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红对勾】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同步word版课时作业:第1章 走近细胞(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版【红对勾】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同步word版课时作业:第1章 走近细胞(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12-18 17:27:51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2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流向应是顺时针的
B.为观察低倍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
C.用显微镜的凹面反光镜反光,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多,但细胞更小
D.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
解析:显微镜下成倒像,视野中所见的物像旋转180°即与实物方向和位置对应;反光镜不决定视野的放大倍数。
答案:D
2.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高倍镜使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换高倍镜前,需在低倍镜下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B.换高倍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C.换高倍镜后,物镜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减小
D.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需增加进光量
解析:使用高倍镜时千万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因为在高倍镜下物镜镜头距离载玻片非常近,调节粗准焦螺旋会压坏载玻片。
答案:B
3.在将显微镜的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的操作过程是(  )
A.调节细准焦螺旋      B.调节粗准焦螺旋
C.转动转换器 D.调节光圈
解析:高倍镜下寻找物像,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否则会压坏载玻片。
答案:B
4.某学生用徒手切片法制作花生子叶切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在高倍镜下转动细准焦螺旋,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比较清晰,而另一部分细胞比较模糊,其原因最可能是(  )
A.细准焦螺旋没有调节好
B.反光镜未调节好
C.物镜被损坏
D.子叶切片切得厚薄不均
解析:光只能透过很薄的物体,所以在制作临时切片时,应将标本切得很薄(8~12μm),否则不利透光,影响观察。从题干中得知能看清一部分细胞,说明反光镜、细准焦螺旋均已调好,物镜也未被损坏。
答案:D
5.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
B.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观察
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
D.使用高倍镜时,用粗调节器调节
解析: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应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使用高倍镜时,用细调节器调节。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是否在装片上。
答案:A
6.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右图。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
A.向右上方 B.向左上方
C.向右下方 D.向左下方
解析:在进行显微镜的目标移动时,物(装片)与像移动的方向相同。
答案:A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有核膜,而固氮菌没有
B.酵母菌有细胞膜,而固氮菌没有
C.黑藻细胞有线粒体,而蓝藻细胞没有
D.黑藻细胞有内质网,而蓝藻细胞没有
解析:酵母菌和黑藻是真核生物,其细胞中有核膜、线粒体、内质网等结构;固氮菌和蓝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无核膜、线粒体、内质网等结构;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有细胞膜。
答案:B
8.在以下描述中,可以将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的是(  )
A.能够使人或动、植物患病
B.没有细胞核,仅有核酸
C.具有寄生性
D.由核酸和蛋白质装配进行繁殖
解析:病毒只能在寄主细胞内复制和繁殖,使人和动、植物患病,因而具有寄生性,当然也有很多细菌如大肠杆菌,也是寄生生活。病毒包括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三类,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更没有细胞核,细菌、支原体等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单从“没有细胞核”这一点上,病毒和部分微生物是相同的。病毒只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每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病毒的繁殖是在寄主细胞内由核酸和蛋白质装配进行繁殖。
答案:D
9.用显微镜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为了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
A.目镜10×,物镜40× B.目镜5×,物镜40×
C.目镜5×,物镜10× D.目镜10×,物镜10×
解析:A组合中物像的放大倍数是400,B组合中物像的放大倍数是200,C组合中物像的放大倍数是50,D组合中物像的放大倍数是100。物像的放大倍数越大,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物像的放大倍数越小,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答案:C
10.关于细菌和蓝藻,下列说法你同意的是(  )
A.蓝藻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异养生物,而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B.蓝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而所有细菌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异养生物
C.二者细胞中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都有拟核,拟核中有染色体
D.二者都属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细胞中都没有核膜,但有核糖体
解析:细菌和蓝藻都属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细胞中都有核糖体,但都没有核膜和染色体。蓝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而大多数细菌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只有少数细菌(如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
答案:D
11.成人身体约有1014个细胞。这些细胞大约有200种不同的类型,根据分化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600多种;但是都有基本相同的结构。这说明(  )
A.人体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B.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
C.200多种不同的类型就是200多种不同的组织
D.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与草履虫相同
解析:人体内的细胞数量多,并有不同的类型,这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而这些细胞的结构基本相同,又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答案:A
12.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时,若发现视野中微生物向图1所示方向游走,要使其保持在视野中央,请问应该把载玻片向图2所示的哪个方向移动(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显微镜中所成的像与实物是倒置的,题中微生物移动方向是左下方,实际是游向右上方,所以应把载玻片向左下方移动,才能使物像保持在视野中央。
答案:C
二、简答题(共40分)
13.(10分)下面是两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细胞属于________细胞,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2)甲、乙两图的细胞均有的结构名称是核糖体、________和________。
(3)乙图中,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其组成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1)由图分析,甲图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细胞内只有核区和核糖体,因而属于原核细胞。乙图细胞具有细胞核、各种细胞器和细胞壁,属于植物细胞。(2)比较甲、乙两图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有核糖体、细胞膜和细胞壁,其中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3)甲、乙两图所示细胞都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是细胞壁,但二者成分不同,原核细胞的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
答案:(1)原核 无核膜(无成形细胞核)
(2)细胞壁 细胞膜
(3)纤维素
14.(15分)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________。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________。
A.2个 B.4个
C.16个 D.25个
(3)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失水之后细胞的形态,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的细胞膜是否与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观察,此时应________。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使用中“看到的细胞数与放大倍数”的关系,掌握显微镜视野明暗的调节方法。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2)显微镜视野中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规律是:放大倍数与视野大小成反比;(3)细胞膜是一层极薄的膜,要想看清楚就要把视野变暗,所以要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答案:(1)D (2)A (3)D
15.(15分)为了探究影响幽门螺杆菌生长繁殖的因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培养幽门螺杆菌的过程中,发现了在某种细菌(简称W菌)的周围,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他们把W菌接种在专门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W菌;在此培养基上再培养幽门螺杆菌,其结果是幽门螺杆菌仍然不能生长繁殖。
据此分析并回答:
(1)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造成W菌周围的幽门螺杆菌不能生长繁殖”的原因作出了许多假设,其中最可能的假设是________。
(2)试参照上述题干给出的有关材料,设计你对第(1)小题的验证实验:
A.方法步骤:
①制备培养基:取两个培养皿,按相同的营养成分配制成甲、乙两个培养基。
②设置对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接种幽门螺杆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培养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实验结果:甲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限制,不能繁殖;乙培养基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W菌产生了不利于幽门螺杆菌生存的物质
(2)A.②在甲培养基上接种W菌,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W菌;在乙培养基上不接种W菌,作为对照
③在甲、乙两个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相同的幽门螺杆菌
④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甲、乙两个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
B.幽门螺杆菌能正常生长繁殖
C.W菌产生了不利于幽门螺杆菌生长繁殖的物质课时作业1 从生物圈到细胞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在亲代与子代之间充当人类遗传物质传递“桥梁”的细胞是(  )
A.受精卵          B.卵细胞和精子
C.精子 D.胚胎
解析:个体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受精卵已经属于子代个体,在亲代与子代之间充当人类遗传物质传递“桥梁”的细胞只能是父母双方的配子,即精子和卵细胞。
答案:B
2.下列关于蓝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DNA分子不与蛋白质结合
C.其核内物质没有核膜包被着
D.细胞质内只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
解析:蓝藻作为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NA分子也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细胞质内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其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
答案:A
3.如果把细胞搅碎,细胞将死亡;如果把病毒搅碎,病毒也将失去活性;这说明(  )
A.细胞和病毒失活是因为破坏了它们的化学成分
B.单细胞生物和病毒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
C.细胞和病毒被搅碎后都失活,可见两者的结构特点一致
D.细胞和病毒都要有一定的结构基础,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
解析:任何生物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
答案:D
4.下列生态学概念包括的范畴,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种群→个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B.个体→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种群
C.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D.群落→种群→个体→生物圈→生态系统
解析: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共分9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为个体概念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为生态学概念层次。
答案:C
5.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B.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除病毒外,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D.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解析: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命活动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其生命活动的完成必须依赖于细胞,离开了细胞就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完成生命活动。
答案:B
6.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不包括下列内容中的(  )
A.缩手反射的完成以细胞为结构基础
B.生物与环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细胞代谢为基础
C.遗传和变异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
D.龟的单个细胞也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解析:多细胞生物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他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脱离了母体的单个细胞是不能完成个体生命活动的。
答案:D
7.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由蛋白质组成的衣壳和核酸组成的核心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没有生命特征
C.病毒必须在活细胞中繁殖
D.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表现出生命现象
解析: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也是一种生物,并且病毒也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生命特征。因为病毒的生活和繁殖都是在活细胞体内进行的,离开了活细胞,病毒的生存就受到限制,因此可以说病毒是一种营寄生生活的生物。
答案:B
8.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完成生命活动
解析: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所以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答案:B
9.科学家发现一种引起奶牛患病的特殊生物,这种生物比病毒还小,仅由多肽组成,竟然没有遗传物质核酸。虽然没有弄清楚这种生物是如何复制的,但科学界一致认定这是一种新的生物类型,定名为朊病毒。那么判断的依据是(  )
A.具有细胞结构
B.由有机物构成
C.能独立完成新陈代谢
D.能在宿主细胞内繁殖
解析:新陈代谢的场所是细胞,此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只能通过其能够繁殖来判断。
答案:D
10.细胞是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与此说法不符的是(  )
A.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
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结构的单细胞生物
C.除病毒以外的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动植物细胞以及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相同
解析:多细胞生物不同的细胞其结构和功能不同。高度分化的细胞执行不同的功能,相互密切合作完成生命活动。
答案:D
11.若以图甲代表与生命系统相关的概念的范围,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A 生物大分子 细胞 组织
B 个体 种群 群落
C 生态系统 群落 种群
D 组织 系统 器官
解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图中a、b、c三者的关系是依次由大到小相互包含,而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的,不同的种群组成群落,生态系统、群落、种群符合这一关系。
答案:C
12.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心脏的搏动是通过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的。上述事例说明(  )
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通过生物体来完成
C.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D.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解析: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光合作用是在叶肉细胞内完成的;动物心脏的搏动是通过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的。由此可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A
二、简答题(共40分)
13.(10分)观察分析所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以刺槐为例),回答有关问题:
叶肉细胞→叶→刺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1)以上生命系统中属于“器官”层次的是________。
(2)在该生命系统各个层次中,能完整地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微小的层次是________。
(3)一片刺槐林应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________层次。
答案:(1)叶 (2)叶肉细胞 (3)生态系统
14.(15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瘦西湖植物茂盛,树上栖息着各种小鸟,水中有各种虾类、鱼类等生物,土壤中有各种细菌和真菌。
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去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扬州瘦西湖所有的鲫鱼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扬州瘦西湖边的一只白鹭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扬州瘦西湖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_________________。
(4)柳树是扬州瘦西湖的主要树种,柳树与鱼相比,其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不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只白鹭在繁殖季节繁殖了3只小白鹭,联系亲代和子代遗传物质的桥梁是________,小白鹭生长发育的细胞学基础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扬州瘦西湖所有鲫鱼构成了种群;扬州瘦西湖边的一只白鹭属于个体层次;整个扬州瘦西湖构成了生命系统中的生态系统层次;对于柳树,与鱼相比,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不具有系统这个层次;联系亲代和子代遗传物质的桥梁是生殖细胞,小白鹭生长发育的细胞学基础是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答案:(1)种群 (2)个体 (3)生态系统 (4)系统 (5)生殖细胞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15.(15分)据报道,截止2011年2月11日,我国共有9个省份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20例。专家分析,全国暴发大规模甲型流感的可能性很小。
请回答相关问题:
(1)现在从患者体内已经分离出了细菌和病毒,并分别制成溶液。为了探究该“流感”是由细菌还是病毒引起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小鼠、注射器、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溶液和病毒溶液、小鼠食物等。
实验原理:(略)
实验步骤:①取12只生长健壮且同等大小的小鼠,均分为3组,编号为甲、乙、丙。
②向甲组小鼠注射适量生理盐水;
向乙组小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丙组小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3组小鼠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2)结果分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该“流感”是由细菌引起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该“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
(3)若经证实,该“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请回答:
①病毒在细胞外能独立生存吗?__________________。
②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
A.由有机物组成 B.具有细胞结构
C.能使生物致病 D.能繁殖产生后代
解析:欲探究流感是由细菌还是病毒引起的,其设计思路如下:
(1)本题主要考查病毒的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在解答本题时要明确实验设计步骤:
第一步:分组编号;
第二步:设置对照,即分别向剩余两组注射等量的细菌溶液和病毒溶液;
第三步: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第四步: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即导致“流感”的因素是由注射到小鼠体内的相应物质引起的。
(2)病毒专营活细胞内寄生生活,离开活细胞将不表现生命特征。
(3)病毒作为生物的原因是其能够繁殖产生后代。
答案:(1)②注射等量的细菌溶液
注射等量的病毒溶液
(2)①若乙组患病而丙组不患病
②若乙组不患病而丙组患病
(3)①不能 ②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