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1、西晋的建立
(1)背景
①曹魏中期,司马懿逐渐控制魏国的军政大权;
②曹魏后期,司马氏家族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2)时间
266年
(3)开国皇帝
司马炎(晋武帝)
(4)国号
晋(史称西晋)
(5)定都
洛阳(今河南洛阳)
司马懿
(179—251年)
司马炎
(236—290年)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治
2、西晋的统一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1)时间
(2)意义
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天下分裂动荡的局面
黄巾起义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局面形成
魏灭蜀
西晋建立
西晋灭吴
统一全国
184年
200年
208年
229年
263年
266年
280年
分裂96年
分裂51年
二、西晋的衰亡
1、统治阶层昏庸腐朽
(1)背景
西晋王朝制定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保护他们的利益。
(2)表现
①治国方面:缺乏雄才大略;
②生活方面:豪华奢侈,追求享乐;
(3)典型代表
石崇·王恺斗富
(4)影响
①统治阶层日益腐朽,朝政日益腐败;
②社会风气堕落,享乐奢侈之风盛行;
大臣石崇·国舅王恺斗富
“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钱神论》(西晋·鲁褒)
2、八王之乱
二、西晋的衰落
(1)背景
①晋武帝大封同姓诸侯王;
②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
③宗室诸王手握地方军政大权;
(2)时间
晋惠帝时期
(3)兵乱地区
在洛阳一带展开
(4)影响
①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
②西晋从此衰落;
③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
八王之乱形势图
(261—306年)
晋惠帝
(259—307年)
实质:统治阶级内部为争夺中央政权的战争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西晋八王之乱,引发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
二、西晋的衰亡
3、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1)内迁时间
东汉、魏、晋时期
(2)内迁民族
匈奴、鲜卑、羯、氐、羌
二、西晋的衰亡
3、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3)民族政策
西晋王朝向内迁各族征收重税,征兵派役,掠为奴婢;
(4)结果
①西晋暴政激起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②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公元316年, 内迁少数民族匈奴灭掉西晋。
二、西晋的衰亡
问题思考:西晋为何短暂统一,并迅速灭亡?
266年
西晋建立
280年
西晋统一
八王之乱
西晋灭亡
291年
306年
316年
历时50年
统一36年
原因:①统治集团腐朽:奢侈腐败,晋惠帝昏庸无能;
②统治集团内乱:八王之乱导致西晋从此衰落;
③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三、政权分立:北方十六国时期
1、北方十六国局面的形成
(1)形成背景
①西晋的灭亡;
②少数民族内迁与政权的建立;
(2)形成时间
4世纪初—5世纪前期
(3)历史影响
消极: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
积极: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喜欢穿青绛色的衣服。
内迁各族领袖,大都仰慕中原文化。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也影响了汉族。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
历史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问题思考:材料反映出少数民族内迁有何历史影响?
三、政权分立:北方十六国时期
2、前秦政权的崛起
(1)时间
4世纪后期
(2)建立民族
氐族
(3)著名领袖
苻坚
(4)崛起原因
任用汉人王猛,锐意改革
(5)历史影响
①完成局部统一,统一黄河流域;
②推动了民族交融,胡汉之间的民族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前秦统一北方形势图
苻坚
(338—385年)
西晋的建立与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二、西晋的衰亡
三、北方十六国时期
1.西晋的建立:(1)背景;(2)时间;
(3)开国皇帝;(4)国号;(5)定都
2.西晋的统一:(1)时间; (2)意义
1、统治阶层昏庸腐朽;(背景;时间;影响)
2、八王之乱;(背景;时间;兵乱地区;影响)
3.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内迁时间;民族;影响)
1、北方十六国局面的形成;
2.前秦崛起;(氐族·苻坚·王猛改革)
文本
文本
课堂演练
1.“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这两句诗描写了北方人民南迁江南的情况。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气候优于北方 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C.北方统治者实行移民政策 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
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
√
文本
文本
课堂演练
3.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行礼于辟雍(尊儒学,行典礼场所),祀先师孔子”,前秦政权形成“英儒毕集”局面。苻坚这一举措( )
A.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 B.体现“无为而治”
C.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 D.有利于民族交融
4.晋惠帝时期,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的目的是( )
A.为了争夺中央政权 B.为了抵抗匈奴的进攻
C.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D.为了巩固西晋的统一
√
√
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