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预习检测卷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预习检测卷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6 11:0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预习检测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以下带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清晰(xī) 疑惑(huò) B.签订(dìng) 妄想(wànɡ)
C.训斥(cì) 屈辱(rǔ) D.辉煌(huánɡ) 土炕(kànɡ)
2.下列词语填入句子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 的问题。
A.严峻 B.严格 C.严厉 D.严肃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B.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C.只要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就拒绝了。
D.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
4.下列诗句的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B.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的哪个位置最恰当?( )
经过一番筹划,他们决定在报纸上只印三个字——梅兰芳。
①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先生初到上海,虽然他唱功绝顶,但要在大上海一下子出名也难。②为了宣传梅兰芳,戏班子就想在报纸上打广告,但是这个广告要怎么登,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呢?③当时上海的市民并不知道梅兰芳是谁,因为好奇,都在互相打听。④连登了一周之后,报纸上登出了一个详细的广告:“梅兰芳——京剧名旦,今晚在上海××戏院登台献艺。欢迎观看。广告一出,票立即卖了个精光。⑤从此,梅先生一唱走红,知名度也提高了。
A.②③之间 B.③④之间 C.④⑤之间 D.⑤之后
6.下列词语都是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一项是( )
A.视死如归 慈眉善目
B.精忠报国 铁面无私
C.志存高远 相貌堂堂
7.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沉郁的表情 悄悄地细声吟唱
B.顶天立地的脊梁 斩钉截铁地演唱
C.温热的土炕 毫不犹豫地拒绝
D.满目琳琅的电器 茁壮地成长
8.读一读,下列句子需要回答的一句是( )
A.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B.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
C.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D.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二、填空题
9.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1)教练的xùn chì( ),让她重新zhèn zuò( )
(2)这篇文章zàn měi( )了在píng fán( )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劳动者们。
(3)钟南山院士是一位xiōng huái( )天下,有理想有bào fù( )的人。
10.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流水 ( )的春光 ( )的茅屋 ( )的土炕
( )的太阳 ( )的理想 ( )的燕子 ( )的清香
11.根据意思写词语。
(1)指常待在家里,很少出门。 ( )
(2)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
(3)不能忍受那样的搅扰。 ( )
(4)(领土)被敌人占领;失陷。 ( )
(5)(生计或境遇)艰难窘迫。 ( )
12.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顾”字在字典中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_画;“顾”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回头看,泛指看;②拜访;③照管,注意。在“左顾右盼”中,“顾”字应选第______种 这一解释;在“三顾茅庐”中,“顾”字应选第_____种解释。
13.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别董大》中“____”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鼓励和祝福。
(2)爱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国之心是王昌龄“______”的美好心愿,是王翰“______”的豁达豪迈,是李清照“______”的借古讽今,也是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_______”的决心。
14.对比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两篇课文,比较二者的异同,将你的发现填入下表。
类 别 相同点 不同点
写作手法
人物特点
表达的情感
三、语言表达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追寻延安。(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旦失去了延安精神,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像_____________,在追寻____________。(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四、现代文阅读
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完成练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6.文中的“他”是指_____________。“此生”指_______________。
17.在文中找出描写魏校长听了周恩来的回答感到意外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文中“之”的意思是一样的。( )
(2)“如此”是“因此”的意思。( )
(3)周恩来从小就认识到了振兴中华的重要。( )
19.下面的句子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人物的?
(1)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 )描写
(2)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描写
(3)他睁大眼睛。( )描写
20.对“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为了不让同胞受欺凌,要挽救民族危亡而努力
B.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C.这句话寄托了周恩来的宏伟志向和远大抱负
D.因为周恩来看到中华不振的很多事实,所以立下了这个志向
21.如果老师问到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你会怎样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甲板上的回忆
1881年,詹天佑从美国留学回来。归途中,他满怀希望,预备为祖国效劳。在轮船的甲板上,他提着一只小皮箱,陷入沉思……
耶鲁大学的毕业晚会开始了。可是詹天佑并没有去参加舞会,他来到老师罗索夫人的办公室,罗索夫人拿起一只小皮箱,说:“这箱子里装着修铁路的资料,是我多年来搜集的,现在就送给你吧。希望你能利用它,为自己的祖国做出贡献。”詹天佑紧紧握着老师的手,激动地连声道谢。
想到这里,詹天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忽然,詹天佑怒目远望,屈辱的心事涌上心头。
那是美国诺哈夫中学的一堂地理课,幻灯片上出现了铁路,一辆火车满载着货物飞驰而来。老师讲道:“这是19世纪70年代最新式的火车。目前美国和欧洲国家已把它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接着幻灯片换了。出现的是另一番景象:贫瘠的土地,枯瘦的农民,老牛破车在缓缓地前进,老师说:“这样的车子,这样的速度,国家落后,人民贫穷……
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詹天佑痛心而惭愧地低下了头。下课以后,他依然坐在那里默默不语。一个美国学生走过来,对詹天佑说:“那老牛破车是哪个国家的?詹先生,你能回答吗?”詹天佑不予理睬,那个学生冷笑着说:“高才生,怎么连这个也回答不出来?”詹天佑忽然站起来说:“是我们国家,但,那是暂时的。”“哈哈……”在一阵哄笑中,詹天佑强忍屈辱,愤然离开了教室。
“呜……”汽笛声打断了詹天佑的沉思。轮船靠岸了,他望着岸上同胞的亲切笑脸,兴奋地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22.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入下面括号内,使之搭配合理。
( )沉思 ( )屈辱
2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怒目远望:____________________
默默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把文中詹天佑回忆的两段往事简单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用“ ”画出与文中画“﹏﹏﹏”相照应的句子,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6.开心作文。
请你给某位长辈或某个朋友写一封信,讲讲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注意书信格式要规范,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C训斥(cì)——chì
2.D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严峻:严厉;不宽松。
严格:指遵守或执行规定、规则十分认真、不偏离原则、不容马虎。
严厉:严肃而厉害,一般指做错事情后给予的厉害的、高层度的惩罚,不姑息。
严肃:郑重;认真。(神情、气氛等)使人感到敬畏的。
本题指提出的问题很郑重,应选择“严肃”。
3.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语病的辨析和理解,结合选项的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中有语病的是C项,问题在于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本句话中前后句是转折关系,用无论......都……连接。
4.A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朗读停顿掌握能力。
首先要理解句意。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还要注意平时多训练、多积累。
A项诗句的朗读停顿不恰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意思是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根据诗句意思可划分诗句停顿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5.A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
作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语段及选项中的句子,结合上下句语境分析所给句子放在何处最为合适。
“经过一番筹划,他们决定在报纸上只印三个字——梅兰芳。”这句话中“报纸上”“梅兰芳”两个关键词与“为了宣传梅兰芳,戏班子就想在报纸上打广告,但是这个广告要怎么登,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呢?”“当时上海的市民并不知道梅兰芳是谁,因为好奇,都在互相打听。”这两句话前后前后呼应,内容上紧密相连。由此可知,“经过一番筹划,他们决定在报纸上只印三个字——梅兰芳。”这句话应放在②③之间。
6.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归类。
1.视死如归: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形容对死无所畏惧。
慈眉善目:形容人的容貌慈爱善良。
2.精忠报国:竭尽忠诚,报效国家。
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畏权势,不徇私情。
3.志存高远:指立志很高远,有雄心壮志。
相貌堂堂:形容仪表端正,身材魁梧。
选项A的“慈眉善目”和选项C的“相貌堂堂”都是形容人的外貌,不是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选项B的词语都是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故选B。
7.B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词语搭配。
在选项A中,“沉郁的表情”指的是表情非常低沉郁闷。“ 悄悄地细声吟唱”中“吟唱”指的是悄悄地细声歌唱。
在选项B中,“脊梁”指的是脊柱,比喻支撑事物的中坚力量。“顶天立地”指的是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因此,用“顶天立地”形容脊梁,“斩钉截铁”指的是比喻做事;说话坚决果断,“演唱”指的是唱歌表演,因此不能用“斩钉截铁”形容“演唱”,可以说,“快乐地演唱”。
在选项C中,“土坑”指的是土炕是北方人用土坯或砖砌成的睡觉用的长方台。上面铺席,下面有孔道,跟烟囱相通,可以烧火取暖。因此可以说是:温热的土炕,“毫不犹豫”指的是不经过思索,因此可以说是:不假思索的拒绝。
在选项D中,“满目玲琅”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完美的事物很多。因此可以说是“满目琳琅的电器 ”,“茁长”形容植物和动物成长,还可以解释为某人或某植物与事物成长得很结实,因此可以说:“茁壮成长”。
8.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选项的内容进行分析,本题句子需要回答的一句是B项。这句话是疑问语气,其他几项都是反问语气。
9. 训斥
振作 赞美 平凡 胸怀 抱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拼音拼写能力,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先读拼音再书写,注意拼读准确,拼读时注意以下三点:1、翘舌、平舌音字母;2、有无鼻音字母;3、最后是音调。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训、赞、胸、负”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0. 叮咚 昔日 破旧 温热 火红 远大 归来 梨花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流水”可以搭配叮咚的流水。“春光”可以搭配明媚的春光、昔日的春光、美好的春光等。“茅屋”可以搭配温暖的茅屋、破旧的茅屋等。“土坑”可以搭配深深的土坑、大大的土坑等。“太阳”可以搭配火热的太阳、火红的太阳等。“理想”可以搭配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理想等。“燕子”可以搭配晚归的燕子、美丽的燕子等。“清香”可以搭配满屋的清香、沁人的清香等。
11. 深居简出 斩钉截铁 不堪其扰 沦陷 困顿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深居简出:形容人总是呆在家里,很少外出。
(2)斩钉截铁:比喻言行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拖沓。
(3)不堪其扰:无法忍受那样的骚扰。
(4)沦陷:领土失陷,被敌人占领。
(5)困顿:劳累到不能支持;艰难窘迫。
12. 页 四##4
① ②
【详解】考查学生查字典能力与对字义的掌握。
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顾”字在字典中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页”部,再查除去部首外的4画。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顾”指回头看,泛指看。填上序号①。
三顾茅庐: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顾”指拜访。填上序号②。
13.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蓄须明志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能力。
(1)出自盛唐高适的《别董大》其一,全文: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2)①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全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②出自唐代王翰的《凉州词》,全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表现了将士们战前劝酒的场面。将士们那种不惧战争的豁达豪迈。
③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全诗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④课文记叙了梅兰芳蓄须拒绝为日本人演出,体现了梅兰芳满腔的爱国热情,崇高的民族气节,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14.写作手法:相同点: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不同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使用倒序。《梅兰芳蓄须》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
人物特点:相同点:两人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不同点:二者表达爱国情怀的方式不同。周总理从小就立志为国家复兴和民族崛起而努力读书;梅兰芳先生则是在成年之后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表达的情感:相同点:都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引导我们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同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通过努力学习来为国家的崛起民族的振兴而奋斗,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梅兰芳蓄须》梅兰芳虽然热爱曲艺表演,但为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不惜冒着被害的危险多次拒绝日本人的邀请,通过自己一系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这两篇课文都是有关爱国的课文。从写作手法,人物特点和表达的情感三方面有着相同点和不同点。
具体分析如下:写作手法:相同点: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不同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使用倒序。《梅兰芳蓄须》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
人物特点:相同点:两人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不同点:二者表达爱国情怀的方式不同。周总理从小就立志为国家复兴和民族崛起而努力读书;梅兰芳先生则是在成年之后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表达的情感:相同点:都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引导我们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同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通过努力学习来为国家的崛起民族的振兴而奋斗,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梅兰芳蓄须》梅兰芳虽然热爱曲艺表演,但为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不惜冒着被害的危险多次拒绝日本人的邀请,通过自己一系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15. 我们告别茅屋。 我追寻延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没有了灵魂,就不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一旦失去了延安精神,就不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奔流不息的河水 广阔的海洋
【详解】此题考查句子。
(1)考查缩句。找出主要词语,去掉修饰的部分,就能正确地缩句。如“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因为“永远”是限制“告别”的,“破旧的”是形容“茅屋”的。所以“我们”、“告别”、“茅屋”是主要词,缩为“我们告别茅屋。”。
(2)考查比喻句。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我追寻延安。”是一种向往的状态,因此可以用花儿需要阳光;小鸟需要森林等来做喻体。
例:我追寻延安,像破土而出的花儿,在追寻阳光与雨露。
我追寻延安,像离家的小鸟,在追寻郁郁葱葱的森林。
(3)反问句改陈述句。去掉疑问词“怎”,改表示肯定的“能”为否定的“就不能”,最后把问号改为句号。“没有了灵魂,就不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4)反问句改陈述句。去掉疑问词“怎”,改表示肯定的“能”为否定的“就不能”,最后把问号改为句号。“一旦失去了延安精神,就不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5)考查补充比喻句。
燕子追寻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都是是一种向往的状态。
例:像嫩绿的麦苗,在追寻随风潜入夜的春雨。
像羽翼日渐丰满的小鸟,在追寻广阔的蓝天。
16. 魏校长 周恩来 17.为之一振、没想到、竟、睁大眼睛 18. × × √ 19. 动作、神态 动作、语言 动作 20.ABCD 21.为了让自己的未来更精彩
【解析】16.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结合文中“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可知,文中的“他”指魏校长;从魏校长听了周恩来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他“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可知,“此生”指周恩来。
17.考查学生筛选信息能力。
结合选文内容,当周恩来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魏校长的反应是“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从中可知“为之一振”、“没想到”、“竟”、“睁大眼睛”是魏校长听了周恩来的回答感到意外的词。据此整理作答。
18.考查学生字词释义的掌握与内容理解能力。
(1)通过阅读选文,文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意思是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故句中的“之”意思是“的”;
“为之一振”意思是因此而振奋起来,句中的“之”是代词,指上文中周恩来说的话。
由此可知本小题错误。
(2)“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意思是竟有这样的抱负和胸怀,句中的“如此”意思是“这样”。由此可知本小题错误。
(3)结合选文内容“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可知,周恩来从小就认识到了振兴中华的重要。由此可知本小题正确。
19.考查学生对于人物描写方法的辨析。
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四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完成时要注意分析所给句子中所描写的内容,结合平时对于描写方法的理解完成。
(1)从句中的“坐”、“思”可知这运用了动作描写;从“若有所思”可知运用了神态描写。
(2)从句中的“站”、“回答”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从“回答道”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
(3)从句中的“睁大”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
20.考查学生对短文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
短文中周恩来所说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宏伟志向和远大抱负,他把个人读书的志向和民族的振兴联系了起来,为了不让同胞受欺凌,要挽救民族危亡而努力,这是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华不振”的现状后立下的志向。故本题A、B、C、D说法都正确。
21.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时根据自身实际,写一写“为什么而读书”。答案不定,如“为自己的梦想读书”、“为自己不虚度生命而读书”等等,有理即可。
22. 陷入 强忍 23. 带着愤怒的神情望向远处。 默默不说话。 24.一段往事是他的老师罗索夫人将多年搜集的装着修铁路资料的箱子送给他,并鼓励他为自己祖国做出贡献。另一段往事是地理课上,被老师和同学嘲笑自己的祖国交通落后,自己强忍屈辱,愤然离开教室。 25.在轮船的甲板上,他提着一只小皮箱,陷入沉思……
这样写的好处是能使结构更加完整和严谨,能使含义更加深刻,使情感更加强烈。
【解析】22.本题考察词语搭配。
在文中找合适的词语进行搭配。文中第一自然段有“陷入沉思”。第五自然段有“强忍屈辱”。
23.本题考查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首先找到词语位置,“怒目远望”在第三自然段,结合上下文,后文提到“屈辱的心事涌上心头”,所以表达了一种心情,很愤怒的心情,即带着愤怒的神情望向远处。“默默不语”在第五自然段,“他依然坐在那里默默不语”结合上下文就是默默不说话的意思。
2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詹天佑回忆的两段往事主要是第二自然段和第四、五自然段叙述的。第二自然段主要是詹天佑回忆老师将多年搜集的资料送给他,并鼓励他为自己的祖国做出贡献。第四、五自然段主要是詹天佑回忆自己被老师和同学取笑自己的祖国交通落后,愤然离开了教室。
25.本题考查句子间的相互照应及作用。
相互照应的句子一般是内容上有相似的部分。文章首尾都提到了“在轮船上陷入沉思”。所以是首尾呼应,相似的内容重复说明,就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了,并且表达出了较为强烈的情感。
26.范文:
写给好朋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XXX:
你好!
虽然你已经转学2年多了,我仍时时想起你,想起我们课间一起快乐玩耍的情景。你也会偶尔想起我吗?
这学期我参加了许多班级活动,最难忘的就是那次做游戏。记得那是一个周二的下午,体育老师说带我们玩丢沙包的游戏,话还未落音,同学们都兴奋得手舞足蹈。老师先把同学们分成左右两队,我被分在右队。经过石头、剪刀、布的比拼以后,左队获得了优先的权利。
游戏开始了,只见对方拿起沙包突然往我们这边一扔,我吓得左躲右闪,幸好没被砸中,但是我们的一个小伙伴被砸中淘汰了。我眼疾手快,捡起了地上的沙包,然后先做了一个假动作,假装用力地往对面扔,他们吓得赶忙躲闪,谁知道是假的。这时,我发现对方的两位同学正躲在一旁说悄悄话,好像在商量对策。我抓紧时机,猛地把沙包往他们俩身上一丢,没想到“一箭双雕”,一下子打中了他们俩,两个人都被淘汰了。他们俩气得哇哇直叫,我高兴得哈哈大笑。最后,我们右队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丢沙包游戏可真有趣啊,不仅让我们得到了锻炼,还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当然,我也非常希望和你一起参与这个游戏。在离别期间,你有经历什么难忘的事情吗?希望你也能写信和我分享。

学习进步,天天快乐!
你的好朋友 XXX
XXXX年XX月XX日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的能力。
观察题目,题目要求写一封信给某人,讲述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写作时,首先要把握题意,确定好这封信写给谁,选择一个倾诉对象,这个人可以是同学、老师、亲人或名人等等,注意对着这个人一定要有话可说。其次要确定你想说的话的内容,要记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叙事要真实有力,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中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要求突出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原因,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事过程中,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叙事,灵活运用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等细节描写。同时,要注意书信格式。
开头:写称呼及问候语。
中间:记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注意抒情与叙事相结合,情节详略得当,写出真情实感。
结尾:写祝福语、署名及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