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老山界》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19 10:3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老山界陆定一老山界,位于广西东北和湖南新宁边老山界 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5年10月结束,是中国工农红军为了突破国民党“围剿”,争取北上抗日而进行的战略大转移。 这篇课文写的是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掌握下边加黑的字的读音: 惊惶、欺侮、呜咽、咀嚼、 酣然入梦,矗立、蜷、陡、 落得很远、苛捐杂税、缀   huángwǔ yè ?jué hān chù quán dǒu là kē? zhuì 理清本文的叙事线索: 时间:
地点:

人物:
某一天的下午到第二天的大半天长征路上,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整个山路中红军某部的干部和战士 事情的起因:
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
事情的经过:
红军战士历经艰险翻越老山界 事情的结果:
红军取得了翻越老山界的胜利。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根据课文内容说说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哪“四难”?
红军战士如何对待这“四难”的?
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精神?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仰视)
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俯视)
路只有一尺来宽
山路的特点 曲折迂回
山势的特点 险峻陡峭走路难 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睡觉难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quán)起来,还是睡不着
吃饭难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
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
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
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处境难四难走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处境难
走路难 山路险峻 悬崖峭壁
睡觉难 露宿峭壁 半夜冻醒
吃饭难 粮食奇缺 肚子饥饿
处境难 伤病员多 敌人追击战士态度困难情况毫不胆怯毫无怨言忍饥爬山慰问 讥笑红军战士 不畏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
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课下作业运用生动的语言,适当的修辞手法来描绘自己熟悉的景物,写出感受毛泽东同志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个人的两只脚,长驱两万余里,纵横十一省。……”写作特点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安排文章层次。
记叙中设置悬念。以生动的描写, 具体而形象地表达中心思想。 星夜爬山场面
描写有声有色,十分生动。
把红军战士高昂的斗志,乐观主义精神,渲染得极为感人。描写老山界山势的特点 陡峭险峻
山路的特点 曲折迂回
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方位语言描写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所见所感天上闪烁的星星好象黑色幕上缀(zhuì)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比喻)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比喻)四周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对红军战士的描写 语言描写
所见所感
突出了行军的艰难,表现了红军战士坚强不屈的斗志,艰苦乐观的情趣。景物描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péng pài)。景物描写绘形绘声绘色
运用四个比喻
以声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