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湘科版(2017)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影子的变化
1光与影
2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3自制日晷
第三单元影子的变化
1光与影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就会在屏上形成阻挡物的阴影,即知道影子形成的必要条件:光、阻挡物和屏。
2.了解影子的变化与光、阻挡物、屏的距离与角度变化有关系。
[科学探究]
1.做光与影的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准确表述出来。
2.根据实验结果概括出光、阻挡物、屏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培养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3.从实验中发现光与影的奥秘,激发探索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认识影子形成的条件。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影子的变化和光、阻挡物、屏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手电筒、卡纸、积木、纸杯、实验记录单,PPT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课前板书影):同学们,看到过影子吗?在什么情况下看到的?
生:太阳下有,灯光下有……(侧板书阳光、灯光)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探索光与影的关系(板书:光与)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集体探究,归纳影子形成的条件
(一)探索屏
师贴图:这是光,这是影。当你们在灯光、阳光下看到影子的时候,影子投射在什么地方?
生:地面、墙上……(侧板书:地面、墙上、本子)
师:我们把投射影子的地方取了个名字,叫屏。(板画板书:屏)影子投射在地面,地就是——屏,投射在本子上,本子就是——屏,投射在黑板上,黑板就是——屏。
(二)探索阻挡物
师:现在,屏上这个影子就是他(图片)的影子。我要把它贴到黑板上,贴在哪里合适?为什么?
生:贴在光和影的中间,因为它要挡住光,才能有影子;没挡住的有光的地方还亮着。
师:我挡住光,就会形成我的影子,笔挡住光,就会形成——笔的影子。这个挡住光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板书:阻挡物)
(三)归纳影子形成的条件
师:看看板书,尝试归纳一下形成影子的必要条件?
生:光、阻挡物、屏(板书:光)
(四)表达影子形成的过程
师: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说说影子形成的过程吗?
生:光照到阻挡物身上,在屏上形成了阻挡物的影子。
师出示概念引读: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在屏上形成了阻挡物的影子。
活动二:探究概括光、阻挡物、屏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一)谈话引入,明确前认知
师:阻挡物的影子会有变化吗?你觉得影子的变化与什么有关?
生:光的远近、阻挡物大小……
师:好,我们就来研究这三个条件与影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演示实验,概括光与影的方向联系
1师:现在我要制造小企鹅的影子,我让光从小企鹅的右边射过来,你看影子在哪里?
生:企鹅的左边。
师:如果我让光从企鹅的下方射上来,你猜影子在哪里?
生:天花板上
师:现在我想让影子出现在企鹅下方,光应该怎么照射?
生:从企鹅头顶上往下照
师:让影子出现在小企鹅右边呢?
生:光从小企鹅的左边照过去
师:从刚才的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光照射的方向和阻挡物影子的方向相反!
师小结:我们可以把发现写在记录单上。(记录单图片)
(三)探究实验,学习记录
1.解读实验要求
师利用板书演示“一次只改变一个条件”。生齐读要求2和3。
2.学生分组实验,作好记录
师巡视,指导分工、记录,适当提示(远、近)距离的变化、(高、低、直射、斜射)角度的变化,以及实验进度。
(四)分享表达,概括关系
师:哪一组来分享我们的发现?
生:我们发现……(师记录在黑板上,对不准确对实验记录进行引导)
师:还有什么补充?
(五)小结概括
师:看全班的实验记录,谁来总结一下我们的发现?
生:光、阻挡物、屏的变化,就会引起影子相应的变化。
(师板贴:光阻挡物屏变化影变化)
师引齐说:光、阻挡物、屏的距离、角度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影的变化!
三、总结拓展
师:是的,光与影,变化无穷。有时候,人们巧妙利用这些,创造出有趣的故事(影故事视频);当我们发现了影子变化的规律,还可以利用它来抓住时间的脚步!(日晷)下节课,太阳钟等你来挑战。
板书:
2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玩影子游戏,学生思考并寻找影子变化的主要原因。
2.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发现影子的变化规律。
3.对科学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动手实践,发现科学规律。
教学重难点:
学生思考、寻找影子变化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发现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手电筒、小方块、直尺、方向板、白板、记号笔、实验记录单、铅笔、各种形状的物体等。
教学过程:
【暖场视频:学生上节课玩影子游戏的图片】
一、情境引入
1.复习回顾:影子形成的条件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物体要形成影子,需要具备哪几个条件?
2.师生交流:影子的变化
师:这是大家玩影子游戏的场景!(PPT出示)你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影子有变化吗?有哪些变化?
3.导入课题
师:看来物体的影子不是固定的,它会发生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影子的变化”。
二、探究新知
(一)问题聚焦
1.寻找原因
师:我们看到影子的大小、长短、形状,其实指的就是影子的外形。刚刚大家说到的这些变化其实就是影子的外形和方向在变化。
提问:那光会怎样引起影子的变化呢?让我们带着问题再来玩一次“影子游戏”,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2.达成共识
师: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我发现:改变光的XXX,影子的XXX会变化。)
生汇报发现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影子的外形和方向在变化,主要跟光的距离和方位有关。那具体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一探究竟吧!
(二)实验探究
探究问题一:影子的外形变化与光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1.实验材料:手电筒、不同形状的物体、白板、白板笔、直尺
(1)这些材料有什么作用?
(2)这个实验,要改变和不变的条件是什么?
2.温馨提示
师:具体怎么做?老师有几点温馨提示。
(1)为了便于观察,白板(屏)要立起来;(2)遮挡物和屏的距离不变;改变光的距离;(观察影子的外形变化)(3)用笔在白板上画出每一次影子的外形;(4)选择其中一个物体作为遮挡物进行观察;
3.学生实验并汇报展示。
4.实验结论
师生共同总结:当光的距离离遮挡物近时,影子外形变大;光的距离离遮挡物远时,影子外形变小。
探究问题二:影子的变化与光的方位有什么关系?
1.实验材料:手电筒、方块、白板、直尺、方位板、实验记录单。。。。。。
师:这些是我们要用到的实验材料,知道它们的作用吗?
重点强调:直尺能测量影子的长短;方位板能确定光的照射方位;
2.温馨提示(课件出示)
(1)小方块放在白板中间,方位板放在方块后面;
(2)打开手电筒,从5个不同方位分别照射小方块;
(师介绍这5个不同方位:左1、左2。。。。。。)
(3)认真观察影子的方向和长度;
(4)正确测量影长的方法。
3.实验并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一:影子的方向与光的方位相反。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二:当光直射遮挡物时,影子短;当光斜射遮挡物时,影子长。
实验小结: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影子的变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今天我们主要从影子的外形和方向进行了探究,大家找到的这些规律正是光与影的关系。
三、应用拓展:
1.出示皮影戏图片,引出“投影”,介绍生活中投影原理的应用。
2.图片欣赏——光与影
四、全课小结及收获。
【板书设计】
3自制日晷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日晷是古人利用太阳投影方向测定、划分时刻的重要工具。
科学探究
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变化的规律制作简易的日暑进行计时,了解日暑的发明过程。
科学态度、STSE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制作日暑模型、使用日暑模型计时表现出探究兴趣。感受到日暑给古代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对古人的研究成果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日晷模型的材料、
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教学时间追豆四、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提问∶在钟表发明之前,古人怎样测量时间的呢
课件展示并介绍日暑。日暑是古人利用太阳投影方向测定、划分时刻的重要工具。早在汉代,我国已使用赤道式日晷。赤道式日晷的暑面与晷针垂直,其时间刻度是均匀的。
新课学习
日暑的故事
资料阅读∶日暑的故事
讨论与交流∶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小结∶人们发现测量竖直立杆的日影来计时有偏差,为了消除偏差,人们让立杆倾斜指向正北发明了赤道式日晷来计时。赤道式日晷的晷针上端总是指向北极星,日暑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制作日暑
课件展示日晷制作材料及组装方法。
学生组装制作日暑。
讨论交流用自制日暑测量计时的使用方法。
交待任务∶用自制日暑连续观察一天内太阳下唇针影子的位置并画在活动手册上。
继续观测并思考∶在每天相同的时间,我们的日暑暑针影子的方向相同吗
(三)整理,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