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预习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带点字的注音有误的是哪一项?( )
A.杜处士(chǔ) B.好(hào)书画
C.所宝以百数(shù) D.曝(pù)书画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轻歌慢舞 行云流水 巧夺天公 波涛汹涌
B.惟妙惟肖 无穷无尽 嘎然而止 栩栩如生
C.字正腔圆 曲终人散 天籁之音 微波粼粼
D.笔走龙蛇 妙笔生花 约定俗成 嘎然而止
3.下列带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是哪一项?( )
A.尾搐入两股间(大腿) B.拊掌大笑:(拍手)
C.所宝以百数(所有的宝贝) 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4.与“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相似的是哪一项?( )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柴人。
C.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5.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哪一项?( )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A.这句话写出了伯牙伤心无比,万念俱灰。
B.这句话体现了伯牙因知音难觅而伤心欲绝。
C.这句话说明了伯牙因不能再找到知音而伤痛无比。
D.这句话写出了伯牙万分悲痛和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
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B.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C.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D.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7.根据课文内容,下列同学的理解有误的是哪一项?( )
A.小华:“课文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事是真实的。”
B.小堆:“盲姑娘善解人意,能够体谅哥哥赚钱养家的不易。”
C.小冬:“贝多芬不但具有卓越的音乐才能,还具有同情穷人的善良品质。”
D.小强:“哥哥因没钱供妹妹买入场券亲身倾听贝多芬的演奏而感到内疚。”
二、填空题
8.拼音填汉字。
qín xián yā zhòu shí jǐn bào guāng lái yīn hé
( ) ( ) ( ) ( ) ( )
máng rén qín jiàn qiān sī wàn lǚ wēi ruò
( ) ( ) ( ) ( )
9.辨字组词。
莱( ) 菜( ) 茵( ) 菌( )
键( ) 健( ) 缕( ) 偻( )
陶( ) 淘( ) 锦( ) 绵( )
曝( ) 爆( ) 纯( ) 钝( )
10.根据意思写词语。
(1)( )(骑马)奔驰。
(2)( )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也形容声音十分动听。
(3)(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4)( )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神色、态度)不自然。
(5)( )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11.字义。
①“绝”的解释有:①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上的;②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③完全没有了,穷尽;④极,最;⑤断绝。
(1)悬崖绝壁( ) (2)美妙绝伦( ) (3)绝处逢生( )
(4)斩尽杀绝( ) (5)绝大多数( )
②解释下列然的含义
戛然而止( ) 笑而然之( )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 欣然接受( ) 此事虽小,然不可忽视( )
12.先补全四字词语,再选词填空。
不可开( ) 约定俗( ) 戛然而( ) 轻歌( )舞
画龙点( ) 笔走龙( ) ( )笔生花 ( )夺天工
(1)舅舅家有一幅书法作品,字写得特别好,________。
(2)这处古迹中的很多建筑都________,古代工匠的手艺和智慧让人叹为观止。
(3)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中国人_________的。
(4)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写作时才能做到_________。
13.根据本单元学过的内容填空。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语有云:“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不可改也。
(3)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赞扬了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4.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仿写含有连续动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显得格外清幽。(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口语交际。
书法是我们的国粹,散发着艺术的魅力,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视。你知道我国哪些著名的书法家?他们有什么故事?你认为练习书法有什么益处?快和同学交流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①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②(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③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微云。④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⑤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者岸边涌过来……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⑦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6.按课文内容填空。
17.文段中的语句,哪些是描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描写由事物引起的联想。(填序号)
实实在在的事物:________ 事物引起的联想:_________
18.第②③句描写表现了音乐节奏______,第④句描写表现了乐声_____,第⑤句描写表现了乐声____。
A.气势逐渐增强 B.舒缓柔和 C.高昂激越
19.文中画线句的意思是
A.她在月光下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
B.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给她带来无穷无尽的想象,她想象自己被琴声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
课外阅读
黄河大合唱
①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②啊,星海!这就是你的《黄河大合唱》!
③那是1941年吧,我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歌。
④好大的合唱队啊,足有三四百人!这是由几个根据地来会演的宣传队组成的。他们上直排到台下,在核桃林那绿油油的屏风前,构成一个巨大的扇面。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穿过“刀山火海”走来的。他们一个个目光闪闪,神情严峻。
⑤乐队,也够奇特的:有洋油桶改制的大提琴,庙上摘下的古钟,两个人搂不过来的牛皮鼓,号兵连借来的马号…在林荫下排成了长阵。从伸出来的丫权上,吊下来一盏马灯,照着乐谱架和指挥台。
⑥“朋友!你到过黄河吗?……”在森林的深处,一个声音深情地发问了。这声音,把我带到了黄河畔,那里有枣花的淡淡清香,旋转奔流的雄浑河水,一个个穿着白布背心的船夫,紧握着桨,炯炯的目光射向蹲在船头的老艄公,等他发出开船的手势……
⑦指挥,缓缓地举起了指挥棒,几千人的心都被提了起来!鼓手,捏紧了鼓槌;号兵,举起了系着红绸的马号;几千双眼睛凝聚在那个小小的棒头上。他,将棒向下一劈,乐声像冲出闸门的洪水,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
⑧指挥棒一跳一个巨浪,一甩一个浪花。分不清乐声、歌声,台上、台下。只感到扑面飞来的水珠,脚上滚滚的波浪;万千父老弟兄,盯着一个人的眼睛。桨板,劈动了死寂的东海;号子,震醒了沉睡的山峰;中国号,乘驾着怒吼的黄河,向前冲去!
⑨直到乐声停止了,耳边还响着浪拍石崖的澎湃声。
⑩大道上传来了沙沙的声响,仔细听去,才觉出是脚步声。嗬,好一支精悍的队伍!几百个人,脚步轻得就像蚕咬桑叶。小伙子们背(bèi bēi)着满袋手榴弹、鼓鼓的子弹袋,脖子上挂着一条干(gàn gān)粮袋,皮带上系(xì jì)一双草鞋,一个个那么轻便(biàn pián)、利落、敏捷。一双双眼睛那么机警而深沉;闪射着投入激战前的焦灼和快乐,迫不及待的复仇意志,可以忍受巨大考验的刚毅火花。这是一支随时都可以投入战斗的部队。
林中的合唱在继续着:“风在吼,马在叫……”歌声好像在为这支部队送行。今夜,他们就要徒步涉过深深的河水,穿过敌人的火网; 明天,在那稠密的青纱帐里、地道里、田埂上,就会有无数的人们,在小号的号音中,“挥动着大刀长矛”,跟在部队后面,唱着雄壮的歌曲,迎接战斗!
20.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1.短文第⑥⑦⑧⑨自然段中有很多作者联想和想象的句子,用波浪线标出你最喜欢的一处,并说明理由。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⑩自然段写了部队奔赴战场的场面,作者从脚步声、__________、神态等方面进行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支_______________的队伍。
23.根据对短文的理解,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既写了演唱《黄河大合唱》的情景,又写了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表现了《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B.“乐声像冲出闸门的洪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乐声形象化,写出了乐声的激昂、声势巨大。
C.大提琴是洋油桶改制的,古钟是从庙里摘下的,马号是从号兵连借来的……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条件的艰苦和队员们的满腔热情。
D.短文的最后作者回忆起了以往的战斗经历,描绘了一幅在田间、地头的热烈的战斗画面,振奋人心。
五、书面表达
24.妙笔生花。
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跳舞、唱歌、捏泥人、剪纸、做面包、挑西瓜、玩魔方、爬树……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写下来,和同学一起分享吧!写之前想一想:你的拿手好戏是怎样练成的?关于拿手好戏,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哪些内容着重描写?
要求:题目自拟,语句通顺,重点突出。
参考答案:
1.C
【详解】考查汉字字音。
A.杜处士(chǔ),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处读[chǔ]表:1.居住。 2.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读[ chù ]表1.地方
B.好(hào)书画,喜好书画。
好读[hǎo]表示: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对);合宜;妥当;友爱;和睦等
读[ hào ]表嗜爱、喜爱
C.所宝以百数(shù)——数(shǔ):清点数目,计算。
数读[shù]表示:1.数目。 2.几;几个。 3.天数;命运。[ shǔ ]1.点算。2.比较起来最突出。3.责备;列举错误。[ shuò ]屡次
D.曝(pù)书画,晒书画。
曝读[pù]表:晒。读[bào]表示:1.使照相底片或感光纸感光。2.比喻隐秘的事(多指不光彩的)显露出来,被众人知道。
2.C
【详解】考查错别字辨析能力。
A.轻歌慢舞——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音乐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巧夺天公——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高超绝妙。
B.嘎然而止——戛然而止:形容突然停止的样子。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C.没有错别字。
D.嘎然而止——戛然而止:形容突然停止的样子。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3.C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字词的意思理解。
A正确。“尾搐入两股间”出自《书戴嵩画牛》: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本句意思是斗牛时牛用力在角,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没有哪个斗牛尾巴还像平时一样拖着的,所以这副画画的不合情理。其中“股”是大腿的意思。
B正确。“拊掌大笑”出自《书戴嵩画牛》: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意思是有一个牧童观后拍手说:“这画画的是斗牛!斗牛相对时牛尾巴从来是夹紧的。所以“拊掌”是拍手的意思。
C错误。“所宝以百数”此句出自《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意思是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读书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所以“所宝”是所珍藏的宝贝。不是“所有的宝贝”。
D正确。“处士笑而然之”出自《书戴嵩画牛》: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意思是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农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所以“然之”就是认为他(牧童)说的对的意思。
4.B
【详解】本题考查谚语俗语、名言警句和句子的理解。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出自宋代苏轼的《书戴嵩画牛》。意思是耕地应当去问种庄稼的农民,织布应当去问纺纱织布的婢女。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也指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
B.“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意思是想要知道山中的事情,那就去问在这座山中打柴的人。比喻想要知道你不了解的领域的事情,那就去问行家。
C.“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摘自《增广贤文·上集》。意思: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声音。指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意思是:宝剑的锐利需要不断的磨炼,梅花飘香需要熬过寒冷的冬季。喻义要想拥有某样东西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得到的。
故选B。
5.D
【详解】考查句子理解。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意思是: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伯牙失去知音的痛惜以及破琴绝弦的决绝。
A.伯牙痛失知音,内心悲痛。“这句话写出了伯牙伤心无比,万念俱灰。”缺乏对伯牙破琴绝弦态度的理解。
B.伯牙因钟子期因病亡,再无知音而伤心。破琴绝弦的决绝没有体现出来。
C.缺乏对伯牙破琴绝弦态度的理解,以及对知音的痛惜。
D.正确。
6.A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文言文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A.正确。“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出自课文《伯牙鼓琴》,意思: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故停顿为: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B.有误。“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出自课文《伯牙鼓琴》,意思: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欣赏。故正确停顿为: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C.有误。“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出自课文《伯牙鼓琴》,意思: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故正确的停顿为: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D.有误,“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出自课文《伯牙鼓琴》,意思: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故正确的停顿是: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故选:A。
7.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的理解。
A.有误。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兄妹而为他们弹琴,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激发了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事加以一定的创奇色彩。
B.正确。从盲姑娘安慰哥哥可知,盲姑娘善解人意,能够体谅哥哥赚钱养家的不易。
C.正确。贝多芬在莱茵河边散步,听见兄妹俩的对话,被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而感动,于是为兄妹俩弹奏了两曲,其后一首为著名的《月光曲》表现了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善良品格,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热爱。
D.正确。皮鞋匠因买不起入场券的隐隐痛楚,对妹妹感到内疚。
8. 琴弦 压轴 什锦 曝光 莱茵河 盲人 琴键 千丝万缕 微弱
【详解】本题考查拼写能力。
“琴弦”的“琴”字注意下面不要多加一点;
“曝光”的“曝”字注意右下角的字不要写成“水”;
“琴键”的“键”字是左右结构;
“微弱”的“微”字不要漏写“山”下面的一横。
9. 蓬莱 青菜 绿茵茵 细菌 关键 健康 丝缕 佝偻 陶醉 淘气 锦绣 绵延 曝光 爆炸 纯白 迟钝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莱和菜:部首相同,音不同,义不同。莱:草名,又名藜;古指荒废或轮休的田地。可组词:蓬莱、草莱等。菜:作副食品的植物。可组词:青菜、野菜等。
茵和菌:部首相同,音不同,义不同。茵:古代车子上的垫子。泛指铺垫的东西。可组词:绿茵茵、茵褥等。菌:某些低等生物,以寄生或腐生方式摄取营养。可组词:细菌、真菌等。
键和健:部首不同,音同,义不同。键:计算机、打字机、某些乐器或其他机器上,使用时按动的部分。可组词:关键、琴键等。健:强健;在某一方面显示的程度超过一般;善于。可组词:健康、稳健等。
缕和偻:部首不同,音不同,义不同。缕:线;一条一条,详详细细。可组词:丝缕、缕述等。偻:脊背弯曲;屈;迅速。可组词:佝偻、伛偻等。
陶和淘:部首不同,音同,义不同。陶:用黏土烧制的材料,质地比瓷质松软,有吸水性;快乐。可组词:陶醉、陶器等。淘:用器物盛颗粒状的东西,加水搅动,或放在水里簸动,使除去杂质;顽皮。可组词:淘气、淘米等。
锦和绵:部首不同,音不同,义不同。锦:丝织物的一种;形容鲜明华丽的色彩。可组词:锦绣、锦缎等。绵:丝绵;柔软;单薄。可组词:绵延、缠绵等。
曝和爆:部首不同,音同,义不同。曝:多音字,[ pù ]晒。可组词:一曝十寒。[ bào ]比喻隐秘的事(多指不光彩的)显露出来,被众人知道。可组词:曝光。爆:猛然炸裂;出人意料地出现或发生。可组词:爆炸、爆破等。
纯和钝:部首不同,音不同,义不同。纯:纯净;不含杂质。可组词:纯白、纯净等。钝:不锋利(跟“快、利、锐”相对);笨拙;不灵活。可组词:迟钝、驽钝等。
10. 驰骋 天籁之音 栩栩如生 尴尬 轻歌曼舞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解释和对应,注意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和识记。
(1)“驰骋”(动)骑马快速奔跑。
(2)“天籁之音”是形容声音十分动听悦耳。天籁与地籁、人籁相比较, 天籁是音乐的最高境界。
(3)“栩栩如生”通常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4)“尴尬”意思是指处境困难,窘迫,不知所措,不好处理。
(5)“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音乐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11. ② ① ② ③ ④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 认为说的对 这样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 但是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
①(1)悬崖绝壁:高耸的断崖和石壁。形容山势险峻。“绝”,没有出路的。故选②。
(2)美妙绝伦:形容非常美好,没有什么可以比得上的。“绝”,独一无二的。故选①。
(3)绝处逢生:形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找到希望。“绝”,没有出路的。故选②。
(4)斩尽杀绝:全部杀掉,一个也不留。比喻做事不留余地。“绝”,完。故选③。
(5)绝大多数:远超过半数,近于全数。“绝”,级、最。故选④。
②戛然而止: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然”,用于词尾,表示状态。
笑而然之: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然”,认为说的对,表示认可和支持。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现象,不知事物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然”,这样,如此。
欣然接受:很愿意很开心地接受。“然”,用于词尾,表示状态。
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这件事虽然小,但是不能忽视。“然”,表转折。
12. 交 成 止 曼 睛 蛇 妙 巧 笔走龙蛇 巧夺天工 约定俗成 妙笔生花
【详解】考查补充词语,选词填空的能力。
不可开交:比喻纠缠在一起,无法摆脱或结束。
约定俗成: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
戛然而止:形容突然停止的样子。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音乐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说话时,在关键处加上精辟的话,使内容更加深刻而生动。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妙笔生花:意思是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高超绝妙。
(1)提到书法作品,所以填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 2)提到人工手艺,所以填巧夺天工。形容人工手艺胜过天然,形容技艺高超绝妙。
(3)端午节吃粽子是一个长期中国人都认定的习俗,所以应该用约定俗成。
(4)提到写作,所以应该用妙笔生花。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13. 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 耕当问奴 织当问婢 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高山流水遇知音 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知音 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文默写。
选句出自《伯牙鼓琴》,原文: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句意: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高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2)本题考查文言文默写。
选句出自《书戴嵩画牛》,原文: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句意: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奴仆,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3)本题考查现代文默写。
选句出自《月光曲》,原文: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4)本题考查课文理解。
《伯牙鼓琴》讲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子期死后伯牙摔掉自己心爱的琴折断琴弦再不弹琴了,因为伯牙认为他没有知音了,再也没有更了解他的人了。
“知音”一词来源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的人)的故事,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14. 马鞭给演员表演自由。 他端起茶杯,轻轻地吹了一下杯口的热气,品了几口茶。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伯牙摔碎了琴,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再次弹琴的人了。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句子改写。
(1)此题考查的是缩句。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如;“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缩写成:“马鞭给演员表演自由。”
(2)此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
在例句“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推”、“走”表示的是连续的动作,因此我们可以仿写成:他拉开椅子,坐了下来,舒服的伸了个懒腰,开始看书。
(3)此题考查的是比喻句。
比喻句是将一物比作另一物,并且含有比喻词,如:我们可以将月光比喻成银纱、白布等,如:一缕雪白如布的月光从窗子照进来,茅屋里的一切都显得格外清幽。
(4)此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
句子:“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我们可以先将几个重点词翻译,“复”指的是“再”,“以为”指的是“认为”,该句的意思是:伯牙摔碎了琴,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再次弹琴的人了。
15.我国著名的书法家有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等。我最熟悉的是《王羲之以书换鹅》的故事。相传山阴有一位道士,非常喜欢王羲之的书法,想求王羲之给他写一本《黄庭经》,但又担心王羲之不肯答应。他打听到王羲之非常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群漂亮的大白鹅,在王羲之坐船路过山阴的时候,故意在他面前赶鹅。王羲之看到河里游着一群白鹅,羽毛白净,形态优美,喜欢极了,让道士开个价。道士却说: “这么好的鹅哪能舍得卖掉。不过先生您要是真喜欢,就给我写一本经来换。王羲之一听,马上就答应了,当即用半天时间写好一卷《黄庭经》交给了道士。道士如获至宝,便让王羲之把大白鹅带走了。练习书法可以增长才艺,书法可以变化气质、陶冶性灵。一笔好字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增强自信,融洽关系。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
关于名人的作品以及相应的故事需要我们平时的积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有王羲之、管道升、赵孟頫、颜真卿、柳公权、王献之、苏轼、张旭、黄庭坚、郑板桥、吴昌硕等,这些书法大家留给我们非常多的宝贵财富。
比如:赵孟頫的二子赵雍、赵奕并以书画知名,而其夫人管道升聪敏过人,能书善词,绘画精于墨竹、梅、兰,笔意精绝。元仁宗曾取管道升的书法,与赵孟頫及其次子赵雍的书法用玉轴精装,钤上御印藏于秘书监,说:“让后世知道我朝有一家的夫妇父子都善书,这也是奇事啊!”
书法,是一门高雅的艺术,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经典的传承与积淀,足见其魅力!学习书法,使人明志;学习书法,可以让我们领悟哲学;学习书法,让我们懂得变化;学习书法,让我们接近自然,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去谈。
16.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一缕一缕 波涛汹涌 17. ⑥ ①②③④⑤⑦ 18. B A C 19.B
【解析】16.此题考查课文内容。
这段话选自《月光曲》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需要填写的词语分别是: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一缕一缕 波涛汹涌
水天相接,形容水天共融的景象,清澈的水域映照着湛蓝的天空,形成清美而秀丽的大自然空间景象。
微波粼粼,意思是形容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
一缕一缕,一丝一丝的样子。
波涛汹涌,意思是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17.此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同学们在读这段话时,要区分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通过读文,我们知道皮鞋匠和妹妹家中贫穷,他们此时正在家中听贝多芬弹琴,“好像”、“仿佛”都说明这些画面是皮鞋匠和妹妹的联想。贝多芬的琴声把鞋匠兄妹带到了海边。这儿,有平静的大海,有奔腾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壮阔的美。但无论是平静的大海,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这是多么美好、光明的景象,又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呀!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这句话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妹妹就在皮鞋匠的身边,和他一起听着贝多芬弹琴,月光照着妹妹,多么美好。
18.此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听到贝多芬的琴声,皮鞋匠仿佛觉得月亮从大海上慢慢升起,这是一个平静的大海上的月夜,可以想象到,贝多芬可能是轻轻地按起琴键,节奏也比较舒缓柔和。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皮鞋匠听了琴声,仿佛觉得大海卷起了巨浪,可以想象到贝多芬弹琴的节奏越来越快,气势逐渐增强。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听了琴声,仿佛看到了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涌向岸边,可以想象到贝多芬越弹越激动,身子也可能摇摆起来,手指飞快地在琴键上跳动,乐声高昂激越。
19.此题考查句意理解。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句话是描写皮鞋匠的妹妹听到贝多芬弹奏的音乐后想象到的画面,贝多芬的琴声把鞋匠兄妹带到了海边,他们仿佛看到了月光下平静的大海、起风的大海、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些都是音乐带来的感受,并不是真正看到的景象。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给她带来无穷无尽的想象,她想象自己被琴声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
20.bēi gān jì biàn 21.只感到扑面飞来的水珠,脚上滚滚的波浪
化虚为实,写出了乐曲激昂的节奏,富有动感和激情,形象而生动。 22. 身上的装束 充满战斗精神、坚毅机警 23.D
【解析】20.本题考查多音字。
背:[bèi](1)躯干的后部,自肩到后腰。(2)某些物体的后面、反面或上面。(3)背部对着或后面靠着(与“向”相对)。(4)违反;不遵守。(5)凭记忆读出。
[bēi](1)(人)用脊背驮。(2)负担;承担。
干:[gān](1)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跟“湿”相对)。(2)不用水的。(3)加工制成的干的食品。(4)徒然。(5)牵连;涉及。(6)姓。
[gàn](1)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2)做(事)。(3)有能力的。(4)担任;从事。
系:[xì](1)关联;连接(多用于抽象事物)。(2)挂念,牵挂。(3)系统;有联属关系的事物组成的整体。(4)高等学校中按学科分的教学单位。
[jì]打结;扣上。
便:[biàn](1)顺利,快捷,没有困难或阻碍。(2)简单的,礼节上非正式的。(3)排泄物。
[pián](1)肚子肥大的样子。(2)物价较低。
小伙子们驮着满袋手榴弹、鼓鼓的子弹袋,脖子上挂着一条装干的食品的袋子,皮带上绑着一双草鞋,一个个那么简易轻巧、利落、敏捷。根据字义和句意,“背”字读bēi;“干”字读gān;“系”字读jì;“便”字读biàn。
2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同学们按照题目的要求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用波浪线画出,再说明喜欢的理由。
示例:他,将棒向下一劈,乐声像冲出闸门的洪水,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
喜欢的理由:句子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乐声形象化,写出了乐声的激昂、声势巨大。
22.本题考查赏析描写手法。
“大道上传来了沙沙的声响,仔细听去,才觉出是脚步声。嗬,好一支精悍的队伍!几百个人,脚步轻得就像蚕咬桑叶。”是描写部队奔赴战场的脚步声的内容。
“小伙子们背着满袋手榴弹、鼓鼓的子弹袋,脖子上挂着一条干粮袋,皮带上系一双草鞋,一个个那么轻便、利落、敏捷。”是描写战士们身上的装束的内容。
“一双双眼睛那么机警而深沉;闪射着投入激战前的焦灼和快乐,迫不及待的复仇意志,可以忍受巨大考验的刚毅火花。”是描写战士们神态的内容。
从“好一支精悍的队伍”“一个个那么轻便、利落、敏捷”“一双双眼睛那么机警而深沉;闪射着投入激战前的焦灼和快乐,迫不及待的复仇意志”可以知道这支队伍充满战斗精神、坚毅机警、精悍。
从以上内容可知,第⑩自然段写了部队奔赴战场的场面,作者从脚步声、身上的装束、神态等方面进行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支充满战斗精神、坚毅机警的队伍。
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文章的第④段至第⑨段讲了合唱队演唱《黄河大合唱》的情景,第⑩段讲了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表现了《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选项说法正确。
B.“乐声像冲出闸门的洪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乐声比作冲出闸门的洪水,把乐声形象化,写出了乐声的激昂、声势巨大。选项说法正确。
C.从第⑤段的“乐队,也够奇特的:有洋油桶改制的大提琴,庙上摘下的古钟,两个人搂不过来的牛皮鼓,号兵连借来的马号…”可以知道大提琴是洋油桶改制的,古钟是从庙里摘下的,马号是从号兵连借来的……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条件的艰苦和队员们的满腔热情。选项说法正确。
D.短文的最后写的是作者从听到的歌声中联想到部队日后奋力战斗的情景,并不是作者回忆起了以往的战斗经历。选项说法错误。
选项D说法错误。故选D。
24.参考范文:
我的拿手好戏
俗话说:“十八般武艺,样样都是好戏。”我的拿手好戏就是弹琵琶。
说起琵琶,那还有着一段不小的缘分呢!记得六岁那年,我和妈妈正在公园散步。忽然,不远处的荷花池边传来了一阵悦耳动听的琴声。寻声望去只见一位漂亮姐姐坐在石凳上,手里不断的拨弄着琴弦。她穿着白色蕾丝上衣,下着淡绿色短裙,倒是与那开满荷花的荷花池相得益彰。
我不由得走了过去,默默的坐在她身旁,倾听着优美的琴声,忘我的陶醉在其中。一曲完毕,我好奇地问姐姐:“这是什么乐器啊?”姐姐笑而不答,继续拨弄着琴弦,又是一曲。看着我满脸的好奇,姐姐问道:“想学吗?”“你没回答我的问题,怎又问起我了。”我不满的嘟了嘟嘴。
姐姐并没有生气,而是“噗呲”一声笑出声来:“真是个可爱的小家伙。那好,我告诉你,我弹的这个叫作琵琶,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你看,这上面的四根弦,轻轻拨弄一番,就能发出不同的音调。”“那你现在能告诉我,想学吗?”“嗯!想学。”我激动地连连点头,赶忙坐到石凳上,伸手要琵琶。
于是,我的学艺生涯就这样开始了。如今的我已经学会了不少曲子,有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著名的独奏曲《十面埋伏》……还拿过不少奖项呢!怎么样,我的那手好戏不错吧!
【详解】本题考查自命题作文。
要求以“我的拿手好戏”为题写一篇作文。“好戏”在这里指绝活或绝招。想想自己有什么特长,其中最擅长的是什么。唱歌、打乒乓球、跳绳等,选择自己一项比较擅长的本领去写,可以写一写练成这种本领的过程,也可通过一件事表现你本领的高超。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写开篇点题,说明自己的拿手好戏是什么,中间通过典型的事例具体叙述自己的本领是怎样练成或展示自己本领的“拿手”,最后可写自己的心得或收获。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开头:开门见山,介绍你擅长什么。
中间部分:通过典型的事例具体叙述自己的本领是怎样练成或展示自己本领的“拿手”,有什么有趣的事。
结尾:从学会拿手好戏中懂得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