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基础-《燕歌行并序》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错毂(ɡǔ) 躐(liè) 骖(cān)
B.殪(yì) 絷(zhí) 枹(páo)
C.怼(duì) 摐(chuāng) 旆(pèi)
D.逶(wēi)迤 霾(mái) 腓(féi)
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援玉枹兮击鸣鼓 援:拿,握
B.诚既勇兮又以武 诚:诚然,确实
C.天子非常赐颜色 非常:很,十分
D. 摐金伐鼓下榆关 摐:击打
3.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B.词逐渐与音乐分离后,成为诗的别体,称为“诗余”,又因为句子长短不齐而称为长短句。
C.词还有别的名称,如“乐章”“歌曲”等,《东坡乐府》中的“乐府”也是词的别称。
D.词牌指词调的名称,一首词,可以只有词牌,没有词题,也可以只有词题,没有词牌,还可以词牌词题同时出现。
4.下列句子中的“先”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矢交坠兮士争先
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E.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枹:fú
2.答案:C
解析:非常:特别
3.答案:D
解析:不能只有词题,没有词牌,每首词必须有词牌
4.答案:BC
解析:以……为。
1 / 2过能力-《燕歌行并序》
一、单项选择题:
1.对诗歌《燕歌行》前八句“汉家烟尘在东北……单于猎火照狼山”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指明了战争的方法和性质,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
B.“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描绘了唐军出征前威风凛凛、声势浩大的阵容,预示战争的重大。
C.前四句描写战争在东北边境爆发后,天子派遣将领率军抗敌,并为出征将士壮行的场面。
D.后四句描写出征军队赴边进军的情形及战前边境的危急形势。
2.对诗歌《燕歌行》第9-16句“山川萧条极边土……力尽关山未解围”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交代了战争地形的特点。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通过严酷的事实的对比,反映了唐军中将军与战士的矛盾,暗示了唐军必败的原因。
C.“孤城落日斗兵稀”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象,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D.“身当恩遇常轻敌”是说唐军主将蒙受皇帝的恩宠而委以重任,在这危急时刻,理应沉着冷静,藐视敌人以缓解严峻形势。
3.下面对《燕歌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身当恩遇常轻敌”可谓直抒胸臆,侧面委婉指出失败的原因,抨击边将的无能与腐败。诗中对“大漠穷秋”“孤城落日”等萧条、荒凉环境的渲染,有力地烘托了战场上战士“力尽”势孤、“斗兵稀”的悲壮气氛,加强了对“身当恩遇常轻敌”的边将的控拆。仍含有强烈的对比。
B.“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在这四句里,诗人表面上将笔调从大漠征战中宕开,描写“少妇”与“征人”的相思,实则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进一步抨击,控拆将官们的昏庸腐败。
C.“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四句,是写边地的荒凉和战争气氛的肃杀紧张。说明家人对戍卒安危的焦虑牵挂的心情。
D.末四句“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是从士卒拳拳的报国心揭示战士戍边、苦战的精神之源,进一步衬托了边将的卑劣,阐发了诗的主题。
二、课内阅读
1.阅读高适《燕歌行》这首诗,回答(1)~(3)题。
(1)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请用简短词语概括。
(2)“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中“飞”和“照”两个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3)征人思乡,分离之苦,本是边塞诗的传统内容,诗人此处是如何写征人之苦的?
参考答案:
一、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A
解析:“侧面委婉”应为“正面直接”
二、
答案:
(1)出师(前八句)——战败(次八句)——被围(后八句)——结局(最后四句)
(2)“飞”和“照”两个动词写出了军情的危急,刻不容缓。
(3)“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写征夫,一句写征夫挂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摇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无所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哪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生死在眉睫之间。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