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考试大纲:
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主张,认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考情分析:
(1)近几年高考命题主要集中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和马丁·路德思想主张的考查。
(2)题型上非选择题、选择题兼顾,大都通过设置原始史料,考查学生对历史模仿和历史事实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高考预测:
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与下一讲的启蒙运动联系起来考查,考查人文主义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同时注意人文主义精神的现实意义,树立人文理念,弘扬人文精神将是命题立意的重要切入点。1、原因:
(1)经济基础:意大利各城市在竞争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2)阶级基础:从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中间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3)文化环境: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
(4)人才优势: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
2、含义和实质:
(1)含义: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动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2)实质: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一、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发生的主要原因:1、核心:人文主义
基本含义: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1)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
(3)提倡追求自由、平等;崇尚理性和科学一、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什么?例.(2013·广东文综·19)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
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画的风格是表现人性美的,19世纪现实主义画的风格是揭示社会现实的,法国印象主义画的风格是表现光与色的。20世纪现代主义画的风格是反理性的、夸张的,是表现人的苦闷、彷徨的。故选A。
【答案】A例.(2013·上海单科·32)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
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
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
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题干材料表明:15世纪到1520年宗教书籍的比重下降,古典书籍的比重上升,说明此时的西方学者重视并推崇古典书籍,同时宗教的地位有所下降,故B、C项正确。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主要原因是此时西欧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广泛流传,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要求个性解放,故A项最佳。印刷术传入欧洲是在14世纪,故D项错误。
【答案】A项3分,B、C项1分,D项0分1、积极方面:
①精神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将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后来宗教改革、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②思想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③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④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2、局限方面:
①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②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③没有完全否定王权、教权、没有合理的改变现实社会的方案。三、文艺复兴的意义:例.(2013·山东烟台一模·11)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做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 )
A.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教会权威遭到理性否定
C.构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
D.促进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中世纪在宗教神学的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受宗教束缚,处于悲观、迷信、冷漠等状态。而文艺复兴倡导的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人文精神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束缚下解放出来,由此可以看做是题干中各种心情的结束。因此正确的答案选A.BCD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及影响。
【答案】A1、背景:
(1)思想:文艺复兴的影响,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和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2)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的束缚。(根本)
(3)政治: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使天主教会与人们的矛盾加深。
(4)导火索:1517年,教皇出售赎罪券。
2、性质:
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宗教改革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
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四、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和性质。(1)代表人物: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2)主张:
①他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②他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4、扩展及意义:
(1)扩展:
宗教改革运动后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这些教派统称为新教。新教形成三大主流教派即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派,
(2)新教主要教义:
①简化宗教仪式;
②否定罗马教廷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五、欧洲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及主张:(3)意义:
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例.(2013·河北保定高三期末·34)马丁·路德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是宗教改革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B.马丁·路德完全否定了天主教义
C.马丁·路德只是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不反对信仰《圣经》
D.宗教神权、专制王权遭到沉重打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马丁·路德思想主张的理解能力。马丁·路德主张废除对教权机构的信仰,恢复对《圣经》的信仰。
【答案】C例.(2013·广东茂名二模·19)“一切生活现象皆是由上帝设定的,而如果他赐予某个选民获利的机缘,所以虔信的基督徒理应服从上帝的召唤。……你须为上帝而辛劳致富,但不可为肉体、罪孽而如此。”持这种观点的人最有可能是( )
A.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
B.明末清初到中国的天主教传教士
C.路德教派的教徒
D.源自加尔文教派的清教徒【解析】从材料内容主张有虔诚信仰,应该是宗教改革,排除AB,从“须为上帝而辛劳致富,但不可为肉体、罪孽而如此”排除C路德教派的教徒。
【答案】D六、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