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单元检测(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单元检测(人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2-18 21:1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六)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美国,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还没付清赊购的钱;有的家具店主对年轻的新婚夫妇说:“分期支付,你负责打扮新娘,我来布置新房。”后来殡仪馆也登出广告:“分期支付,人死了,我们来料理后事。”从历史长河来看,美国经济生活中的这种做法导致的实际结果主要是 (  )
A.刺激了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
B.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C.促使市场持续的虚假繁荣
D.加快了资金周转,激活了资产
2. 阅读下列有关美国历史发展的图片和漫画,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有 (  )
①国民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②富人的钱财来源于疯狂的股票投机 ③漫画生动体现了经济危机来临前美国的社会状况 ④处于悬崖上危机四伏的是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代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 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美国每天大批市民挤在股票交易所
内,人们问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天又涨了多少?”在
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股票交易所,这个问题的答案是
(  )
A.与昨日相同 B.一路上扬
C.时涨时跌 D.不涨反而狂跌
4. 伯恩斯在《罗斯福:狮子与狐狸》中这样描述:“渐渐地,
国家的信用机构变得奄奄一息了。危机四处弥漫,但那是一种怪异的令人麻木的危机……它比一支入侵的军队还要可怕:它无处不在,却又无影无踪,因为它位于人们心中。它,就是恐惧。”这段材料主要描述了哪个历史事件 (  )
A.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
B.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
C.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和摩擦加剧
5. 罗斯福上任的头四个月里,工业生产指数就由59上升到100,股票债券爬出了低谷,小麦、玉米和其他产品的价格也都开始回升,饱受大萧条折磨的农民又多了几百万美元的收入。罗斯福新政中直接针对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问题的措施主要是 (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C.用行政手段调控农业 D.依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
6. 罗斯福曾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他采取的直接措施是 (  )
A.整顿银行,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动
B.调整工业生产,争取供需平衡
C.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D.调节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
7.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入再次分配给穷人。下列罗斯福新政期间颁布的法令中,包含上述主张的有 (  )
①《紧急银行法》 ②《社会保险法》 ③《农业调整法》 ④《联邦紧急救济法》
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 1933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124周年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为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他是在 (  )
A.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称赞林肯作出的伟大贡献
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9. “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所进行的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 (  )
A.实行市场经济 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知识经济 D.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表明(  )
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
B.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11.到现在为止,发端于罗斯福新政的现代资本主义较之传统资本主义正在发生着一些新变化。下面对“新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调控和干预
B.政府成为各项事务的直接管理者
C.西方主要国家建立起“福利国家”
D.新经济出现,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
12.右图是一幅关于西方福利制度的漫画,从图中可以得到的正
确信息是 (  )
A.福利制度的过度保护,导致激励效应降低
B.社会福利规模的扩大,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C.福利制度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D.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增加社会福利开支
13.阅读《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部分),表中出现的变化和影响,主要是 (  )
国别
农业
制造业
第三产业
联邦德国
3%
48%
49%
美国
2%
36%
62%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B.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C.“新经济”的出现,使社会经济持续增长
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4.下图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示意图,其中从“复苏”到“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B.“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C.第三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D.“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推动
15.在微软员工的办公室,有这样的小立方体。据说,每当员工有一个专利申请成功,微软就会向其颁发一个这样的纪念品……由此可以说明 (  )
①微软公司鼓励员工进行发明创新 ②美国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得到认可和发展 ③“新经济”有时可以和第三产业划等号 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可以看一看极端的情形,假设我们大家把收入全部储蓄起来,完全停止花费,毫无疑问,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失去工作,而且不久我们也不会再有收入以供花费。那时就不会有任何一个人得以增加一便士的财富,最终我们全都得饿死。……就全国范围来说,我同样希望能看到一些宏大的计划付诸实施:几天前我曾在报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一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
——凯恩斯(1931年)
材料二 下面是胡佛在大萧条期间的言论:
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实际上并没有人在挨饿。比如,那些失业游民现在比他们一向吃得还好。纽约有一位流浪者在一天之内吃了10餐。问题出在心理上,并不是美国经济有什么毛病;只要喜剧演员多向人们说笑话,就可以解决问题。
材料三 下面是罗斯福在大萧条与新政实施期间的言论:
我们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们将调整我国经济,使之尽快结束现有失业,然后采取英明措施使失业现象不再出现。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
我们所寻求的只是我们经济制度中的平衡——即工农业之间的平衡以及工资收入者、雇主与消费者之间的平衡。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6分)
(2)从材料二来看,胡佛认为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6分)
(3)结合材料指出罗斯福认为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8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济工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废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以使他们在失业或生活无助时能够渡过难关。政府还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材料二 欧洲的社会福利水平普遍较高,德国更是以高福利闻名。
一名叫汉斯的德国公民,现年56岁,由于长期失业成为社会救济对象。他一家5口人,每月可从社会保障局领到1 255欧元的现金作为生活费。他家750欧元的房租和医疗健康保险均由政府支付。如果加在一起这个家庭每月的实际收入超过2 000欧元。目前,德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是2 800欧元,实际收入并不比领取社会救济的人多多少。况且,每年换季时,领取救济金的人还能再得到几百欧元的服装补贴。如果生活上仍有困难,可以申请额外资助。
记者在社会保障局的黑板上看到一些人申请实物的项目:结婚戒指51欧元,洗衣机306欧元,厨房用品161欧元,煤气灶397欧元等。大多数家庭在拿到现金救济后还会再申请实物救济。
材料三 24年不工作却活得滋润
据10月9日《泰晤士报》和法国《解放报》报道,法国44岁男
子提尔里24年来从未工作过一天,但他却靠着政府的福利救济一
直过着神仙般的滋润生活。令人惊讶的是,“超级懒虫” 提尔里
日前竟不知羞耻地出版自传《我,职业求职者提尔里·F》(右图),
披露他的“懒虫秘诀”。此书刚一出版立即成为畅销书,并在法国引发争议。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的信息,说明二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较以往有何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三,有人认为“福利只是养懒汉,中国不应建设成福利国家”,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如何全面评价战后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6分)
答案
1.C 2.C 3.D 4.A 5.C 6.C 7.C 8.D 9.B 10.C 
11.B 12.A 13.D 14.D 15.C 
16.(1)原因: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方法:人们多消费,政府出资举办公共工程以缓解经济危机。
(2)原因:社会心理问题。办法:政府继续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舒缓人们的紧张情绪。
(3)原因:经济发展中的失衡。措施: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17.(1)特点:①从单一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②福利种类繁多。③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2)高福利确实使一部分人丧失了劳动的热情,但不能否认福利制度在刺激消费、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国现在的福利水平还很低,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显得特别重要,当然中国也应时刻警惕高福利的消极作用。
(3)评价:西方的福利制度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且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也起了“养懒人”的消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