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满分:九上科学周末培优测试10

文档属性

名称 走进满分:九上科学周末培优测试10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12-19 20:21:06

文档简介

九上科学周末培优测试10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D
D
A
A
B
D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C
B
D
B
D
D
D
C
二、简答题(24-26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40分)
21、(1)肌肉 厚 功能 (2)左心室 右心房 (3)3,4,1,2 瓣膜 (4)4和3
22、磁性 S(或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3、(1)细胞 (2)毛细血管 (3)排泄 (4)葡萄糖 小肠 (5)一层上皮细胞
(6) 流入b的血液中氧气含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流入c的血液中氧气含量多,二氧化碳含量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7)肾小球 胰岛素 (8)神经系统
解析:(1)V=m/ρ,∵m甲:m乙=1:1,ρ甲:ρ乙=1:2,∴V甲:V乙=2:1
(2)若两球在水中都漂浮,则F甲:F乙=G甲:G乙=m甲:m乙=1:1,与实际不符;
若两球在水中都是全部浸没,就有F甲:F乙=ρ水gV甲:ρ水gV乙=V甲:V乙=2:1,与实际不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这样就只有是一个漂浮、一个浸没,即甲球漂浮,乙球下沉,
有F甲:F乙=ρ甲V甲g:ρ水V乙g=ρ甲V甲:ρ水V乙=6:5,
所以ρ甲=(6×ρ水×V乙)/(5×V甲)= 6×1×103kg/m3?×1/(5×2) =0.6×103kg/m3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27、(1)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0.28 0.7
29、【做出猜想】CaCO3 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
【交流反思】CaO能与水反应
【进行实验】(一)气泡放出 (二)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Ca(OH)2+CO2=CaCO3↓+H2O
【拓展应用】C、F CaC2+2H2O=Ca(OH)2+C2H2↑
四、分析计算题(30题6分,其余每题8分,共30分)
30、解:小明的解法不对,因为灯泡的电阻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每只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是110V,由图象分析可知,110V电压下工作,
通过灯泡的实际电流大约为0.155A
那么每只灯实际功率P=UI=110V×0.155A=17.05W
P总=2P=34.1W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小明的解法不对,两只灯泡消耗的实际总功率为34.1W。
31、(1)CO2被叶片光合作用吸收,光合作用速率比呼吸作用速率大(合理即可)。
(2)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3)B??
(4)90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2、(1)二氧化碳的质量=32克+1.2克-28.8克=4.4克
设生成白色沉淀x
CO2+Ca(OH)2=CaCO3↓+H2O
100
4.4克 x
x=10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3、解:(1)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0×103kg/m3×2×10-3m3=2kg;
(2)A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A=GA总=(m水+m容)g=(2kg+0.5kg)×10N/kg=25N
A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A=F/S=25N/0.01m2=2500Pa;
答:(1)水的质量为2kg;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A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2500Pa;
(3)当两个容器中的液体在增大同一深度△h后,容器中的液体对底部的压强不可能达到p水>p酒精.因为此时添加酒精后的高度将超出容器的高度。
走进满分:九上科学周末培优测试10
温馨提示:凡是在21世纪教育网购买“精品科学工作室”的正版资料,如有疑难问题,均可QQ(1617369420)咨询。
说明:1、本卷总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90~12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Ca-40 Fe-56 Zn-65
3、g=10N/Kg。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60分)
1、下面叙述中,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无关的是(  )
A.用黑纸片遮盖叶片一部分 B.叶绿素能溶解到酒精中
C.淀粉遇碘液变蓝 D.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绿色植物在光下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蒸腾作用 ④吸收水和无机盐
A.① B. 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下列物体热能的改变,通过热传递实现的是( )
A.锯木头锯条发热 B.冬天搓手使手发热
C.流星进入大气层后燃烧发光 D.用酒精灯加热使水的温度升高
4、关于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体总是先进行同化作用,再进行异化作用 B.呼吸作用属于同化作用
C.健康成年人的同化作用总是等于异化作用 D.青少年一般同化作用会大于异化作用
5、人的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网,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有利于(  )
A.血液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B.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增加肺泡的数量 D.组织细胞与血液的物质交换
6、下列使用盐水情况和盐水所起的主要作用不能对应的是( )
选项
使用盐水情况
盐水主要作用
A
在制泡菜时,用盐水浸泡蔬菜
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B
受伤时,用0.9%的盐水清洗伤口
消毒
C
人在高温作业后,要喝些淡盐水
维持无机盐代谢平衡
D
患急性肠胃炎时,要及时注射生理盐水
维持水分代谢平衡
7、在某一时刻检测某一器官的动脉和静脉中的血液成分,结果其氧气、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该器官是(  )
A.脑 B.肺 C.肾脏 D.小肠
8、右图是A人体内部分系统的代谢关系简易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
C.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D.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9、下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一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B.②与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
C.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D.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10、森林姬鼠从平原迁移3000m高山后,红细胞数目的变化情况是( )
A B C D
11、某学生为了验证唾液的功能,做了如下一组实验: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2mL),甲试管内又加入2mL唾液,两试管同时放入370C的温水中保持10min后取出,各加入O.5mL,碘液,振荡,发现只有乙试管内呈蓝色反应。此学生的实验程序上有一个错误,请你指出(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 A.乙试管应低温或室温????? ??B.乙试管应加胃液
? C.乙试管应加与唾液等量的清水? ??D.应再加一个试管,内加些酸或碱
1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开关闭合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滑动时,则(  )
A.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都变大 B.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都变小
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D.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13、如图所示,一根轻木条左端放一支较短的蜡烛,右端放一支较长的蜡烛,两支蜡烛一样粗细。在0处将木条支起,木条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同时点燃蜡烛,点燃后蜡烛的燃烧速度相同。那么,在燃烧过程中,木条(  )
A.始终保持水平 B.左端会下沉
C.右端会下沉 D.先左端下沉,后右端下沉
14、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水艇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潜水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潜水艇的重力实现沉浮的
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水艇下沉
C.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水量适当时,可实现潜水艇悬浮
D.潜水艇模型的试管上绕些铁丝,可保持试管稳定
15、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
B.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
C.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t2℃时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1℃时,将等质量A、C不饱和溶液分别用添加溶质的方法形成饱和溶液,所加的溶质质量相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6、鱼苗在长途运输中,为防止颠簸造成洒落,通常将鱼苗装入相对密闭的容器内,但容器内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才能保持鱼苗的存活;充足的氧气、鱼苗呼出的二氧化碳要及时除去、为防止细菌繁殖,须将水的pH调节在8左右。现有以下三种具有杀菌能力的物质供选择:双氧水、过氧化钙、过氧化钠,它们在容器内可发生如下反应:
MnO2
(1)2H2O2 ===2H2O+O2↑ (2)2Na2O2+2H2O=4NaOH+O2↑ (3)2Na2O2+2CO2=2Na2CO3+O2
? (4)2Ca2O2+2H2O=2Ca(OH)2+O2↑ (5)2Ca2O2+2CO2=2CaCO3+O2
你认为最合适的物质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双氧水 B.过氧化钙 C.过氧化钠 D.以上物质都可以
17、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所选鉴别试剂错误的是( )
待鉴别物质
鉴别试剂
A
食盐和碳酸钠
盐酸
B
稀硫酸和稀盐酸
氯化钡溶液
C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D
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酚酞试液
18、如右图装置的集气瓶被誉为“万能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收集H2应从b口进入时,瓶内空气从a口排出
B.收集CO2应从a口进入时,瓶内空气从b口排出
C.被收集气体从a口进入,瓶内空气从b口排出,相当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D.被收集气体从b口进入,瓶内空气从a口排出,相当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19、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当滑片P由b移到a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U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2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R1的阻值为20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滑片P移到b端时,R2两端的电压为6v
C.滑片P移到a端时,R1消耗的功率为0.2W
D.当滑片P移到中点时,通过R1的电流为0.3A
20、如图是一个玩具汽车上的控制电路,小明对其进行测量和研究发现:电动机的线圈电阻为1Ω,保护电阻R为4Ω,当闭合开关S后,两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6V和2V,则(  )
A.电路中的电流为4A,电源电压为6V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电动机的功率为16W,它两端的电压为4V
C.1分钟在电阻R上产生热量60J,电动机消耗电能120J
D.电动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若将电阻R换成滑动变阻器,可调节电动机的转速
二、简答题(24-26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40分)
21、如图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心脏结构看,心肌壁主要是由 组织构成,心室壁的厚度比心房壁 ,从心脏的功能看,心脏的收缩能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以上说明心脏的结构是与
相适应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在人体的血液循环过程中,体循环开始于 ,结束于
(3)人生病后静脉注射药物,药物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先后出现的顺序是 (填序号)。正常情况下,心室收缩,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会倒流向心房,其原因是心室与心房之间有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在心脏的四个腔内,流动着静脉血的是 (填序号)。
22、如图是一种单元防盗门门锁的原理图。其工作过程是:当有人在楼下按门铃叫门时,楼上的人闭合开关,门锁上的电磁铁通电后具有 吸引衔铁,衔铁脱离门扣,这时来人拉开门,进入楼内。在关门时,开关是断开的,衔铁在弹簧作用下,合入门扣。图中电磁铁通电时左端磁极是__ ___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3、如图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a、b、c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
? (2)循环系统与a、b、c进行物质交换都是在 血管处完成的;
? (3)b呼出气体和c排出尿液的过程都可称为 ;
? (4)a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中, 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这种物质是在 (器官)中被吸收的;
(5)a中具有与吸收食物营养成分相适应的结构,b中具有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这两种结构都是由 构成;
(6)流入b、c的血液中所含气体有何不同?
? (7)如果尿液中含有蛋白质和血细胞,则最可能是肾脏的 发生病变;如果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则最可能是 分泌不足所致。
? (8)由于 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人体的各种器官、系统能够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4、下图为人体血液中某种物质,在流经某些结构的过程中,含量变化情况示意图。纵坐标代表某种物质含量,横坐标代表血液流经的某些结构和血流方向,I. II、Ⅲ表示血液流经的器官或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若该物质为氧气,则血液流经器官I时,氧气的含量___ _,I表示的器官是____ 。
(2)若该物质为二氧化碳,则ⅡI表示的器官是__ _ ,II中流动的是 血。
(3)若该物质为有机营养物质,则表示小肠的是 ;若该物质为含氮废物,则表示肾脏的是 。
25、向Fe粉与过量稀H2SO4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无气泡产生;继续滴加H2O2溶液,有气泡出现;反应后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1)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产生气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6、质量相等的两个均匀实心球甲和乙,它们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1:2,则它们的体积之比
V甲:V乙= ;现将甲、乙两球放入盛有足够多的水的容器中,当它们静止时水对两球的浮力之比为F甲:F乙=6:5,则甲球的密度ρ甲= kg/m3。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27、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电路图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小灯泡标有“2.5V”字样)。
(1)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有示数,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填序号)
①更换小灯泡;
②检查电路是否断路;
③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实验过程中,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值为 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28、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血铅增高对儿童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②家居装饰用品;③玩具和学习用品;④食品(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2.0~2.5千克的20个家兔分为两组:A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B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分别每组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实验结果见表:
组别
A
B
注射溶液类别
含1.83%的醋酸铅的
5%的葡萄糖溶液
含3.66%的醋酸铅的
5%的葡萄糖溶液
剂量
10mg/kg
10mg/kg
血红
蛋白
含量
初始测量
60
61
第一次g/l
53
51
第二次g/l
49
40
第三次g/l
38
28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上述实验存在的缺陷是
(3)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在 处与氧结合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 B.心室?
? C.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 D.组织细胞
(4)分析A、B两组的数据,可获得的结论是
29、乙炔(C2H2)气体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工人师傅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乙炔由碳化钙(块状固体,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生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小明经过思考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猜想一:CaO;猜想二: ;猜想三:Ca(OH)2。
他的依据是
【交流反思】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认为猜想一不成立。否定猜想一的理由是:
【进行实验】
(一)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没有观察到 ,证明猜想二不成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到水中,取上层清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猜想三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结论:白色固体是Ca(OH)2。
【拓展应用】已知碳化钙与水反应非常剧烈,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纯净的乙炔,要求做到节约、安全、随时发生、随时停止,你选择的装置是 (选填图中装置序号),请写出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

四、分析计算题(31题6分,其余每题8分,共30分)
30、小华同学阅读课外资料时,获得一幅“220V 40W”白炽灯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从图象上能推知,白炽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实际电阻值.小华想:若将两只相同的这种灯泡串联在220V的电源上,两只灯泡实际消耗的总电功率会是多少呢?小华与小明同学交流了这一想法,小明给出以下解答:
一只灯泡的电阻R=220V×220V /40W=1210Ω
两只灯泡串联接在220V的电源上,消耗的总电功率为:
P总= U2/2R=220V×220V/(2×1210Ω)=20W
你认为小明同学的解答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你说明不正确的原因,并给出正确的解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1、科研人员利用红外测量仪可以灵敏地测量一个密闭的小室中的CO2浓度。现进行如下实验:在密闭但可透光的两相同小室中分别放置叶面积都是10cm2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小室的容积均为1升,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测量CO2的浓度,测量结果记录于下表:(CO2的浓度单位:毫克/升)
记录时间(分)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A种植物叶片
150
113
83
58
50
48
48
48
48
48
B种植物叶片
150
110
75
50
35
18
8
8
8
8
根据表中记录到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中可以看出密闭小室中的CO2浓度变化趋势是逐渐降低,原因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从记录的结果看,当CO2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后不再降低了,维持在这个水平上,其原因是________ ____。
(3)如果将大小、长势相似的A种植物和B种植物培养在同一个密闭的钟罩内进行实验,其他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后,生长较良好的是 种植物。(填A或B)
(4)假定植物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是葡萄糖,经测定:在光照下密闭容器内CO2的质量每减少44克,植物体内葡萄糖净增加30克,则实验中的B种植物叶片在25分内净增加的葡萄糖的质量为 毫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2、资料显示:碳还原氧化铁的过程如下:
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反应前氧化铁和碳粉的质量分别为32克和1.2克,反应后得到气体A和28.8克黑色固体B。
(1)求白色沉淀的质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推断黑色固体B的化学式。(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33、如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薄壁柱形金属容器,质量为0.5kg,底面积为0.01m2,容器高50cm,分别装有2.0×10-3m3的水和3.0×10-3m3的酒精,置于水平桌面上(ρ酒精=0.8×103kg/m3)。求:
(1)水的质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A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3)依据题意,下述情境是否有可能出现:当两个容器中的液体在增大同一深度△h后,容器中的液体对底部的压强能够达到p水>p酒精?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