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同步练习-《锦瑟》(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同步练习-《锦瑟》(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6 12:00:49

文档简介

过基础-《锦瑟》
1.下列关于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复鸡人报晓筹”中的“筹”指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B.六军,按照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保卫京城或宫廷的军队。
C.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八年。
D.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2.下列对《锦瑟》中所用的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生梦蝶:庄生,即春秋时的庄周。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亦作“庄周梦蝶”。
B.望帝啼鹃: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
C.鲛人泣泪:古代传说南海有鲛人,能织丝绸,哭泣时眼泪变成明珠。
D.良玉生烟:相传宝玉埋在地下,上空会出现烟云,阳光下见得分明。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四个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天宝十四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唐玄宗同杨贵妃及朝中要臣仓皇出逃。随行军队行至马笼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玄宗处死杨贵妃。面对利刃强谏,进退中绳的君王最终还是做出了要江山弃美人的决定,倾国倾城的杨责妃在一条白皱的死结里香消玉殒。
A.仓皇 B.进退中绳
C.倾国倾城 D.香消玉殒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李白虽然仕途失意,在诗歌方面却成绩斐然。他游览且用诗歌赞颂过不少地方,已成为旅游胜地。
B.李商隐的诗的朦胧美首先体现在主题的表现上,他并不明确指出所咏对象,也不直接道出诗歌的主题,给人一种似有似无、捉摸不透的感觉。
C.《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然而它又是最不易理解的一首诗,自宋元以来,人们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D.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的,在鉴赏诗歌时,对其表达技巧、形象、语言等的揣摩,都是为了解读诗歌的思想感情。
5.[2018河南郑州四校联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轻风无语,但大地知道。当千年前的往事在大地上踯躅, 。 ; , , 。
①寻找着因范阳叛乱,洛阳失守,太平天子率群臣向南逃遁时
②我寻找着曾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大唐天子李隆基与爱妃杨玉环的那块诀别之地
③被流淌的血渍浸湿了的土地
④愤怒的兵将斩杀相国,逼死贵妃
⑤我的眼光与思绪却在金子般的余晖里搜寻
A.⑤③②④① B.⑤②①④③
C.⑤①④②③ D.⑤②④③①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在《锦瑟》中写感情已成回忆,但在当时却茫然无知的两句是:
(2)《锦瑟》一诗中暗指诗人的才华不被重用的两句: , 。
(3)《锦瑟》中运用庄周和望帝的典故的两句是: , 。
7.[2018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月考]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很多人都说,① 。因为李商隐是缠绵悱恻的,他的很多诗的情意都是非常长远,不能隔断,不能舍弃,不能自已的,所以很多人以为李商隐所写的都是爱情诗。那杜甫呢 杜甫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所写的都是忠爱的。② ,杜甫以后学杜甫学得最好的就是李商隐。③ :一种方式是表面学得很像,比如《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那是完全模仿杜甫写人民的疾苦;另外一种方式是学杜甫艺术性的句法,就像这句“桂花吹断月中香”,就是在学杜甫的句法。
8.[2018甘肃兰州一中阶段性测试]在马嵬,有一座杨贵妃墓,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请你以该景区导游的身份为杨贵妃墓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语意连贯,150字左右。
9.下图是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结构图,请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开头,把这幅图的基本内容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序合理,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参考答案
1.B 六军,后泛指军队。
2.A 庄周是战国时候的人物。
3.B 进退中绳:前进后退均合规矩。不合语境。可改为“进退两难”。A项,仓皇:匆忙而慌张。使用恰当。C项,倾国倾城:形容女子容貌很美。使用恰当。D项,香消玉残:比喻年轻女子死亡。使用恰当。
4.A 偷换主语,可在“已成为”的前面加“这些地方”。
5.B ⑤是总写句,应为首句。②句承接⑤句,具体讲搜寻的内容。由句意可知,“太平天子率群臣向南逃遁时”这句话后面应紧跟④③两句,即①④③紧密相连,为完整的一句话。据此即可得出答案为B项。
6.(1)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 田日暖玉生烟
(3)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7.【答案示例】①李商隐跟杜甫迥然不同②可是如果从学作诗的角度来说③李商隐学杜甫有两种方式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鲜明的能力。从层次上看,这段话先讲世人认为李商隐的诗歌与杜甫的诗歌表达的内容不同,故第①空应表达出这层意思。第②空,从前面讲杜甫与李商隐的不同和后面“杜甫以后学杜甫学得最好的就是李商隐”可知,表达的是转折之意,把这层意思表达出来即可。第③空,应填介绍李商隐向杜甫学习的总写句,从后文“一种方式”“另外一种方式”等句子可推断出答案。
【技巧点拨】作答这类题,第一,要把握表达方式,确定语言特征;第二,要整体理解材料,把握语段中心;第三,要关注前后内容,做到前勾后连;第四,要斟酌填写语句,做到简洁准确。
8.【答案示例】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以“古冢留香,诗碑放彩”的独特魅力而驰名海内外的杨贵妃墓景区。据记载,安史之乱时,唐玄宗赐玉环自缴于马嵬,一代佳人香消玉残。如今的墓园气势恢宏,厚重古雅,登临贵妃墓,欣赏前人的歌咏题词,我们能捕捉到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的兴衰轨迹;透过李杨的爱情悲剧,我们能了解到历史的沉重,可抒怀古思今之悠情。
【解题思路】写杨责妃墓的导游解说词,可以联系杨贵妃的身世、马笼兵变、后人的诗词作品等来写。注意,解说词要简明流畅,具有感染力,同时要注意题干对字数的限制。
【技巧点拨】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人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导游词的写作要求如下:①要写出每一个景观的特色,让旅游者把握游览对象的独特风韵。②要生动、形象,有感染力,从而激发旅游者的游兴。③要层次分明,叙述清晰。对方可能不了解的情况,要着重介绍。
9.【答案示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解题思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示意图由一个核心三大板块构成。其中,每个板块又包括两种素养。作答时将这些内容有条理地转换成文字即可,注意要做到语言简明,语序合理,不超过90字。过能力-《锦瑟》
一、[2018广西柳州铁一中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楚宫
李商隐
湘波如泪色漻漻①,楚厉②迷魂逐恨遥。
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
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
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
【注】①漻漻(lido):清澈的样子。②楚厉:指屈原无所归的冤魂。古代迷信说法,鬼无所归则为“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湘江如泪色,又清又深;屈原的迷魂追逐着怨恨随波而逝。
B.首句中“泪”字意蕴丰富。其中有屈原的悔恨之泪,有后人悼念屈原之泪,也有诗人此时悼念屈原的伤心之泪。
C.长夜漫漫,湘江岸上枫影阴森,迷魂无依,唯夜猿山鬼为伴。诗句描写的景象凄迷,悲情如海。
D.埋在土里,身形腐败,迷魂难以招回,更不用说屈原葬身鱼腹之中。诗人对造成屈原悲剧的统治者报以极大的愤慨。
2.有人认为诗人写屈原实际上是在写自己,你怎么看 请简要阐述。
二、[2018河北石家庄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访秋①
李商隐
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
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②。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
般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注】①此诗一般认为是诗人客居桂林时所作。②归风:舟帆北向而见风自南至北,北方乃故乡方向,故云“归风”。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颔联写落日的余晖正照在江岸上,归船的帆席鼓满风正轻快地驶回。通过反衬将思乡之情表现得曲折而又强烈。
B.颈联中,诗人巧妙地用异乡的景色来烘托自己的乡思,情感隽永而深沉。
C.尾联中,诗人没有访得秋意,唯有“丹枫”以一树火红报之,聊慰诗人的乡思。
D.全诗紧扣“望”字,笔不旁骛,蝉联而下,在宛转曲折中又显得自然,读来一气贯注,浑然天成。
4.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访秋”之“访”的 请简要分析。
三、[2018贵州贵阳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红白牡丹
吴融①
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
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旁边月飐波。
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鲁阳戈。
重来应共今来别,风堕香残衬绿莎。
【注】①吴融(850-903):晚唐诗人,亲历唐朝衰亡,一生仕途不顺。②鲁阳戈:《淮南子》载,鲁阳公跟韩国军队作战,酣战至日暮,为了趁日间消灭敌人,他以戈挥日,太阳为之后退三舍,又恢复了光明。后多指力挽危局的手段或力量。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牡丹本自多情,秣姿贵彩,哪里用得着繁弦高歌,来表明诗人宁愿在安静的环境中与牡丹相厮守的情谊。
B.颔联上句写红牡丹,直接用“殷鲜”突出其娇艳欲滴的特点,又以美丽的红霞作比,写出怒放的红牡丹令人惊艳的情态之美。
C.颔联下句写白牡丹,想象月下一幅澄澈明净的景象,以此来描绘白牡丹的素洁淡雅。
D.尾联写牡丹随风花落香逝,甘愿奉献自己,为莎草做陪衬,让诗人遗憾之余略感宽慰。
6.这首诗颈联的上、下句都用了典故,有何用意 请简要分析。
四、[2018云南昆明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垓下①怀古
栖一
缅想成阳事可嗟,楚歌哀怨思无涯。
八千子弟②归何处 万里鸿沟属汉家。
弓断阵前争日月,血流垓下定龙蛇。
拔山力尽乌江水,今古悠悠空浪花。
【注】①垓下:古地名,系楚汉之争最后决战之处。②八千子弟:陈胜、吴广起义后,项羽与其叔项梁杀会稽郡守,集吴中子弟,得精兵八千,在吴地举兵响应。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两句以咸阳旧事入题,引出楚歌悲思之事,令人慨叹。
B.颔联化用典故,表达出诗人对项羽兵败的惋惜,让人沉思。
C.颈联描绘战事,既反映出战事的残酷,又流露出英雄末路的凄枪之情。
D.尾联充满激情,有荡气回肠之意,却又令人感叹时间的无情。
8.本诗是否在怀古伤今?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 “悔恨之泪”错,应为“忧国忧民之泪”。
2.【答案示例】我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本诗主旨是凭吊屈原,而诗人的经历与屈原相似,他一生政治失意,郁郁不得志。正因为深有所感,他才传神地写出了屈原迷魂的“恨”与“愁”。(意思接近即可。如不同意,言之有理亦可)
【诗歌鉴赏】这是一首凭吊屈原的诗作。首联两句写的是,湘江的波浪如同流不尽的眼泪,水色清深;楚国屈原迷惘无依的魂魄,抱恨含冤,随波远逝。“泪”“恨”二字,融入了诗人的强烈感情,既是对屈原的悲痛哀悼,也是对造成屈原悲剧的楚国统治者的强烈谴责。颔联从湘江岸上的景物写起,经霜的枫树矗立在岸边,山猿发出哀鸣。诗中的“愁”既是猿愁,也是迷魂之愁。“女萝山鬼语相邀”借用屈原的作品,气氛阴森。颈联是说,即使屈原死后埋在地下,其尸也会逐渐腐烂,魂也难以招回,何况是沉江而死,葬身于腥躁的鱼虾龟整腹中。尾联情调转变,由凄侧婉转交为激越高昂,以歌颂屈原的忠魂
作结:只要楚人不灭绝,他们就一定会用彩丝粽著包扎食物来祭祀屈原,人们会永远怀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3.C “诗人没有访得秋意”错,尾联表达的是“诗人终于访得秋意”。
4.【答案示例】诗人将“访秋”写得一波三折。①首联:薄醉微醒,高楼望秋。诗人秋天当归而未归,所以欲借异乡访秋以自我安慰。②领联、颈联:南方秋意难访,徒增诗人羁旅的惆怅。异乡落日、帆席、烟、霞,虽然所见皆晴秋爽朗之景,却极难发觉诗人想要的秋意。③尾联:诗人终于访得秋意,唯有“丹枫”聊慰诗人的苦苦乡思。(言之有理即可)
【解题思路】首联写诗人自己登高望远,抒发乡思,此为访秋之目的。领联、颈联写南方之秋的特点,表达的是寻秋不得的怅悯。尾联写“丹枫”知“我”意,让“我”感受到了秋天的来临。作答时,将每联的内容以“访秋”为中心进行概括即可。
【诗歌鉴赏】诗篇一开始就蕴含着深沉的愁苦。首句“酒薄吹还醒”,是经过长久的离别,尝尽愁苦滋味以后,盘纤于胸中的感情猛然倾泻。次句“楼危望已穷”,描绘出诗人登临极目乡关的情景,着墨不多,却鲜明如在目前。两句情景交融,蕴含着深厚的诗意;“还”字、“已”字,使得诗句上下紧密联系,曲折起伏。而“望”字,又点明了诗题中的“访”,并领起全篇,可谓一诗之“眼”。从开始两句中,就体现出了诗人的艺术匠心。中间两联,是诗人望中所见,而见中又寓所感。诗人极目望去,落日的余晖正照在江岸上,江中归船的帆席鼓满风,正在轻快地驶回。见此情景,诗人想到自己的家乡远在万里之外,不知何时才能归去,心中不免涌起异乡作客的惆怅。通过反衬,思乡之情被表现得曲折而又强烈。接着,诗人又换用烘染的手法,通过对龙潭鸟道的描写,来进一步暗示自己的乡思。“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这两句初看起来,山红水白,好像一片美景,但仔细品味,却不难发现包孕其中的异乡情调,诗人巧妙地用具有桂林特点的景色来烘染出自己的乡思,隐而不显,含蕴深沉。最后一联回应题目“访秋”,含蕴地表露出思乡的急切心情。诗人因为思乡,连北方的秋色也觉得可爱,所以要登楼寻访秋意。然而,登楼而访,却望不见往年习见的北方秋色,心情怎不格外怅惘 而此时此地,那殷勤地报告秋意的,只有一树树火红的枫树,给人一点点难得的慰藉。诗人用“殷勤”和“报”,将丹枫人格化,在一片苍茫寥落中,特别报告了令人忆念而苦苦寻访的秋意,显得多么富有深情!诗人在异乡的艰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乡之念,在这里被表达得更为曲折和深沉。
5.D “甘愿奉献自己,为莎草做陪衬,让诗人遗憾之余略感宽慰”错,这里没有“甘愿奉献自己”之意和“宽慰”之情。
6.【答案示例】诗人先借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为了能一直与牡丹花相伴,自己愿意变为蝴蝶,后借鲁阳挥戈的典故表明诗人希望时间倒流从而留住美丽的牡丹花。表现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和惜别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无力改变唐朝危局的无奈,希望有力挽危局的人出现。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原诗内容及诗后注释分析出典故的内容,然后根据诗人情感及这首诗的主旨分析其用意。“庄叟梦”运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诗人说“愿成庄叟梦”,是说自己愿意变为蝴蝶,与牡丹花相伴;“鲁阳戈”是运用了鲁阳挥戈的典故,表明诗人希望时间倒流,从而留住美丽的牡丹。再联系诗人的生平和所处时代背景可知,也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危局的无奈与感慨。
7.D 尾联写出了诗人对英雄末路的慨叹,并没有感叹时间的无情。
8.【答案示例】没有。理由:①从诗题可知,本诗只是表达对垓下之围这一战事的怀古之情,而非伤今;②从全诗气势及诗意可知,诗人仅抒发了对英雄末路的慨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诗题目为“城下怀古”,是诗人路经城下而生发的怀想项羽之情。诗人想到“力拔山今气盖世”的项羽集合吴地八千精兵抗秦,最后却落得四面楚歌、城下自剑的下场,抒发了对英雄末路的慨叹。整首诗没有联系诗人自己的经历和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因此没有流露伤今之情。
【诗歌鉴赏】史载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联合各路诸侯,统军三十万,兵分三路追击西楚霸王项羽,把项羽围困在垓下。刘邦用张良计,命汉军夜时皆于四面唱起楚歌,楚兵闻之,军心涣散。项羽在楚歌声中亦不能寐,披衣饮酒帐中,缅怀往日称雄于世,而今穷途没落,顿生英雄末路的慨叹,遂对着虞姬和心爱的战马慷慨悲歌,清然泪下。天明后孤身突围至乌江,自剑而死。《垓下怀古》首联两句以成阳旧事入题,引出楚歌悲思之事,令人慨叹。领联化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项羽兵败的惋惜,让人沉思。颈联描绘战事,既反映出战事的残酷,又流露出英雄末路的凄枪之情。尾联充满激情,有荡气回肠之意。全诗一唱三叹,综述了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一代英豪由起兵抗秦到自杀身死的史实,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哲思,文笔深沉而悲壮,读后令人回肠荡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