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5课 驿路梨花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5课 驿路梨花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7 15:5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驿
驿道
驿站
驿书
驿吏
驿路
驿馆
驿:置骑也。羊益切。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
驿道、驿路:大道。中国古代陆地交通主通道,同时也是属于重要的军事设施之一,主要用于转输军用粮草物资、传递军令军情、政府文书的通道。现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需要随身携带通行关碟,没有这个就算是大事也不能使用驿站。
驿馆:驿站的客舍。
驿书:经驿站递送的文书。
驿吏:驿站的胥吏
驿路梨花
——彭荆风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陆游
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shè
zhāo
略读
要求:一分钟大于400字。
(本文字数2000左右,要求5分钟内读完。)
方法:1、扫读——即快速从头到尾扫一遍;
2、跳(选)读——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跳读全文,拣出与问题有关的内容,跳过某些无关的内容。
任务一:品构思
这是一篇很特别的文章,故事很简单,但却被作者写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因为作者设置了层层悬念与误会。请速读文章,找出文中的悬念与误会,并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速读:注意速度,随手圈划。
悬念 误会
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的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
8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17“主人家是谁?”
32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
二述故事
同桌同学分两种形式复述,一位按文章的顺序复述故事,一位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复述。
解放军盖屋---姐姐梨花照料屋子---妹妹照料屋子---瑶族老人使用并照料屋子---“我们”使用并照料屋子
“我们”使用并照料屋子---瑶族老人使用并照料屋子---妹妹照料屋子---解放军盖屋---姐姐梨花照料屋子
顺叙
插叙
记叙顺序
插叙,在叙述时不依时间次序插入其他情节的叙述方法。
倒叙,在叙述是先交代故事结局或后发生的某些情节,然后在交代故事的开端和经过的叙述方式。
顺叙也称正叙,叙事的手法之一。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
好处:解释了误会,回答了悬念,同时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一波三折,读来更有韵致,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是顺叙则无法收到这样的效果。
瑶族老人来此因由(22段)
“主人”哈尼小姑娘照料屋子(24段)
解放军盖屋(33段)
插叙的内容
构思精巧
昨天晚上,张大婶把南瓜当孩子抱着去看戏,结果闹了一场笑话。
大家在村庄外头看“野台子”戏,看着看着,忽然李大娘推了张大嫂一把:“你怎么抱着南瓜来看戏啊 ”那完全生活在剧情中的张大嫂这才回到现实,大叫一声“我的孩子呢” 她本来是抱着孩子赶到戏台前面的啊。
既而一想,跑过南瓜地的时候曾被瓜秧绊倒摔了一跤,孩子一定还在瓜田里,于是戏也不看了,瓜也不要了,跑到瓜田里找孩子。东找西找,找不到孩子,找到一个枕头。
是了,她正在搂着孩子睡在床上,听见外面锣鼓响,抱起孩子就往外跑,她好久没有机会看戏了!太兴奋了!快中有错,八成抱起来的是枕头,不是孩子。
赶紧跑回家去,推门一看,孩子在床上睡得正甜呢。
任务二:
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和小茅屋都有过怎样的故事?小茅屋的主人究竟是谁呢?请略读文章思考这个问题。
略读:细读或只读与人物、故事有关的内容,略过其他的。
我们:
老人:
小姑娘:
解放军:
梨花:
修葺、加草、挖沟
送粮食、修葺
备米、水、柴、照料
盖、建
照料


探究一:我们不是茅草屋的主人,每个人又都是茅草屋的主人,这是何意?该如何理解?
理解:我们每个人都是茅草屋的主人,我们都为它做过贡献,不少因他受了益,可见,若是以主人翁的精神去对待事物,我们会发现有些东西即使它原本不是我们的,最终也会成为给我们提供帮助的事物。
共享单车、公用电话亭
探究二:本文以“驿路梨花”为题,文中也多处写到了“梨花”,请略读全文,探究一下文中写到的梨花有何作用?
略读:细读或只读与梨花有关的内容,略过其他的。
梨花
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3)
白色的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4)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6)
多好的梨花啊!(25)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27)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29)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37)
1、衬托:衬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的美和心灵的善,渲染意境,烘托主题
2、表达双关乃至多重意味:梨花是树,是人名,亦是一种主人翁的、助人为乐的精神
小结:写梨花的作用
探究三: 梨花是具体的事物,对梨花的描写属于环境描写。其实文中的环境描写不止梨花,你还能找出哪些?分析一下这些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苍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你推我挤,消失在迷茫的薄暮中。1
这么陡峭的高山,这么稠密的树林,走了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若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莽野深山中露宿,何况人已经走得很疲累了。2
环境描写的作用
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10
写出我们处境堪忧,衬托发现小屋时的惊喜
表现“主人”的细心
探究四: 本文是一篇小说,但是很多人读完之后却生出去找一找“小屋”的念头。这样的阅读体验让你想起了哪篇文章?是这么让读者生出这样的阅读体验?
《植树的牧羊人》
1、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我”是一个经历者,见证人,因为“我”这个角色的存在小说有了一种纪实感,显得真实可信,也就更加打动人。(写作手法)
真实感
2、文章赞颂了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令人向往。(主题)
3、有边疆少数民族特有的生活习惯的记录,如老人留信的方式,小姑娘的花衫,梨花的日常生活等都给人强烈的生活感。(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