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如梦令(其二)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少女时代,她热爱自然,眷恋花草,喜欢把这些写到词中:她去荷塘划了船,写了一首词;怕风雨催折了海棠,也写了一首词,名动京城。
如梦令(其二)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自由朗读古诗,交流感受。
荡气回肠
激情豪迈
人中豪杰
死后的英雄
活着应当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生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出塞》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 《从军行》
“生”之壮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死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过零丁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石灰吟》
“死”之豪情
活着应当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怀念,思念
结合注释,思考:当诗人来到乌江畔,为什么会想起项羽?
靖康之变
是指靖康二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
北宋宣和七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靖康元年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除徽钦二帝之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南宋建炎三年(1129)三月,赵明诚罢守建康,与李清照“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金石录后序》)。四、五月间舟过乌江时,李清照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战争硝烟四起
官兵四处逃窜,苟且偷生
百姓流离失所,尸横遍野
李清照丧夫、逃难
无奈
悲痛
愤慨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项羽意志坚定,不肯低头折节,不甘羞辱。
咏史诗·乌江
[唐] 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乌江亭
[宋]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如果你是李清照,目睹了靖康之变那一幕幕悲惨的场景,经历了人生种种磨难,来到乌江边,有什么要对项羽说?
写一写
咏史诗是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咏史诗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
借古代的人、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的诗,称之为咏史诗。
对项羽的尊崇
对软弱无能的南宋朝廷的讽刺
满江红 宋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