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集体备课表
备课时间 10.16 主备人
复备时间 10.20 授课教师
课 题 蜡烛的变化 课 型 新授
课时分配 1 第1课时 上课时间 10.21
项 目 内 容
教 学 目 标 知 识能 力 1. 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2. 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3.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
过 程方 法 1.能对物质变化现象提出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做出猜测,并亲历探究加热、切割、燃烧蜡烛发生变化的实验过程;2.能够实事求是、规范、有条理的描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由现象归纳概括出科学结论,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
情 感态 度价值观 1.能在实验的探究中,逐步养成勇于探索、独立思考、善于交流、分工合作的优良品质;2.能体会到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3.加强科学探究要尊重科学证据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教具(课件)准 备 蜡块、酒精灯、蒸发皿、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干抹布、生鸡蛋、碱块、白醋、可乐罐、澄清的石灰水、烧杯、塑料管、白糖。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环 节 教 学 环 节 教 师 活 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导入 大自然中物质千变万化,比如叶子变色了,面粉做成了馒头……这些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蜡烛的变化》。(出示课题) 二、探究蜡烛的变化 1.加热蜡烛的实验研究: ①展示加热蜡烛的实验图 ②问:“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 生观察后回答(蜡烛、酒精灯、三角架、白瓷碗、火柴……) ③师提醒注意点:酒精灯使用要小心,边做实验边完成实验记录。 ④学生四人一组实验,师巡视。 ⑤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⑥小结:加热蜡烛,蜡烛由固体变为液体(形态发生了变化) ⑦冷却后,蜡烛有什么变化? 2.点燃蜡烛的实验研究 ①师:怎样来研究点燃蜡烛后的变化现象呢?(依次展示书30页的三个实验) ②提出注意点,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实验并认真填写实验记录。 ③学生分组实验 ④汇报交流⑤小结:通过点燃蜡烛的三个实验,我们发现点燃的蜡烛在燃烧时产生了小水珠、二氧化碳、黑色的物体,说明蜡烛已经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了一些新的物质。3.比较“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两个实验,归纳出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三、继续探究 1.学生分组实验,任选一个按要求完成并作好记录。 2.学生自主探究并记录。 3.请每组同学把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大家共同分享,同学们认真倾听。 四、生活拓宽 1.现在让我们走进生活,看看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 2.学生自己练习。 3.交流、订正。 五、课堂总结 其实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变化,飘扬的雪花、缤纷的烟火,所有的物质同唱一首变化的歌曲,如果你有兴趣的话,课后继续研究关于变化的主题! 实事求是、规范、有条理的描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由现象归纳概括出科学结论,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 因为书上没有画火柴,所以学生最容易漏掉火柴 让学生回忆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 学生通过实验回答蜡烛的变化 此处如果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限,可由教师示范试验 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尽可能让学生比较,关键处教师点拨,两个变化是不同的 通过这几个实验让学生说说物质变化的分类。并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 蜡烛的变化 加热蜡块融化成液体冷却成固体形态的变化 点燃蜡烛有水、二氧化碳、黑色物体产生了新的物质
课后反思 1. 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2. 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3. 3.组织好探究后期的小结,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