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怂恿(sǒnɡ) 纸屑(xuè) 腼腆(diǎn)
B.誊写(ténɡ) 挣钱(zhènɡ) 冤枉(wànɡ)
C.疲惫(bèi) 搂住(lǒu) 高跷(qiāo)
D.耽误(dān) 谨慎(jǐnɡ) 客栈(zhàn)
2.读句子,体会其所蕴含的感情,选择正确的选项。
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个偏解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粽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热豆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 )
A.这段话蕴含着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留与喜爱之情。
B.这段活蕴含着对过往艰苦生活的无限恋与味。
C.这句活中流露出父子之间的温情。
3.读句子,体会其所蕴含的感情,选择正确的选项。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
A.这句话包含着“我”对母亲的同情。
B.这句话饱含着“我”的羞愧与自责
C.这句话饱含着“我”对母系的深深的爱意。
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在热情的掌声中第一次登上讲台。
B.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清洁。
C.通过他的介绍,我了解了古城的历史。
D.我断定他大概是我同学的弟弟。
5.下面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是( )
A.无论你在天涯海角,母亲总会一如既往地关心着你。
B.每当收到一本好书时,我常常会迫不及待地阅读。
C.夏天傍晚时分,太阳还恋恋不舍地挂在天边。
D.李老师帮助王小强改掉了很多缺点,使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把他引入歧途了。
6.“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这句话使用的描写方法主要是( )
A.外貌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二、填空题
7.注音并组词。
逸( )__________ 桨( )__________
榕( )__________ 桩( )__________
暇( )__________ 累( )__________
8.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父母对我的评价不同,( )他们的出发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对我的爱。
(2)我们( )要有来自母亲的爱的力量,( )要有来自父亲的严格要求。
(3)我( )坚持写作,( )母亲一直在鼓励我。
9.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在按要求完成练习。
一如( )往 失( )落魄 人山人( ) ( )耳欲聋
戒( )以俭 千( )万化 迫不( )待 酷( )炎夏
(1)“ ”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像这样带有“一”字的成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
(2)选词填空。
①我有点___________,想让父亲立刻看到我写的诗。
②他___________地坐在那里,原来是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
10.我会查字典。
“吊”字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共_______画,可以组词为____________。“吊”字在字典里的意思:①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②悬挂。③提取,收回。
根据句子意思,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妈妈把做好的腊肉吊在阳台上风干。( )
(2)因为他酒驾,所以他的驾驶证被吊销了。( )
(3)清明节,我们来到烈士陵园,凭吊烈士墓。( )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____________!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____________,应该是____________。”两个“第一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2)“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在心里一遍一遍对自己说:“___________。”
12.本单元课文的细节不仅在人物描写,也在文章的结尾之处。对比阅读下面三个结尾,完成练习。
课文标题 结尾与课文联系的部分 表达的共同点 表达的不同点
《慈母情深》 省略号蕴含情感
《父爱之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三、语言表达
13.根据情境,发表自己的看法。
老师上课时,发现小刚没有带语文书,问小刚为什么没带。小刚回答说:“妈妈没有把我的语文书放在书包里。”如果你是小刚,应该如何反思妈妈的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照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从以下情境中选择一个,写一写自己成长中的“第一次”。
第一次获奖 第一次觉得有朋友真好 第一次感到父母很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句子,说一说句子的特点,并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我”心酸地哭是因为___________,“我”品尝到的人生的新滋味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句中“载”字把父爱具体化,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_________________。这个句子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___________之情。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节选)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15.语段中画“﹏﹏﹏”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注意加点的词语,分析“我”当时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父爱如山
父亲离开我们一年多了,我仍常常梦见他满头的白发,白硬的胡子,稍躬的身影,慈祥的笑容……
7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6个儿女的养育重担全部落在父亲一个人身上,怕继母对我们不好,父亲没有再娶。有一次在饭桌上我夹菜时,因筷子夹错方向,父亲用筷子用力敲打了一下我的手背,以示警告。正当我想问“为什么打我”时,父亲一边做夹菜示范,一边轻声细语地说:“装菜的碗与饭桌上的每个人都有一个正对方向,夹菜只能夹正对着自己方向那一边的菜,夹朝别人方向的菜是不礼貌的。”在父亲严格的言传身教下,我从小就养成了懂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的良好习惯。
1992年,父亲刚满60岁,也是我在部队提干的那一年,因牙痛没有钱治疗,为摆脱牙疼的痛苦,父亲用手将剩余的3颗牙全都拔光了。没有牙无法嚼碎,食物很难消化,这样对父亲的身体不好。我领到工资第一个月后,就请探亲假回家做父亲镶牙的工作。我一提镶牙的事情,他就打断我的话:“你刚拿工资,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等你娶媳妇后再说吧。”1996年我结婚安家在湖南衡阳,当年10月,带着动员父亲镶牙的任务,我和爱人一起回家休假。父亲吃饭很吃力,稍微硬一点的食物他都吞咽不下去。看到父亲嚼食物的情景,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费尽了口舌,父亲笑呵呵地说:“你们刚结婚,生活还比较困难,等你们有了孩子再说吧”1997年我的孩子出生后,父亲因长期吃嚼不碎的食物而影响了胃的正常消化功能,患胃溃疡住进了医院。我和爱人带着孩子到医院看望父亲,再一次央求他镶牙。父亲对儿女的执着孝心感到很欣慰,但为了不让我花钱,为了不给我们添麻烦,他作出了“永不镶牙”的最终决定,其理由是:60多岁了,假牙每天要清洗,太麻烦,没有牙还省事。从那时起,我深深地知道,我是永远做不通父亲镶牙的工作的,因为他拒绝镶牙的理由中有谁也动摇不了的父爱情怀。
山高水长的父爱,温暖了我的少年,教诲了我的青年,成就了我的事业。父亲走了,在思念中我感受到父亲无言的爱仍然是那么浓烈、那么温暖。
17.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言传身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高水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作者以一个什么事例阐述了在父亲严格的言传身教下,我从小就养成了懂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的良好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有一句话,真切地反映出“我”对父亲的发自内心的强烈的爱,请将其摘录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0.习作
写父母、写朋友、写你的亲人,只要有一份真情,有一份真爱。
写大事、写小事、写身边的事,只要有一些感动,有一丝领悟。
拿起你的笔,写写那些让你感动、令你难忘的人和事吧!题目自拟,字数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字形,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A.“纸屑”的“屑”读音为xiè
B.“冤枉”的“枉”读音为wang
C.读音正确。
D.“谨慎”的“慎”读音为shèn
2.C
【详解】考查体会思想感情。
父亲给“我”带粽子,然后带“我”吃豆腐脑,“我”和父亲相互谦让,体现了父子间的温情。
3.B
【详解】考查体会句子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卷揉得的毛票”说明母亲的钱来之不易,是一点一点劳动得来的,通过“龟裂”一词看出母亲的艰辛。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饱含了“我”的羞愧与自责。
4.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项:“他在热情的掌声中第一次登上讲台。”搭配不当,改为“他在热烈的掌声中第一次登上讲台。”
B项:“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清洁。”成分残缺。在结尾处加上“的习惯。”
D项:“我断定他大概是我同学的弟弟。”重复啰嗦,“断定和大概”都是表示不确定。只用一个就可以。
故选C。
5.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
A.使用正确。一如既往: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
B.使用正确。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C.使用正确。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
D.使用不正确。引入歧途:错误的道路。由于受煽惑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句子写的是李老师帮助王小强改掉了很多缺点,因此,使用有误。
6.D
【详解】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运用。
外貌描写: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
动作描写:是通过描写人物特有的动作行为,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等。
心理描写: 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下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神态描写: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这句话使用的描写方法主要是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脸上吃惊的神态。
7. yì 安逸 jiǎng 船桨 róng 榕树 zhuāng 树桩 xiá 无暇 lèi 劳累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和组词能力。
“逸”读音“yì”,一般是指超凡脱俗,卓尔不群。可以组词为:安逸、一劳永逸、逸趣横生等。
“桨”读音“jiǎng”,本义是划船用具。可以组词为:螺旋桨、划桨、棹桨、飞桨、桨板等。
“榕”读音“róng”,常绿大乔木,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叶子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果实倒卵形,黄色或赤褐色。可以组词为:榕树、榕径、榕海、榕城等。
“桩”读音“zhuāng”,桩子,埋在土里的柱形物体,一般用作建筑或分界的标志。可以组词为:木桩、树桩、桥桩、界桩、埋桩做案、水桩、桩家等。
“暇”读音“xiá”指空闲,没有事的时候。可以组词为:目不暇接、应接不暇、急不暇择、不暇、无暇、自顾不暇等。
“累”读音有“lèi ”“lěi ”“ léi”。是一个多音字。根据字义不同,所组词语也不同。比如劳累、累计、硕果累累。
8. 虽然 但是 不但 还 之所以 是因为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1)“父母对我的评价不同”与“他们的出发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对我的爱。”两个分句间是转折关系,可以用“虽然……但是……”相连。
(2)“要有来自母亲的爱的力量”与“要有来自父亲的严格要求”两个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可以用“不但……而且……”相连。
(3)“坚持写作”与“母亲一直在鼓励我。”两个分句间是因果关系,结果在前,可以用“之所以……是因为……”相连。
9. 既 魂 海 震 奢 变 及 暑 完全跟过去一样 一马当先 九牛一毛 迫不及待 失魂落魄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补全词语。
对词语的空缺部分进行仔细分析,所填内容要符合词组的完整性,不要写错别字,要注意平时对词组的积累。选词填空时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填空即可。
一如既往: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
失魂落魄:形容极度惊慌、心神不宁的样子。
人山人海:指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戒奢以俭: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句话出自《谏太宗十思疏》。
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
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酷暑炎夏:指夏季的天气到了非常炎热的盛暑阶段。
(1)“一如既往”的意思是: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
像这样带有“一”字的成语还有:一本正经、一帆风顺、一泻千里、一统天下、一暴十寒等。
(2)①“立刻”表示马上,结合语境,我想让父亲马上看到我写的诗,当时的心情是十分急切的,急迫得不能在等待了,所以使用词语“迫不及待”。
②结合语境,句子中的他其中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他的心情是不好的,担心老师的询问,又或是担心对父母没法交代,所以使用词语“失魂落魄”。
10. D diào 6 凭吊 ② ③ ①
【详解】本题考查音序查字法。
音序查字法是指按照汉语拼音字母的顺序来查字的方法。多是在知道字的读音,不知道字形与释义的情况下用此种方法。
步骤:①读准字音,根据该字音节确定应查什么字母。② 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这一字母,在这一字母相应部分找到该字的音节,看清这个音节旁标明的页码。
“吊”字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D”,再查音节“diào”,共6画,可以组词为:吊炉、吊杆、吊打等。
(1)把腊肉挂在阳台上风干。故“吊”的意思是:悬挂。选:②。
(2)吊销:收回并取消(发出的证件)。故“吊”的意思是:提取,收回。选:③。
(3)凭吊:面对遗迹、坟墓等表示怀念。故“吊”的意思是: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选:①。
11. 那么瘦小 自己长大了 个大人了 “我”体会到了母亲的艰辛,懂得帮母亲分担一点生活的压力。 妈妈,您太辛苦了,我不能只为自己着想,我应该为您分担一些压力。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填空。
《慈母情深》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片段。作者在小说中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1)原文: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句中两个“第一次”说明“我”体会到了母亲的艰辛,懂得帮母亲分担一点生活的压力。
(2)联系上下文理解,从“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可知,“我”面对妈妈的艰辛,慷慨的给钱,内心充满了感激和辛酸。
此时主人公内心的想法可结合对母亲的感激和辛酸等方面作答即可。
12. 照应开头 都与文本中的内容相互照应 照应开头的“梦境” 补充开头的话,丰满情感 照应题目 再次强调,升华情感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结尾段含义与作用的对比学习。
《慈母情深》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父爱之舟》以情取胜,平白如话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父子之情,细细咀嚼,别有一番滋味,令人感动不已。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文章记叙的是:作者在八九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则说:“糟糕透了”后来作者又写了好多诗、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每次母亲都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最后,作者终于明白了,不管是母亲的“精彩极了”还是父亲的“糟糕透了”都是对自己深深的爱。
结尾段的作用:结构上,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内容上,突出人物品质/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中心。
《慈母情深》开头写道:“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书价一元多钱”,与结尾“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互为照应。
《父爱之舟》主要围绕梦境写了父亲送“我”上学,带“我”投考学校等。结尾与之照应。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结尾与题目照应,点明中心。
13.我应该告诉妈妈:“虽然您很爱我,但不能包办我的生活,不能什么都替我做,否则我就会成为一个什么都不会的人。”
【详解】此题考查口语交际。
本次考查的内容是“父母之爱”,意在通过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方式发表看法,提高学生围绕观点选取材料的能力和讨论应对能力。同时让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父母的爱,以便更好地和父母相处。
通过审题,学生要明确任务:能够评价事例中妈妈的做法,客观地看待父母之爱,还能够从自身出发,谈谈自己打算和想法,如何和妈妈进行沟通。
小刚的妈妈很疼爱孩子,对孩子的照顾无微不至,但是这是一种溺爱,造成了孩子缺乏自理自立的能力。因此答题时,要站在小刚的角度,告诉妈妈,不能包办孩子的生活,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
14. 那一次我获得了学校组织的作文大赛的一等奖,这是我第一次得奖,我高兴极了,恨不得吃饭、睡觉都捧着我的奖状。 “立刻”一词的反复使用,写出了母亲的忙碌和劳累。妈妈回来了,我立刻从沙发上跳起来,立刻关上电视,立刻去开门,立刻帮妈妈拿东西。 父亲送“我”上学后要走了 感动于父亲对“我”的爱,对父亲感到依恋、不舍,感到父亲凑钱的艰难和自己身上责任的沉重。 父爱的深沉 无限感激
【详解】(1)本题考查情景写话。
我们可以选取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将具体的情景具体写出来。写话时,可以恰当地运用好词好句或修辞手法。
例如:第一次获奖 ——运动会上,在跳高项目中,我获得了第一名,得到了一个奖杯,这是我第一次得奖,我激动极了,拿着沉甸甸的奖杯,心里迫不及待的想要运动会快点结束,好让妈妈看看我获得的奖杯。
第一次觉得有朋友真好——在我生病的一段时间,小明一直帮我抄带笔记,一直给我讲解课本的新知识,不但给我带来了学习上的帮助,更让我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病人,也忘记了身上的苦痛,第一次局的有朋友真好!
第一次感到父母很辛苦——时光流逝,一眨眼,我就升上了五年级。我觉得我的父母很辛苦,他们用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供我们买学习用品、交学费,爷爷奶奶和我的一日三餐等。你们每天都用那繁忙的身影面对我,虽然,我是很孤独,但你们的辛苦却超越了我的孤单。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及造句。
“立刻……立刻……立刻……立刻……”反复使用,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的忙碌和劳累。
造句时,用加点词“立刻”仿照例句来写,例如:老师刚说完放假,同学们立刻沸腾了,立刻欢呼起来,立刻收拾书包,立刻像重获自由的小鸟啊一样冲出教室……
(3)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
联系上下文理解,因为父亲送“我”上学后要走了,所以“我”心酸的哭了;“人生的新滋味”为我知晓了父亲为给我凑学费辛勤的付出和我对父亲深深的感恩、依恋与爱。
(4)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可见这饱含着父爱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人难忘!事情愈小,表现的父爱愈深。想一想,在最细微处都替儿子着想的父亲,是多么伟大的父亲,他的爱又是何等的深沉啊!这个句子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感激之情。
15. 比喻 把无形的赞扬声给具体化成雨点,显得形象具体而生动。 16.“我”当时是既有些不好意思又十分得意。
【解析】15.本题考查了对比喻句的辨析。
文章“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一句中,将“赞扬声”比作“雨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无形的赞扬声给具体化成雨点,显得形象具体而生动。
16.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段选自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结合“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可知,我的表现是既腼腆又得意扬扬。从中可体会到“我”当时是既有些不好意思又十分得意的心理。
17. 用语言教导,用行动示范。 比喻人的品德高尚,影响深远或情谊、恩德深厚久长。 18.父亲发现“我”夹菜时筷子夹错方向,用筷子敲打“我”的手背以示警告,并用心教导“我”夹菜的礼仪。
19.看到父亲嚼食物的情景,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解析】17.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言传身教:既口头传授,又以身作则地去做;指言语行动起模范作用。
山高水长:像山一样高耸,像水一样长流;比喻人的品德高尚,影响深远或情谊、恩德深厚久长。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提到“在父亲严格的言传身教下,我从小就养成了懂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的良好习惯”的内容出现在第②段,第②段讲述了父亲发现“我”夹菜时筷子夹错方向,用筷子敲打“我”的手背,并教导“我”夹菜的礼仪。因此,作者通过了一个父亲教导“我”夹菜礼仪的事例来阐述了在父亲严格的言传身教下,我从小就养成了懂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的良好习惯。
19.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同学们先通读文章,找出作者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句子,再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
第③段的句子“看到父亲嚼食物的情景,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真切地反映出“我”对父亲的发自内心的强烈的爱。父亲为了不让“我”花钱而拒绝镶牙,吃饭时十分吃力,“我”看到父亲在艰难地嚼食物时,心里不禁心疼父亲,流下泪水。
20.范文:
令我难忘的一件事
那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一年了,但至今仍留在我的脑海里,就像是在昨天发生的。
那天,老师让我们去体育中心里看动物,我们买了票直了体育中心,里面一团漆黑,但在微弱的灯光下能看到一些动物笼子。在灯光下,我发现在这里的动物都缺胳膊少腿:如考虑少了腿,孔雀不会开屏,猴子少了尾巴和胳膊。
我们来到了老虎的铁笼前,这只老虎可威风了。脸是黑白相间的,两只耳朵竖着,好像在静静地聆听着。脖子上的黄毛、白毛有规律地排着,像一条条围巾,背部和尾部的毛像灰白色的外衣,腹部的毛像衬衫,样子很潇洒。
这里,来了一个二十多岁年轻人,手拿竹竿打老虎,老虎开始置之不理,后来年轻人还不停地抽打老虎,最后老虎发怒了,在笼子里蹿来蹿去,逗得大家直发笑。
看老虎的人越来越多,年轻人看到那么多人来看老虎,便让老虎耍杂技。年轻人点燃一支烟,不怕危险,硬把烟塞进老虎嘴里,老虎生气地把烟吐到地上。年轻人生气了,又用竹竿抽打老虎了,还把水泼到老虎身上。
老虎安静下来,泪水直在眼睛里打转,它好像正在回前在森林里的甜蜜生活:一家人和和睦睦地生草地上嬉戏。它又好像在憎恨人类。
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仿佛看见了一个猎人正拿着枪,瞄准了一只老虎,准备射击,突然枪声响了,老虎倒在了血泊里。
我心里难过极了,我不能理解人为什么要这样残害可爱的动物,它们可是我们人类离不开的好朋友啊!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本次为自命题作文。根据题意可知,是写那些让你感动、令你难忘的人和事。写人时可以写父母、写朋友、写你的亲人;写事时写大事、写小事、写身边的事。无论写什么都要借用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主题,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发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做到详略得当。
开头:开篇点题,点明让自己难忘或感动的人或事。
中间:利用典型的事例来表达主题。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具体,做到详略得当,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来描写,做到详略得当。
结尾:抒发自己的感情,做到首尾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