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三国演义》可谓家喻户晓,但那毕竟是文学作品。而在历史上,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的局面是怎样的呢?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又是如何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呢?
从割据走向局部统一
——第16课:三国鼎立
课程标准: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学习目标
知道三国各自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三国------从割据走向局部统一
一、汉室衰微,群雄逐鹿 1、官渡之战中曹操何以取胜?有何意义?赤壁之战为何又铩羽而归?此战有何影响?
二、三国鼎立,谋求统一 2、为何会形成三国鼎力的局面?
3、为了掌握统一的主导权,三国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生产?
三、开发边疆,功在千秋 4、蜀国开发西南,吴国加强与琉球的联系,有哪些积极影响?
探究:三国鼎力的局面,在局部上实现了统一,为后来的统一打下了基础。你怎么看?
壹:汉室衰微,群雄逐鹿
1、官渡之战中,曹操何以取胜?有何意义?
2、赤壁之战为何又铩羽而归?
四世三公,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袁绍(?~202年)东汉末年汝南汝阳人,字本初。占据河北一带,人口众多,粮食丰足,其势力在各军阀中是最强大的一个。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粮
袁军十万
十万袁军度过黄河,包围白马。
曹操声东击西,佯攻延津。
曹军立刻东调,前往白马解围,此地袁军几乎全军覆没。
白马
黎阳
乌巢
延津
官渡
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乱,7万人全军覆没。袁绍带800骑兵逃回。
袁绍自恃兵多粮足,继续南下,与曹军在官渡僵持。
曹操得知袁军粮草在乌巢,率五千轻骑,伪装成袁军,直达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鉴于敌强我弱,曹操只能撤退至官渡一线设防。
曹操
袁绍
时间:
交战双方:
曹操策略:
结果:
公元200年
袁绍(10万)VS曹操(2万)
声东击西,各个击破,
曹操以少胜多,
歼灭袁绍主力。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官渡之战
曹 操
火烧敌粮。
问题1:官渡之战中,曹操何以取胜?
材料一:铠甲生虮(ji)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百姓生活困苦
人民渴望统一
农民起义,军阀割据
提供了
社会条件
材料二:毛玠(jiè)语太祖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三国志》
政治上:取得了主动,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
材料三:是时岁饥旱,军食不足,羽林监颍川枣祗建置屯田,太祖以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於许下,得谷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经济:屯田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枣祗
材料四:曹操得知袁军粮草在乌巢,率五千轻骑,伪装成袁军,直达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正确的作战策略
材料五:提倡“唯才是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个人上:重用人才,唯才是举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
——诸葛亮
政治上: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
经济上:采用屯田措施
个人上:善于用人,采纳谋士的计策
军事上:战术正确,把握战机
曹操 胜
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问题1:官渡之战中,曹操何以取胜?
袁绍
曹操
曹操
以
少
胜
多
PK
官
渡
之
战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思考:官渡之战中,曹操取得胜利有何意义?
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统一天下
(jì)
(lì)
对于曹操,统一天下还将面临哪些阻碍?
曹操
刘备
孙权
曹操统一北方后天下形势
襄阳
江陵
乌林
夏口
樊口
柴桑
(襄樊)
(荆州)
(洪湖东北)
赤壁
(赤壁西北)
(九江西南)
(鄂州西)
(汉口一带)
刘备
孙权
曹军进攻方向和驻屯地
刘军退却方向
孙、刘联军驻屯地和进攻方向
曹军败退方向
主要战场
孙、刘联追击方向
水
水
汉
江
(九江西南)
公元208年,曹军南下。
刘备不敌,撤军南逃,欲往存有物资的江陵。
曹军在长坂追上刘备。
刘备率兵东逃,败退至樊口。
曹操前往江陵。
刘备派诸葛亮前往联合孙权。
周瑜率3万兵马沿江西进。
5万孙刘联军行至赤壁,与正在渡江的曹操水军相遇。
赤壁初战,曹操水军失败,退至乌林,会合陆军,隔江与孙刘联军对峙。
最终曹军败退,孙刘联军乘胜追击。
赤壁之战
战役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影响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曹操VS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
材料一: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战术失误
材料二:亮(诸葛亮)曰:“……曹操之众,远来疲弊……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三国志》
北方官兵,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材料三: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张作耀《曹操传》
骄傲自满;松懈、轻敌
问题2:赤壁之战为何又铩羽而归?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影响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曹操VS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曹操VS袁绍
赤壁
以少胜多
公元200年
官渡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孙、刘
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操
1.曹军不习水战,采取了错误的战术
2.曹操自恃兵多,骄傲轻敌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两次战役的主角都有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为什么赤壁之战中曹操却以多败少?
合作探究
经验教训: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贰:三国鼎立,谋求统一
4、为何会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5、为了掌握统一的主导权,三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生产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2年,孙权称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三国鼎立(222-263年)
赤壁
之战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孙权---巩固江南
刘备---巩固与发展
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问题3:为何会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魏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翻车
屯田
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
材料一:
问题5:为了掌握统一的主导权,三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生产?
材料二:先帝战士,不给他役,使春惟知农,秋惟收稻,江渚有事,责其死效---《三国志·吴书·潘浚陆凯传》
材料三:比年以来,复远遣船,越渡大海,多持货物,班诱边民。边民无知,与之享养-----《三国志》卷八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 发展了海外贸易。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蜀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畅销三国
材料四
三:开发边疆,功在千秋
4、蜀国开发西南,吴国加强与琉球的联系,有哪些积极影响?
探究:三国鼎立局面,在局部上实现了统一,为后来的统一打下基础。你怎么看?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蜀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畅销三国
问题4:蜀国开发西南,吴国加强与琉球的联系,有哪些积极影响?
吴
23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地区和内地的联系。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
材料:
多 少
探究:三国鼎立局面,在局部上实现了统一,为后来的统一打下基础。你怎么看?
东汉末年 三国时期
1.群雄并起 三大军事集团
政权林立 魏蜀吴政权
2.经济衰微 经济恢复发展
3.人口锐减 人口增多
乱
治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较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而且三国都注重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真假曹操
思维拓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宁教我负天下人,
勿叫天下人负我。
京剧《击鼓骂曹》:
如今出了个奸曹操,
上欺天子下压群僚。
奸
雄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西晋·陈寿《三国志》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
他是拨乱世的英雄!
——当代史学家·范文澜
英
雄
判断标准
一分为二、客观公正,看其是否对当时的社会有贡献
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戎马一生,善用人才,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刚愎自用、多疑。
合作探究
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从东汉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
从政治上看,东汉末年,由于中央政权衰败,各地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结束了割据局面,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三个政权。
从经济上看,由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个相对稳定的政权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和社会的进步,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因此,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
课堂小结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曹操
孙权
刘备
官渡之战(200年) 统一北方
联合抗曹
魏
蜀
吴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赤壁之战(208年)
1.曹操在《蒿里行》中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诗中描写的惨景发生在(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末年 D.西晋末年
返回
B
2.这次战役是曹军与袁军之间展开的决战,以曹操获胜告终,它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这次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长平之战
返回
B
3.关于下图所示战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东汉末期
B.发生在三国时期
C.曹操军队取得胜利
D.完成了国家统一
返回
A
5.[2021·泰州期末]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哪一幅图正确反映了229年三国鼎立的局面( )
A B C D
返回
C
6.[2020·遵义]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国时期台湾被称为( )
A.台湾 B.流求 C.夷洲 D.楼兰
返回
C
7.[2021·龙岩期末]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孟获回去以后,还说服各部落全部投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重新归蜀汉控制。这一历史故事印证了诸葛亮重视( )
A.改善民族关系 B.兴修水利工程
C.农业生产 D.发展造船业
返回
A
1.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在许下(今许昌市)招揽民众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随后向北方各地推广,“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此举的目的是( )
A.促进北方的统一进程
B.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
C.推动农业技术的革新
D.解决北方的温饱问题
A
返回
2.[易错题]220年,曹丕称帝;221年,刘备称帝;229年,孙权称帝。我国历史上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