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名师教学设计
(一) 教学建议
1.诗歌教学忌支离破碎,重情感的感知和审美的体验;
2.反复诵读,回归语文之味
3.李商隐的诗作诗情朦胧,不易解读,但这也为学生各抒己见提供了机会,教师应在整个过程中适时修正,引导培养良好的古诗鉴赏能力。
(二) 教学示例
1.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全诗的内容,把握其意境,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2)熟读成诵,仔细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2.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诗歌
(2)品味李商隐诗作的艺术风格
(3)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
3.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诵读法
4.教学过程
一、回顾初中接触过的李商隐,“知人论世” 。
作者作品【古代文化常识】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綯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诗歌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言律绝。他是继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李商隐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如《重过圣女祠》借爱情遇合,于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春雨》将李贺古体诗的奇艳移入律诗,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意象极美。但他的诗中因爱用僻典,诗的整体意旨往往隐晦。其次,李商隐将人生慨叹的抒写向更深细隐晦方面发展,善于用艳丽精工的艺术形式表达惆怅落寞的情绪,诗中充满了迷茫与悲凉的体验,作品深婉精丽、韵味深厚,“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富有象征暗示色彩,有一种朦胧美。如《锦瑟》,关于其诗意,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寄托说、恋情说、听瑟曲说、编集自序说、自伤身世说等多种解释,表达幽微深远,具有朦胧美。再次,他的诗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其心灵的象征,是一种纯属主观的生命体验的表现。李商隐的七绝如《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夜雨寄北》、《夕阳楼》等,较多抒写身世之感,感情细腻,意境婉约,诗中贯穿着身世和时世的悲感,具有沉痛凄切的抑郁情调和忧伤美,在艺术上更是细美忧约、沉博绝丽,在精工富丽的辞藻中,朦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思,成为伤感唯美文学的典型。
李商隐的诗歌有广泛的师承。他悲怆哀怨的情思和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源于屈原,他诗歌意旨的遥深、归趣难求的风格与阮籍有相通之处。杜甫诗歌忧国忧民的精神、沉郁顿挫的风格,齐梁诗歌的精工艳丽以及李贺诗歌的幽约奇丽的象征手法和风格都影响了李商隐。李商隐的一些长篇古体,雄放奇崛又近于韩愈;他还有少数诗歌清新流丽、纯用白描,脱胎于六朝民歌。李商隐善熔百家于一炉,故能自成一家。
二、诵读诗作,美读入境
要求:1.参照课下注释并借助工具书正音
2.学生就字词质疑,学生相互解答,教师作修正和补充
重点字词
(1)字音【容易读错的字】
锦瑟(sè) 惘(w ng)然 马嵬(wéi) 宵柝(tuò)
(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一弦一柱思华年 华年(古义:一生;今义:青春年华)
望帝春心托杜鹃 春心(古义:伤春之心;今义:爱慕异性之心)
(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庄生晓梦迷蝴蝶(晓:名作状,在天亮的时候;梦:名作动,做梦;蝴蝶:名作动,变成蝴蝶;迷:为动用法,为…迷惑)
3.师生共同探讨诗歌的节奏和读法,感受诗歌的声韵美,初步感受意境美
三、小组合作,梳通文意,整体把握诗歌
要求:梳理诗作结构
明确:
思华年 (领起) 首
庄周梦蝶、杜帝化鹃 此情 尾
鲛人泣珠、蓝玉生烟 惘然 呼
追忆 (归结) 应
四、捕“象”会“意”,品“境”悟“情”
要求:立足诗作结构,捕捉意象,形成画面,把握意象特征,由景及意,概括意境,初步推断诗情。
意象 意境
听弦忆昔 (起兴)
庄生梦蝶
望帝托心 朦胧凄迷 (用典)
海月珠泪
蓝田玉烟
惘然成怅
五、拓展延伸,探究诗作主旨,完成个性解读
“以意逆志”,为何惘然?
参考补充:
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葬之也,犹言埋香瘗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只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
(清 朱彝尊《李义山诗集》评语)
诗以锦瑟起兴,“无端”二字便有自讶自怜之意,此锦瑟之弦遂五十耶?瑟之柱如其弦,而人之年已历历如其柱矣,即孔北海所谓五十之年忽忽至也。庄生梦醒,化蝶无踪,望帝不归,啼鹃长托,以比华年之难再也。感激而明珠欲泪,绸缪而暖玉生烟,华年之情尔尔。不但今日追忆无从,而在当日已成虚负,故曰“惘然”。
(清 杜诏、杜庭珠《唐诗叩弹集》)
明确:
教师提供一些关于《锦瑟》主旨的观点:咏瑟说(苏轼)、悼亡说(朱鹤龄)、自伤身世说(元好问、何焯)、自序其诗说(程湘蘅)、自寓创作说(钱钟书)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