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4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1·苏州高一检测)决定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的原因不包括( )
A.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
B.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C.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D.肽键的结构不同
解析: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决定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
答案:D
2.某氨基酸分子含有2个氨基(—NH2),则这两个氨基的位置是( )
A.两个氨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B.其中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另一个氨基与羧基相连
C.其中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另一个氨基位于R基上
D.两个氨基都位于R基上
解析:通过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以知道,每个氨基酸中只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该碳原子还连有一个H,此外氨基酸中其他的部分都位于R基上。
答案:C
3.关于氨基酸种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氨基酸的种类约有20种
B.生物体内必需氨基酸约有20种
C.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D.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
解析: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但每种蛋白质不一定要全用到,氨基酸的种类在自然界超过20种,还有一些不能用来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
答案:C
4.(2011·山东济宁)同为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 )
A.两者R基团的组成不同 B.两者的结构完全不同
C.酪氨酸的氨基多 D.精氨酸的羧基多
解析:氨基酸理化特性取决于它的结构,不同的氨基酸都具有相同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不同,是因为R基团的组成不同。
答案:A
5.(2011·江苏淮安)下面是一肽链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肽链由4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
B.图中含有的R基是②④⑥⑧
C.该肽链中含有4个游离的羧基
D.该肽链中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
解析:根据肽键的写法(—NH—CO—)找出了3个肽键:③⑤⑦,因此该肽链由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再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找出这四个氨基酸的R基是②④⑥⑧。每一肽链中都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位于两端,计数氨基和羧基时,我们要注意看一下R基的氨基和羧基,通过观察发现在②里有一个氨基,⑥⑧里各有一个羧基。因此,该肽链中含有3个游离的羧基和2个游离的氨基。
答案:C
6.下列关于构成生物体的20种氨基酸在肠道中吸收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必需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B.只有非必需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C.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均不能被吸收
D.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均能被吸收
解析:判断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标准是根据人体是否能自身合成来划分的,并非是根据人体代谢是否需要或是否能被人体吸收来划分的。无论是必需氨基酸,还是非必需氨基酸,均可被小肠吸收。
答案:D
7.关于人体内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全部为必需氨基酸
B.蛋白质也可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C.组成肌肉细胞的有机物中蛋白质含量最多
D.有些蛋白质具有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
解析:组成人体内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其中必需氨基酸为8种;蛋白质是含有化学能的能源物质,经脱氨基作用后,其不含氮部分可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其中后四类为有机化合物,组成细胞的有机物中蛋白质含量最多;蛋白质的种类较多,其中一类为激素类,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具有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
答案:A
8.动物体内甲种氨基酸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乙种氨基酸,可以肯定的是( )
A.甲种氨基酸是必需氨基酸
B.甲种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C.乙种氨基酸是必需氨基酸
D.乙种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解析:不能在体内合成,只能从外界环境直接获取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一些中间代谢产物可以通过转氨基作用形成非必需氨基酸。因此,动物体内甲种氨基酸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乙种氨基酸,乙种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答案:D
9.免疫球蛋白IgG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其中-S-S-表示连接两条相邻肽链的二硫键。若该IgG由m个氨基酸构成,则该IgG有肽键数( )
A.m 个 B.(m+1)个
C.(m-2)个 D.(m-4)个
解析:根据示意图,免疫球蛋白IgG是4条多肽链通过3个二硫键连接在一起。因此免疫球蛋白IgG的肽键数为(m-4)个。
答案:D
10.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肽键结构式是( )
A.NH—CO B.—NH—CO—
C.—NH2—COOH— D.NH2—COOH
解析:氨基酸形成蛋白质都是通过相邻的氨基酸脱水形成肽键而连接起来。形成肽键时,其中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提供—OH,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提供—H,产生一分子水,同时形成一个肽键—NH—CO—。
答案:B
11.下列不属于植物体内蛋白质功能的是( )
A.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B.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酶
C.供给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
D.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载体
解析: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
答案:C
12.狼体内有a种蛋白质,20种氨基酸;羊体内有b种蛋白质,20种氨基酸。则狼吃掉羊后,体内含有蛋白质种类和氨基酸种类最可能是( )
A.a,20 B.a+b,40
C.b,20 D.a+b,40
解析:自然界能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狼吃掉羊后,组成羊肉的蛋白质经消化酶的水解形成氨基酸被狼体吸收,这样狼体内的氨基酸会有所更新,但种类不会改变。同时,这些氨基酸最终会在狼体内由狼的基因控制合成构成狼的蛋白质,狼体内蛋白质得以更新,但种类还是a种。
答案:A
二、简答题(共40分)
13.(15分)某物质的结构通式为:
(1)此类物质通称为________,它是构成________的基本单位。
(2)生物界中此类物质约有________种,决定其种类的是通式中的________。若此物质中含有两个氨基,它们的位置应分别在_____。
(3)牛胰岛素是由51个此类物质组成的两条多肽链,共有________个肽键,两条肽链至少含有________个氨基和________个羧基,可分别表示为________和________。
(4)当它与另一个同类分子结合时的方式称为________,形成的化学键叫做________,可表示为________,反应后的产物是______。
(5)某物质的R基若为—CH2—CO—CH3时,此物质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氨基酸 蛋白质
(2)20 R基 碳原子和R基上
(3)49 2 2 —NH2 —COOH
(4)脱水缩合 肽键 —NH—CO— 二肽和水
(5)
14.(8分)根据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问题。
(1)该化合物由__________个氨基酸构成,含有________个氨基和________个羧基。
(2)该化合物由________种氨基酸构成,决定氨基酸不同的基团编号是________。
(3)该化合物是氨基酸之间脱去________分子水形成的,形成的化合物叫________。
(4)该化合物中肽键的编号是________。
解析:解答有关类似题目必须首先掌握以下步骤:
(1)一个碳原子可与其他的非金属元素形成四个共价键,一个氮原子可与其他的非金属元素形成三个共价键。
(2)根据肽键的写法(—NH—CO—)找出氨基酸数目。
(3)根据氨基酸的通式,找出R基团。
(4)根据“氨基酸缩合成一条多肽链时,形成肽键的数目总比氨基酸的数目少一个。失去的水分子数也比氨基酸的数目少一个”的规律得出失去的水分子数。
(5)在计算氨基和羧基数目时分析有些氨基酸的R基团上是否也有氨基或羧基。
答案:(1)3 2 2 (2)3 ②④⑦ (3)2 三肽 (4)③⑤(⑧⑨表示的是普通的化学键,不是肽键)
15.(17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高温、强碱、强酸、重金属等会使蛋白质变性。为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设计如下实验:
(1)取两支试管,编号A、B,向A、B两试管中各加入1 mL新鲜的淀粉酶,再分别加入2 mL可溶性淀粉,混匀后再向A试管中加入5滴无水乙醇,向B试管中加入蒸馏水。
(2)将两支试管摇匀后,同时放入适宜温度的水浴中维持5 min。
(3)从温水浴中取出A、B试管,各加入1 mL斐林试剂摇匀,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根据科学性原则,分析以上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应如何改正?
解析: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确定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乙醇,因变量为是否生成砖红色沉淀,但由于步骤(1)中在加入乙醇前,已将淀粉与淀粉酶混合,实验结果是两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无法达到实验目的,且违反了等量原则,也应加入5滴蒸馏水。
答案:不能。改正后的步骤:(1)取两支试管,编号A、B,向A、B两试管中各加入1 mL新鲜淀粉酶,然后向A试管中加入5滴无水乙醇,向B试管中加入5滴蒸馏水,混匀后再分别加入2 mL可溶性淀粉。步骤(2)(3)同原实验。课时作业5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关于核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B.DNA和RNA的基本单位都是核苷酸
C.DNA只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
D.豌豆叶肉细胞内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
解析: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动物、植物)和叶绿体(植物)中也存在少量的DNA。RNA主要在细胞核中通过转录形成的,所以细胞核中也有一部分。
答案:C
2.各种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微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B.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C.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D.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解析:凡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中只含有一种核酸,含有DNA的,其遗传物质是DNA;含有RNA的,其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A
3.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将双缩脲试剂加入过氧化氢酶溶液中,溶液呈紫色
B.将斐林试剂加入蔗糖溶液中,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细胞中的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从而可以观察到其在细胞中的分布
D.细胞中的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从而可以观察到其在细胞中的分布
解析:过氧化氢酶是一种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混合,溶液呈紫色。细胞中的DNA和RNA可以分别被甲基绿、吡罗红染成绿色和红色,从而可以观察到其在细胞中的分布。和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的是还原性糖。蔗糖是非还原性糖,不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答案:B
4.下列对蛋白质和核酸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B.核酸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C.全部酶都是蛋白质
D.构成生物体新陈代谢的化学变化都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
解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而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必须在酶的催化下才能进行。
答案:D
5.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以下关于DNA与RNA特点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部位相同
B.构成的五碳糖不同
C.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D.构成的碱基相同
解析:构成DNA和RNA的五碳糖分别是核糖和脱氧核糖。构成DNA和RNA的碱基分别为A、T、C、G和A、U、C、G。构成DNA和RNA的核苷酸之间均以磷酸二酯键连接。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或拟核中,而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答案:B
6.下列与生物体内核酸分子功能多样性无关的是( )
A.核苷酸的组成种类 B.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C.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D.核苷酸的数量多少
解析:核苷酸包括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DNA,核糖核苷酸组成RNA,DNA和RNA功能不同。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的不同决定了核酸分子的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决定了功能的多样性。组成核酸分子的核苷酸之间都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的,核苷酸的连接方式与核酸分子功能多样性无关。
答案:B
7.有关核酸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SARS病毒中的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
B.绿色植物根细胞内的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C.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D.人体细胞中的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解析:SARS病毒无细胞结构;根细胞无叶绿体;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其DNA主要分布于拟核中。
答案:D
8.下列有关遗传信息携带者——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8%的盐酸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仍是活细胞,只是其膜的通透性增强
B.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需将两滴吡罗红和甲基绿先后滴在载玻片上
C.与甲基绿发生结合的核酸分子只分布在细胞核中
D.人体细胞内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解析: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可将细胞杀死;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其中甲基绿使DNA呈绿色,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
答案:D
9.下列有关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B.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C.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
D.作为某些细菌的遗传物质
解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RNA不能作为细菌的遗传物质,因为细菌是原核生物,体内有DNA和RNA,其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C
10.下图表示某种大分子物质的基本单位,关于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物质是核糖核苷酸
B.该物质含有C、H、O、N、P等元素
C.该物质形成的大分子物质是RNA,它只分布在细胞质中
D.在T2噬菌体中找不到这种物质
解析:由题图可知,该物质属于核苷酸,又因为五碳糖是核糖,所以它是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但细胞核中也有。T2噬菌体的核酸是DNA,所以不可能有这种物质。
答案:C
11.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含有这两种物质的混合染色剂对真核细胞进行染色,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 )
A.红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绿色主要位于细胞质中
B.只有细胞质被染成绿色
C.只有细胞核被染成红色
D.绿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红色主要位于细胞质中
解析: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甲基绿能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现红色,因此绿色部分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内,红色部分主要集中在细胞质中。
答案:D
12.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加入8%盐酸的目的不包括( )
A.改变细胞膜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B.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C.杀死细胞,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D.水解DNA
解析: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加入8%盐酸的作用有多种,如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等,都是促进染色剂进入细胞并与DNA或RNA结合,并且不能破坏DNA或RNA。杀死细胞的同时也使细胞中的DNA水解酶变性失活,间接地保护了DNA。
答案:D
二、简答题(共40分)
13.(10分)下图表示某脱氧核苷酸长链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标号①代表________,③表示________。
(2)根据脱氧核苷酸的结构,请推测②的另一端连接的成分是___
____。
(3)假设只知道该图表示的是一段核苷酸长链,你能判断这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1)磷酸 脱氧核糖 (2)脱氧核糖 (3)能判断这是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因为图中有碱基T,而没有碱基U,只能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而不可能是核糖核苷酸链。
14.(15分)如图表示生物体内与某种物质有关的内容,请分析回答:
(1)包括________元素。
(2)B的名称叫________,一分子B是由1分子________、1分子______、1分子________组成的,其连接方式是(用图示表示)____
____。
(3)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利用________对细胞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D、E的分布,物质D被________染成________色,物质E被________染成________色。
解析:根据D、E分布位置的不同,我们可以判断D为DNA,E为RNA,C为核酸,单体B为核苷酸,而元素A为C、H、O、N、P。
答案:(1)C、H、O、N、P
(2)核苷酸 磷酸 五碳糖 含氮碱基
(3)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遗传变异以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4)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甲基绿 绿 吡罗红 红
15.(15分)根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________不同,甲基绿使________,吡罗红使________。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______________。盐酸能够改变______________,加速____________,同时使________与_____
___分离,有利于____________。
(2)把取得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入0.9%的生理盐水中,而不是放入蒸馏水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酒精灯上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时应注意哪些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亲和力 DNA呈现绿色 RNA呈现红色 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细胞膜的通透性 染色剂进入细胞 DNA 蛋白质 DNA与染色剂结合 (2)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放入蒸馏水中细胞会吸水涨破 (3)①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来回移动载玻片,使其受热均匀;②烘干至细胞吸附住即可课时作业6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1·四川成都)下列物质中,元素组成最相似的一组是( )
A.糖原、胰岛素、性激素
B.纤维素、性激素、生长激素
C.淀粉、淀粉酶、糖原
D.ATP、DNA、RNA
解析: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均是糖类,糖类是由C、H、O三种化学元素组成的;性激素属于脂质,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有的含有N、P;胰岛素、生长激素和淀粉酶都是蛋白质,蛋白质主要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DNA与RNA都是核酸,ATP脱去2个磷酸,便是构成RNA的原料。
答案:D
2.下列哪组糖类物质能分别对应:①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的糖类;②存在于叶绿体中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的糖类;③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糖类( )
A.核糖、脱氧核糖、乳糖
B.脱氧核糖、核糖、乳糖
C.核糖、葡萄糖、糖原
D.脱氧核糖、葡萄糖、糖原
解析:DNA中的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糖是核糖。在叶绿体中,二氧化碳和水经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但线粒体中的氧化分解底物只能是丙酮酸,而非葡萄糖。葡萄糖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成丙酮酸后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分解。
答案:C
3.下列关于生物体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等有关
B.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C.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D.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解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决定蛋白质的多样性;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DNA一般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染色体。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动物的乳糖是二糖,不是多糖。
答案:D
4.在化学组成上脂质与糖类的主要区别是( )
A.脂质分子中氧原子的比例高
B.脂质主要由C、H、O组成
C.脂质分子中C和H原子所占的比例低
D.有的脂质物质中含有N、P
解析:糖类和脂质都由C、H、O组成,只不过有的脂质如磷脂还含有N、P。糖类和脂质中的C、H、O比例不同,脂质中的H含量较多,O含量较少,因而单位质量的糖类和脂质在氧化分解时,脂质需要的氧气较多,释放的能量也较多,是糖类的2倍多。
答案:D
5.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排出有害物质。从纤维素的化学成分看,它是一种( )
A.二糖 B.多糖
C.氨基酸 D.脂肪
解析:糖类物质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包括多糖、二糖、单糖等。多糖中糖原和淀粉分别是动植物体内的储存能量的物质,而纤维素则主要参与植物细胞壁的构成,但有些时候也可以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如植食性动物牛、羊体内一般都具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与之共生。由于人体肠道内不存在纤维素酶,因而纤维素进入人体消化道后不能被水解吸收。
答案:B
6.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分解和水解反应
D.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解析: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能够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再水解,但可以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硫酸铜溶液能使蛋白质溶液变性,变成不溶于水的沉淀蛋白。
答案:B
7.(2011·合肥高一检测)下列选项中,属于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的是( )
A.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B.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C.基本组成单位都是麦芽糖
D.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解析:三者都是多糖。其组成元素是C、H、O三种,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淀粉、糖原分别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答案:D
8.下列动植物糖类、脂质的分类与比较正确的是( )
解析:A项表示,核糖和脱氧核糖、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糖原和乳糖为动物细胞特有,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为植物细胞所特有。B项中,葡萄糖和果糖应是单糖,而不是二糖;蔗糖为非还原糖。C项中,性激素属于固醇,但是固醇并不属于脂肪,固醇和脂肪同属于脂质。D项中,固醇不是由单体形成的多聚体,故不是生物大分子。
答案:A
9.(2012·合肥八中月考)下列各项对组成细胞有机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质中不含有脱氧核糖核酸
B.组成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C.多肽链在核糖体上一旦形成便具有生物活性
D.质量相同的糖类、脂肪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
解析: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含有少量DNA,DNA由含氮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单体都是葡萄糖;多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必须盘曲折叠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才具有生物活性;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因为等质量的糖类与脂肪,脂肪中所储存的能量多,因此完全氧化分解时脂肪所释放的能量多。
答案:B
10.(2012·苏州调研)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它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B.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它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C.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它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D.磷脂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它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解析: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酸(而不是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磷脂和蛋白质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脂肪可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而不是磷脂。
答案:B
11.(2011·四川理综)如下图表示油菜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种子质量和有机物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量糖类输入并参与代谢,导致种子质量不断增加
B.细胞代谢利用大量糖类,导致淀粉含量降低
C.糖类不断转化为脂质,导致脂质含量持续增加
D.糖类不转化为蛋白质,导致含氮物质含量不变
解析:种子成熟过程中,有大量的糖类输入,导致种子的质量不断增加,在这个时期,有大量的淀粉转变为可溶性糖,导致淀粉含量降低。油菜种子含有大量脂质,这些脂质是由糖类转化来的。糖类能转化为蛋白质,所以D项是不正确的。
答案:D
12.三类有机物氧化时释放能量与耗氧量如下表:
营养物质 体外燃烧释放能量(kJ/g) 体内氧化释放能量(kJ/g) 耗氧量(dL/g)
糖类 17 17 0.83
蛋白质 23.5 18 0.95
脂肪 39.8 39.8 2.03
据上表内容不能做出的判断是( )
A.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B.耗氧量的多少可能与它们含有元素的比例不同有关
C.体内外蛋白质分解释放能量的差异可能是因为分解产物与体内氧化不完全相同
D.相同质量时,脂肪储存能量最多
解析: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的原因是:糖类为生物体提供所需要能量的70%以上,而根据上表内容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耗氧量的多少与H/O有关;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分解的产物除了CO2和H2O外,还有尿素(储存一部分能量未释放出来),所以,体内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比体外燃烧释放能量少;从表中可以看出,同质量时脂肪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最多,所以同质量时脂肪储存能量最多。
答案:A
二、简答题(共40分)
13.(15分)请回答以下有关细胞物质组成和功能的问题:
(1)细胞中含有N元素的生物大分子是( )
A.核苷酸和糖原
B.胰岛素和核酸
C.氨基酸和胰高血糖素
D.血红蛋白和纤维素
(2)细胞中的糖类可以分为3类,其中可以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______________,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的二糖是__________。
(3)构成细胞膜的脂质是_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糖原、纤维素属于生物大分子,但其不含N元素。氨基酸分子含N元素,但不属于生物大分子。
答案:(1)B
(2)单糖 麦芽糖(或纤维二糖)
(3)磷脂 固醇 糖脂(任选二个作答)
14.(25分)下图所示为细胞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请根据其主要功能分析并回答问题:
(1)A是指____________;E在动物细胞内是指____________,在植物细胞内主要是指____________。
(2)F是指____________,除此之外,这类物质还包括_______和____________。
(3)C是指____________,C形成G过程的反应叫做_________。
(4)D是指____________,H是指____________。
(5)能体现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是____________。
(6)上述A、B、C、D为基本单位,可以称为____________,是由若干个相连的____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____为基本骨架的。
解析:该题目的突破口,即根据主要功能推断有机大分子是什么。能源物质,首先考虑糖类,再根据动植物体内组成判断具体是淀粉还是糖原。对于储能物质,由课本内容可知是脂肪;结构物质是蛋白质,因组成生命的最基本的物质是蛋白质;而遗传物质是核酸,其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答案:(1)葡萄糖 糖原 淀粉
(2)脂肪 磷脂 固醇
(3)氨基酸 缩合反应
(4)核苷酸 核酸
(5)蛋白质
(6)单体 碳原子 碳链课时作业7 细胞中的无机物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1·江苏苏州)水是生命之源,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在生物体中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
A.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B.参与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的运输
C.储存能量
D.参与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解析:水的作用很多,可以构成细胞的成分,参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参与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但水不能提供能量,也不能储存能量。
答案:C
2.(2011·北京海淀)下列关于水对生命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休眠期的植物,体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通常会下降
B.细胞内自由水含量降低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
C.癌细胞是一种失控细胞,其自由水含量较正常细胞要低
D.细胞内的脂肪成分多,会使细胞内的结合水含量增高
解析:植物休眠期,代谢程度较低,自由水含量很少,体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通常会较高。癌细胞是无限增殖的细胞,代谢旺盛,因而自由水含量高。脂肪的亲水性较差,脂肪成分多的细胞,细胞内的结合水较低。
答案:B
3.几十年前,新西兰有一个牧场的大片牧草长势很弱,有的甚至发黄枯萎,即使使用了大量氮、磷、钾肥也无济于事。后来人们偶然发现牧场内的一小片牧草长势十分茂盛。原来这一小片“绿洲”的附近有一座钼矿,矿工上下班总是抄近路走,他们的鞋子上粘有矿粉,正是矿工鞋子踩过的地方牧草长得绿油油的。经过科学家的化验和分析,一公顷牧草只需150 g钼就够了。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钼是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
B.钼肥比氮、磷、钾肥效果好
C.钼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D.钼是一种高效肥料,只要有了钼,植物就能正常生长
解析:原来牧草长势不良的地方,被钼矿矿工走过以后,牧草长得十分茂盛。经过分析,说明矿工经过后,留下来钼矿粉对牧草的生长发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答案:C
4.医生给病人输液,常把药剂溶解于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中,而不是溶解于蒸馏水中。这是因为( )
A.无机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
B.蒸馏水不含营养物质
C.蒸馏水可增大细胞中自由水比例,使细胞代谢加快,加剧病情
D.防止细胞过度吸水
解析:0.9%的NaCl溶液的浓度和人体细胞生活的环境浓度相等,如果输液时把药剂溶解于蒸馏水,会造成人体细胞生活环境浓度的改变,而对人体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有影响。
答案:D
5.在探索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过程中,科学家始终把寻找水作为最关键的环节。水在生命中的意义表现为( )
A.水是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B.水在生物体内可以流动
C.能与蛋白质结合,体现生命活动现象
D.生化反应必须在水中进行
解析: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水直接参与生化反应,水还能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由于水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使得科学家在探索外星球世界的生命存在与否,一般把水的寻找作为关键环节,“水是生命之源”。
答案:D
6.英国医生塞达尼·任格在对离体蛙心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用不含钙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收缩不能维持,用含有少量钙和钾的钠盐溶液灌注时,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实验说明钙盐( )
A.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B.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C.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重要作用
D.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
解析:A、B、C都是无机盐的功能,但从题意可看出钙盐有维持心脏持续跳动的功能,而心脏持续跳动显然是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答案:B
7.人体中水的含量约占65%,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说明水对人体重要性的是( )
①水和糖类、脂肪、蛋白质一样,为人体提供能量
②没有水,人体内大部分化学反应就根本不会发生
③水的比热小,有利于维持体温
④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离不开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体中水的生理作用,解答本题时应先明确生物体中自由水和结合水的生理功能,再逐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水在人体内不能提供能量,①错误;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必须有水参加,没有水,这些化学反应将不会发生,②正确;水的比热比较大,对体温在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时仍保持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③错误;水在生物体内的流动,可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没有水,营养物质的运输难以完成,④正确。
答案:C
8.一位农民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某种元素,为此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处理措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
地块 甲 乙 丙 丁 戊
施肥情况 尿素 磷酸二氢钾 磷酸二氢铵 硫酸铵 不施肥
小麦收获量 55.56 65.26 56.88 55.44 55.11
从表中可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元素是( )
A.K B.N
C.P D.S
解析:该题从无机盐的角度考查考生的推理判断能力。在不施加磷酸二氢钾时产量大致相同,施用磷酸二氢钾产量提高接近20%,可以推断是施加磷酸二氢钾里面的P或者是K元素起作用。对照丙组,也含有P元素,但产量不高,可以进一步推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元素是K。
答案:A
9.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类的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相同
B.不同种类的细胞中化合物的含量相同
C.同种生物细胞中化合物的含量相同
D.不同种类的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不同,同种生物细胞中化合物的含量也有差别
解析:不同种类的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有一定差别,如糖原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淀粉则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同种生物细胞中化合物的含量也有差别,如肌细胞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细胞中含脂肪较多。故选D。
答案:D
10.某生物学小组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而在两个花盆里种了大豆,并设计了如下表实验。在这一实验设计中,应该改正的错误是( )
花盆 阳光 温度 水
Ⅰ 阳光 20 ℃ 充足
Ⅱ 暗室 20 ℃ 不充足
A.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向阳的地方
B.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黑暗的地方
C.两个花盆的温度不应该一样高
D.两个花盆都应该浇给充足的水
解析:本题是实验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实验方法、原则的理解程度。一般的实验设计都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这个实验要研究的是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因此阳光应该为变量。根据单因子变量原则,其他因素都应该设为常量,所以本题的答案为D,这样既保证了变量单一,又使大豆不会因为缺水而影响发芽。而如果两个花盆都浇水不足,两个花盆中的大豆就会因为缺水而发芽不良,也会导致实验的失败。因此在考虑单因子变量原则时,还要尽量使常量能够满足实验成功的条件。
答案:D
11.水是生命之源,在生物体内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下面是有关水与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在细胞内的存在状态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生命活动越旺盛,结合水的含量就越高
B.对植物而言,水主要用于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
C.人的体液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其中水分的吸收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
D.夏季,人在高温作业或者剧烈活动后要喝淡盐水是为了补充水分及降温
解析:自由水含量越高,生命活动越旺盛;植物体内的水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高温或剧烈运动后喝淡盐水既可以补充水分,又可以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
答案:C
12.科学工作者研究了钙和硼对某种植物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结论与结果不相符的是( )
A.钙或硼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都有同样的影响
B.适宜浓度的硼或钙明显有利于花粉萌发或花粉管生长
C.钙对花粉管生长有明显影响,而一定范围内几乎不影响花粉的萌发
D.硼对花粉萌发有明显影响,而一定范围内几乎不影响花粉管生长
解析:考查图文转化能力。从图中可看出钙或硼对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的作用是不同的。钙的浓度变化影响花粉管生长速率,但花粉萌发率几乎不变;硼的浓度变化影响花粉萌发率,但花粉管生长速率几乎不变。
答案:A
二、简答题(共40分)
13.(10分)科学实验表明: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增大,而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胞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减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自由水以________的形式存在于________和________等部位。随着发育期的不同和细胞种类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自由水占细胞鲜重的绝大部分,是细胞的良好________,有利于物质的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的顺利进行,所以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自由水的含量就________。
(2)干种子内所含的主要是________水,抗旱性强的植物结合水的含量________,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胞,自由水含量________。
(3)结合水和自由水是可以互相________的。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及其功能,以及与细胞代谢的关系。水是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有两种存在形式:自由水与结合水,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且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的新陈代谢越旺盛,比值越小,新陈代谢越缓慢。自由水以游离形式存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并且还参与细胞内的许多生化反应。干种子中主要是结合水,自由水的含量很少。
答案:(1)游离 细胞质基质 液泡 溶剂 运输 生物化学反应 高
(2)结合 高 低 (3)转化
14.(15分)分析下列事实,回答有关问题。
事实一:在正常人的血浆中,NaHCO3的含量约为H2CO3含量的20倍。当血浆中的NaHCO3含量减少时,会形成酸中毒;当血浆中的H2CO3含量减少时,则形成碱中毒。
事实二:在初生蝌蚪或幼小植物体内,当自由水的比例减小时,机体代谢强度降低;当自由水的比例增大时,机体代谢强度升高。
事实三:P是构成骨骼、牙齿、肌肉及血液的重要元素;Zn是若干跟消化有关的酶的结构中心;Na是体液的主要组成成分。
事实四:人体某些组织的含水量近似,但形态却不同。例如,心肌含水量约为79%而呈坚韧的状态,脑中含水量约为84%而呈溶胶状。
(1)事实一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事实二中现象的全面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实三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对事实四中差异的正确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和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具体某一事例涉及的是水或无机盐哪方面的作用。
答案:(1)无机盐具有调节酸碱平衡(pH)的作用
(2)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细胞内生化反应的介质,并参与某些代谢反应,参与体内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
(3)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4)组织器官的形态差异与生物体内水分的存在形式有关,心肌、脑组织中的水分主要以结合水形式存在
15.(15分)植物的种子都有一定的寿命。种子要安全贮藏,首先应晒干。
种子贮藏时,种子的含水量是否越低越好呢?现以贮藏一年为标准,设计实验证明之。
材料用品:含水量分别为1%、5%、9%、13%、17%的水稻种子各100粒,恒温箱5个,培养皿、纱布若干。
实验步骤:(1)将5份种子分别置于5个恒温箱中(20 ℃)保存一年,在这期间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贮藏期满后,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5份种子的发芽率,应提供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水量 1% 5% 9% 13% 17%
发芽率 0 30% 95% 88% 0
(3)含水量为1%的水稻种子发芽率为零,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水量为17%的水稻种子发芽率为零,原因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探究种子的含水量与安全贮藏的关系。实验给出了含水量与发芽率的结果,要分析造成其结果的原因。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内部条件(活胚)和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答案:(1)密闭适时通风 (2)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或氧气) (3)含水量过低,胚细胞缺水死亡,种子失去生活力 含水量过高,种子呼吸较旺盛,易霉变,导致种子失去生活力 (4)种子的含水量必须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才利于贮藏,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种子失去生活力课时作业3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中,最基本元素、微量元素可以分别用下图中的哪些字母表示( )
A.e、b B.a、e
C.d、e D.a、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内元素的分类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答案:C
2.(2012·临海白云中学测试)容器底部是培养基,其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全部养分,如果有人在配制培养基的矿质元素中使用了NH4NO3、KNO3、CaCl2·2H2O、MgSO4·7H2O、螯合铁溶液、微量元素溶液,但缺少了一种必需元素,为补充这种元素,应添加的化合物是( )
A.Ca(NO3)2 B.KCl
C.KH2PO4 D.K2SO4
解析:依题意,培养基中不缺乏微量元素,大量元素中除C、H、O外,应有N、P、K、S、Ca、Mg,从培养基的成分分析,培养基中缺少P,KH2PO4能提供P,故C正确。
答案:C
3.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都可以找到
B.研究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可以得出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C.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中,氧元素的含量最多,因为细胞中水的含量最多
D.尽管生物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很少,缺少时对生命活动影响却很大
解析:生物与非生物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没有一种是生命物质所特有的,但并非所有的非生物界元素都是构成生物体的元素。
答案:A
4.向盛有一定淀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唾液淀粉酶,37 ℃水浴保温后,加入适量的0.1 g/mL的NaOH和0.05 g/mL的CuSO4溶液,摇匀后,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观察试管内溶液变化应该是( )
A.产生砖红色沉淀 B.溶液呈现蓝色
C.溶液呈现紫色 D.溶液不变化
解析:适量的0.1 g/mL的NaOH和0.05 g/mL的CuSO4溶液实际上就是斐林试剂,斐林试剂能与淀粉的水解产物葡萄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答案:A
5.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个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只有脂肪的检测需要使用显微镜
B.只有还原糖的检测需要加热到50℃~65 ℃
C.检测还原糖、蛋白质所用试剂相同
D.三个实验的显色反应均不相同
解析:斐林试剂和还原性糖在50℃~65 ℃水浴下生成砖红色沉淀;检测脂肪一般用花生切片,需要在显微镜下才可以看见颜色的变化。鉴定蛋白质和还原性糖的试剂不同,鉴定还原性糖用的斐林试剂的甲液(0.1 g/mL的NaOH)和乙液(0.05 g/mL的CuSO4)是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而鉴定蛋白质用的双缩脲试剂则是先加A液1 mL(0.1 g/mL的NaOH),再加B液(0.01 g/mL的CuSO4)4滴。使用的方法及浓度都不同。
答案:C
6.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摄入量最多的无机营养成分和有机营养成分分别是( )
A.水和糖类 B.无机盐和蛋白质
C.水和蛋白质 D.无机盐和糖类
解析:人体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成分当然需要摄入量最多,故选C。
答案:C
7.在高等植物细胞中有两种大量元素,淀粉中不含有,但核酸中含有。关于这两种元素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种元素是生物膜、染色体的重要组成元素
B.这两种元素是组成ATP分子不可缺少的
C.这两种元素是构成蛋白质不可缺少的
D.这两种大量元素也是动物生活必需的
解析:淀粉含有C、H、O,核酸含有C、H、O、N、P。淀粉中不含有,但核酸中含有的元素是N、P。N是构成蛋白质不可缺少的,而P不是。
答案:C
8.下列关于糖类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试剂都不需要现配现用
B.所用NaOH溶液的质量浓度相同
C.所用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相同
D.使用的都是碱性环境中的CuSO4
解析: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在检测实验过程中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的不同:①浓度:NaOH两者浓度相同,但CuSO4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CuSO4浓度为0.05 g/mL,双缩脲试剂中CuSO4的浓度为0.01 g/mL;②使用原理不同:前者实质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后者实质是碱性环境下的CuSO4;③使用方法不同:前者1∶1混合均匀后使用,后者是先加NaOH,然后再加CuSO4;④颜色反应不同。
答案:B
9.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常指生物生活所必需的,但需要量却很少的一些元素
B.生物体中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的一些元素
C.微量元素是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
D.Cu、Zn、Mo等元素是细胞内的微量元素
解析:微量元素是指细胞内含量在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含量虽少,但在生命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包括Fe、Mn、Zn、Cu、B、Mo等。
答案:B
10.下图表示细胞中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以下按①②③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N、H、O、C
B.O、C、N、H
C.H、O、C、N
D.C、O、H、N
解析:在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其次是C、H、N。
答案:D
11.(2012·济宁模拟)下表是两种生物干重中有关元素的质量分数:
元素 C H O N P S
生物甲 43.57 6.24 44.43 1.46 0.02 0.17
生物乙 55.99 7.46 14.62 9.33 3.11 0.78
根据上表,有人得出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如果它们分别是动物和植物,则甲是动物,乙是植物
B.等质量的组织中,甲所含的热量少于乙
C.两者体细胞中,乙的遗传物质比甲多
D.两者的含水量比较,可推测甲比乙多
解析:动物和植物干重相比较,植物含糖类较多,动物含脂肪、蛋白质较多,故植物中氧元素含量较多,动物中含氮元素较多,所以甲为植物,乙为动物。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较,脂肪含热量较多,生物甲含糖量高,生物乙含脂肪多。生物干重中有关元素的含量不能作为判断其含水量以及遗传物质多少的依据。所以A、C、D均不正确。
答案:B
12.(2009·广东卷)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
待测物质 检测试剂 预期显色结果
① 葡萄糖 苏丹Ⅳ 红色
②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③ 淀粉 斐林试剂 蓝色
④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是鉴定还原糖的,淀粉不属于还原糖,鉴定淀粉可用碘液。脂肪可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检测,前者呈现橘黄色,后者呈现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
答案:D
二、简答题(共40分)
13.(10分)如下图所示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及其比例。根据图中所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有____________。
(2)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占细胞总量的________。
(3)O元素在细胞总量中占比例最大,为什么不是最基本元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O、H、N三种化学元素在细胞总量中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而这3种元素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还不到1%,这个事实说明了______________。
答案:(1)C、H、O、N (2)18%
(3)O元素虽然占65%,但组成细胞中含量占85%~90%的是H2O,H2O中O元素的质量分数很高,若去掉H2O,在干重中,C占比例最大,所以C是最基本元素,而O不是
(4)78%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14.(15分)下表是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O Si C N H
地壳 48.60 26.30 0.087 0.03 0.76
细胞 65.0 极少 18.0 3.0 10.0
(1)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地壳中都普遍存在,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细胞特有的,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同一元素在细胞和地壳中含量相差甚远,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上表中数据可知,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中,C、H、O含量最多,请据下表分析,其原因是:
化合物 水 无机盐 蛋白质 脂质 糖类和核酸
质量分数(%) 85~90 1~1.5 7~10 1~2 1~1.5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通过分析第一个表可知,生物界与非生物界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由第二个表可知,水在化合物中含量最多,占85%~90%,且有机物中都含有C、H、O,所以,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中,C、H、O含量最多。
答案:(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3)①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占85%~90% ②构成细胞的有机物都含有C、H、O三种元素
15.(15分)(1)问题提出:植物体没有专门的脂肪组织,但在花生、大豆、蓖麻等植物的种子中富含脂肪。有人提出植物体除种子外,其他部位如根尖细胞中是否也含有脂肪?
(2)探究课题:洋葱根尖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
(3)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用具:新鲜洋葱根尖、苏丹Ⅲ染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刀片、培养皿、镊子、滴管等。
(5)方法步骤:
①选取新鲜的洋葱根尖并作徒手切片;选取2~3片最薄切片放置在载玻片的中央;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预期结果与相应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实验假设可以是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脂肪,也可以是洋葱根尖细胞中不含有脂肪,由于脂肪颗粒要制成装片后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到,因此材料用具主要有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预期的结果和结论两种情况都要考虑。
答案:(3)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或不含有)脂肪 (4)载玻片 盖玻片 显微镜 (5)②滴加2~3滴苏丹Ⅲ染液进行染色,2~3 min后滴加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③在切片上滴1~2滴蒸馏水,加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④将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6)①若在装片中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则说明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脂肪 ②若在装片中观察不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则说明洋葱根尖细胞中不含有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