味儿啊”(20)
——对党组织思念,联系上之后的高兴与激动。
“有我们在……再打起来”(20)
——渴望战斗,坚强乐观、自信。
“是有困难哪……现在的任务也能完成!”(24)
——英雄气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为了党,你得活着!”“快上去……应付!”(42)
——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语言描写
只见她扭回头来,两眼直盯着被惊呆了的孩子,拉长了声音说:“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53)
——展现了她伟大的母爱和对党的一腔热诚,誓死也要保卫革命力量。表现她临危不惧,机智勇敢,从容不迫和勇于自我牺牲的光辉品质。
神态、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打开党证,里面夹着两块银洋。她把银洋拿在手里掂了掂(26)
——对丈夫的深情和思念
她妈一扭头看见了,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32)
——她为了革命甘愿忍受生活与精神上的巨大痛苦,
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
她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很快地抱起孩子亲了亲,把孩子放在
地铺上,又霍地转过身来(43)
——镇定从容、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咸菜的重要性
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做好了牺牲的思想准备
她揭起衣裳,把衣裳里子撕开,掏出了一个纸包。纸包里面是一张党证,已经磨损得很旧了,可那上面印的镰刀斧头和县委的印章都还鲜红鲜红的。(26)
——对比,表明她作为党员的火热的心,一系列动作显示出她郑重的态度。
人物形象小结:
①一心向党,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
②聪明机警,坚毅乐观。
③热情质朴,无私赤诚。
④临危不惧,不怕牺牲。
环境描写分析
03
Part Three
自主学习
第一遍阅读:找出典型的环境描写,并分析其手法和作用
黑沉沉的,活像个乱葬岗子。只有个把白鬼有气没力地喊两声,大概他们以为根据地的老百姓都被他们的“并村”制服了吧。可是我知道这看来阴森森的村庄里还埋着星星点点的火种,等这些火种越着越旺,连串起来,就会烧起漫天大火的。(第9段)
环境特点:黑沉沉,无声无息,阴森恐怖。
作用:是当时血雨腥风的社会现实的写照,突出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烘托了人物的为革命奋斗的崇高品质。
环境描写分析-例1
这是一间用竹篱子糊了泥搭成的窝棚,靠北墙,一堆稻草搭了个地铺,地铺上一堆烂棉套子底下躺着一个小孩子……墙角里三块石头支着一个黑糊糊的砂罐子,这就是她煮饭的锅,再往上看,靠房顶用几根木棒搭了个小阁楼,上面堆着一些破烂家具和几捆甘蔗梢子……(第17段)
把人物置身于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反衬出她不顾自己,一切为了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的革命斗志和坦荡襟怀,突出她为了“把红旗再打起来”而作出牺牲的崇高品质。
环境描写分析-例2
艺术技巧-细节描写
04
Part Four
自主学习
第二遍阅读:1.本文有多处前后照应的细节描写,说说它对展开故事情节有什么作用?
第二遍阅读:2.探究对小说中黄新从女儿手中夺下一根腌豆角这一细节描写,有人认为真实生动,使黄新这一人物形象更加感人;有人则认为不够真实,影响了黄新形象的丰满性。你赞成哪一种观点 简要说说理由。
1.本文有多处前后照应的细节描写,说说它对展开故事情节有什么作用?
明确:前后照应的细节描写使小说的情节发展得极其自然,同时又节省了笔墨。
①小说开头交代了“我“上山之前是干侦察员的,职业敏感使然,对于人物和环境都观察得非常仔细。魏政委交代黄新的耳朵边上有个黑痣,“我”凭着这一特征很容易地认出了她。
②第一次见面时,黄新拿出党章和银洋要缴党费,而我没有收,敌人搜捕前,黄新又嘱咐了党证和银洋的事,“我”在黄新牺牲后从砂罐里菜窝窝底下找到了党章和一块银洋;第一次见面时,几个党员分别拿菜回去脆,也为后面成菜有不同的颜色以及敌人凭不同颜色的成菜而发现了黄新的身份埋下伏笔。
③“我”初到黄新家时,通过“我”的观察,文代了黄新的住所是“靠房顶用几根木棒搭了个小阁楼,上面堆着一些破烂家具和几捆甘蔗梢子”,这为后面敌人搜捕时,黄新让“我”躲进阁楼做了铺垫。
2.探究对小说中黄新从女儿手中夺下一根腌豆角这一细节描写,有人认为真实生动,使黄新这一人物形象更加感人;有人则认为不够真实,影响了黄新形象的丰满性。你赞成哪一种观点 简要说说理由。
观点一:赞成第一种观点。①在革命战争的特殊年代,这类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行为屡见不鲜。为了让山上的队伍能多吃一口咸菜,黄新从女儿手里夺下一根腌豆角的细节,充分展示出她为了党、为了革命作出的无私牺牲,使人物形象更加感人。②咸菜是在敌后坚持斗争的诸多革命群众和共产党员千方百计凑集的,黄新作为一名思想觉悟很高的党员,不让自己的女儿吃集体凑集的咸菜,是理所当然的,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性。
观点二:赞成第二种观点。①塑造一个光辉的形象,要想达到感人的目的,就要让人物形象丰满生动,而不能是“高大全”式的扁平化的形象。从“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有气无力”的女儿手里夺下一根腌豆角,固然可以表现黄新一心为了党、为了革命的崇高品质,但让她失去了一个年轻母亲应有的慈爱和柔美的一面,影响了人物形象的丰满,使人物趋于扁平化。②具有人性美的形象更能感人。然而,黄新的这一动作,显然是置幼小、病弱女儿的健康和生命于不顾,虽然让她身上的革命性和崇高感得到了强化,却失去了人性美的一面,让物失去了感人的血肉,显得不够真实,给人以虚假的感觉。
把握主旨
05
Part Five
自主学习
第二遍阅读:1.明晰主旨
第二遍阅读:2.《党费》这篇小说对于我们如今的广大党员有怎样的启迪意义
小说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北上抗日为背景,描写了处于白色恐怖下的闽粤赣边区女共产党员黄新为筹集党费和掩护联络员而壮烈牺牲的动人故事,形象地表现了在革命危难时刻苏区人民对党的热爱和忠诚,热情歌颂了共产党员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
1.明晰主旨
2.《党费》这篇小说对于我们如今的广大党员有怎样的启迪意义
“缴党费”是那个时代共产党员这种信仰的具体体现,对党负责任,对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负责任。现在的共产党员大多没有经受过战火的洗礼,也不能丢掉这种信仰,不仅仅是按时缴党费,最重要的是不忘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自己的存在是为了传承信仰,为人民服务。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缴了“党费”。
11月25日语文作业
1.课堂笔记(课上完成)
2.《离骚》第三段原文+翻译(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