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之旅

文档属性

名称 登月之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12-21 10:2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 级(上)册 (科学)学 科 集 体 备 课
备课时间 2013-11-6 主备人
复备时间 2013-11-6 授课教师
课 题 登月之旅 课 型 新 授
课时分配 1 第 1 课时 上课时间 2013.11
项 目 内 容
教 学 目 标 知 识能 力 知道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成因。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经历。
过 程方 法 学生观看了陨石或流星撞击月球表面的图片后,能够提出陨石坑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并根据猜测,进行实验探索。
情 感态 度价值观 知道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类探究月球提供了技术支撑。在实验探索活动中,学生能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学生做“模拟环形山”实验
教学、教具(课件)准 备 细沙、水槽、体积不同2个玻璃球及2个大小一样铜球、实验表格、细线、平衡支架等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环 节 教 师 活 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初识环行山。1、老师板书“月”,学生齐读。师:看到这个“月”字,你们都想到了什么呢?(预设: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中秋佳节吃月饼,赏月的情景、嫦娥一号的顺利升空……)2、师:同学们能由一个简单的“月”字联想到这么多,可真不简单,想知道月球是什么样子的吗?(出示月面图)师:这是去年的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仔细观察一下,从这幅月面图上,你们发现了什么?师:这是嫦娥一号卫星在距离月球表面两百千米的高度拍摄的,让我们再近距离地看一看这些坑是什么形状的 (出示环形山图像)师:其实,早在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时,就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坑、高地和平原,伽利略把这些坑叫做环形山。(二)模拟实验,了解环形山的形成。1、知道什么是环形山了,有谁知道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吗?师:真不错。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42页,中间一段文字就向我们介绍了环行山的形成,自己读一读。师:齐读最后一句2、师:这些环行山有的直径长达数百千米,有的深几百米,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大胆地猜一猜,可能会跟哪些因素有关呢?3、师: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模拟一下陨石撞击月球表面的情景。大家想一想,我们可用什么来模拟陨石?(石子)用什么来模拟月球的表面的土壤,也就是月壤?(沙子)你怎么会想到要用沙子的呢?(覆盖整个月球表面的月壤,由岩石碎屑、矿物颗粒、玻璃、陨石碎片、粘合集块岩等组成的松散堆积物。)4、师:各小组先商议一下你们这一小组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然后讨论一下该如何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最后再讨论一下实验时要注意什么?5、汇报讨论情况:我们要验证环形山的大小是否与陨石的大小有关,实验时必须要让大小不同的石子从同一高度落下。要验证环形山的大小是否与陨石下落的高度有关,实验时要从不同高度丢下同一个石子。实验时要注意:取石子时一定要小心,不要把形成的沙坑破坏了;丢石子时要让石子的同一个面落下,而且力度要均匀;重复做时,要把沙盘重新抹平;测量时要仔细……6、学生动手实验,教师行间巡视。7、汇报实验结果,老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环行山的大小、深浅与陨石的大小及陨石下落的高度有关,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研究,然后把实验的结果告诉我。8、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在沙盘中形成的这些沙坑,怎样才会看得更加清晰呢?(可借助手电筒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看出这些石子坑。)9、实验:请同学们利用手电筒的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照一照沙盘上的坑,观察影子的变化,看看什么角度看到的沙坑最明显。10、师:我们都知道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我们所见到的明亮的月光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后反射到我们地球的。我们还知道每月的农历十五的时候阳光直射月球,农历初七、初八和22、23左右,阳光斜射,那么,根据刚才的实验你觉得什么时候观察月球的环形山效果最好?(由于每月农历十五的时候阳光直射月球,月球上看不出什么影子;农历初七、初八和22、23左右,阳光斜射,在明暗分界限处的环形山立体感强,所以这些天效果好)(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学到这儿,我们对月球又有了许多的认识,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来一次登月之旅吧!(板书课题:登月之旅,课件播放“阿波罗号”登月视频)2、师:虽然美国早在1969年就实现了载人登月,但近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课前,老师布置了搜集任务,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嫦娥一号、神五、神六、神七、神八……)3、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同学们对祖国的航天事业非常关注,我衷心希望我们同学当中将来能多出几个航天之星,能真正地去月球旅行一下。那请大家设想一下,去月球旅行需要做些准备呢?4、师总结:当我们一切都准备充分后,我相信大家的登月之旅一定会非常愉快的。5、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出一份以“月球”为主题的手抄报。 猜想雪球的样子(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坑) 生:这些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生自由读) (与陨石的大小有关、与陨石的下落的高度有关、与撞击的速度有关、与方向有关……) 各小组讨论) 学生动手实验 (生:我们发现手电筒直射时沙坑和它周围的沙子都很亮,坑看上去不太明显,而斜射时,沙坑就会形成影子,明暗非常明显,沙坑也就看得很清楚。)
板 书 设 计 登月之旅 大小、高度、力度、速度……
课 后 反 思 教学这一课后,我认为实验很简单,以后教学可以调整教材的使用策略,在设计环形山形成实验前,让学生有更多自己的思考,可以自己参与设计实验,自己明确实验的要点和目标、注意事项,自己思考并总结出模拟环形山的方法,从而了解月球环形山为什么会是大小不一、深浅不同且近似圆形的原因。这样的延伸要求看似轻描淡写、可有可无,但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科学探究方向的引导却起着非常积极的影响。我设计的“去月球旅行需要做哪些准备?”这一环节很受学生喜爱,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务实,真应该花一节课把这些好的想法都写成科学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