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案 第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2 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案 第1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6 12:2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群、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会写“竹、牙、马”3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读准轻声,读出感叹句的语气,读出儿歌的节奏,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尝试背诵课文的前三句。
3.结合插图,了解“小画家”画了什么。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学习认真观察。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读准轻声,读出感叹句的语气,读出儿歌的节奏,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教学难点】
能结合插图,了解“小画家”画了什么。
【教学准备】
字卡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播放下雪美景视频,引导学生畅聊下雪天的游戏。
教师导入:同学们,下雪了,你会去雪地里干什么呢?心情怎样?
预设1:打雪仗、堆雪人……
预设2:开心极了!
2.指导朗读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
(1)读好轻声 “啦”,指导学生“啦”字要读得轻而短。
(2)读出变化,教师范读,男女生读。
点拨:下雪时的快乐都藏在这个感叹号里呢!(点红感叹号)试着把第二个“下雪啦”的语气读得更强烈一点。
3.揭题,读题。
(1)下雪真让人快乐!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12课《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起读课题。(板书:雪地里的小画家)
(2)教师引导:同学们读得非常正确!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都画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看看吧。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畅聊自己喜欢的话题,与学生的生活产生联系的同时也与学习的内容产生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活跃课堂氛围。
二、整体感知
1.听读要求
听读课文,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自读任务
(1)出示自读要求:
①标出课文有几句话。
②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时,师相机巡视纠正学生坐姿和读音。
3.集中识字
(1)交流句子标注:本课共有几句话?
预设:本课有6句话。
(2)检查生字,出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
小朋友们读得真认真!为了更好地读好课文,让我们一起把课文的生字学会吧。
①一群 参加 竹叶 不用 洞里
②月牙 几步 为什么 睡着
(3)请同学们借着拼音读一读这些字,想一想读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哪几个字的读音?(指名带读,正音)
预设:“参”是平舌音;“竹”是翘舌音;“用”“洞”是后鼻音。
点拨:“着”本课“睡着”中读“zháo”,做动词。做动词时可以组词:着火;“着”在之前我们学过的《项链》一课“哗哗地笑着”中读成“zhe”。还可以给它组词:看着。
读一读句子,读准多音字。
大家笑着(zhe)玩耍的时候,屋子着(zháo)火了。
(4)去掉拼音再读一读,开火车读(正音)。
(5)思考你有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①加一加识记“为、加、洞”。
预设:“力”加两点是“为”;“力”加“口”是“加”。三点水加“同”是“洞”。
②字理识字:“竹、牙、马、步”。
随机出示古文字与现代汉字,请同学们尝试连线配对。
启发:谁能根据图片,说说配对理由?
预设1:“竹”是象形字,“竹”像竹茎与下垂的叶片。
预设2:“牙”是象形字,就像上下两排牙齿交错。
预设3:“马”是象形字,字就像一匹站立的马,上面是马头中间是身体,下面是马尾巴和马腿。
预设4:“步”的甲骨文字形就像左右两只脚向前走动的样子。
③形声字识字:“群”
“群”是个形声字,你能记住它吗?
预设:“群”字左边的“君”表示读音,右边的“羊”表示意思,因为羊是喜欢群居的动物,可以组词:羊群、三五成群等。
点拨:生活中,人或动物数量三个以上或者很多的时候,可以“一群”来表示。比如三五成群。
图片引导运用:一群大雁、一群金鱼、一群大象、一群小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字理的学习,引导学时理解生字的意思,加深识字记忆。利用不同种类事物的动图,联系生活拓展运用,形象识记生字“群”的意思。
(5)做“雪花飘飘”游戏巩固认读。
教师激趣:同学们,下雪啦,天上飘着晶莹的雪花,当你每读对一个字,就可以得到一片雪花,谁愿意来读一读?看谁得得多!
(6)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把你刚刚认识的生字宝宝带回到课文中,再读一遍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设计意图:通过“雪花飘飘”的游戏环节,复习巩固生字,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集中识字扫清字词障碍,为阅读、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同时为之后的问题探究作铺垫。
三、问题探究
(一)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1)正确朗读课文第2、3两句,你知道这群小画家分别是谁?
(2)结合插图,说说“小画家”们分别画了什么?
2.探究活动
(1)下雪了,有哪些小画家来到了雪地里呢?
①自由朗读课文,圈一圈雪地里有哪些小画家。
②用句式说一说:雪地里的小画家有( )( )( )和( )。
预设:小鸡、小狗、小鸭、小马。(板书:小鸡 小狗 小鸭 小马)
(2)这些小画家们画了什么呢?赶快从课文里找一找,用“ ”画出来。
预设1:小鸡画竹叶。
预设2:小狗画梅花。
预设3:小鸭画枫叶。
预设4:小马画月牙。
(3)观察插图找脚印。
①教师引导:知道了四位小画家的“作品”后,你能把插图上小画家和他们对应的“作品”连一连吗?
②指名连一连,教师借助课件引导学生核查答案。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1)同桌合作观察插图,用句式说话。
(2)合作背诵,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2.探究活动
(1)观察作品找不同。
教师引导:小画家们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呢?提示:可以按照下面的句式来回答。
因为 的脚印像 ,所以 画的是 。
预设1:因为 小鸡 的脚印像 竹叶 ,所以 小鸡 画的是 竹叶 。
预设2:因为 小狗 的脚印像 梅花 ,所以 小狗 画的是 梅花 。
预设3:因为 小鸭 的脚印像 枫叶 ,所以 小鸭 画的是 枫叶 。
预设4:因为 小马 的脚印像 月牙 ,所以 小马 画的是 月牙 。
点拨:小鸡的爪子踩出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爪子有厚厚的肉垫,踩出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脚蹼,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脚印像月牙。
(2)按照节奏读一读。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合作读:师生合作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3)填一填,背一背。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 。
小鸡画 ,小狗画 ,
画 , 画 。
预设:一群小画家;竹叶;梅花;小鸭;枫叶;小马;月牙。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形象、直观的讲解。这里充分利用插图中事物与脚印之间的联系,直观形象,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能让他们对小画家们画的作品印象深刻,有助于背诵记忆。
四、书写指导
过渡:同学们真会读书,相信写字也可以写得棒棒的。现在我们来学写3个生字。它们是什么结构的汉字?哪些关键笔画要注意?怎么书写才美观呢?让我们动笔写一写吧。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结构和关键笔画。
(1)出示“竹、牙、马”,观察结构。
(2)点拨:“竹”是“左右结构。“牙、马”是独体字。
2.指导学生书写“竹”。
(1)学生根据笔顺,书空“竹”字,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
★左右结构,左右对称。
★第二笔、第五笔横都要短。
★第四笔撇穿插到左半部分横的下方。
(3)学生书空后描红,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3.指导书写“牙”。
(1)学生根据笔顺,书空“牙”字,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
★第二笔竖折的竖短折长。
★第三笔竖钩要长,在竖中线右侧。
★撇收笔略高于竖钩。
(3)学生书空后描红,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3.指导书写“马”。
(1)学生根据笔顺,书空“马”字,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
★上窄下宽,第一笔横折要窄
★第二笔竖折折钩的第一折要写在横中线上。
★第三笔横要平,向左延申出竖中线。
口诀:马头窄,马背宽,马背压在横中线,马腿扬起真有力。
(3)学生书空后描红,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4.教师反馈评价,根据书写要求打★。推荐展示几位“书法家”的书写供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写好笔画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书写,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
规范书写,明确汉字笔画及笔顺。就重点字、重点笔画进行指导。指导细致入微,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课堂小结
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还知道了雪地里的小画家有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它们的脚印各不相同,画的画也各不相同,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下节课我们再去看看青蛙为什么没参加画画吧。
六、布置作业
1.当堂练习: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着火(zháo zhe) 参加(cān chān) 竹叶(zú zhú) 洞里(dòng tòng)
2.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前3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