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吉林市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化学
说明:本试卷分Ⅰ卷、Ⅱ卷两部分。将第Ⅰ卷的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栏中,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只交第Ⅱ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Cl﹕35.5 Cu﹕64 Ba﹕137
第Ⅰ卷(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pH<7的是
A. Na2CO3 B. NH4NO3 C. Na2SO4 D. NaCl
2. 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稀H2SO4与NaOH溶液反应 B. H2和Cl2发生化合反应
C. Al2(SO4)3发生水解反应 D. 葡萄糖发生氧化反应
3. 下列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A. 含H+的溶液 B. 加酚酞无颜色的溶液
C. pH<7的溶液 D. c(H+) >c(OH—)的溶液
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SO2 (g)+NO2(g) SO3(g)+NO(g) △H<0达到化学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 降低温度 B. 增大压强 C. 使用催化剂 D. 减小SO2的浓度
5. 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中,pH最大的是
A. NH4Cl B. NH4HCO3 C. NH4HSO4 D. (NH4)2SO4
6. 某温度下,Ca(OH)2的Ksp=4.0×10—3,改变下列条件能使Ca(OH)2的溶度积常数大于4.0×10—3的是
A. 向Ca(OH)2溶液中加入固体CaCl2 B. 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
C. 向Ca(OH)2溶液中加入固体Na2CO3 D. 降低温度
7. 将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蒸干并灼烧,能得到溶质的是
A. Na2CO3 B. NaHCO3 C. FeCl3 D. NH4HCO3
8. 将 0.5mol·L—1HCl溶液分别滴加到下列物质中,能使其pH增大的是
A. 10mL的NH4Cl溶液 B. 10mL 1 mol·L—1的HCl溶液
C. 10mL H2O D. 10mL稀NaOH溶液
9. pH相同的氨水和NaOH溶液,分别用蒸馏水稀释至原体积的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仍然相同,则m和n的关系是
A. m<n B. m=n C. m>n D. 不能确定
10. 右图表示温度、压强对下列平衡的影响:N2 (g)+3H2(g) 2NH3(g) △H<0
图中y轴表示的意义是
A. 正反应速率
B. 平衡混合气体中NH3的含量
C. 平衡混合气体中N2的物质的量
D. H2的转化率
11. 若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应前n(CH3COOH) =n(NaOH) B. 反应后溶液的pH=7
C. c(CH3COO—) >c(Na+) D. c(H+) >c(OH—)
12. pH=1的两种酸溶液X和Y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酸X比酸Y产生的氢气多,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X是强酸,Y是弱酸 B. X是弱酸,Y是强酸
C. X是二元酸,Y是一元酸 D. 无法判断X、Y的上述性质
13. 常温下,在10mL pH=4的盐酸中加入pH=10的一元碱(AOH)溶液至pH=7(假设反应前后总体积不变),则对反应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c(A+) =c(Cl—) ②c(H+) =c(OH—)< c(A+) =c(Cl—) ③V(后)≤20mL
A.只有① B. ①和② C. ①和③ D. ①②③
14. 已知(1)Zn(s)+1/2O2(g) = ZnO(s) △H=—348.3kJ·mol—1
(2)2Ag(s)+1/2O2(g) = Ag2O(s) △H=—31.0kJ·mol—1
则Zn(s)+ Ag2O(s) = ZnO(s) + 2Ag(s)的 △H是
A. —379.3kJ·mol—1 B. —317.3kJ·mol—1
C. —332.8kJ·mol—1 D. +317.3kJ·mol—1
15. 已知反应:① 2C(s)+O2(g) = 2CO(g) △H=—221kJ·mol—1
② H+(ag)+OH—(ag) = H2O(l) △H=—57.3kJ·mol—1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1
B. ①的反应热为 —221kJ·mol—1
C. 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H2O,放出57.3 kJ的热量
D. 稀H2SO4 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
16. 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三种溶液的pH:
溶 质 NaHCO3 Na2CO3 NaCN
pH 8.4 11.6 11.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溶液中阳离子物质的量之和的关系为:Na2CO3 >NaHCO3 =NaCN
B. 相同条件下的酸性:H2CO3 >HCN
C. 三种溶液中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D. 升高Na2CO3溶液的温度会使c(HCO3—)/ c(CO32—)增大
得 分 栏
题号 选择题 17 18 19 20 21 总 分
得分
第Ⅰ卷 答题栏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第Ⅱ卷(共52分)
17(8分)常温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 ,在0.1 mol·L—1的NaOH溶液中,c(H+)= ,pH= ,由水电离出的c(OH—)= ,由水电离出的c(OH—)和c(H+)浓度的乘积为 ,从此数据可知NaOH (填“促进”或“抑制”)了水的电离。
18(10分)现有下列溶液:
①20mL 0.1 mol·L—1的H2SO4溶液;②40mL 0.1 mol·L—1的CH3COOH溶液;
③40mL 0.1 mol·L—1的HCl溶液; ④40mL 0.1 mol·L—1的NaOH溶液; ⑤20mL 0.1 mol·L—1的Ba(OH)2溶液,其中
(1)c(H+)最小的是 (填序号);
(2)②和④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 7(填“>”“<”或“=”);
(3)混合后出现白色沉淀的两种溶液是 (填序号);
(4)若上述溶液两两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7,共有 种组合。
19(12分)800℃时,在2L密闭容器中发生2NO(g)+O2(g)2NO2(g),测得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20 0.10 0.08 0.07 0.07 0.07
(1)用O2表示2s时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已知:K(800℃)>K(850℃),该反应是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4)下列操作中,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5)下图中的曲线表示的是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2NO(g)+O2(g)2NO2(g)中N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图中标有a、b、c、d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0(10分)
I: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其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可能有如下几种关系:
①c (Cl—) > c (NH4+) > c (H+) >c (OH—) ② c (Cl—) > c (NH4+)> c (OH—) > c (H+)
③c (NH4+)> c (Cl—) > c (OH—) > c (H+) ④c (Cl—) > c (H+) >c (NH4+)>c (OH—)
填写下列空白:
(1)若该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则溶质是 ,上述四种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 (填序号)
(2)若上述关系中③是正确的,则溶液中的溶质为 ;若上述关系中④是正确的,则溶液中的溶质为 。
(3)若该溶液是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溶液中c(HCl) c(NH3·H2O)(填“>”、“<”或“=”)
II: 常温下,0.1 mol·L—1的Na2CO3溶液中c (Na+)/ c (CO32—)=20/9,比值大于2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现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后c (Na+)/ c (CO32—)=5/2,比值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若此时溶液的pH<10,则c (HCO3—)≈ 。
21(10分)50mL 稀H2SO4和盐酸的混合液,其pH=1,将其与50mL Ba(OH)2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0.466g沉淀,滤液的pH变为13,假设反应前后总体积不变,列式计算:
(1)原混合酸液中SO42—、Cl—的物质的量。
(2)Ba(O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吉林市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化学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C D A B D A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A D D B C A
17(9分)1.0×10—14(1分), 1.0×10—13 mol·L—1(1分), 13(1分), 1.0×10—13 mol·L—1(2分), 1.0×10—26 (2分), 抑制(2分)。
18(9分)
(1)⑤(2分); (2)>(2分); (3)①⑤(2分); (4)3 (3分)。
19(12分,每个答案2分)
(1)1.5×10-2mol·L-1·s-1 或0.015 mol·L-1·s-1 ;
(2)K= 。 放热 。
(3)BC(各1分,多填倒扣分)。 (4)C 。 (5)C 。
20(15分,除注明外,每个答案2分)
I.(1)NH4Cl ①
(2)NH4Cl和NH3·H2O ;NH4Cl和HCl;(此问只答一个物质的均不得分)
(3)<(1分)
Ⅱ. CO32—+H2O HCO3—+OH—; CO32—+CO2+H2O=2HCO3—;
0.04mol·L—1。
21(7分)
(1)n(SO42—) =0.002mol n(Cl—) =0.001mol (各2分)
(2)c (Ba(OH)2) =0.15mol·L-1(3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