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目的) 战争性质 侵略国家
侵略时长
开放口岸
影响
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非正义的殖民侵略战争
英国
英法、俄美
1840——1842
历时两年
1856——1860年
历时四年
沿海城市
从沿海深入内陆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剥削压迫
VS
反抗?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造成白银大量外流,
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洋货涌入导
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
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
战争炮声的回声”。
外因:鸦片战争失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民族矛盾激化)
太平天国运动 背景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重建核心
《资政新篇》
金田起义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
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
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内因: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阶级矛盾激化)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
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并积极传
教,发展会众两千多人。
自然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洪秀全(1814--1864)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做过乡村教师,几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屡试不第后,受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会”,自称上帝之子。为了宣传拜上帝会,宣扬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重建核心
《资政新篇》
金田起义
金田起义历史主题画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重建核心
《资政新篇》
金田起义
时间:1851年1月11日
地点: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领导人:洪秀全
政权:太平天国
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金田起义
1851.1
金田起义时,广西巡抚周天爵在一封信中写道:“二月初一日出省,带兵一百名,如驻马嵬坡,皆不愿走也;路上募一百名,又如石壕吏,未走先哭。乃于十二日甫抵武宣,而教匪偷越紫禁山而来,如虎兕出柙。……方到时县官一人,一县皆空,而纷纷向西逃者渡江船无歇时。问县(官)刘作肃有何准备?答云‘只有一绳’,则大哭。我何等福气……”
思考: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清军腐败不堪一击!!!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重建核心
《资政新篇》
兵不愿战、民不愿兵
太平军势如破竹
清政府四散逃亡
称号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人名 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
洪秀全自称“天王”,攻克永安后封诸王
想一想:天王和东王在运用权力方面会出现什么问题?
权分不均,为分裂埋下了隐患
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重建核心
《资政新篇》
金田起义
金田起义
1851.1
永安建制
1851.12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1851.1
1851.12
1853.3
金田起义(1851)→
永安(初建政权) →
永安北上(1852年春)→
全州(冯云山战死)→
长沙(萧朝贵战死)→
武昌东下→
南京(1853年3月定都天京)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重建核心
金田起义
《资政新篇》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怎样的愿望?它能实现吗?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重建核心
金田起义
《资政新篇》
反封建革命(进步性)
局限性空想性
农民阶级
1856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北伐
西征
全盛时期
1851.1
1851.12
1853.3
1853.3
目 的
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北 伐
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
西 征
取得巨大胜利,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
影 响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重建核心
《资政新篇》
金田起义
读《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了解北征、西征路线。
思考讨论:
太平军进展如此顺利的原因有哪些?
1、太平军英勇斗争。
2、清政府腐败无能,军队战斗力弱。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重建核心
《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前期重大军事活动
重大事件 历史意义、评价
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占领南京
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重建核心
《资政新篇》
金田起义
天京事变
1856.9
由盛转衰
1856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北伐
西征
全盛时期
1851.1
1851.12
1853.3
1853.3
洪
杨
(1)逼
韦
石
(2)杀
( 3 )责
(6)走
(5)疑
( 4 )杀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重建核心
《资政新篇》
金田起义
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天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1)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腐化思想日益滋长。
(2)封建特权思想膨胀,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3)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原因
1856年
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
时间
结果
影响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重建核心
《资政新篇》
金田起义
天京事变
1856.9
由盛转衰
1856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北伐
西征
全盛时期
1851.1
1851.12
1853.3
1853.3
重建核心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重建核心
《资政新篇》
金田起义
洪仁玕
陈玉成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重建核心
《资政新篇》
金田起义
李秀成
材 料:
各省设立不受一般官吏节制的新闻官,发扬“公议”,听取社会舆论和群众意见。主张效法西方,实行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兴办邮政;鼓励民间开矿;主张设立银行,发行纸币;保护私有财产。
——《资政新篇》
目的:振兴太平天国政权
内容:效法西方,改革内政,实行资本主义
结果:不能实现
评价:《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当时战争环境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如何评价《资政新篇》?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重建核心
《资政新篇》
金田起义
洪
仁
玕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文献 不同点 相同点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平均分配土地,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得到农民的支持;
实质是消灭私有制
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没有得到农民支持
实质是建立资本主义私有制;
符合历史发展方向
1、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
2、都脱离实际;
3、未能实施。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内容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重建核心
《资政新篇》
金田起义
淮军首领——李鸿章
湘军首领——曾国藩
“洋枪队”头目华尔
安庆陷落 天京陷落
天京事变
1856.9
由盛转衰
1856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北伐
西征
全盛时期
1851.1
1851.12
1853.3
1853.3
重建核心
天京陷落
1864.7
最终失败
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①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②领导集团腐败,贪图享乐。
③战略失误: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等。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李秀成进逼上海时,遭到华尔的洋枪队和李鸿章淮军的联合抵抗和反扑。
天
国
破
碎
历史功绩:
(1)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2)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对外来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3)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同中国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在思想上、组织上,它都高出一筹,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有深远影响。
(4)太平天国的领袖还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太平天国运动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农民阶级领导的中国革命不能拯救中国
太平天国运动
起因
进程
败因
肩负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
主观
客观: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农民阶级局限
战略失误
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谢
谢
大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