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在课本主要内容外,“学习聚焦”、“史料阅读”、“历史纵横”“思考点”、
“学思之窗”等内容也是我们学习的内容。
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新石器时代晚期
旧石器时代晚期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旧石器时代的代表性人类化石点遗址
北京人(距今70万一20万年前)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前)
打制石器
从事渔猎和采集
过着群居生活
元谋人、北京人
已学会用火
红陶
彩绘陶器,种植粟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红山文化
龙山文化
河姆渡文化
良渚文化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及特点
种植水稻,
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
新石器时代石器
特点:打磨结合方法制造石器,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
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等;分布广泛,朝着多元一体的方向发展
黑陶(蛋壳陶)
精美玉器,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中华文明起源特点:中原中心,多元一体;源远流长
三皇五帝时代---万邦时代.....夏、商、周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国家性质:
权力传承:
社会转型:
这一“代替”带来了哪些变化?
公天下 → 家天下
传贤 → 传子
原始公有制 → 奴隶私有制
知识点四:夏朝、商朝、西周 (奴隶制国家)
夏朝———— 时间: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 1600年;
禹建立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政治制度——-启开创王位袭制取代禅让制。
文化遗址: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
商朝-------时间公元前1600至公元前1046年。都城多次迁移,后定都殷,所以商朝又称殷朝。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主要是商人刻写占卜的记录。青铜器纹饰华丽,主要用于祭祀。
国家机构:中央——王、尹(相)、卿
地方------伯、侯
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是商王直接控制的
王畿地区; 外服是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政治制度:
文化:
经济:
三、早期奴隶制国——西周
周武王(姬发)
公元前1046年
镐京
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
金文
青铜器
以农业为主,手工业为辅(青铜铸造)
土地制度:井田制/生产工具:木石骨蚌
工商业:工商食官政策,官府垄断
西周利簋(gui)
西周的 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考试重点)
1、分封制 (又称封邦建国)性质:地方行政制度
⑴ 对象:①同姓王族 ②异姓功臣 ③古代帝王之后
⑵ 目的:巩固西周统治(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3)主要内容:
①天子按爵位高低,给诸侯,授 土 、授 民
②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A.权利:接受天子的分封,爵位 世袭 、再分封 卿大夫 、设置官员、建立军队、征派赋役。
B.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4)特点:主要以 血缘 关系为主、血缘与政治结合;
层层分封, 等级 森严 (天子—— 诸侯 —— 卿大夫 ——士)
(5)影响:
①积极:有利于加强西周的统治,扩大了疆域;周王 “天下共
主”。有利于传播周文化,天下一家,文化认同。
②消极:周王室衰微,春秋战国诸侯割据、争霸、破坏统一
2、宗法制——概念及实质
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建制 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 矛盾,稳定 王权
(2)特点: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之长子); 大宗小宗是相对的;国家一体(或国家同构)
(3)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 垄断 和 特权 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 稳定 和 团结 。
(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延伸——宗法制对今天的影响:
积极——有利于家庭和睦、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消极——任人唯亲、重男轻女观念
立嫡与立贤之争
10\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
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
D
3、中国早期(指奴隶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
1、血缘与政治结合;家国一体
2、 王 权与 神 权相结合,具有 神秘 色彩。
3、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权力有制约作用;
4、诸侯有相当大的 独立 性,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 高度集中 。
(即未形成专制和中央集权)
知识点五:商和西周的社会经济
1、农业:(1)工具: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
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工具,青铜器很
少(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的礼器)
(2)土地制度: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国王所有),土地不得卖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2、手工业:青铜铸造业,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
化。如司母戊鼎。
晚期:母系氏族
晚期:父系氏族
12.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
B
练习1:“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但能直立行走
C.已经会用火烧烤食物和长时间保存火种
D.能够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并过群居生活
A
例2、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农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下列古人类中,会种植农作物水稻的是( )
A.北京人B.河姆渡人C.半坡人D.元谋人
例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最早种植粟的是( )
A.北京人 B.黄帝部落
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
B
D
例4、1937年4月5日,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孙中山也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的诗句。这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A.汉武帝 B.禹 C.秦始皇 D.黄帝
例5.大禹被称为“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 以下不属于他的活动的是( )
A.治理黄河水患
B.建立了第一个王朝—— 夏
C.将部落首领的位置传给桀,从此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将夏朝的都城设立在阳城
D
C
6、夏朝经历了的时间是
A.二百年 B.三百年
C.约四百七十年 D.五百年
7.归类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常用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梳理纷乱的历史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某同学在学习夏商周的历史时,把夏桀、商纣和周厉王归为一类,你认为他这样归类的标准是 ( )
A.他们都以残暴著称
B.他们都是亡国之君
C.他们都轻徭薄赋,勤于政事
D.改革内政,重用人才
C
A
8、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山东、山西 B.湖南、湖北
C.河南、河北 D.广东、广西
9、.分封制也叫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下列选项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
A.“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B.“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C.“周公…立七十一国”
D.山东素有“齐鲁大地”之称
A
A
13.下列关于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处境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位与牛马猪狗等同
B.可以被随意转让和买卖
C.没有人身自由
D.有属于自己的一小块土地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