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 .《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6 18:4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说出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2.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
能说出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教学难点:
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同学们,我们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继续走进《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丰富想象。小女孩后来怎么样了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2.教师课件出示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师生共读。
【设计意图】: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导入,通过谈话、师生共读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学生能快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朗读课文,体会感悟
1.朗读课文,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苦难的现实生活。
2.引导学生根据句式,描述一下这个小女孩。
出示句式:
可怜的小女孩! 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里,还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
预设1:可怜的小女孩!走了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预设2:可怜的小女孩!冻得蜷着腿缩成一团也不敢回家,生怕因为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挨爸爸的打。
三.品读五次擦亮火柴看到的幻象与现实
(一)朗读课文,找准关键词。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一共几次写到小女孩擦亮火柴,用笔画出相关句子。
①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又擦了一根。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②自由读以上5个句子,思考:从第一次擦燃火柴到第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预设:
  生1:第一次,小女孩“终于抽出”,是犹豫了好久才抽出一根的。最后一次,小女孩“赶紧擦着”,是很干脆,毫不犹豫的。
  生2:前四次,小女孩都只擦燃了一根,第五次,她擦燃了一大把。
  ③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出示句子1: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教师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讨论小女孩犹豫不决的原因,通过关注标点“!”“?”,语气词“啊”“吗”和关联词“哪怕……也”理解句子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句子2:“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①①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卖火柴的小女孩,感同身受,读出她语气的急切和内心的无助。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品读重点句,反复朗读,反复品味,层层剖析,展现孩子们面前的是冷冰冰的天气,冷冰冰的人们,冷冰冰的社会。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并能把自己的同情、悲愤通过朗读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把本文的重点给罗列出来,更能加深对文本情节的记忆。
四、探索主题,走向童话
(一) 小组交流,填写表格。
1.学生汇报交流,重点分析第一次幻象。
(1)找出小女孩第一次擦亮火柴句子,并且读一读。(读29页第5自然段“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面前……多么舒服啊!”)
(2)小女孩在幻象中看到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板书:火炉。)
(3)再品读句子,引导学生,这段想象,不仅从视觉上还从触觉上写到了火炉。
(4)从幻象中可以看到小女孩想得到什么?现实是怎样的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板书:温暖。引导学生关注季节、天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寒冷。)
(5)教师小结:在这段幻象描写里,安徒生抓住了像铜脚和铜把手这些细节描写,细节描写也是幻象描写的法宝。(板书:幻象)
2.小组汇报,完成表格。
(1)我们用同样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找出幻象描写的句子,填写表格。  
第几次擦燃火柴 幻想 愿望 现实
1 火炉 温暖 寒冷
(预设交流版块一:看到烤鹅——心理需求:食物,现实:饥饿。引导用:“不仅从 上写到了烤鹅还从 上写到了烤鹅。”)
(预设交流版块二:看到圣诞树——心理需求:快乐,现实:痛苦。引导用:“不仅从 上写到了烤鹅还从 上写到了圣诞树。”)
(预设交流版块三:看到奶奶——心理需求:疼爱,现实:冷漠。)
预设交流版块四: 奶奶带她飞走——心理需求:幸福,现实:冻死。)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 火炉 温暖
烤鹅 食物 圣诞树 欢乐 奶奶 疼爱 痛苦。
第一次:因为小女孩很寒冷,渴望得到(温暖),所以他幻想到了(火炉)。
第二次:因为小女孩很饥饿,渴望得到(食物),所以他幻想到了(烤鹅)。
第三次:小女孩很寂寞,渴望得到(快乐),所以他幻想到了(圣诞树)。
第四、五次:小女孩感到周围人的冷酷,渴望得到(疼爱),所以他幻想到了(奶奶)。
结论:幻象产生的原因是内心强烈的需求或渴望。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表达手法:作者是用美好的幻象与悲惨的现实进行了对比,使读者更明白小女孩内心的需求,在幻象与现实的比照中激发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板书:美好的幻象——残酷的现实)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表达的愿望,然后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通过黑板的板书,引导学生直观体会“对比”的写法和突出“用幻象表达心理”的教学重点。
五、有感而发,结尾练笔
1.教师小结: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是这样痛苦,幻想是这样美好,而结局又是这样的悲惨。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你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说。
2.假如给你一次和小女孩对话的机会,你有什么话最想对她说?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纸,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送给天上的她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的解读感悟和对比,进行结尾练笔,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写,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六、拓展
1.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读安徒生爷爷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发现了藏在童话中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同时透过想象,学会了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故事中深藏的秘密,获得新的力量。这是安徒生爷爷带给我们的全新体验,也是童话带给我们的全新体验。
2.课外阅读童话作品:
《海的女儿》《拇指姑娘》《丑小鸭》《野天鹅》
【设计意图】:立足于现实生活,充满对人类生活美好的愿望,这些作品的艺术魅力震撼了世界文坛,揭开了世界文学史上童话创作的新篇章。因此,由《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启发学生读这几本课外童话故事,更能激发孩子们阅读课文书的兴趣。
七.课后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个家人听,并和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2. 读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