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6 16:2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标要求:
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
① 教会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② 教会影响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课文结构:
第一目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第二目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难点:
重点:
唯物史观
基层治理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是由特定的经济基础决定。
时期基层组织社会功能古希腊中世纪近代英美法现代庄园自治城市(行会)教会组织生产、征收地租、裁决纠纷规范经营活动、治理城市(行会与商会的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治市乡镇自治市镇民选自治市政府和议会、自主收税和开支接受选民监督承担除司法以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民选市长和议会,市长对选民和中央负责社区更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功能增多,社区作用强化,效率高、成本低一、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从希腊村社到现代社区)村社实行自治,村社大会处理登记公民、选举议事会议员等相关村务民族国家二战后80年代以来社区社区发展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居民自治、自下而上管理社区(一)古希腊时期的基层治理:村社自治
村社大会
(村社最高权力机关)
登记公民
抽签选举议事会议员
全体成年男性出席
村社是基层政治实体,也是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基层自治贯穿西方基层治理的发展历程 (特点)
村社(Demo)
民主(Democracy)
古希腊的城邦政治:
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史料阅读:提取信息
① 公民的资格要求
② 村社在自由民身份确认时的决定作用
③ 村社决议由表决形成
村社大会掌握了古希腊村社的最高权力;体现了古希腊社会基层自治的特点
重点知识探究
村社
古希腊一种以地域来划分的生产组织。在古雅典民主发展的过程中,采取了很多村社改革的措施来打破血缘而确定地域关系,期中克里斯提尼统治时期的雅典曾规定:“所有住在同一村社里的人彼此都是村民,正式以村社名字称呼,而不用祖上名字相称呼”“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收到克里斯提尼行政区域管理改革的影响,村民的部落血缘观念渐渐淡薄,以血缘关系为特点的部落逐渐被村社行政区划代替。
民主政治是古希腊基层自治的前提
【行会和商会】
为了对付封建主的侵扰,保护辛苦学得的手艺免遭逃亡农奴的竞争,捍卫同行业者的共同利益,也为了垄断本行业生产和经营,避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城市手工业者按行业组成特殊的团体——行会……行会的发展有利于不同行业之间社会分工的扩大,有利于劳动技能的传承、生产经验的积累和产品质量的改善,从而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
为了确保商业贸易的独占权和其他权益,城市商人也联合起来组建自己的团体——商人公会,简称商会,商会在规范城市商品交易、防止无序的恶性竞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问1.回顾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封君封臣制度
庄园与农奴制度
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
问2.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基层单位是什么?
领主或其管家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秩序。——纲要下册 P16页
领主或其管家管理庄园事务:组织生产、征收地租、主持庄园法庭的审判、裁决纠纷——P104页
问3.中古西欧庄园的治理主要特征是?
①自治
②封建领主、庄园主是自治的主导者
(二)中古西欧的基层治理:庄园、城市(行会或商会)、基督教会
庄园
问4.10-11世纪,封建社会的基层单位出现什么新变化?
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
5.中古西欧城市的治理主要特征是?
①自治
②城市上层分子是自治的主导者
巴黎商人行会的会长拥有广泛的权力,他的司法审判权不但及于商会成员,而且及于全体巴黎市民。他负责城防建设,监督道路桥梁的修筑,主持城市警务及粮食供应,并征收赋税,可见他的政治作用之大。 ——齐世荣主编《西欧封建社会》
城市政府通常被分为相互间有着制约关系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市民大会是城市的立法机关,具有决定城市重大问题的权力。而在自治权比较大的城市还设置了选举执行官或市长(mayor),这些官员拥有比较大的权力(但是任期不长,一般一年一选)。
不少城市的自治权力实质上是由城市的显贵阶层把控,他们通常皆为城市行会的代表。
——陈兆旺《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制度分析》
教会在基层治理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
出生时的洗礼
死后的涂油礼
中世纪欧洲的基层治理:
①教士宣讲教义
②开办学校
③主持婚丧嫁娶等生活仪式
④兴办慈善机构及医院
特点:
实质:
封建领主、庄园主、城市上层人士、教会是基层自治的主导者,并非基层居民平等参与
世俗、宗教双管齐下
教会医院
教会学校
材料一:1156年亨利二世授予牛津的特许状也授权牛津市民继续享有在亨利一世时期的所有自由、习俗和特权,免除市民在自治城市之外的所有审判,规定所有的审判都必须在城市中进行,当地城市法庭拥有审判。——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材料二: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制度。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 ——教材P105页
问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城市的自治权有什么变化?两个材料之间是什么关系?
自治市的权力扩大,增强监督机制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了自治传统,加强了对基层自治的管理
问2:根据材料三,指出工业革命后西欧基层组织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材料三:社区服务最早是为了解决西方工业化过程中的贫困问题而产生的。1869年,在索里牧师的倡导下,英国伦敦成立了第一个以济贫为主要功能的社区服务组织——慈善组织会社。它将伦敦全区划分为若干区,每区建立一个分支机构和志愿委员会,主持本区的救济分配工作。继慈善组织会社活动之后,在英美又兴起了睦邻组织运动。……后来这类组织发展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促进了社区服务的发展。 ——李容芳《社会保障学》
出现了社区
1.政治:①近代民族国家产生,中央集权加强
②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运动的推动
2.传统:各国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
3.经济:①社会经济的发展,封建庄园逐渐解体,资本主义农业发展
②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
4.阶级:城市新兴资产阶级打破行会治理模式
5.思想: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的不断传播
认识: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历史文化传统有关,体现了不同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基层治理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反映了特定的经济基础的要求。
课堂探究:近代西欧主要国家基层自治发展的原因
归纳总结:西方基层治理的特点
1、 基层治理以自治为主,自主权逐渐扩大
2、 基层自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3、 基层治理向规范化、法治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材料1:据统计,宗教改革前至少有110座养育院和2000多家施物所归教会所有,在这些场所接受救济的贫民有近9万人…… ——彭迪先《世界经济史纲》
材料2:林里吉斯圣三一行会规定:当会员陷于贫困时,有权利从行会的收益中获取生活救济。 ——金志霖《英国行会史》
材料3:中世纪的庄园对贫困佃农的救济,包括为寡妇和幼子谋生,对孤儿提供监护和救助。 ——《中世纪欧洲贵族的生活》
欧洲中世纪有哪些机构在进行社会救济?
行会救助
教会救助
封建庄园救助
救济特点:随意性、应急性的补救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时 期
1、概 况
二 战 前
二 战 后
(1)17世纪初,英国,颁布济贫法
(2)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
(3)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
(1)英国率先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民覆盖
(2)北欧及法国、加拿大等国建成“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一)资本主义国家
积极影响:①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③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公平,缓和了社会矛盾④有利于经济发展
消极影响:①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②容易助长懒惰行为,造成整个社会缺乏工作动力、效率低下
2、评价
(二)社会主义国家社会
2. 现代中国
① 初形成,第一部社会保险法
1951年2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保险法
② 渐成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日趋成熟,在满足人民的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③ 全覆盖,让亿万人享有基本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目前,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1) 过程:
(2)意义:
日趋健全的保障体系减轻人们的后顾之忧,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1.苏联:根据1977年苏联颁布的宪法,苏联实行全民社会保险制度
材料一 英国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被誉为“地方自治之母”。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年),地方自治开始向近代转变,治安法官取代郡长,逐渐拥有广泛的行政权力。斯图亚特王朝时期(1603—1688年),经历两次内战和共和国的实验,地方自治权限得到很大发展。18世纪,治安法官按照地方习俗进行管理,完全不受议会法令的影响,地方自治发展到鼎盛时期。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l8世纪后期开始出现国家立法机关主动控制地方自治主体的现象。1835年市政法案规定由领取薪水的行政人员来执行地方政府的工作,并对郡治安法官进行分权;1888年,英国下院通过了《地方政府法》,规定郡议会每年集会四次,居民成为自治主体;1894年制定颁布了《区、教区、乡议会法》,规定民选议会作为地方权力机关。随着各种机构的不断设置,地方逐步仰仗中央财政支持,中央政府加大对地方的行政监督。
——摘编自孙宏伟《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研究》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课堂探究】
影响:
政治:促进了(地方)民主政治建设,推进了政治近代化进程;
经济: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文化:增强了民众的民主管理意识;
世界:为其它国家的地方自治提供借鉴。
特点:
①继承地方自治传统(以自治传统为依托);
②以法律法规为依据;
③地方自治机构逐步完备,并实行分权管理;
④地方自治性由强转弱(自治程度有限,或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材料二 西方地方自治观念传入中国,始于道光年间,在内忧外患之下,1907年清政府的地方自治序幕在江苏的“上江”(上元和江宁)两县拉开,自治局、调查局、调查官署局等自治机构先后成立。同年,清廷令各省设立咨议局。1908年开始,清政府先后颁布《咨议局章程》、《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府厅州县议事会议员选举章程》等,从而形成了由城镇乡自治到府厅州县自治的等级地方自治架构。但地方自治未脱离“官治”,自治章程严格规定业务范围、活动规则;在相关政策的宣讲过程中,出现了民众误会、反对等现象。1909年,各省议员赴京请愿速开国会,遭到清廷坚决拒绝,矛盾很快激化,地方自治运动逐渐脱离政府的控制。
——摘编自丁旭光《近代中国地方自治研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末地方自治与近代英国地方自治的相同之处,并分析清朝“地方自治运动逐渐脱离政府控制”的原因。
原因:
①民族危机加深和国内革命、改良运动的推动;
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③西学东渐,西方民主政治的传入;
④地方自治受到国家行政的控制,地方自治权利有限,引起民众反对;
⑤清政府拒绝“速开国会”要求,社会矛盾激化。
相同:
①都以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章程)为依据;
②都建立自治机构,体现了民主管理色彩;
③中央政府的控制性很强;
④都推进了近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