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册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册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6 17:4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形成于1934—1935年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不忘苦难——日军侵华
01
不忘抗争——精神永存
02


03
不忘历史——吾辈自强
一、不忘苦难——日军侵华
9月18日晚上10时半……在我满铁铁路,文官屯、虎石台中间一点柳条沟处……大约3000名支那兵安置了强烈的炸弹,爆破了我满铁线的一段。突发这件大事的同时,受到支那兵猛烈攻击的我方所属于满铁守备队的监视兵及时报告虎石台驻屯的河岛中队长,因而河岛中队长马上率兵乘军用列车迅速到达现场。这时粗暴的支那兵向着守备队猛烈开炮。
——节录自1931.9《大阪朝日新闻》
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日军的意图到底是什么?
(一)日军侵华原因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发动这场战争是偶然还是蓄意所为?原因有哪些?
日本方面
世界方面
中国内部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1929《田中奏折》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其工业总产值、批发物价下降了30%以上,进口额下降44%。
九一八事变前一天,美日曾有“秘密谅解”,即美国保证不干涉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行动。
经济大危机
1927——1937国共十年内战
蓄谋已久,既定国策
转接危机,摆脱困境
国共内战,可乘之机
西方纵容,绥靖政策
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侵华的必然性
侵华的非正义性
大陆政策下,
中国东北,
一块可靠的跳板。
(二)日军侵华过程
1931.9.18
九·一八事变
1932.1.28
一·二八事变
1932.3
建立伪满洲国
1935
华北事变
1937.7.7
卢沟桥事变
1933
向长城沿线进犯
1937.12.13
南京大屠杀
1940.3
建立汪伪政府
1941-1942
细菌部队(731)迁往哈尔滨
1938
华北“治安强化运动”
1938.2-1943.8 重庆大轰炸
1940.3 南京
汪精卫 伪国民政府
1937.12.13
南京大屠杀
1931.9.18 沈阳
九一八事变
1932. 3 吉林长春
伪满洲国
1933向长城沿线进犯
1937.7.7 卢沟桥事变
1932.1.28 一二八事变
学习任务:阅读教材第一和第三目,根据时间和地图梳理日军侵华过程中的大事记?
1935年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华北事变)
1935年4月,“在内蒙和内蒙以外的华北地区制造自治政权……在华北是要使这五省脱离南京政府,建立一个在日本领导下同满洲国有密切关系的特殊区域。”
——《东京审判法庭证据》
位于北平西南15公里、处于平汉铁路上的卢沟桥,就成为北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区的唯一门户,是中日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夜十许时,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进攻北大营,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
(三)日军侵华罪行
罪行 地点(或方针) 侵略罪行
制造屠杀 南京大屠杀 长达六周的大屠杀,30万人以上
殖民统治 政治侵略 “以华制华”方针 扶植傀儡政权:1932年伪满洲;1940年汪伪政权
经济掠夺 “以战养战”方针 经济掠夺、垄断、实行“粮食统制”、强迫青壮年劳工
对敌后抗日根据地 “三光政策”、“治安强化运动”、“扫荡”
大轰炸 重庆大轰炸 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
细菌战和毒气战 实施细菌战、731细菌部队、杀害中国人、朝鲜人以及盟军战俘超过1万人
“慰安妇”制度 约20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
学习任务:阅读教材概括日军侵略罪行
细菌战
大屠杀
汪伪政府
大轰炸
细菌战毒气战
占据中央银行金库
南京利济巷慰安所
一寸山河一寸血,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日军的所作所为永远会被记住,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刻在记忆深处,会被世界一代又一代的人认知并唾弃!
二、不忘抗争——精神永存
中央宣传部梳理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有: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这些精神,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彰显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
——摘自新华网2021年9月29日
(一)局部抗战
时间 日军侵华 各阶层的反应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国民党:
国联:
共产党:
社会:
1932年 1月,日军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
1933年 日军由东北向长城进犯
1935年 日本发动“华北自治运动”(华北事变)
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一·二八淞沪抗战)
长城抗战
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坚持剿共
国际共管、绥靖政策
顽强抗日
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东北人民革命军

华北事变,促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935.8, 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底,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底,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5年华北事变,促使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
共产党
社会各界
国民党
“内战不停止,很难造成抗日之局势,从前我认为非先统一不能抗战,现在我则认为非抗日则不能统一。”
【问题探究】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中国的抗战意味着什么?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
中共抗日方针的转变与实现
反蒋抗日
逼蒋抗日
联蒋抗日
全国局面的转变
国共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
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蒋介石国民党方针转变
攘外必先安内、“剿共”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二)全面抗战
中共
国民党
7.8
7.17
7.15
8月下旬
9.22
庐山谈话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
1937.7.7卢沟桥事变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实现民权政治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的7月17日,蒋介石《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 ——毛泽东
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7月15日),《周恩来文集》
共产党的努力
毛泽东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内斗必须停止,应当内外有别;为挽救民族危难,人们必须暂时放下分歧,一致对外,共同御敌。大敌当前,危机时刻,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找到了共同的利益交集。全国抗战高潮的形成与发展,为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全面整合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摘自王远启《党际互动合作的经典案例——第二次国共合作浅析》
思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的原因有哪些呢?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中国共产党为统一战线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国民党政策的转变。
△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怀。
△国际社会的支持。
三、不忘历史——吾辈自强
1977年日本文部省将一本数百页厚的标准历史课本中关于“二战”的章节删减到只剩6页,只剩下美国轰炸东京和广岛化为废墟的照片,以及日本在战争中的死亡人数。
——Brackman,The Nuremberg,p.27.
日本学术界几乎毫无例外地回避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有些学者认为,该事件距今不够久远,还不值得进行历史研究或让历史学家们评判日本的错误。有些甚至对批评日本战时罪行的做法表示愤慨。……在日本,那些勇于撰写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专著的人经常要面对无休止的攻击。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2013年1月,中信出版社。
靖国神社是位于日本东京的一座神社,奉明治天皇之谕而建。该神社供奉自明治维新时代以来为日本战死的士兵及军属,大多数是在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及太平洋战争(1941-1945)中阵亡的日军官兵, 包括 14位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甲级战犯也供奉在靖国神社内。……2015年4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神社。2021年4月21日,日本首相菅义伟以“内阁总理大臣”的名义,参拜神社,8月15日,前首相安倍晋三参拜神社。
——百科节选
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产物,是培育军国主义的“鬼社”,给亚太和平带来巨大危险。;二战后,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为把日本变为反苏反共前沿,对靖国神社承认并加以保留,为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提供精神源泉;导致日本政府至今未能主动承担战争责任,深刻反省战争罪行。
致我们不该逝去的记忆
曾经的硝烟已散,但脚下这片土地,是先烈浴血守卫的山河!
缅怀先辈,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中国人民的抗战
日本侵华
1931
九一八事变
1937
卢沟桥事变
1945
抗日战争胜利
局部抗战
全面抗战
伟大的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
1931年9月18日—1945年9月2日
同课章节目录