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 (原卷版+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襄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 (原卷版+答案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7 15:0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襄阳市2022-2023七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阅读下面语段,然后做题。(4分)
语文世界风光无限。在这里,我们跟随莫怀戚到田野散步,感受到了亲情的温馨;跟随海伦·凯勒认识了再塑生命的莎莉文老师;跟随朱自清寻觅春天的踪迹,欣赏大自然的花团绵簇;我们聆听了“至圣先师”孔子的 (A.教育 B.教诲),认识了滑稽愚蠢的皇帝,感受了曹操气吞日月的搏大胸襟。因此有人说,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书;有人说,语文是一棵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大树;也有人说,语文是一部荡气回肠的交响乐,语文是一幅 (A.色彩斑斓 B.黯然失色)的图画。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1分)
温馨( ) 滑稽 ( )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1分)
“ ”改为“ ” “ ”改为“ ”
(3)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2分)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句中“哎呀”是叹词,表示对美的感叹。
B.“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句中加点的词分别是代词、名词、动词、形容词。
C.谦敬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表达方式,“令郎”“惠顾”“愚兄”“垂爱”都属于敬辞。
D.“手上的掌上明珠……”此句语义重复,“掌上”本来就有“手中”的意思,不需要再说“手上的”。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中( )(2分)
①阅读过程中,即便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如果整理出反对的原因,这个过程也是有益的。
②一本书值得阅读,那么拿到书的第一件事,是做“快速通读”。
③过多纠缠细节,反而会错过一些大原则。
④如果觉得这本书确实有价值,那就要做“分析阅读”,这一步重点是分析。
⑤这个过程主要是把书从头到尾快速翻阅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过多停留。
A.①⑤②③④ B.①②⑤③④ C.②⑤③④① y D.②③⑤④①
4.诗文默写(每句1分,共7分)
(1)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诵“ ,铁马冰河人梦来”,体会陆游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读“ , ”,想象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的平野开阔、大江奔流之景;咏“枯藤老树昏鸦, ”,感悟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的萧条、冷落、凄凉气氛。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8分)
5. 亲近文学,让我们了解了自然,了解了社会,了解了历史,了解了人生的意义……班级为了增添文学气氛,准备创立班刊,请你参与。(8分)
(1)【班刊命名】请你为班刊取一个文雅且富有文学气质的名字,再用简短的话说说你
取这个名字的理由。(不超过50个字)(2分)
(2)【创刊计划】下面是这份刊物创办前的计划书,请补充完整。(2分)
程序一: 组建班刊编辑部; 程序二: 征集刊名;
程序三: ; 程序四: 征稿并拟定班刊出版时间表。
(3)【补全对联】编辑部准备在班刊的中缝处拟写一副对联,目的是鼓励同学们多读书、
勤写作。下面是编辑部拟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2分)
上联: 读经读史读旧事 下联:
(4)【材料探究】班长在收集材料时,发现这三则材料有共同点,请写出你的发现。(2分)
材料一: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弟子规》)
材料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材料三:见彼贤则思与之齐。(《论语》)
我的发现: 。(意思对即可)
阅读与欣赏(47分)
(一)名著阅读(8分)
6.阅读下面名著选文,完成文后习题。(8分)
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 唤甚地名 有几多里数 等我问他要扇子去。”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莫当耍子。”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1)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2分)
(2)联系原著,概述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经过。(3分)
(3)鲁迅认为《西游记》中“神魔皆有人情”。请结合《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阳火焰山 孙行者-调芭蕉扇”对罗刹女的描写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古诗词赏析(4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轮廓。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涛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友拉之归,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 ”家人因劝出游,以纾 其意。忽见担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归忧益重,家人为之请巫。巫曰:“稽冥籍》,若来世当轮回作女人。所适@夫麻哈回也,貌甚陋。”沈忧病转剧。亲友来省者慰曰:“善自宽,病乃愈耳。”曰:“若欲吾宽,须杨文广围解,负竹者归家,麻哈回作休书见付乃得也。”
【注释】①杨文广:北宋名将。②纾:解除。③冥籍:阴间的书簿。④适:侍奉,这里是“嫁”的意思。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若来世当轮回作女人 若:
(2)病乃愈耳 乃:
10.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 B.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
C.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 D.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归忧益重,家人为之请巫。
12.本文中沈屯子的“多忧”,是不必要的担忧呢,还是居安思危 结合你对课文《杞人忧天》寓意的理解阐述看法。(2分)
13.请说说你从选文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四)记叙文阅读(13分)
母亲的栗子
①高楼大厦,人流熙攘,都市的繁华如春天的绿,漫溢着。不远的街边,有家卖糖炒栗子的小摊,幽香阵阵。几个女孩子围在那里,叽叽喳喳地买栗子。他想到了母亲,
②条件反射似的,看到卖糖炒栗子的小摊,他就会想到母亲。
③记不清,已经是多长时间只喝那稀得能照出眼睛的小米粥了,三宝瘦小得看上比实际年龄要小个一两岁。因为吃不饱饭,三宝不停地哭闹,母亲只好带他到山上去一觅食物。山上早已一片荒凉,能吃的早就被人挖走了。忽然,母亲看到地上有一个青色的刺球,她知道那是何物,激动地冲上前去,拿石头将其砸开,棕色的栗子露了出来。亲给栗子剥去皮,塞进三宝的小嘴里,三宝觉出了记忆中的“甜”。那是三宝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栗子。
④三宝再见到栗子时,大概是在三年自然灾害以后,菜市场上有人在叫卖,三宝缠着母亲要栗子吃。母亲攥着刚发到手上的微薄的工资,一咬牙给三宝买了一袋。那一袋栗子,抵得上全家一星期的生活费。
⑤多年寒窗苦读没有白费,三宝以省状元的身份考上了北京的大学。送别的那一天,当火车的汽笛再一次鸣响,母亲将一袋栗子和一把零钱塞到三宝的手里:“饿了在路上吃,到北京以后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要不舍得……”
⑥三宝走后,母亲更努力地做工,赚的钱比原来多了,可她始终舍不得乱花。终于到了栗子飘香的秋天,母亲抱着一只陶罐,到卖栗子的摊上买了满满一罐栗子,藏在地窖里。
⑦腊月二十九,是三宝从北京回来的日子,母亲早早地将栗子在铁锅里热好,抱着罐子在车站等。三宝一下车,她立马将栗子递给他:“冷吧,快吃栗子!我特意给你留的。”看着三宝满足地吃着栗子,母亲几个月来的辛劳,顿时烟消云散。
⑧从那以后,每年秋天,人们总会在那家莱市场看到一个瘦小的妇女抱着一个罐子买栗子。有时候,卖菜的妇女还会打趣她:“老姐姐,这么舍得买栗子,怎么也不给自己换件新衣裳,把自己吃胖点 ”三宝的母亲总是笑着说:“年纪大了,哪还需要花钱啊。我三儿子在北京,花钱的地方可多了,得省着给他花呢!”
⑨多年之后,一个雪停不下来的日子,正在学校讲课的三宝突然被通知有电话找,电话那头,是他大哥低沉的声音:“母亲可能快要不行了,你快赶回来吧。”三宝飞奔向车站,买票上了火车。可是,他依然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母亲走了。
⑩老家的房子空了下来,大哥二哥商量着把房子卖掉,还母亲治病时欠下的债。当兄弟三人打开地窖门,一个熟悉的罐子出现在眼前,里面满满地装着的,竟然是已经发霉的栗子。那是母亲病倒之前买给三宝,留着等他回来吃的。三宝抱着罐子怔了很久很久,几乎忘记了怎么流泪。
如今,再也不用省下一星期的伙食费去买栗子了,秋日的大街上,卖栗子的摊点随
处可见。那天,三宝与大哥漫步在街上,看到一个卖糖炒栗子的妇女,大哥突然说:“你知道吗 别看妈买了大半辈子栗子,可从来没尝过栗子是什么味儿呢!"
⑩三宝只觉得脑袋里嗡的一声,眼前一片迷蒙。
(选自《光明日报》)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主旨。(3分)
15.怎样理解第①段“高楼大厦,人流熙攘,都市的繁华如春天的绿,漫溢着”中“漫溢”的
含义 (3分)
16.文章是怎样刻画母亲这一形象的 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
17.(2022·原创)阅读本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你有哪些感悟和联想 你得到了怎样的
启示 (3分)
链接材料: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蒋士铨(清代)《岁末到家》
(五)记叙文阅读(12分)
给鸟搬家
刘亮程
①我们家的院子和老陈家的院子中间隔了一小截篱笆,平常两家借点东西都是从篱笆缝里递来递去。
②一天,阿健盯住老陈家的榆树说,要是把他家的麻雀赶到我们家树上多好。阿健就挤过篱笆缝,往老陈家树上扔土块儿,朝树上喊叫。
③怎么才能让鸟在我们家树上也筑窝呢 阿健说。
④等你们都长大了,麻雀看见院子里没小孩了,就会来我们家树上筑巢。二伯说。
⑤我想现在就让麻雀来我们家树上筑巢。阿健说。
⑥那我们想个办法吧,先在树上给鸟做个窝,到时候我会让那棵树上的鸟搬过来住。二伯说。
⑦二伯带着张欢、阿健、洋洋和方圆,在院子里做鸟巢。
⑧二伯从小库房里找出锯子、斧头和钉锤,用木板钉了一个方盒子,找了一些柔软的干草放进做好的鸟巢。
⑨然后,二伯让方圆爬上树,用铁丝把鸟巢绑在最高的树权上。二伯做木盒的时候,中间隔出了盛放食物的隔挡,在里面装了些小米。
⑩鸟巢安置后,第二天就有鸟在树上叫了,鸟发现巢里的食物,再叫其他鸟过来吃。
过了两天,树上没鸟叫了。二伯说,可能食物吃完了。他让方圆上去又放了一些小米。鸟又在树上叫了。可是,鸟把小米吃完又飞了,没有把我们的木盒当窝的意思。
这咋办呢 阿健说。
不急,再想办法。二伯说。
二伯让方圆爬到老陈家榆树上,把窝里的鸟蛋放到我们家树上的鸟巢里。
二伯说,我们把鸟蛋移过来,鸟就会跟着过来。
可是,鸟没有搬家过来,只是在我们家树上叫了一阵,又回到老陈家树上。二伯只好让方圆把鸟蛋放回老陈家榆树上的旧窝里。
二伯的办法失败了。
怎么办 阿健、张欢都着急了。再等等。二伯说。
不久以后,老陈家树上的鸟巢孵出了小鸟,在树下都能听到小鸟的叫声。
二伯又让方圆爬到老陈家树上,把小鸟全拿下来。方圆上树的时候,鸟一阵乱叫。
方圆把小鸟装在衣兜里拿下来,五只精光的小鸟,张着嫩黄的小嘴直叫。张欢、阿健都围上去摸小鸟。二伯让方圆赶快把小鸟放到我们家树上的窝里,又放了好多小米进去。然后,我们回到院子。
鸟看到自己窝里没有了小鸟,扯着嗓子叫,小鸟也在我们家树上的窝里叫。大鸟听到了,就飞过来,看见自己的小宝宝全搬了家,家里还有好多食物,鸟没办法把小鸟搬回旧巢,只好把我们给它筑的巢当家了。
那以后老陈家树上就没鸟了,都落在我们家树上。
老陈不知道我们干的事,我们干这些时,都是在他出去的时候。有一次他到街上买了个东西,回来树上的乌就搬家了,全搬到了我们家树上。老陈望着自己家树上空空的鸟巢,又看看我们家树上的方木盒子,老陈想不通,不知道树上发生了什么。
老陈家的两个女儿都出嫁到外地,剩下老陈和媳妇,院子一年四季冷冷清清,只有树上的鸟叫声。现在连鸟叫声也没有了
张欢说,她经常看见老陈朝我们家树上望,还在他们家树下撒小米,招鸟过去。乌飞过去把小米吃了,就又回到我们家树上,
二伯听了,觉得对不住老陈。
又过了一两个月,小鸟会飞了。
阿健说,他看见两只大鸟又回到老陈家树上的旧窝里了。我们家树上的窝留给长大的小鸟住了。
二伯听了说,鸟做得很对呢
现在,老陈家和我们家树上,都有鸟叫了。
(选自《一片叶子下生活》,有改动)
18.请结合文章情节,依据示例,完成填空。(2分)
19.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20.联系上下文,揣摩第四段画线句子,发挥想象,将“老陈”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
字以内)(3分)
21,文末交代了两家树上都有鸟叫了,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 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四、写作与表达(50分)
22.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分)
题一:请以《原来我是幸福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二:如果生命可以选择,你是想成为一只盘旋的鹰,一条快乐的鱼,一只轻盈的蝴蝶,还是那一株静静生长的小树 如果生命可以选择,你是想成为遨游太空的杨利伟,抗疫先锋钟南山,还是默默无闻的支教老师……请展开想象,以《如果我是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若选题二,请先补充题目再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襄阳市2022-2023七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阅读下面语段,然后做题。(4分)
语文世界风光无限。在这里,我们跟随莫怀戚到田野散步,感受到了亲情的温馨;跟随海伦·凯勒认识了再塑生命的莎莉文老师;跟随朱自清寻觅春天的踪迹,欣赏大自然的花团绵簇;我们聆听了“至圣先师”孔子的 B (A.教育 B.教诲),认识了滑稽愚蠢的皇帝,感受了曹操气吞日月的搏大胸襟。因此有人说,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书;有人说,语文是一棵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大树;也有人说,语文是一部荡气回肠的交响乐,语文是一幅 A (A.色彩斑斓 B.黯然失色)的图画。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1分)
温馨( xīn ) 滑稽 ( jī )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1分)
“ 绵 ”改为“ 锦 ” “ 搏 ”改为“ 博 ”
(3)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2分)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C )(2分)
A.“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句中“哎呀”是叹词,表示对美的感叹。
B.“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句中加点的词分别是代词、名词、动词、形容词。
C.谦敬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表达方式,“令郎”“惠顾”“愚兄”“垂爱”都属于敬辞。
D.“手上的掌上明珠……”此句语义重复,“掌上”本来就有“手中”的意思,不需要再说“手上的”。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中( C )(2分)
①阅读过程中,即便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如果整理出反对的原因,这个过程也是有益的。
②一本书值得阅读,那么拿到书的第一件事,是做“快速通读”。
③过多纠缠细节,反而会错过一些大原则。
④如果觉得这本书确实有价值,那就要做“分析阅读”,这一步重点是分析。
⑤这个过程主要是把书从头到尾快速翻阅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过多停留。
A.①⑤②③④ B.①②⑤③④ C.②⑤③④① y D.②③⑤④①
4.诗文默写(每句1分,共7分)
(1)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诵“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体会陆游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想象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的平野开阔、大江奔流之景;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感悟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的萧条、冷落、凄凉气氛。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8分)
5. 亲近文学,让我们了解了自然,了解了社会,了解了历史,了解了人生的意义……班级为了增添文学气氛,准备创立班刊,请你参与。(8分)
(1)【班刊命名】请你为班刊取一个文雅且富有文学气质的名字,再用简短的话说说你
取这个名字的理由。(不超过50个字)(2分)
示例一:《小荷》;理由:“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用“小荷”可比喻刚开始展示才华。示例二:《火花》;理由:寓意手抄报能以星星之火点燃同学们热爱文学的燎原大火。
(2)【创刊计划】下面是这份刊物创办前的计划书,请补充完整。(2分)
程序一: 组建班刊编辑部; 程序二: 征集刊名;
程序三: 设计刊物栏目(确定刊物框架); 程序四: 征稿并拟定班刊出版时间表。
(3)【补全对联】编辑部准备在班刊的中缝处拟写一副对联,目的是鼓励同学们多读书、
勤写作。下面是编辑部拟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2分)
上联: 读经读史读旧事 下联: 写景写人写新闻
(4)【材料探究】班长在收集材料时,发现这三则材料有共同点,请写出你的发现。(2分)
材料一: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弟子规》)
材料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材料三:见彼贤则思与之齐。(《论语》)
我的发现: 示例:见到德才兼备的人,我们要向他看齐学习。(意思对即可)
阅读与欣赏(47分)
(一)名著阅读(8分)
6.阅读下面名著选文,完成文后习题。(8分)
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 唤甚地名 有几多里数 等我问他要扇子去。”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莫当耍子。”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1)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2分)
自信、乐观、不惧艰险:老者提醒借扇途中充满艰险,悟空说“不打紧”。本领高强,神通广大:老者说“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2)联系原著,概述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经过。(3分)
一调芭蕉扇,孙悟空先被铁扇公主扇飞,后变成小虫进入罗刹女的肚里,借来假扇;二调芭蕉扇,孙悟空变成牛魔王得到真扇,又被牛魔王骗回去;三调芭蕉扇,孙悟空请来天兵天将,降伏牛魔王,终于借到芭蕉扇。
(3)鲁迅认为《西游记》中“神魔皆有人情”。请结合《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阳火焰山 孙行者-调芭蕉扇”对罗刹女的描写谈谈你的看法。(3分)
孙悟空向罗刹女借芭蕉扇,罗刹女因儿子红孩儿被收去,母子分离,不肯借扇给孙悟空。这算是“神魔皆有人情”的代表了。
(二)古诗词赏析(4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2分)
A.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轮廓。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涛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友拉之归,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 ”家人因劝出游,以纾 其意。忽见担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归忧益重,家人为之请巫。巫曰:“稽冥籍》,若来世当轮回作女人。所适@夫麻哈回也,貌甚陋。”沈忧病转剧。亲友来省者慰曰:“善自宽,病乃愈耳。”曰:“若欲吾宽,须杨文广围解,负竹者归家,麻哈回作休书见付乃得也。”
【注释】①杨文广:北宋名将。②纾:解除。③冥籍:阴间的书簿。④适:侍奉,这里是“嫁”的意思。
译文:沈屯子来到集市上,听说书,说到杨文广被围困柳州城中,里面缺少粮食,外面的援兵被阻挡,(他)紧皱眉头唏嘘不已。朋友把他拉回家中,他竟日夜不忘此事,说:“文广被困在那里,怎么才能解脱呢 "家里人劝他到外面走走,散散心。途中正好看见有人扛着一捆竹竿去集市上卖,他心中暗想:“竹竿梢头非常锐利,街上行人这么多,一定会有人被戳着剐着的。”(他)回到家后更忧郁了,家里人给(为、替)他请来了巫师(医治)。巫师装模作样地说:“我查看了阴间的书簿,等来世他一定托生为一个女人。将要嫁给一个叫麻哈回的汉子,长得奇丑无比。”沈屯子听了巫师的话,心中更加忧虑,病势越来越重。他的亲友来看望他时,宽慰他说:“您把心放宽,您的病自然就会好了。”(沈屯子)说:“要让我把心放宽,一定要让杨文广解围,扛竹子的人回到家里,还有麻哈回给我写了休书,只有这样才行啊!”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若来世当轮回作女人 若: 你
(2)病乃愈耳 乃: 才
10.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B )(2分)
A.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 B.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
C.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 D.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归忧益重,家人为之请巫。
(他)回到家后更忧郁了,家里人给(为、替)他请来了巫师(医治)。
12.本文中沈屯子的“多忧”,是不必要的担忧呢,还是居安思危 结合你对课文《杞人忧天》寓意的理解阐述看法。(2分)
示例:本文中的沈屯子为过往的历史和虚妄的来世忧虑,和课文中“杞人”的忧虑是极其相似的。唯有看到竹末尖锐怕不小心刺到行人,可以算是居安思危。
13.请说说你从选文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不要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操心。
(四)记叙文阅读(13分)
母亲的栗子
①高楼大厦,人流熙攘,都市的繁华如春天的绿,漫溢着。不远的街边,有家卖糖炒栗子的小摊,幽香阵阵。几个女孩子围在那里,叽叽喳喳地买栗子。他想到了母亲,
②条件反射似的,看到卖糖炒栗子的小摊,他就会想到母亲。
③记不清,已经是多长时间只喝那稀得能照出眼睛的小米粥了,三宝瘦小得看上比实际年龄要小个一两岁。因为吃不饱饭,三宝不停地哭闹,母亲只好带他到山上去一觅食物。山上早已一片荒凉,能吃的早就被人挖走了。忽然,母亲看到地上有一个青色的刺球,她知道那是何物,激动地冲上前去,拿石头将其砸开,棕色的栗子露了出来。亲给栗子剥去皮,塞进三宝的小嘴里,三宝觉出了记忆中的“甜”。那是三宝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栗子。
④三宝再见到栗子时,大概是在三年自然灾害以后,菜市场上有人在叫卖,三宝缠着母亲要栗子吃。母亲攥着刚发到手上的微薄的工资,一咬牙给三宝买了一袋。那一袋栗子,抵得上全家一星期的生活费。
⑤多年寒窗苦读没有白费,三宝以省状元的身份考上了北京的大学。送别的那一天,当火车的汽笛再一次鸣响,母亲将一袋栗子和一把零钱塞到三宝的手里:“饿了在路上吃,到北京以后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要不舍得……”
⑥三宝走后,母亲更努力地做工,赚的钱比原来多了,可她始终舍不得乱花。终于到了栗子飘香的秋天,母亲抱着一只陶罐,到卖栗子的摊上买了满满一罐栗子,藏在地窖里。
⑦腊月二十九,是三宝从北京回来的日子,母亲早早地将栗子在铁锅里热好,抱着罐子在车站等。三宝一下车,她立马将栗子递给他:“冷吧,快吃栗子!我特意给你留的。”看着三宝满足地吃着栗子,母亲几个月来的辛劳,顿时烟消云散。
⑧从那以后,每年秋天,人们总会在那家莱市场看到一个瘦小的妇女抱着一个罐子买栗子。有时候,卖菜的妇女还会打趣她:“老姐姐,这么舍得买栗子,怎么也不给自己换件新衣裳,把自己吃胖点 ”三宝的母亲总是笑着说:“年纪大了,哪还需要花钱啊。我三儿子在北京,花钱的地方可多了,得省着给他花呢!”
⑨多年之后,一个雪停不下来的日子,正在学校讲课的三宝突然被通知有电话找,电话那头,是他大哥低沉的声音:“母亲可能快要不行了,你快赶回来吧。”三宝飞奔向车站,买票上了火车。可是,他依然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母亲走了。
⑩老家的房子空了下来,大哥二哥商量着把房子卖掉,还母亲治病时欠下的债。当兄弟三人打开地窖门,一个熟悉的罐子出现在眼前,里面满满地装着的,竟然是已经发霉的栗子。那是母亲病倒之前买给三宝,留着等他回来吃的。三宝抱着罐子怔了很久很久,几乎忘记了怎么流泪。
如今,再也不用省下一星期的伙食费去买栗子了,秋日的大街上,卖栗子的摊点随
处可见。那天,三宝与大哥漫步在街上,看到一个卖糖炒栗子的妇女,大哥突然说:“你知道吗 别看妈买了大半辈子栗子,可从来没尝过栗子是什么味儿呢!"
⑩三宝只觉得脑袋里嗡的一声,眼前一片迷蒙。
(选自《光明日报》)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主旨。(3分)
本文记叙了母亲为三宝寻栗子、买栗子、储存栗子,而母亲却直到去世都没尝过栗子是什么味道的故事,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无私。
15.怎样理解第①段“高楼大厦,人流熙攘,都市的繁华如春天的绿,漫溢着”中“漫溢”的
含义 (3分)
一方面“漫溢”着的是都市的繁华,而另一方面“漫溢”着的是三宝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16.文章是怎样刻画母亲这一形象的 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示例一:动作描写。第③段中“冲、砸、剥、塞”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形象而贴切地表现出母亲突然发现栗子,如获至宝的情形,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爱儿子的母亲形象。
示例二:语言描写。第⑤段中“饿了在路上吃,到北京以后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要不舍得……”等语言体现了母亲对三宝的疼爱,刻画了一个爱儿子、关心儿子的母亲形象。
阅读本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你有哪些感悟和联想 你得到了怎样的
启示 (3分)
链接材料: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蒋士铨(清代)《岁末到家》
母爱是无声的、无私的、伟大的。我们应该多理解父母、体贴父母、孝顺父母。(言之成理即可)
(五)记叙文阅读(12分)
给鸟搬家
刘亮程
①我们家的院子和老陈家的院子中间隔了一小截篱笆,平常两家借点东西都是从篱笆缝里递来递去。
②一天,阿健盯住老陈家的榆树说,要是把他家的麻雀赶到我们家树上多好。阿健就挤过篱笆缝,往老陈家树上扔土块儿,朝树上喊叫。
③怎么才能让鸟在我们家树上也筑窝呢 阿健说。
④等你们都长大了,麻雀看见院子里没小孩了,就会来我们家树上筑巢。二伯说
⑤我想现在就让麻雀来我们家树上筑巢。阿健说。
⑥那我们想个办法吧,先在树上给鸟做个窝,到时候我会让那棵树上的鸟搬过来住。二伯说。
⑦二伯带着张欢、阿健、洋洋和方圆,在院子里做鸟巢。
⑧二伯从小库房里找出锯子、斧头和钉锤,用木板钉了一个方盒子,找了一些柔软的干草放进做好的鸟巢。
⑨然后,二伯让方圆爬上树,用铁丝把鸟巢绑在最高的树权上。二伯做木盒的时候,中间隔出了盛放食物的隔挡,在里面装了些小米。
⑩鸟巢安置后,第二天就有鸟在树上叫了,鸟发现巢里的食物,再叫其他鸟过来吃。
过了两天,树上没鸟叫了。二伯说,可能食物吃完了。他让方圆上去又放了一些小米。鸟又在树上叫了。可是,鸟把小米吃完又飞了,没有把我们的木盒当窝的意思。
这咋办呢 阿健说。
不急,再想办法。二伯说。
二伯让方圆爬到老陈家榆树上,把窝里的鸟蛋放到我们家树上的鸟巢里。
二伯说,我们把鸟蛋移过来,鸟就会跟着过来。
可是,鸟没有搬家过来,只是在我们家树上叫了一阵,又回到老陈家树上。二伯只好让方圆把鸟蛋放回老陈家榆树上的旧窝里。
二伯的办法失败了。
怎么办 阿健、张欢都着急了。再等等。二伯说。
不久以后,老陈家树上的鸟巢孵出了小鸟,在树下都能听到小鸟的叫声。
二伯又让方圆爬到老陈家树上,把小鸟全拿下来。方圆上树的时候,鸟一阵乱叫。
方圆把小鸟装在衣兜里拿下来,五只精光的小鸟,张着嫩黄的小嘴直叫。张欢、阿健都围上去摸小鸟。二伯让方圆赶快把小鸟放到我们家树上的窝里,又放了好多小米进去。然后,我们回到院子。
鸟看到自己窝里没有了小鸟,扯着嗓子叫,小鸟也在我们家树上的窝里叫。大鸟听到了,就飞过来,看见自己的小宝宝全搬了家,家里还有好多食物,鸟没办法把小鸟搬回旧巢,只好把我们给它筑的巢当家了。
那以后老陈家树上就没鸟了,都落在我们家树上。
老陈不知道我们干的事,我们干这些时,都是在他出去的时候。有一次他到街上买了个东西,回来树上的乌就搬家了,全搬到了我们家树上。老陈望着自己家树上空空的鸟巢,又看看我们家树上的方木盒子,老陈想不通,不知道树上发生了什么。
老陈家的两个女儿都出嫁到外地,剩下老陈和媳妇,院子一年四季冷冷清清,只有树上的鸟叫声。现在连鸟叫声也没有了
张欢说,她经常看见老陈朝我们家树上望,还在他们家树下撒小米,招鸟过去。乌飞过去把小米吃了,就又回到我们家树上,
二伯听了,觉得对不住老陈。
又过了一两个月,小鸟会飞了。
阿健说,他看见两只大鸟又回到老陈家树上的旧窝里了。我们家树上的窝留给长大的小鸟住了。
二伯听了说,鸟做得很对呢
现在,老陈家和我们家树上,都有鸟叫了。
(选自《一片叶子下生活》,有改动)
18.请结合文章情节,依据示例,完成填空。(2分)
扔土块,赶鸟儿过来一(1)做鸟巢,诱鸟儿过来→移鸟蛋,招鸟儿过来→(2)移小鸟,逼鸟儿过来
19.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运用动作描写,用“挤”“扔”“喊叫”等动词,生动地写出了阿健赶鸟儿到自己家树上的过程,表现出阿健的天真可爱,表达出了阿健对鸟儿的喜爱,也为下文想尽办法把鸟儿引过来做了铺垫。
20.联系上下文,揣摩第四段画线句子,发挥想象,将“老陈”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
字以内)(3分)
示例:鸟儿啊,鸟儿啊,你们也离开我这个没人管的老头子啦,我这也挺好呀,住得好好的,换什么地方呢 也罢,也罢,鸟儿大了,有小鸟了,要为小鸟考虑呢。(情感关键词:寂寞、羡慕、惋惜、盼望、不甘、无奈)
21,文末交代了两家树上都有鸟叫了,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 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大圆满结局,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以最后两家都有鸟叫为结局,表现鸟平衡邻里关系,暗示如老陈一样的空巢老人能够得到关爱,表达作者对鸟儿平衡邻里关系的赞美。总结全文,照应前文“阿健想把老陈家鸟引到自己树上筑巢”,揭示文章主旨:呼吁大家关注空巢老人、关注孩童心灵成长。
四、写作与表达(50分)
22.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分)
题一:请以《原来我是幸福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二:如果生命可以选择,你是想成为一只盘旋的鹰,一条快乐的鱼,一只轻盈的蝴蝶,还是那一株静静生长的小树 如果生命可以选择,你是想成为遨游太空的杨利伟,抗疫先锋钟南山,还是默默无闻的支教老师……请展开想象,以《如果我是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若选题二,请先补充题目再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