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第一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约17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打制石器天然火原始人群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天然火原始人群约3万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和磨制石器,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懂得爱美氏族 课堂小结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北京人山顶洞人元谋人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2.遗址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大江大河流域。一、读图填空
1、A是 _______人,B是_______人。
2、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的是_______。
3、能人工取火的人________。
4、他们的头部有什么区别?
AB山顶洞北京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山顶洞人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二、选择题
1.2011年文化遗产日主题为“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如果你要去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人类生活的地方,你应该去( )
A云南省元谋县 B北京市周口店
C山东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村
2以下有关元谋人生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已经会制造工具 ②会使用天然火③过着原始农耕生活④佩戴着装饰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3.周口店是世界上研究最透彻,出土材料、产出成果最多的一个古人类遗址。总计出土了5个直立人头骨和牙齿、肢骨等代表40多个猿人的古人类化石,以及十几万件石器和大量动物化石、猿人用火遗迹等;中外学者撰写相关学术论文、论著达900多篇(部)。你知道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 )
A. 蓝田人 B. 北京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
4.下图是早期原始人类佩戴的装饰品,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推测这一早期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AABC 5.编排情景剧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历史剧《北京人的一天》中不应该出现的情节是 ( )
A打制石器 B钻木取火
C群体劳动 D保存火种
9.有人说,山顶洞人比起北京人已有很大进步,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能用兽牙等装饰自己②能种植水稻③懂得人工取火④过着群居生活⑤已经会捕鱼( )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人类的起源,中外有很多神话传说。在《旧约全书》里就有这样一段话:“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得一切昆虫。’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早女。”
请回答
1、材料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人类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BD答:上帝创造了人古猿劳动 3、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4、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
5、在我国发现的古人类遗址中,最著名的是什么遗址?能否制造工具云南省元谋县北京人遗址第二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河姆渡居民(南方)、半坡居民(北方)大汶口文化晚期,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半坡大汶口河姆渡干栏式半地穴式人面鱼纹陶盆(半坡彩陶)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定居生活
使用磨制石器
种植粮食
建造房屋
养殖家畜
手工业制造(陶器、玉器、乐器)1、如果你到西安去旅游,除了游览西安古城墙、秦陵兵马俑外,还能参观( )
A、半坡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河姆渡遗址
2、奥运会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 )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3、假设你生活在河姆渡原始居民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来,你所使用的工具是( )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剑 D、铁斧
4、离地三五尺不等,上盖茅草,聚众而居。请问,这种房屋结构可在下列哪一遗址看到( )
A、大汶口遗址 B、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山顶洞遗址
5、穿越时空隧道,你来到七千年的河姆渡居民家中,他们热情的端出香喷喷的食物招待你,你认为这一食物原料最有可能是( )
A、小麦 B、水稻 C、粟 D、燕麦6、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使用粗糙石器 ②使用天然火 ③种植水稻 ④制作彩陶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
7、下列远古人类中,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是(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半坡原始居民④河姆渡原始居民
A、① B、② C、②③ D、③④
第三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黄帝:人文初祖 黄河和长江流域 距今约四五千年
涿鹿之战:
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远古传说是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一种夸张的记述。
历史事实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区别:远古传说不完全等于历史事实
联系:远古传说包含真实的历史信息交战双方:黄帝炎帝——蚩尤结果:黄帝、炎帝、蚩尤部落相互融合形成华夏族禅让制实质:原始社会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选人标准:贤能贤:品德高尚能:有才能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我国原始社会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
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
A、炎帝黄帝时期 B、尧时期 C、舜时期 D、禹时期
2、研究原始社会的历史,最真实可信的证据是( )
A、历史遗迹、遗址 B、传说 C、影视作品 D、史书记载
3、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每年清明节,为了纪念人文初祖,海内外华人华侨都会来到他的陵前来祭祀。文中的“他”是
A、尧 B、黄帝 C、舜 D、禹
4、“禅让制”曾是原始社会更替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对这一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挑选的是有才有德的人 ②受到百姓的爱戴 ③新一任首领在以前都经过了长期实践的锻炼和大家的考察 ④新一任首领的产生,都要经过各部落首领商议才能决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5、举例说明和山西有关的远古传说
系舟山 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 台骀汾神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生产力发展: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时代:夏、商(灿烂时期) 、西周铁器时代:春秋、战国第5、6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及国家与社会分封制:P24目的:巩固统治
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士带兵随从作战。
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等级顺序: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1、同学们都很熟悉我国封建社会皇帝太子的事情,你能告诉我这种王位世袭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
A、禹传位给启 B、舜传位给禹
C、尧传位给舜 D、皇帝打败蚩尤
2、2009年7月,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3、小说《封神榜》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A、夏桀 B、商纣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4、《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给我们的信息是:西周统治者管理国家实行(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5、从夏、商、西周三代的灭亡中,我们分析得出的共同原因是A、 统治者的暴政 B、使用炮烙之刑
C、建造露台收刮民脂 D、“烽火戏诸侯”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
东周分为两个时期:春秋、战国
春秋诸侯争霸的原因:
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与强大的诸侯。
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齐桓公成为第一个霸主的原因:
①王室衰微;②靠海,盛产鱼盐,经济富庶;③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④尊王攘夷
齐国和晋国称霸的比较相同点:改革致强不同点:齐国:
晋国:会盟—政治手段战争—军事手段改革 国富兵强 争霸战国七雄形成的两大事件: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春秋战国著名战争和典故长平之战:地点在山西高平,长平之战后,其他六国再也无法与秦抗衡。1、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的卿大夫是( )
①韩 ②赵 ③楚 ④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说的是春秋五霸中的(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公3、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
①管仲改革 ②城濮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④②③
4、下列诸侯国中,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是( )
A、齐国 B、晋国 C、燕国 D、赵国
5、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A、晋国 B、赵国 C、燕国 D、韩国
6、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历史现象反应的时代特征是( )
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7、为秦国灭六国进而统一全国打下坚实基础的一次战争是( )
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城濮之战
第8/11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都江堰 春秋 战国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生产力发展的表现:铁农具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都江堰(战国-秦-李冰)
春秋出现
战国推广
都江堰的作用:消除水患,灌溉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冰大禹治水有功商鞅变法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内容:1、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封建经济。
2、奖励耕织?经济发展
3、按军功授爵和田宅,废除旧贵族的特权?军队战斗力增强
4、建立县制,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1、使秦国国富兵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战国时期,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支持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1、填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和 的推广,还有李冰主持修建成的 。 铁农具牛耕都江堰2、被称为我国农业发展史的一 次革命的是( )
A、磨制石器的出现 B、青铜农具的出现
C、铁制农具的出现 D、牛耕的出现和推广D3、商鞅书“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其表述的思想是( )
A、因循守旧 B、消极倒退
C、锐意改革 D、全盘否定CC4、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目的是( )
A、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取得争霸战争的胜利
B、为了保住贵族的地位和特权
C、为了发展生产,造福人民
D、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D5、后人写诗称赞李冰说“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冰获此殊荣的主要原因是( )
A、兴修水利,使关中地区成为沃野
B、修筑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造福于人民
C、改进生产工具,推广牛耕
D、任秦国蜀守,勤政廉洁B 甲骨文
(商)文字演变过程 金文
(商周) 大篆
(西周晚期) 隶书
(西汉)楷书繁体简体 小篆
(秦朝)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 商朝开始的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青铜时代:夏、商、西周
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代
特点: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文化”商朝西南地区成都平原奴隶的悲惨生活:地位低下、无人身自由、被随意转让和买卖,用做祭祀供品和殉葬品1、举世闻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铸造于(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东周
2、我国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文化”属于( )
A、旧石器文化 B、新石器文化
C、铁器文化 D、青铜文化
3、为什么把夏商西周时代叫“青铜时代”?
因为夏商西周时代,生产和生活中普遍使用青铜器。司母
戊鼎四羊
方尊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4、假设战国时期一个燕国的农民给远在楚国的朋友写信,他的信最有可能写在什么材料上( )
A、竹简 B、丝绸 C、麻纸 D、青铜器
5、中医是我国的国粹,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治并对此进行总结,使之流传两千多年的名医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6、《尚书》中记载:“唯殷(指商朝)先人,有典有册。”殷人使用的文字主要是( )
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隶书 D、小篆
7、著有《离骚》,被认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_________。
屈原孔子思想主张:“仁”
政治主张:为政以德
教育主张:
1、创办私学
2、因材施教
3、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谦虚好学。
4、温故而知新
文学:弟子记录?《论语》 ?可以了解孔子思想
孔子编撰?《春秋》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阅读孔子的这三段话,想一想,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要经常温习(学习方法)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著名言论与人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仁政”、“民贵君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无为而治——庄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武注意区分:孔子提出了“仁”,而孟子提出了“仁政”,不要混淆对于战争的态度:墨子,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著书立说,发表意见,相互辩论(课本P51第五段)1、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___。
2、战国末期,主张改革,提倡法制的学派是______,其代表人物是________.
3、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_______。
4、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许多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宣传自己的主张,涌现出一批具有开创性的思想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B、各诸侯国重现文学艺术的发展
C、社会各阶层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D、出身卑贱的思想家想借此改变身份老子法家韩非子《孙子兵法》战争总结涿鹿之战:黄帝炎帝 —蚩尤,华夏族形成
牧野之战:周武王—商纣王,西周建立
城濮之战:晋—楚,退避三舍,晋文公称霸
桂陵之战:魏—齐,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魏—齐,减灶计
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山西境内,其他六国再无法与秦抗衡。重点背诵内容分封制的目的,内容,作用。(P24)
商鞅变法的目的,内容,作用。(P38-39)
重要时间170万年前 ——元谋人
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
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
公元前475年——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